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堪稱人文主義的開端,它給人們留下了多少燦爛的文化

2020-10-24 那些好玩的知識


在16世紀的前30年中,羅馬成為義大利藝術的新首都,超過了佛羅倫斯。教皇尤裡烏斯二世和利奧十世一心要恢復往日的輝煌,吸引了眾多藝術家定居羅馬。

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成為羅馬的藝術傑作。尤裡烏斯二世委託羅馬建築的崇拜者布拉曼特建造這所大教堂,布拉曼特繪製了最初的設計圖。因此,作為基督教象徵的大教堂體現了古羅馬與基督教的結合。

自1546年起,米開朗基羅領導大教堂的建造工程。大教堂的大圓頂就是他的作品。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的典型人物,他使16世紀的雕塑達到登峰造極的境地。他於1475年生於佛羅倫斯,與美第奇家族周圍的藝術家頻繁接觸,受到薰陶。他製作了羅馬聖彼得大教堂裡如聖母哀悼耶穌的雕 像以和及雄壯有力的大衛的雕像。米開朗基羅,作為畫家,還將「恐怖」繪製在西斯廷教堂的圓頂上,那也是教皇訂製的作品。然而,最傑出地表現羅馬古典主義的畫家是拉斐爾,他使繪畫具有了完美的形式和勻稱的結構。自1508年起,他定居梵蒂岡,創作了巨幅壁畫,畫中顯示了米開朗基羅的影響。

1527年,羅馬遭受帝國軍隊的搶劫,於是威尼斯便成為義大利藝術的首都威尼斯的富裕貴族為藝術家提供保護。建築師帕拉第奧發表《四論建築》,產生巨大的影響。他所設計的別墅都有宏偉的柱廊和美麗的三角楣,後來啟發了英國建築師。威尼斯使繪畫繼承了最重要的藝術傳統。威尼斯畫派首先注意光線和顏色,作品主要是肖像畫和風景畫。提香是威尼斯畫派的大師,善於畫異教寓言及裸體人物。韋羅內塞的畫風矯揉造作,作品多為眾多人群,體現出對奢侈豪華場面的愛好。丁託列託是米開朗基羅的崇拜者,喜愛動態,明暗對比加強了戲劇效果。


自15世紀下半葉起,義大利的不同流派在法國引起反響。查理八世和路易十二身邊的藝術家們已經用文藝復興的精神來創作,雖然哥德式傳統仍有很大勢力。例如布盧瓦城堡和尚博爾城堡就是義大利藝術和法國藝術家所珍視的老傳統的結合。法王弗朗索瓦一世邀請普利馬蒂喬和羅索來法為他所喜愛的楓丹白露城堡作裝飾工程,因此,自1520 年起,義大利風格就在法國成為時尚。

在荷蘭,第一批文藝復興作品是安特衛普和萊頓的市政所正面,但哥德式風格仍然存在。當時的大師老勃魯蓋爾在創作著名的農民風情面時,仍然忠實於民族傳統。

文藝復興在德國土地上引起了疑慮。由於德國在宗教上與羅馬決裂,文藝復興較晚傳到德國。丟勒的作品受到義大利的影響,但仍然含有日耳曼氣質。卡爾納赫為新教改革的倡導者們作了肖像畫。小漢斯。霍爾拜因為英國國王亨利八世作畫,在雙人肖像畫方面是先驅,開闢了新的視野,凡,戴克後來是繼承者。

文藝復興通過霍爾拜因和安託裡奧.莫洛的日耳曼及弗朗德勒影響,很晚才傳入英國。英國建築仍然忠實於直角哥德式風格,雖然後來受到帕拉第奧很大的影響。在西班牙,富麗裝飾性建築,自16世紀初就吸取了義大利風格,出現了重要作品,例如利奧的聖馬可修道院或薩拉曼卡大學的正面。在腓力二世治下,西班牙建築找到更古典的道路,建成了埃斯科裡亞爾皇宮和隱修院。


格列柯始終是西班牙繪畫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克裡特島,將拜佔廷的影響與西班牙神秘主義融合起來,又從矯飾主義那裡借取由威尼斯大師傳下的明亮的色彩。

在中世紀,歐洲科學受制於權威原則,即必須尊重古代大學者的思想。這種態度妨礙人們對自然現象進行直接觀察。

自15世紀起,這種狀況發生了根本變化。當然,希臘和拉於學者的著作繼續被人翻譯,人們按照阿基米德的思想學習物理學,按照託勒密的思想學習地理學,按照希波克拉底的思想學習醫學。但是人文主義者的好奇心及批判意識促進了對自然現象的直接觀察。權威原則逐步被個人經驗所取代,這標誌著現代實驗科學即將興起。萊奧納爾多.達● 芬奇就此宣稱:如果吸取自古代傳下的知識而不對它進行個人核實,那就只是「記憶而非理解」。達.芬奇還是天才畫家,他提倡經驗主義的方法,但經常引用數學。

與此同時,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地理發現擴大了觀察範圍,揭示了歐洲人迄今不知的許多新現象。弗朗德勒和安德烈.維薩裡促進了解剖學。他在盧萬和巴黎求學,自23歲起便在帕多瓦任教。他根據屍體解剖和直接觀察提出了理論,引起軒然大波,受到宗教裁判所的斥責。西班牙醫生米歇爾,塞爾韋特最早描述了肺部的血液循環。


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大大改變了對宇宙的認識。哥白尼生于波蘭,先後在克拉科夫和波洛尼亞求學。在他寫於弗龍博克(波蘭)並於1543年發表於紐倫堡的著作《天體運行論》中,他否定了託勒密的理論,提出了新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地球與其他行星圍繞在宇宙中靜止不動的太陽旋轉。哥白尼在世時不敢發表他的研究成果。

文藝復興期間的政治思想得益於兩位信仰人文主義的大理論家,他們闡述了兩種國家概念及兩種對立的倫理學形式的起源。佛羅倫斯人馬基雅維裡為洛朗,德,美第奇寫了《君主論》一書,書中對政治權力的使用進行探討,將它與道德完全區別開來。他認為,誰能奪取權力,權力就屬於誰。王公應根據自己的才能和詭計,時時考慮現實情況,排除一切可能障礙自己抱負的顧忌。王公應使人畏懼,成功就證明手段正確,時時應以國家利益為重。

1516年,信奉伊拉斯謨的英國人託馬斯。莫爾發明了《烏託邦》島,那裡的居民們摒棄了財產、金錢和戰爭。在他描寫的國度裡,從來什麼都不缺,寬容替代了宗教爭吵。飛出16世紀末,法國人讓博丹是專制主義的理論家,專制主義成為17世紀歐洲的統治模型。在1576年發表的《共和國》中,博丹為政治學提出了「君權」,即最高權力的理論,君權不受法律制約,而且是國家的存在與統一所必不可少的條件。博丹認為有3種統治形式可以保證君權,即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他贊成第一種。

相關焦點

  • 中世紀的文藝復興始於人們對人文主義的信仰嗎?
    14世紀,一場名為人文主義的文化運動開始在義大利興起。在它的許多原則中,人文主義提倡人是自己宇宙的中心,人們應該接受人類在教育、古典藝術、文學和科學方面的成就。1450年,古騰堡印刷機的發明促進了整個歐洲的交流,使思想得以更快地傳播。
  •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與基督教文化的連續性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與基督教文化之間是揚棄、承續與超越的關係,而不是對立。其連續性具體體現在對人的理解、現世觀念、知識與理性法則、回歸原初基督教信仰、對人性的追問和對理性的懷疑等方面。關鍵詞:人文主義;基督教文化;連續性作者:肖四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
  • 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
    什麼叫文藝復興呢?文藝復興,要復興的就是希臘跟羅馬的文化。大約在14世紀中期義大利就出現了復興古典語言的新文化運動,所以歷史學家就把它稱為所謂的文藝復興。而這個運動從14世紀開始,一直陸陸續續傳播到歐洲各地,並延續到16世紀。
  • 人文主義的源頭——文藝復興
    首先是文藝復興前三傑之一的薄伽丘,他出身於富商家庭。他將做生意的錢大量用於買書,以致父親說他:「買的書比賣的貨還要多」。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談》貫穿了人文主義思想,矛頭直指天主教會。該書揭露了教會的貪婪與腐化,抨擊教士的偽善與醜行,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提倡生而平等。
  • 文藝復興時期的公民人文主義傳統
    「文藝復興」一詞可粗略地指代14-16世紀這一歷史時期,主要內容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復興(不僅僅是文藝,實際上包含了一切人類傑作
  • 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文學
    文藝復興: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產生的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思想鬥爭採用:宗教改革、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術語解釋文藝復興:114—17世紀初歐洲一系列新興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的總稱。2實質是反對封建觀念、擺脫中世紀宗教教義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適應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和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開端。
  • 人文主義傳統與文化哲學
    導 讀    ●雖然對文化哲學很難給出一個公認的定義,但結合西方近代以來的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兩大思潮的對比和人文主義傳統,我們可以接近把握到它的基本精神和實質。    一    在西方哲學史上,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這兩條線的劃分,大體上反映了近代以降西方哲學發展的狀況。維科無疑處於這後一條線的開端,素有「人文主義之父」、「歷史哲學之父」和「文化哲學之父」的美譽,這三頂桂冠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繫。
  • 文藝復興至今的畫派您知道多少
    文藝復興以後的畫派你知道多少?我們都知道文藝復興是以人文主義,對中世紀以前的文化思想的一個復興運動,因為它解放了宗教神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所以也是近現代世界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的一個大開端,那麼我們也知道,文藝復興起源於當時世界的經濟文化中心——佛羅倫斯,是由一批思想開明的藝術家引領的。也從而由此,藝術,繪畫一直引領著世界對於美的潮流!
  •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人文主義思想
    「文藝復興」運動的思想體系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是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最初表現。它的思想核心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它的理論基礎是資產階級「人性論」。人文主義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束縛謀取自身政治經濟地位的思想武器。
  • 歷史說:人文主義,文藝復興運動,導致宗教改革運動
    百家原創作者:音音說歷史14—16世紀歐洲許多國家發生的文藝復興運動對西方文明產生了巨大的思想和文化影響。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講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哪些文學作品吧。「復興」首先指該時期人們對古代希臘和羅馬文化的強烈興趣,及著力發掘和崇尚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新現象。但文藝復興又不是簡單地復古,它是從古希臘羅馬文化中重新發現人的價值,激發人的潛能和樂觀進取、追求現世幸福的人文主義思潮。在新文化感召下,有識之士抨擊當時衰落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文化,為建立新文化和新社會制度營造輿論。
  • 文藝復興,為後世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世紀基督教文化影響著人們的方方面面。決定 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文藝復興時期作品《最後的晚餐》當時的人們為了反對宗教神權的統治,更加推崇古羅馬時代的文化傳統,由此產生了文藝復興運動義大利在整個歐洲佔據地理上的優勢,操縱著西歐與東方貿易的往來,因此在義大利的一些城市出現了大量的工廠和手工作坊,形成了以城市為中心的市民世俗文化。市民世俗文化的產生也從很大程度上加速了這個時期藝術形式的轉變,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開端也在這裡出現。加洛林王朝的重視是推動文藝復興的重要原因。
  • 文藝復興對歐洲社會發展的影響
    摘要:14世紀至17世紀,迎來了一場反應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又稱「文藝復興」。它的主要精神是人文主義,這對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推動了文化藝術的快速發展,加速了科學技術的進步。至此,西方國家的社會文明飛速發展,世界文明再次展現了它獨特的的魅力。
  • 人文主義的光輝:地位顯赫的美第奇家族如何深入影響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一場借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之名宣揚自由平等、人性解放的偉大思想解放運動。談到文藝復興,不自覺便會聯想到佛羅倫斯這一座充滿了人文主義光輝的城市。在佛羅倫斯,無論是腳下踩著的平整地磚,還是手邊扶著的光滑城牆,總能看到一串字母刻印其上:MEDICI。美第奇以這樣的方式,永遠留存在佛羅倫斯。它似乎已經幻化成一種文化符號,長久以來籠罩著佛羅倫斯這座城市。
  • 人文主義的光輝:地位顯赫的美第奇家族如何深入影響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一場借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之名宣揚自由平等、人性解放的偉大思想解放運動。談到文藝復興,不自覺便會聯想到佛羅倫斯這一座充滿了人文主義光輝的城市。在佛羅倫斯,無論是腳下踩著的平整地磚,還是手邊扶著的光滑城牆,總能看到一串字母刻印其上:MEDICI。美第奇以這樣的方式,永遠留存在佛羅倫斯。
  • Renaissance:文藝與人文再生之光——淺談文藝復興及人文主義背景
    文藝復興的定義在西方學界一直存在兩種認知分歧,即文藝復興是一個歷史時代,或文藝復興就是一場文學和科學運動。文藝復興的魅力正是在於:「這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恩格斯)。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時代,它開啟文學藝術和科學運動,打破了中世紀神學教會對人的思想禁錮和殘酷統治。而眾所周知,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如此璀璨耀眼的再生時代,為何起始於義大利呢?
  • 第一章 歐洲文藝復興從「神」到「人」的「人文主義」
    在愛上帝、愛鄰人、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基督教倫理觀念和禁欲主義專制文化的影響和統治下,人性普遍處於一種被扭曲和被壓抑的狀態。在社會經濟上,行會制度限制了商品交換的範圍和力度,商品交換主要被限制在生活必需品範圍內,且反對人們為追逐資本財富而經商,否則就要受道德譴責和打壓。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西歐開始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文藝復興運動隨之開始慢慢興起。
  • 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衝破中世紀黑暗,人文主義覺醒
    建築篇 | 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衝破中世紀黑暗,人文主義覺醒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逐漸擺脫中世紀神權的禁錮,通過對古典藝術研究、對自然的觀察和對現實生活的關注,不僅為繪畫作品注入了人性,而且透視法、明暗法、解剖學等科學法則被運用到繪畫創作中,確立了科學的繪畫技法和規範的繪畫體系
  • 日本學者:宋代是東方文藝復興的開端,我曾認為是隋唐
    談到文藝復興,我們不得不說說文藝復興的概念:文藝復興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這是西方的文藝復興,人們談到文藝復興的第一個回想到的是義大利,但是把文藝復興歸為西方國家的專有名詞是極為狹隘的,那我們東方有沒有文藝復興呢?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你,有,在東方同樣有一場是思想文化運動的文藝復興時代,甚至比西方世界更早。在日本學者宮崎市定的《東洋的近世中國的文藝復興》這本書裡提出:宋代是中國文藝復興的開端。
  • 日本學者:宋代是東方文藝復興的開端,我曾認為是隋唐
    談到文藝復興,我們不得不說說文藝復興的概念:文藝復興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這是西方的文藝復興,人們談到文藝復興的第一個回想到的是義大利,但是把文藝復興歸為西方國家的專有名詞是極為狹隘的,那我們東方有沒有文藝復興呢?
  • 透視維科為基點的兩個層面:人文主義傳統與文化哲學
    導 讀  ●雖然對文化哲學很難給出一個公認的定義,但結合西方近代以來的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兩大思潮的對比和人文主義傳統,我們可以接近把握到它的基本精神和實質。  一  在西方哲學史上,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這兩條線的劃分,大體上反映了近代以降西方哲學發展的狀況。維科無疑處於這後一條線的開端,素有「人文主義之父」、「歷史哲學之父」和「文化哲學之父」的美譽,這三頂桂冠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