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1925-1970),原名平岡公威。是日本當代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和電影演員。著有《金閣寺》《鹿鳴館》《假面自白》《豐饒之海》等一系列作品。其作品被多次翻譯,堪稱日本當代之最。是日本當代與川端康成、芥川龍之介齊名的日本小說家。他也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人選。可就是這樣一位人物,他的骨子裡卻一直流淌著那種軍國主義「忠君愛國」的極端民族主義思想。
三島由紀夫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文學才能。他在12歲是就在校內文學雜誌《學習院輔仁會雜誌》發表文學作品。並在之後也持續進行詩歌、小說、戲曲方面的創作。在1940年時,三島就以「平岡青城」作為自己的筆名。三島在詩歌方面的創作能力極強,能一天創作好幾首詩歌,並在15歲時就能發表自己的詩集。
在1941年,年僅16歲的三島就成為了《輔仁還會雜誌》的主編。並進行中篇小說的創作。並在文學同人誌《文藝文化》投稿,並最終使用「三島由紀夫」作為自己的筆名。可以說此時的三島由紀夫註定要成為日本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人物。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三島由紀夫在思想上有著那種自由開拓的特點。他一直認為作為作為一個日本人就應該日本的侵略戰爭獻身。他一直因為自己沒能在戰場上「為國獻身」而遺憾。在日本戰敗以後,他的思想一直消沉,而他的人生也陷入了低潮。為了擺脫他內心的苦痛,他決定通過寫作來抒發自己的感情。《禁色》《秘樂》《日本制》等一系列小說的完成將這位青年一步步的臺上的文學的巔峰。其在1954年出版的《潮騷》更是拿下了新潮社文學賞的首屆的大獎。
由於對美的一種執著,三島也一直注重健身運動,他也因此把原本的瘦弱的身軀變得強健起來。以此來使自己免受自卑心理的困擾。
而最終使三島功成名就的則是《金閣寺》的出版。這部作品正式奠定了三島由紀夫在日本文壇乃至世界文壇的地位。這部小說也被翻譯成多種版本,成為了世界文壇的經典之作。
但是如此多的成就並沒有能拯救這個追尋特殊的「美」的小說家。那種幻滅和悲觀的情感一直存留在他的骨子裡面。他在1968年就組建了自己的私人武裝——"盾會」。希望通過這個組織來保存所謂的「日本武士道精神」。兩年後,他就將自己的政變計劃實施。
天真的他自以為能夠鼓動自衛隊官兵發動一場政變。但是,顯然沒有人響應他這種完全不合實際和愚蠢的想法。最後,失魂落魄的三島由紀夫決定用剖腹這種武士自殺的方式的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據說,當時由於刀太鈍,他的朋友試了好幾次都沒有介錯成功。可以說,臨死之前的三島由紀夫也飽受著身體和精神上雙重的痛苦。
縱觀三島由紀夫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出,他的文學素養極高,是日本文壇乃至世界文壇不可多得的文學巨擘。但是,其那種狹隘悲觀的極端民族主義論調也註定使他不能成為德智雙全的文學巨匠。是註定要被歷史和人民批判的。這或許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或者是那個時代的悲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