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7歲的黃庭堅連寫兩首詩,天賦異常,難怪詩名超過蘇軾

2020-12-05 小珏說歷史

說起能寫詩的神童,我們往往會想到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其實,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湧現過許多才華早現的神童,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順利成才。比如寫下《詠鵝》的駱賓王,又比如說七歲作《詠華山》的寇準。杜甫在長詩《壯遊》中也自稱「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考慮到他的歷史地位,沒有人會懷疑杜甫吹牛。但是,一口氣留下兩首神童詩的,還只有黃庭堅。

黃庭堅的名氣遠遠小於比他年長的蘇軾,而且因為得到過蘇軾的賞識和提攜,他被列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如果論其它文學體裁,特別是詞作方面,黃庭堅比不上蘇軾,但如果論詩名,他絕對可以超過蘇軾。

這是因為,蘇軾的詩歌放筆縱橫、變化莫測,無跡可尋,後人很難模仿,從眾甚少,也就沒有開創流派。黃庭堅的詩歌學的是杜甫,結構嚴謹,說理細密,是有跡可循的,所以他被認為是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之一,而江西詩派對南宋詩風影響很大,也對後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說起來,人比人氣死人,黃庭堅的成就,固然有勤學苦練的因素,但天賦也是讓我們後人望塵莫及的。在他七歲那年,就寫下了這首《牧童詩》: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這首詩讓人拍案叫絕,前兩句作者以白描的手法,繪製了一幅牧童騎牛悠然吹笛的場景。只用片語隻字描寫山村風光,便已經雕琢出不問世事的桃源之地。正當我們沉浸在這樣寧靜安詳的氛圍中,後兩句卻以發人驚醒而又意味深長的口氣告訴我們,長安城裡那些爭名奪利的政客們,機關算盡,到頭來還不如這位小牧童的生活悠閒自在。

七歲的孩子,不僅要有高超的文學修養,還要有多少人生感悟,才能寫出如此充滿智慧的詩歌。相比《詠鵝》和《詠華山》,這首詩的知名度小得多,但在水平上卻遠遠甩掉了它們。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偶然的靈感迸發,甚至有人會不懷好意地當作捉刀代筆的成果。然而,黃庭堅在幾乎同時,還寫過這首《送人赴舉》:

萬裡雲程著祖鞭,送君歸去玉階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謫在人間今八年。

相比前一首,這首詩的藝術性更強,它的首句便是典故。「祖鞭」出自《世說新語》,它說的是晉朝時的劉琨素有大志,希望能夠建功立業,但他看到祖逖很有才華而且得到了重用,便寫書告訴朋友,擔心祖逖將會持鞭縱橫天下,搶在自己前面立功。

在這裡,黃庭堅一掃七歲時的無為思想,變得豪邁無比。他在送人考試的時候,希望友人順利中舉,為國效勞。他又以劉琨、祖逖的故事激勵彼此,表明自己一定會迎頭趕上。同時,在這首詩的後兩句中,黃庭堅不無自負地表示,自己也是天上的謫仙人,如今已經下凡八年了。

唐朝出了個謫仙人李白後,幾乎沒有誰敢這麼說自己。黃庭堅卻初生牛犢不怕虎,豪言壯志,躍然紙上。當然,從他後來的成就看,他狂得有理由。另外順便說一句,黃庭堅的詩中說是八年,其實是按照古人虛歲的計法,實際年齡是七歲。這也不過就是我們剛剛入小學的年齡,他卻寫下了千古不朽之作,實在令人咋舌。

這就是天賦,所以在文學創作中,詩人往往成名最早,它更需要靈感和才華的支撐,其餘如小說家都需要日積月累的人生經歷。對於這一點來說,實在是羨慕不來的。

相關焦點

  • 和尚寫首詠竹詩,黃庭堅見了親自抄下來,表示:蘇軾讀不到可惜了
    他14歲出家為僧,雖天賦極高,卻不為各種條條框框所困,寫下了不少嬉笑怒罵的詩作。當然,他這種性格也給他招來過不少麻煩,比如被王安石之女嘲諷為「浪子和尚」。但卻終究還是有識貨的,黃庭堅和蘇軾就十分推崇他,特別是黃庭堅更是時常和他有唱和之作。那麼慧洪覺範的詩作,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本期筆者就舉兩個例子,大家就會有個大概的認識。
  • 蘇軾愛徒寫首詩,十幾歲的李清照隨手和兩首,讓一堆男詞人沒面子
    僅一篇文,批了蘇軾、歐陽修、晏殊、黃庭堅等多名文壇巨匠。她到底憑什麼這麼拽?憑的就是實力。不信?且看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件事。一:張耒寫了首眾人誇讚的詩蘇軾有名愛徒,名叫張耒。他與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等人,一起被稱為蘇門四學士。這四學士在當時是頗有名氣的,按現在的話來說,他們就是那時候的「頂級天團」。可以說他們與恩師蘇軾一起,扛下了兩宋文壇的半壁江山。
  • 黃庭堅7歲時寫的一首詩,年少讀不懂,讀懂已是中年人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他這一生有許多稱號,他和秦觀、晁補之、張耒先後拜在蘇軾的門下,合稱「蘇門四學士」。他在書法上也頗有造詣,和他的老師蘇軾還有蔡襄、米芾並稱「四大家」。
  • 7歲黃庭堅寫下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卻成為千古名作!
    譬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朱熹的「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等。它們都是因富含深刻的哲理,具有較強的啟迪和借鑑意義,成為千古名作。小編今天便通過黃庭堅的一首《牧童詩》,來和大家一起探尋詩歌中的理趣。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也是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 黃庭堅最灑脫的一首詩,開篇7字道儘快意恩仇,蘇軾看後甘拜下風
    黃庭堅和蘇軾相識數年,兩人沒事就在一起吟詩作賦,世稱「蘇黃」。蘇軾為文多率性為之,不講究遣詞造句,無論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還是「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都變幻莫測,以氣代筆,當時文人想學也學不來。而黃庭堅則不同,他為文講究,容易模仿,所以就影響力而言,黃庭堅不輸蘇軾。
  • 蘇軾、黃庭堅,誰更是題畫詩的高手
    惠崇(亦為慧崇,965- 1017),福建建陽人,宋初九僧之首,能詩能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其畫今已不存,而蘇軾之題畫詩卻名垂千古。《鴨戲圖》意境蘇軾(1037—1101)曾作《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黃庭堅寫給蘇軾的一首詩,詼諧幽默用心良苦,蘇軾還是沒聽進去
    有一種友誼叫黃庭堅和蘇軾。蘇軾比黃庭堅大8歲,兩人相識時,蘇軾已是名滿天下的大才子,而黃庭堅只小有名氣。蘇軾第一次聽說黃庭堅,是在黃的嶽父家裡,老嶽父拿出黃庭堅的詩作讓蘇軾評上一評。蘇軾看完,直呼黃庭堅大才!
  • 蘇軾、黃庭堅、李公麟,如何成就美好的詩畫故事
    黃庭堅有一首詩《題竹石牧牛》,詩的前面有一段文字說明這首詩的來由,這段文字是這麼寫的:「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這首詩的故事涉及三個人。一個是蘇軾。蘇軾(1037 -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對中國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蘇軾是一代文豪,在散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詩方面與黃庭堅齊名,合稱「蘇黃」;在詞方面與辛棄疾齊名,合稱「蘇辛」;在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蘇軾一身才華,再加上他性格又比較率真,所以願意跟他交往的人很多。另一個是黃庭堅。
  • 宋代才子7歲成詩,比《詠鵝》更精彩,卻並不適合少年閱讀
    此人就是黃庭堅,他是蘇軾的學生兼朋友,也像蘇軾一樣,是中國歷史不可多得的全能型文人。他推崇杜甫,是江西詩派的開派宗師和領袖,對於詩歌的影響,他甚至超過了大文豪蘇軾。他的書法自成一派,被列為「宋四家」之一。雖然是蘇軾的學生,名列「蘇門四學士」之一,其實在當時與蘇軾齊名,被稱為「蘇黃」。
  • 黃庭堅晚年很有趣的兩首詩,兒時覺得很一般,長大後再讀淚流滿面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思想家;縱觀整個北宋時期可以說是人才濟濟,不過黃庭堅稱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還在少年時代就寫了很多經典的作品,尤其是那首《牧童詩》,還是他七歲時的作品,整首詩寫得很有趣,看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都充滿了諷刺,從而成為了一首經典之作
  • 蘇軾:碑刻全毀 詩畫長存
    蘇軾《表忠觀碑》流傳至今的蘇軾書法還不少,但與當時毀掉的相比,可謂九牛一毛了。不僅蘇軾的書法碑刻要毀,他的學生黃庭堅的也要毀。結果黃庭堅比蘇軾還慘,畢竟老師當時已死,學生可是眼睜睜看著這幫破壞分子動手的。
  • 蘇軾寫詩嘲諷妹妹長得醜,不料妹妹連寫兩首詩反擊,蘇軾甘拜下風
    蘇軾這個人,瀟灑是瀟灑,用現在的話來說有點「賤兮兮」,喜歡和別人開玩笑,還經常調侃別人。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女子結婚一般都比較早,18歲嫁人的都算是晚的了。在妹妹面前做了一首詩: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蘇軾笑話她人未出門額頭已經出去了,眼凹下去眼淚都擦不淨。
  • 黃庭堅最經典的詩,江湖夜雨十年燈,蘇軾嘆世上很久沒這樣的作品
    第三則是自己愛徒的秦觀的《滿庭芳》,因為首句「山抹微雲,天連衰草」,蘇軾還給他取了個外號叫「山抹微雲君」。本期再和大家分享一首,讓蘇軾讀完也羨慕不已的作品,來自黃庭堅的《寄黃幾復》。當年蘇軾讀完此作,連連感嘆:世上許久無類此作。世人皆知,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蘇軾這樣評點此作倒真不是為了幫徒弟揚名,來看看後世對此作的評價就懂了。
  • 黃庭堅7歲時寫的一首詩,便蘊含人生大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如蘇軾遊廬山後,寫下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既優美動人,又富有理趣。比較特殊的是,據《桐江詩話》記載,《牧童詩》為宋代詩人黃庭堅七歲時所寫,也就是皇祐三年(1051年)。當時黃庭堅父親黃庶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以「久聞令郎少年聰慧」為由,讓黃庭堅吟詩一首。於是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蘊含深刻道理的理趣詩。
  • 詩壇知己:蘇軾·黃庭堅·米芾
    蘇軾比米芾大14歲,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元豐五年,也就是1082年。這一年,蘇軾剛剛經歷了「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按理說這種情況下,應該趕緊跟蘇東坡撇清關係,可米芾偏偏要去拜訪他。從這件事上,也能看出米芾品德高尚,並沒有趨炎附勢。作為文壇前輩,蘇軾對米芾也十分盡心,在書法學習上,給米芾提了中肯的建議。
  • 黃庭堅看不慣鄰家美女下嫁貧民,寫下兩首酸溜溜的詩,卻成為經典
    宋朝時,文人們作詞頗多,故而我們常將「送」與「詞」連在一起稱為「宋詞」,其實,宋朝也出現過不少作詩的大家,比如陸遊、黃庭堅……今天咱們要讀的詩便是黃庭堅的作品。黃庭堅出生書香世家,其祖父黃湜那一輩兄弟十三人中有十人中進士,其父黃庶也是宋代官員、北宋詩人,而黃庭堅自己成就更勝於祖輩與父輩,是北宋響噹噹的大文豪之一,他孝順的故事更是被收入《二十四孝》故事當中,侍奉母親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黃庭堅曾遊學於蘇軾門下,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不過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黃庭堅的仕途並不順利。
  • 「只今唯有賀方回」,黃庭堅寫給賀鑄的這首詩,字字真情
    蘇軾和賀鑄差不多是同一時期的詞人,賀鑄比蘇軾小十五歲,但是他們之間為什麼沒有過多交集,唯一可知的是,元祐三年,蘇軾曾為賀鑄推薦官職。但是二人並無詩詞上的往來唱和,這背後的原因,你們不好奇嗎?反正十二是挺好奇的,查閱了一些資料,沒有找到答案。
  • 「只今唯有賀方回」,黃庭堅寫給賀鑄的這首詩,字字深情
    賀鑄差不多是同一時期的詞人,賀鑄比蘇軾小十五歲,但是他們之間為什麼沒有過多交集,唯一可知的是,元祐三年,蘇軾曾為賀鑄推薦官職。猜測可能是兩人年齡差距太大,蘇軾又經常全國各地貶謫,所以兩人交集才會這麼少的吧。如果哪位書友知道一二的,還請留言告訴筆者。賀鑄雖然和蘇軾交集甚少,但是和蘇軾的學生秦觀、黃庭堅等人卻是交情不淺。
  • 黃庭堅七歲時寫的一首詩,字字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
    黃庭堅七歲寫的一首絕句,雖然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一個七歲男孩寫的詩,字字如話,真正讀懂時已過中年!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 黃庭堅七歲時寫的一首詩,字字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
    黃庭堅七歲寫的一首絕句,雖然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一個七歲男孩寫的詩,字字如話,真正讀懂時已過中年!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