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7歲時寫的《牧童詩》,讀懂最後兩句,看哭中年人

2020-09-06 書間行走

黃庭堅,蘇門四學士之一,雖然為蘇軾門下,卻與蘇軾齊名,合稱「蘇黃」。與許多聰明的學者一樣,他自幼就能讀萬卷書,過目不忘。但凡書架上的書籍,你若問起,沒有他不知道的。因此,眾人稱他為千裡之才。

就在他七歲的那年,他父親與幾位詩友把酒吟詩,便順道考考他,讓他即興發揮,作一首詩。當下,他便以吹笛的牧童為原型,作了這首《牧童詩》:

騎牛遠遠過前村,

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

機關用盡不如君。

如果說,第一二句為日常所見,倒是沒什麼驚奇可言,畢竟是情景描繪,把田間騎牛的場景還原即可,從景到聲,帶出遠處牧童吹笛的聲音。


但凡讀過書的少年,想必都能吟出這兩句打油詩,但,若稱之為打油詩,詩的深度,卻又更高一籌。

因為前面兩句並非僅僅是景物的描寫,更刻畫著一種生活狀態,通過從田隴傳來的短笛聲,使人們從視覺和聽覺兩個維度,產生一種輕鬆愉悅的感覺。

就像我們的童年時光,無憂無慮。小時候,滿山奔跑,在大人眼裡越危險的地方,越是我們嬉戲的天地;盛夏時節,一頭扎在河湧裡,遊來遊去,敏銳的大孩子,還能徒手捕魚。


但,這首詩的重點,卻在後面兩句「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對於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他居然能一語道出了絕大多數中年人的憂傷。追名逐利,算盡一切機關,到頭來,有的人擁有了功名利祿,卻丟失了幸福;有的人費盡心思,卻什麼也沒撈到。

而那些苦苦追尋權力與奢華的人,卻活得還不如牧童君那般瀟灑恬淡。

武則天時期,有一少年郎,家世富裕,身材挺拔,面容俊俏,頗有才華,擅長音律。明明可以拼才能,報效朝廷,卻非要爭當寵臣。更與張宗昌、武三思等人向武后獻媚,荒淫無道,貪贓枉法。因壞事做盡,在皇太子李顯發動政變後,被處死。

楊國忠因楊貴妃得寵,在唐玄宗面前,謹小慎微,阿諛奉承,巴結權貴朝臣,在皇帝面前挑撥是非,費盡苦心掌控權勢與財富。因他好大喜功,專權誤國,最終命喪「安史之亂」,被群兵亂刀砍死。

即使像宋神宗已經位於九五至尊之位,也會搖擺在新黨與舊黨的權力紛爭之中,一時重用變法派,一時安撫守舊派。面對巨大壓力,原本雄心壯志宋神宗,終在西夏入侵而慘敗的經歷中,承受不住打擊,抑鬱而終。


所以,黃庭堅說「多少長安名利客」,風雲變幻,無論怎麼爭,怎麼鬥,始終抵不過命運的洪流。

瞧那唐代的詩人張志和,一曲漁夫詞,傳頌世代,他的漁翁生活,令人嚮往。他也是名童星,三歲就能讀詩書,六歲還能寫文章。唐玄宗都覺得他文墨清奇,還賜他在翰林院休養。然而,在「安史之亂」,他毅然歸隱田園,做起了漁夫。

且聽他在湖中清唱: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正是這種意境,令黃庭堅有了領悟,嘲諷那些不擇手段也罷,機關算盡也罷,為了上位,為了權力鬥爭,只換來波折重重,食不安落,睡不踏實,性命堪憂。


回想童年時光,發現人生最快意之事,不過是像牧童那樣,安坐於牛背之上,吹著清笛,樂哉樂哉,把家歸。

人生最極簡的幸福:該吃吃,該喝喝,活得簡單一點,快樂更多一點。

相關焦點

  • 黃庭堅7歲時寫的一首詩,年少讀不懂,讀懂已是中年人
    我最初喜歡黃庭堅,是因為他的兩句詩,「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明明是很平淡的14個字,可是組合起來卻有一種說不出的韻味,所謂「化腐朽為神奇」也不過如此。深入了解了黃庭堅之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7歲時寫的一首詩,年少讀不懂,讀懂已是中年人。
  • 黃庭堅七歲時寫的一首詩,字字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
    黃庭堅七歲寫的一首絕句,雖然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一個七歲男孩寫的詩,字字如話,真正讀懂時已過中年!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 黃庭堅七歲時寫的一首詩,字字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
    黃庭堅七歲寫的一首絕句,雖然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一個七歲男孩寫的詩,字字如話,真正讀懂時已過中年!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 7歲小孩寫首詩,前兩句充滿童真,後兩句卻老辣如70歲老人之言
    看這些神童的詩作,其實都有一個較為顯著的特點,那就是雖然詩寫得極好,但是大多沒有什麼太過深刻的哲理蘊含其中。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畢竟都還是小孩子,生活閱歷單薄,想要寫出歷盡千帆的感覺,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不過在歷史上卻有另外一位7歲小孩,他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卻老辣如70歲老人之言,讓人驚訝不已,他就是黃庭堅。
  • 7歲小孩寫首詩,前兩句充滿童真,後兩句卻老辣如70歲老人之言
    ,那就是雖然詩寫得極好,但是大多沒有什麼太過深刻的哲理蘊含其中。不過在歷史上卻有另外一位7歲小孩,他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卻老辣如70歲老人之言,讓人驚訝不已,他就是黃庭堅。在黃庭堅七歲時,有一天,黃父的好友來家中做客,見到黃庭堅,便對黃父說「久聞令郎才名,不如讓他現場吟首詩?」黃庭堅雖然年紀尚小,但也毫不怯場,思及曾見過吹笛的牧童,便開始吟出了這首詩。
  • 7歲小孩寫首詩,前兩句充滿童真,後兩句卻老辣似70歲老翁
    神童,說陌生也不陌生我們或多或少,能從街坊鄰居、報紙上聽聞哪怕是古代,亦有7歲駱賓王寫曾經寫下一首詩,前兩句童真淺薄而後兩句,卻老辣得如70歲老翁受到濃厚的文化氣息薰陶小小年紀,便頗有才名他7歲時《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
  • 黃庭堅7歲時寫的一首詩,便蘊含人生大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比較特殊的是,據《桐江詩話》記載,《牧童詩》為宋代詩人黃庭堅七歲時所寫,也就是皇祐三年(1051年)。當時黃庭堅父親黃庶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以「久聞令郎少年聰慧」為由,讓黃庭堅吟詩一首。於是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蘊含深刻道理的理趣詩。
  • 7歲神童做出一首七言絕句,同齡人都看不懂,中年人看完便沉默
    在這其中,黃庭堅7歲時所吟的詩句,也是相當辛辣。歷史上有很多名人,因為在某一方面的突出成就流芳千古,被稱為「大家」。這固然是對他們的肯定,然而有時卻也讓人們忽略了他們在其他方面的突出才能。黃庭堅幼時所作的詩卻恰恰相反,其中蘊含的價值觀同齡人一般看不懂,而中年人雖解其中意,看完卻沉默不語。
  • 黃庭堅7歲寫下一詩,便悟出一個道理,很多人到老也看不透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牧童詩》,亦是一首充滿理趣的詩。不過與尋常理趣詩所不同的是,它是宋代詩人黃庭堅7歲時所寫。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1051年),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7歲黃庭堅寫下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卻成為千古名作!
    小編今天便通過黃庭堅的一首《牧童詩》,來和大家一起探尋詩歌中的理趣。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也是江西詩派開山之祖。其詩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黃庭堅自幼便聰穎過人,讀書數遍就能背誦,《牧童詩》便是黃庭堅7歲時所寫。據《桐江詩話》記載,黃庭堅父親黃庶常邀請詩友在家飲酒吟詩。
  • 黃庭堅七歲時所寫的一首詩,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可能對於現代的小孩來說,七歲時還根本不懂事,完全就是一個小屁孩,整天除了玩之外,再也沒有其它的事情,可是對於古人來說,很多人在這個年齡,可能已經是名揚天下,成為了一位了不起的詩人,最為著名的是初唐四傑裡的駱賓王,他還在七歲時便寫下《詠鵝》,相信對於大部分的中國人來說,那對於駱賓王的這首詩都不會陌生,雖然這首詩寫得淺顯易懂,沒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也沒有深刻的思想性,可是詩人在七歲便是寫了這麼一首生動有趣的詩作
  • 牧童——宋·黃庭堅
    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壠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 黃庭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七歲時寫下的這首詩,句句都是經典
    這很明顯是在考黃庭堅,當時他父親並沒有說話,但是黃庭堅立馬吟誦出了一首《牧童詩》,這首詩也是膾炙人口,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七歲的年紀對於很多的少年來說,那還是懵懵懂懂,可是黃庭堅卻是會作詩,而且是信手拈來,他的這首《牧童詩》句句經典,同時還充滿了諷刺。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牧童詩 黃庭堅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牧童詩》,是一首充滿理趣的詩。
  • 黃庭堅晚年很有趣的兩首詩,兒時覺得很一般,長大後再讀淚流滿面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思想家;縱觀整個北宋時期可以說是人才濟濟,不過黃庭堅稱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還在少年時代就寫了很多經典的作品,尤其是那首《牧童詩》,還是他七歲時的作品,整首詩寫得很有趣,看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都充滿了諷刺,從而成為了一首經典之作
  • 年僅7歲的黃庭堅連寫兩首詩,天賦異常,難怪詩名超過蘇軾
    說起來,人比人氣死人,黃庭堅的成就,固然有勤學苦練的因素,但天賦也是讓我們後人望塵莫及的。在他七歲那年,就寫下了這首《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這首詩讓人拍案叫絕,前兩句作者以白描的手法,繪製了一幅牧童騎牛悠然吹笛的場景。只用片語隻字描寫山村風光,便已經雕琢出不問世事的桃源之地。正當我們沉浸在這樣寧靜安詳的氛圍中,後兩句卻以發人驚醒而又意味深長的口氣告訴我們,長安城裡那些爭名奪利的政客們,機關算盡,到頭來還不如這位小牧童的生活悠閒自在。
  • 7歲孩童寫了一詩,文字淺顯卻意寓深遠,年少讀不懂,讀懂已年老
    在宋朝時期,就有一個名為黃庭堅的神童,他在七歲之時便寫出了一首經典的詩作《牧童詩》。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黃庭堅曾學藝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為「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的一生都陷入新舊黨爭,曾被新黨誣害、流放。後來,被宋高宗追封為太師,諡文節。
  • 多少人間名利客,不如牛上小牧童——黃庭堅的隱逸安適
    牧童詩》中,牧童的形象又有了新的特徵,詩人將牧童和追逐名利的成人進行對比,指出這些追名逐利之人遠遠不如這一個小小的牧童活的安逸,體現出黃庭堅本人的思想傾向。這首詩雖然不如袁枚的那首《所見》流傳廣泛,但是也同樣因為其中體現出的隱逸自然的情感而受到大部分讀者的喜愛,尤其是詩歌的最後一句,振聾發聵,給處在名利場中的我們心頭猛然一擊,回味無窮。
  • 宋代才子7歲成詩,比《詠鵝》更精彩,卻並不適合少年閱讀
    童年時的黃庭堅,已經可以吟詩作對,在當地轟動一時。有一次,父親的朋友聚會,為了考教黃庭堅,讓他即興作詩。當時年僅七歲的他,毫不怯場,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寫出了這首《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道出人生無奈真相,堪稱絕唱
    其中,他7歲時一鳴驚人,寫下一首具有強烈警世寓意的《牧童詩》,最讓人津津樂道。這首詩只有短短28字,卻道出人生的無奈真相,堪稱絕唱。整首詩饒有理趣,說理深刻,很想像是出自一位7歲孩童之手。全詩如下:牧童詩 黃庭堅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