世人喜歡追名逐利,七歲的黃庭堅告訴我們,多少長安客不如小牧童

2020-09-13 塵世曉書僮

根據《桐江詩話》記載,公元1051年(皇祐三年),黃庭堅的父親黃庶邀請幾位好友在家中做客,酒席間彼此賦詩助興,這也是古代文人最有趣的一個地方,經常是坐下來詩詞唱和,正是在這種深厚的文化氛圍之下,誕生了很多的名家,有很多經典的作品流傳於世。當時年僅七歲的黃庭堅也在場,當大人們賦過詩後,其中有一位說:「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 !」,黃庭堅只是稍稍思考了一下,立馬寫下了《牧童詩》。

那這首詩也是千古名篇,儘管當時黃庭堅只有七歲,可是非常的老練,在這首詩中他用一種大人的口吻諷刺了許多追名逐利的小人,認為他們太過於虛偽,只追求利益,根本沒有半點同情之心,所以這首詩一出,黃庭堅便是名滿天下,成為了人人稱讚的「神童」,而這首詩所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更為深刻的反思。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把名利放在首位,為了金錢可以不擇手段,為了權力同樣如此,沒有幾個人有同情之心,只要自己過好了,無論是國家的苦難,還別人的悲痛,那都可以置之不理,人性殘酷在有一些人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人,以為口袋裡有幾個臭錢,便可以為所欲為,沒有絲毫的悲天憫人的情懷,那種殘酷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七歲的黃庭堅其實比一位七十歲的老人還要看得透徹,有人懷疑這首詩不是黃庭堅的作品,畢竟一個七歲的小孩,怎麼可能寫出如此老練而又諷刺的作品?其實我的觀點恰恰相反,古人講究仁義禮智信,從小開始接觸傳統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黃庭堅能夠在七歲寫這樣的作品,一點都不奇怪,他可能並不是站在現實的制高點來描寫,只是從道德的高處來俯視芸芸眾生,所以寫這樣的作品就不奇怪了。

黃庭堅這首詩寫得很深刻,同時也非常的巧妙,對於大人的世界,他更多的是一種諷刺,無數人為了追名逐利,早已忘記了最初的初心,只想著要賺錢,想要去到長安成就一番事業,其實這也沒有錯,可是有一些人卻是用盡各種手段,這樣就顯得很卑鄙了。其實這也當下很多的商人是一樣,只要能夠賺錢,不要說是出賣家人,連自己的靈魂都可以出賣。

我們作為後輩應該要多學習黃庭堅身上的高尚的品格,不為名利所動,只做最好的自己,他在這首詩中,也是諷刺了那些人,覺得他們還不如小牧童活得安逸,所以在開篇他就做了很長的鋪墊,然後再細緻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第一二句便寫了牧童的生活,他們活得瀟灑自在,騎著一隻老黃牛從村口緩緩地經過,坐在牛背上的牧童天真無邪,還吹著笛子,那悠揚的歌聲讓人沉醉其中。

第三四句則是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寫得很是有趣,同時那種諷刺意味,也是呼之欲出,讓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有了一種深刻的諷刺,「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現在有多少的長安名利客,他們為了至理名言,為了可以實現自己所謂的人生理想,可以說是用盡了各種手段,可是在我看來,那些人是很可悲,活得還不如一個小小的牧童。

一個人還是要堅持自我,要明白事理,不要為了金錢和名利去不擇手段,這樣只會讓人更加看不起,而黃庭堅在這首詩中,也是很明確地闡述了這樣的觀點,所以他寫得很是有趣,用牧童來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一種寫法,也是比較獨特,從而讓這首詩有了一種深刻的諷刺,讀來讓人也是拍案叫絕。

黃庭堅寫這首詩時儘管只有七歲,可是他的看法,還有對於現實的感知,其實比一個老年人還要深刻,正是他看到大人,為了名利早已變成了卑鄙的小人,這才會有「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的感慨,可見他對於那些大人們追名逐利,也是非常的不屑。那我們從這麼一首小詩中,也應該學會更多的東西。

相關焦點

  • 多少人間名利客,不如牛上小牧童——黃庭堅的隱逸安適
    牧童詩 【宋】黃庭堅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多少人間名利客,不如牛上小牧童——黃庭堅的隱逸安適古詩中牧童的形象很多,最廣為人知的一首就是「牧童騎黃牛」一首,這一首詩流傳廣泛,為我們描寫了一個活潑可愛的牧童形象,牧童作為一個詩中出現頻繁的形象,在不同的人眼裡,在不同的心境下,在不同的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意義,有的活潑可愛,有的體現出鄉村生活的安閒自在,在黃庭堅的這首《
  • 黃庭堅七歲時所寫的一首詩,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其實中國古代有很多這樣的天才詩人,而且這些詩人大部分都在還小的時候便成名,再譬如宋朝時期的黃庭堅,他同樣的還在七歲時便會做詩,而且他在七歲時所寫的詩,則是顯得別具一格,完全有大人的思想,以一種非常老練的口吻諷刺了當時那些追名逐利的人。
  • 黃庭堅這首詩諷刺無數的小人,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黃庭堅也是一位天才,儘管他的名氣可能不如蘇軾,甚至還不如王安石,但是作為北宋時期,同樣一位了不起的文學大家,他的很多作品也都是膾炙人口,尤其是他的散文更是一絕,另外他的詩歌也同樣經典,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清明》、《寄黃幾復》、《登快閣》,以及他的這首《牧童詩》,而後面的這一首則是詩人七歲時所作
  • 黃庭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七歲時寫下的這首詩,句句都是經典
    《桐江詩話》裡面記載了這麼一個小故事,公元1051年(皇祐三年),北宋大文豪黃庭堅的父親黃庶邀請了幾位好友在家裡小聚,由於是文人飲酒期間吟詩作對,這時年僅七歲的黃庭堅正好從外面回來,大家都聽說他是天才,於是其中一位友人說:「聽聞令郎少年聰慧,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何不讓他也吟詩一首。
  • 七歲見大:黃庭堅為何一生仕途坎坷?
    引題:黃庭堅一生仕途坎坷,暮年客死廣西宜州貶所。那他為什麼仕途如此坎坷呢?從他在七歲時所作的一首短詩中便可尋見端倪。於時,黃庭堅恰好想起了吹笛子的小牧童,所以便以牧童為題,作下了一首小詩。如下: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算盡不如君。
  • 牧童——宋·黃庭堅
    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壠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 黃庭堅7歲時寫的《牧童詩》,讀懂最後兩句,看哭中年人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如果說,第一二句為日常所見,倒是沒什麼驚奇可言,畢竟是情景描繪,把田間騎牛的場景還原即可,從景到聲,帶出遠處牧童吹笛的聲音。 就像我們的童年時光,無憂無慮。小時候,滿山奔跑,在大人眼裡越危險的地方,越是我們嬉戲的天地;盛夏時節,一頭扎在河湧裡,遊來遊去,敏銳的大孩子,還能徒手捕魚。
  • 黃庭堅7歲時寫的一首詩,年少讀不懂,讀懂已是中年人
    我最初喜歡黃庭堅,是因為他的兩句詩,「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明明是很平淡的14個字,可是組合起來卻有一種說不出的韻味,所謂「化腐朽為神奇」也不過如此。深入了解了黃庭堅之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7歲時寫的一首詩,年少讀不懂,讀懂已是中年人。
  • 七歲小孩兒不經人世,卻寫下一首地地道道的成人詩,老辣程度一流
    俗話說童言無忌,孩子的話往往無所遮攔,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早已聞之不嗔、見怪不怪。然而,倘若反過來:一個孩子顯得格外地成熟,小小年紀便深諳人世道理,甚至比大人的領悟都深刻,那必定要引起一陣驚嘆與叢疑了。有趣的是,這樣的情況在歷史上不乏其例,諸如七歲為孔子師的項橐,十二歲拜相的甘羅,七歲能詩的駱賓王,皆是突出代表。當然,亦少不了下面這一位。
  • 7歲小兒竟把人生看得如此通透,「機關用盡不如君」羨牧童
    這是一首7歲小兒所作的詩詞,饒有理趣,是首借題發揮的警世詩。創作背景在《桐江詩話》中記載,這首詩應該是黃庭堅七歲時創作,即公元1051年(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父親黃庶邀請幾位詩友一起在家飲酒吟詩時,其中一位說:「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 !」這時,黃庭堅想起了吹笛子的小牧童,便以牧童為題,作一首詩。原文牧童詩[ 宋 ] 黃庭堅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 七歲小孩兒不經人世,卻寫下一首地地道道的成人詩,老辣程度一流
    李泌,七歲起棋賦。有趣的是,這樣的情況在歷史上不乏其例,諸如七歲為孔子師的項橐,十二歲拜相的甘羅,七歲能詩的駱賓王,皆是突出代表。當然,亦少不了下面這一位。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這個小孩就是著名文學家黃庭堅。騎牛吹笛的牧童形象必定是小黃庭堅見到過的,所以他才會以此為題,可誰也想不到,簡單快樂的牧童竟能使他聯想到長安之名利客!前後差距太大,簡直令人猝不及防。
  • 黃庭堅最有哲理的一首詩,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黃庭堅也是一位天才,還在七歲的時候就寫下了充滿諷刺的《牧童詩》,一位七歲的小孩,放在今天可能還在父母的身邊撒嬌,可是黃庭堅表現的很老練,對於現實的感知也比別人要更加深刻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可見黃庭堅不僅學富五車,即使是在七歲也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告訴了世人不要太過於追名逐利,應當要用最真誠的心態去面對人生,做最真實的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夠活好這一生。
  • 牧童詩
    牧童詩宋代:黃庭堅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 黃庭堅7歲時寫的一首詩,便蘊含人生大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比較特殊的是,據《桐江詩話》記載,《牧童詩》為宋代詩人黃庭堅七歲時所寫,也就是皇祐三年(1051年)。當時黃庭堅父親黃庶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以「久聞令郎少年聰慧」為由,讓黃庭堅吟詩一首。於是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蘊含深刻道理的理趣詩。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牧童詩 黃庭堅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牧童詩》,是一首充滿理趣的詩。
  • 黃庭堅七歲時寫的一首詩,字字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
    黃庭堅七歲寫的一首絕句,雖然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一個七歲男孩寫的詩,字字如話,真正讀懂時已過中年!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 黃庭堅七歲時寫的一首詩,字字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
    黃庭堅七歲寫的一首絕句,雖然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一個七歲男孩寫的詩,字字如話,真正讀懂時已過中年!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道出人生無奈真相,堪稱絕唱
    其中,他7歲時一鳴驚人,寫下一首具有強烈警世寓意的《牧童詩》,最讓人津津樂道。這首詩只有短短28字,卻道出人生的無奈真相,堪稱絕唱。整首詩饒有理趣,說理深刻,很想像是出自一位7歲孩童之手。全詩如下:牧童詩 黃庭堅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 7歲小孩寫首詩,前兩句充滿童真,後兩句卻老辣如70歲老人之言
    不過在歷史上卻有另外一位7歲小孩,他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卻老辣如70歲老人之言,讓人驚訝不已,他就是黃庭堅。黃庭堅出生官宦家庭,所以自幼便受到文化薰陶,對於讀書習字有著濃厚的興趣。再加上他本就是聰慧過人,所以小小年紀就頗有才名。在黃庭堅七歲時,有一天,黃父的好友來家中做客,見到黃庭堅,便對黃父說「久聞令郎才名,不如讓他現場吟首詩?」
  • 7歲小孩寫首詩,前兩句充滿童真,後兩句卻老辣如70歲老人之言
    在黃庭堅七歲時,有一天,黃父的好友來家中做客,見到黃庭堅,便對黃父說「久聞令郎才名,不如讓他現場吟首詩?」黃庭堅雖然年紀尚小,但也毫不怯場,思及曾見過吹笛的牧童,便開始吟出了這首詩。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算盡不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