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讓小學生海量閱讀了,語文老師的心裡話:好成績不靠閱讀數量

2020-12-19 小島語文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語文的學習成績和閱讀量往往緊密相連,於是我們常聽語文老師、教育專家說,多讓孩子看書,海量閱讀,甚至各種各樣分階段、分年級的閱讀書單層次不窮。看書成了每個小學生的「噩夢」,寫完作業被家長要求閱讀,作業寫不好也被老師要求多閱讀,字跡寫得差也要多閱讀,學習態度有問題還是多閱讀……似乎語文學習的問題,只要多閱讀就成了一個「萬能解藥」,包治百病。

多閱讀是沒有錯,海量閱讀對於小學生來說,對語文學習也沒什麼太大的幫助。除非學生自身自律性比較好,確實是喜歡閱讀,愛看書,是個小書呆子,那麼家長和老師可以支持他多閱讀。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通過通讀提高語文成績都是不現實的,語文考試雖然也考閱讀理解,但是此閱讀非彼閱讀。

看書擴充我們的知識量,閱讀提高的是學習的興趣,考試中的閱讀理解考察的是文學鑑賞力,想要提高語文成績,靠海量閱讀沒有用,可能你把眼睛看成近視、看瞎了,語文成績還是沒能通過大量閱讀來提高跨越性的升分,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地展開閱讀呢?

1、 閱讀興趣的培養,是通過讀書來體驗學習的快樂

作為語文老師,我強調最多的就是閱讀興趣。小學階段語文學習,就是興趣的培養,對語文建立學習興趣,其實很難。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寫作文發愁、寫字頭疼、看書就要命的學生了。我們把語文學習構建成了「洪水猛獸」一般,讓學生一上語文課就難受。這種情況下,家長和老師還要求學生必須海量閱讀,我想,當孩子們拿起書本的那一刻,他看到的不是有趣的故事,也不是生動的文字描寫,而是心裡真煩。

閱讀興趣的培養,是通過讀書來體驗學習的快樂,而不是靠海量閱讀來培養興趣。多讀書是沒有錯的,通過試讀各種各樣的書,學生們從中去篩選自己喜歡的讀物,這就足夠了。有的小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可能真正喜歡讀的就那麼兩三本故事書,家長非常著急,反覆看那兩三本書,都翻爛了,讓他看其他的書,也不看。其實就是學生在保護自己的閱讀興趣,只是家長不理解罷了。

2、 海量閱讀也有方式和方法,不是瞎讀拼量

一說到海量閱讀,家長就會想到數量,通過購買大量的書籍,讓孩子達到海量閱讀的目的。可是,即便是看書,看很多很多的書,也是有方式和方法的。不是靠瞎讀拼量,孩子在自家的書架上,拿一本書,看不懂,不是自己喜歡的,扔在一旁,再拿,還是不喜歡,家長直催,你到底能不能認真看書呢?與其這樣的海量閱讀方式,還不如直接去看閱讀理解的短文素材。

3、 小學階段留給閱讀的時間本身就不多

在小學階段的閱讀,一二年級不做具體要求,因為低年級階段的同學,識字量還太少了。到了三四年級,開始培養閱讀的興趣和習慣,這個階段是一個還是爆發期,喜歡看書的孩子,會特別喜歡看,不喜歡看書的孩子,真是一本書都不想碰。到了五六年級,面臨小升初考試,整日在補習班和學校奔走,根本沒有時間來閱讀。所以,小學階段留給閱讀的時間本身就不多,何談來海量閱讀呢?

語文學習真的不是靠拼數量讀書來提高,它有其積累和指導方法,每個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理解都不一樣,通過閱讀,提高的是文學素養,不是解題的能力。關於海量閱讀,你怎麼看?是同意多閱讀還是做多題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沒有海量閱讀,再好的語文成績分數都是假的
    沒有海量閱讀,再好的語文成績分數都是假的 從理論上講,0-6歲是兒童的良好習慣(包括心理習慣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兒童各項能力的發展黃金期,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習能力的發展,而讓所有人夢寐以求的學習能力,卻可以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而開發90%甚至更多。
  • 語文成績差,也不愛閱讀的小學生,靠標註閱讀法,終於愛上看書了
    我們常把優秀的小學生,拿出來對比,優秀是一個沒有上限的衡量標準,以語文學習為例,除了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優秀的體現是:字跡工整、自己寫作業、愛閱讀、作文寫得好,敢於表達……總之,這樣優秀的孩子,非常少見。大部分小學生所面臨的學習問題都是:字跡不工整、不愛閱讀、不喜歡看書、不背誦課文、寫作業馬馬虎虎、寫作文頭疼欲裂、提到語文學習就直搖頭。
  • 暑假閱讀不拼數量拼技巧,掌握正確閱讀方法,才能提高語文成績
    當我們把知識量和對文字的感知、對語感的培養運用到語文學習中去,建立好了學習的能力,這才是提高語文成績的唯一方法。而且這個學習過程,是以積累為主的,時間也是會根據孩子具體學習能力來定。並不是說我暑假看了幾百本書,開學後我的語文成績就有逆襲般地提高了,暑假的閱讀不是拼書本的數量,而是拼閱讀的技巧。
  • 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差,靠提高閱讀量還不夠,而是題做得太少
    基本上有這類問題的學生,數學也不太好。閱讀在小學整體學科中起到了串聯的作用,不光語文需要閱讀理解,數學也需要,讀不懂題目,就解不了方程式。英語同理,閱讀的方式技巧不對,英語更看不懂。很多家長也非常重視閱讀,給孩子買書、送到閱讀培優班、參加讀書分享會,想通過閱讀來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殊不知,成績沒提高,孩子更不願意學語文了。
  • 語文老師:別給低年級的學生看帶拼音的書,提高不了閱讀能力
    難道我作為語文老師,不願意讓學生多參與閱讀嗎?我想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家長了解一下我們語文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對一二年級的學生,我們的閱讀培養就是興趣,不用去建立在興趣中學習的概念和提高語文成績的目標。在二年級結束的時候,課程標準中要求二年級的學生要認識1600個字。
  • 小學生閱讀名著,不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而是培養這3個學習習慣
    但老師要求的,家長都會積極響應,買了各種小學生讀本的經典名著,希望孩子多少能翻一翻,看一看。老師也會跟家長解釋,閱讀名著的原因是考試會考,家長就更緊張了,一定要讓孩子認真讀名著,學生們看得很痛苦,其結果就是對閱讀這件事越來越抗拒。所以閱讀名著的學習目的到底是什麼呢?老師和家長推薦的書,根本就不好看,離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很遙遠。
  • 小學的重點不在成績,而在閱讀!(附語文老師力薦閱讀書單)
    常有家長問:我家孩子小學成績挺好的,常常考100分,為什麼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二初三,突然就被落下了?其實,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欺騙性」的,而初中成績不好,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在小學時,家長忽略了一種能力的培養--閱讀能力。
  • 高考狀元語文成績146分,不靠刷題靠閱讀,如何養成閱讀好習慣
    01.高考狀元語文成績146分,不靠刷題靠閱讀2020年湖北省高考的高考狀元唐楚月,她的高考成績高達728分,其中他的語文146分,理科數學149分、英語141分、理科綜合287分。真是學霸中的學霸,果然別人家的孩子沒讓我們失望。
  • 一線語文老師為小學生課外閱讀答疑及書目推薦
    1 閱讀會不會耽誤孩子的學習?小學階段應該是孩子海量閱讀的黃金時間。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通過多年的實踐研究,寫有《捕捉兒童敏感期》。該書中指出,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對不同事物感興趣。閱讀興趣如果錯過了14歲前的培養,就錯過了孩子閱讀能力培養的黃金時期。
  • 語文老師教你定製閱讀方案,讓小學生愛上閱讀,為語文學習助力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作為語文老師,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學生不愛看書。家長的迫切訴求,就是希望孩子能在短期內做一個書蟲。閱讀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不再累述。但是對於不愛讀書的同學想通過一周、一個月就愛上閱讀也是不可能的。閱讀是學習的行為習慣,這需要花時間來培養和沉澱。
  • 小學生閱讀練習,到底是看有用的書還是好看的書,聽語文老師建議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家長開始重視閱讀,尤其是到了周末、節假日,圖書館、書店,都是孩子。看書成為一個家庭非常重要的親子活動,然而大部分家長還是持有閱讀就是為了學好語文,閱讀就是為了考個好成績,閱讀就是為了寫好作文這樣的教育理念,來滿足孩子的閱讀。
  • 二年級小學生讀完50本文學名著,不靠父母「狠」逼,語文怎能學好
    作為語文老師,我想說,其實我們不必為小學生過多來設定一些閱讀的門檻,看書這件事,在小學階段,不是以量取勝。而是閱讀的興趣和習慣的養成,有了興趣和習慣,閱讀這件事是伴隨我們一生的日常行為,它和吃飯喝水一樣,是一件生活的必備活動。只是人生的不同階段,閱讀賦予我們的意義和指導是不一樣的。
  • 語文老師總結小學生不愛閱讀的3大原因,家長表示:簡直太真實了
    家長最喜歡問老師這個問題:我要給孩子買哪些書看呢?怎樣讓他多閱讀啊?閱讀的問題,在小學階段如果做不好,到了中學階段就更沒時間來鞏固和發展了。那些不愛看書的同學們,在他們身上都有一些相同的特質,這些原因解釋了他們為什麼不愛看書,希望我們家長能有一定的啟發,在閱讀這件事上,做好孩子的「領路人」。大部分小學生不愛閱讀,根本在小學階段不做閱讀積累,都是有因可循的。
  • 三年級家長的3個頭疼問題,語文老師幫你解決,輔導寫作和閱讀
    家長也會很困惑:我們在一二年級明明做好了準備,可到了三年級還是被語文學習搞了個「措手不及」。原來一二年級,語文再差也不會低於90分,一升入三年級,語文經常考七八十分,孩子明明在日常學習也很努力,為什麼「三年級現象」這麼可怕,就是很難提高語文成績?語文成績下降,學習能力降低,存在多種原因,我們不能都歸結為「三年級現象」。
  • 海量閱讀,還是讀好一兩本?
    2019年春節期間,陝西師大教授程世和致部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的一萬字公開信,在網上瘋傳。批評的核心就是「海量閱讀」。程教授認為部編教材的總體思路就是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海量閱讀。舊版人教版教材要求初中生的必讀名著是12本,新的部編教材在必讀12本的基礎上,又推薦閱讀24本名著。新的部編教材課文的編輯體系大都是1+x模式,即讀一篇課文,再讀類似的若干篇文章。因此,部編教材的閱讀教學就是指向「海量閱讀」。程教授說,如此「海量閱讀」,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草草地閱讀。因為語文只是學生要學習的一門學科,學生除了學語文,還要學很多學科,他們要在這三年之內讀完幾十本名著只能是匆匆地瀏覽。
  • 從短篇閱讀起,小學生閱讀練習3個階段,名著放在最後來閱讀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小學階段,家長們很關心孩子的閱讀練習。除了購買大量的閱讀物,家長也會花掉時間和精力來陪孩子們看書。可是閱讀往往要和成績掛鈎,閱讀的數量、字數、時間都要和語文成績緊密相連。
  • 提高小學生閱讀水平,不是教他們如何看書,語文老師告訴你原因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學習,有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那就是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這也是我們語文老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目標。1、 一二年級閱讀後講一講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因為語文學習剛剛啟蒙,識字量還不夠多,閱讀培養確實需要從興趣開始。但並不是說有了閱讀興趣就可以,孩子們想看書,可是不認的字,會非常打擊一二年級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就是以興趣和表達為主。
  • 小學生寒假閱讀要減肥,語文老師說,只讀一本比讀十本更有意義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小學生寒假閱讀,一直被認為是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不少學生都會被長輩送書籍,有的孩子在一個寒假甚至收到了十幾套文學讀物,書架上擺放不了,都對在寫字檯上,孩子一本一本看,直到寒假過完也沒看完一半。等你再問孩子,你都看了什麼書?讀到了什麼有趣的故事嗎?孩子一臉茫然,倒不用懷疑他們沒有看,而是文字內容看得太多,沒有甄別的能力,已經記不住什麼是好故事了。我不禁想,和過年之後成年人需要減肥健身一樣,寒假閱讀也需要減肥。
  • 給家長的語文作業:100本書的閱讀積累,建立起的閱讀習慣有哪些
    缺少閱讀的積累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閱讀理解差,缺少閱讀訓練,對文字的感知力差,不能連貫讀出文字,在考試的時候,由於閱讀能力的問題,做題也慢,導致語文成績不好。閱讀的問題,是語文學習的大問題,閱讀不好,影響整個語文學習。我們光給孩子布置閱讀練習,閱讀任務,卻發現孩子越來越抗拒閱讀,他根本就不想閱讀,也不喜歡看書。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小書蟲」?我家孩子就不愛看書呢?
  • 掌握閱讀技巧,先給圖書分好類,小學生輕鬆做到一年讀100本書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我們大部分家長,對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以讀書的數量為判定標準的。我們家孩子一個月看5本,我們家孩子一周就能讀完5本課外閱讀物,平均一天讀完一本。閱讀的數量和語文成績也直接掛鈎,書讀得多,語文成績就高是我們家長的普遍教育理念。而書讀得多,語文成績不好,那就是孩子沒讀對書,讀的是閒書。到底小學語文該怎麼學?我們又該如何指導孩子來科學閱讀呢?家長首先要把閱讀和語文成績分開。小學階段需要閱讀,但是閱讀的習慣培養是以興趣為主,而不是要從閱讀中一定品出個人生哲理和道德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