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與強基計劃怎麼有效銜接?專家齊聚共論道

2020-12-21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唯

通訊員 粵考宣

聚焦廣東新高考,推動高校和高中人才選拔培養該如何有效銜接?11月18日,省教育考試院主辦,星海音樂學院、省教育考試服務中心承辦的廣東新高考和強基計劃政策研討活動在廣州舉行。

在上午的活動中,星海音樂學院、省教育考試院主要領導分别致辭。北京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8所高校的招生部門負責人,圍繞「聚焦新高考改革,探索高校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新模式」作主題發言。廣東實驗中學、廣州市執信中學、汕頭市潮陽實驗學校領導分別發言,探討新高考下的育人模式改革,以及如何加強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有效銜接。

在下午的研討交流中,參會代表圍繞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高校銜接培養模式和強基計劃招生培養的主題,暢所欲言,建言獻策。

來自全國「強基計劃」36所試點高校的招生部門負責同志、廣東部分重點高中學校負責同志等110多人參加了研討活動。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

責編 | 王敏

審籤丨鄭宗敏

實習生丨翁東偉

相關焦點

  • 「強基計劃」元年 未來高考招生會怎麼變?
    今年是「強基計劃」元年,目前試點高校已啟動報名工作。正因為這是高招新政的第一年,大家都需要有一個消化政策的適應過程,所以此次研討會的重點,也是高校和高中就「強基計劃」如何進行更好落實,並進一步做好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銜接進行深入探討。
  • 問教丨強基計劃:新高考「獨唱」時代落幕,「合唱」時代加速
    「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在此次新高考改革浪潮中,作為銜接人才選拔與人才培養的「強基計劃」,正是為國家重點領域儲備拔尖人才工作中,邁出的歷史性一步。這也意味著,實行了四十多年的高考中幾乎將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指標的「獨唱」時代落幕,多元錄取的「合唱」選拔時代正加速啟幕。
  • 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啟動招生 新設5書院推進人才培養
    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餘瀟瀟表示,由於清華大學在工科方面擁有強大實力,強基計劃推出了「基礎理科工程銜接類專業」,特別設計了工程銜接方向「理-工」雙學士學位和本-碩-博相互銜接的培養模式,為學生打好理科基礎,並重點引導他們進入國家亟需的高端晶片與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位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加強相關領域高質量人才的精準輸送。
  • 2020高考強基計劃!強基計劃是什麼意思?最全解讀收藏好!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被稱為強基計劃。這也意味著2020高考強基計劃將實施,那麼,強基計劃是什麼意思?
  • 清華大學新成立五大書院 統籌推進強基計劃人才培養
    作為招生培養一體化方案,清華大學圍繞「為國選材、厚植強基、拔尖領軍、創新未來」的強基人才選拔培養理念落實強基計劃,致力於打通評價、選拔、培養和後續發展等多個關鍵環節,面向未來、加強銜接、形成合力,為國家基礎學科的長期發展及高端晶片與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位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的重點突破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 中山大學2020強基計劃解讀!
    中山大學作為國家首批入選強基計劃試點高校,根據國家統一部署,於5月6日發布了《中山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面向29個省(市、區)招生,總計劃150名,報名時間從5月9日至5月31日。強基計劃是國家高考綜合改革的一大創舉,是國家人才選拔培養機制的一次探索,也是大學本科招生與培養模式全面、系統的一次變革。
  • 關注強基計劃|清華將為強基計劃學生新設五大書院
    5月7日,清華大學公布了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清華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分為基礎理科學術類專業、基礎理科工程銜接類專業和基礎文科類專業三大類,並將為強基計劃學生新設五大書院。清華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分為基礎理科學術類專業、基礎理科工程銜接類專業和基礎文科類專業。其中基礎理科學術類專業包括: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旨在選拔並培養在基礎理科領域有突出特長且有志於從事相關基礎研究的學生。
  • 「一流大學」試點強基計劃:誰能報?咋培養?
    《意見》提出,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2020年起,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已實行17年的高校自主招生退出歷史舞臺,強基計劃開始試點。這對參加2020年報考的學生有什麼影響?二者有什麼區別?強基計劃誰能報?怎麼報?這份新政指南請查收。
  • 清華大學強基計劃追光少年 瞄準星辰大海 投身基礎學科
    9月7日,939名通過強基計劃錄取至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個書院的新生正式到清華園報到。強基計劃五個書院的新生們將從清華園啟程,瞄準星辰大海,向科學高峰進發,投身基礎學科和國家關鍵領域。學校為強基計劃第一期學生選聘39位老師擔任班主任、190餘位老師擔任書院導師,引導學生的學術志趣,指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與科研實踐,鼓勵他們投身國家重要領域。  多維考核、穩妥實施 強基計劃成高分考生新選擇  7月29日-8月2日,清華大學強基計劃考核測試環節持續5天,共有超過2500名考生參加測試。
  • 2020高考報強基計劃有沒有撿漏?2021/22屆到底該不該報?
    強基計劃實際培養如何?針對該政策,以下部分「過來人」的看法及大學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對接下來的考生有一定「引申作用」。 你,怎麼看? 今年5月,郝文琴報考了北大強基計劃基礎醫學專業,最終以678分的高考成績實現了夢想。郝文琴告訴記者,有強基計劃這麼好的平臺,一定會有好的科研前景,爭取能為國作出貢獻。 北大強基計劃基礎醫學專業班輔導員楊恩策介紹,北大強基計劃基礎醫學專業不惟分數論,看重志向,單獨編班,選擇強基計劃就是選擇當民族復興的基石,發展沒有上限。
  • 李麟瑞成四川大學強基計劃首位錄取考生
    來源 :四川大學8月9日,李言榮校長親筆籤發了四川省第一封高考錄取通知書。通知書的主人是來自攀枝花第三中學的李麟瑞同學,他以686分的成績被我校化學專業錄取,是我校2020年強基計劃四川省最高分,分數位列省內理科300位以內。
  • 試點高校強基計劃陸續啟動報名 將招錄哪些人才?
    中新網北京5月12日電(郎朗)「五一」小長假過後,30餘所高校密集發布了「強基計劃」的招生簡章,5月10日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強基計劃」報名平臺陸續開始接受報名。「強基計劃」招收哪些領域的人才?各個高校的招生有什麼要求?後續的培養方式如何?資料圖:考生們結束高考走出考場。
  • 中央民族大學強基計劃三大專業計劃招收30人
    (二)「強基計劃」的招生計劃2020年中央民族大學「強基計劃」招生計劃共30名,上述三個專業各10名。根據我校辦學任務及專業特點,上述計劃投放於北京、內蒙古、吉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等省份。具體情況以「強基計劃」報名系統公布為準。
  • 中央民族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二)「強基計劃」的招生計劃2020年中央民族大學「強基計劃」招生計劃共30名,上述三個專業各10名。根據學校辦學任務及專業特點,上述計劃投放於北京、內蒙古、吉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等省份。具體情況以「強基計劃」報名系統公布為準。
  • 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餘瀟瀟談清華大學強基計劃
    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堅持使命驅動、使命導向,結合新時代國家對人才培養的高要求、高期待以及本校的優勢教學科研資源,對「強基」內涵進行了深度思考和闡釋,與進一步深化本科人才培養改革相結合,制定強基計劃的實施方案。
  • 了解強基計劃,報考北京大學!
    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一起通過動畫短片來了解一下北大強基計劃吧!強基計劃本科生將根據學校整體部署在大三結束後申請提前進入銜接研究生的學習階段,完成本研過渡,為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或直博生打好基礎。
  • 清華大學新設5書院,為何?強基計劃新模式,高考生入名校新途徑
    今年,高考招生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實施多年的自主招生將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強基計劃」,「強基計劃」將以什麼樣的樣態出現,近日,有關高校陸續公布招生辦法,使大家對強基計劃有了更多的理解。招生政策初見雛形。
  • 清華大學以書院制培養落實強基計劃
    內地學生中,理工類考生佔比62.2%;文史類考生佔比7.2%;藝術類考生佔比6.9%;來自高考綜合改革省份的考生(不分文理)佔比23.6%;通過強基計劃錄取新生939人。其中,來自西部地區省份的學生約佔26.6%,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少數民族考生佔9.7%。
  • 中南、川大、蘭大高校招生辦主任談強基計劃,為考生支招!
    文章提要學校暫不開學,高考暫不推遲。20屆考生如何備戰高考?中南大學、蘭州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招辦主任為考生「支招」!強基計劃對人才選拔有何影響?01四川大學招生辦副主任「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 32所高校強基招生簡章解讀:怎麼招生?如何培養?
    總結便是,優秀者用新自招保險,近線者也能獲得機會。普遍培養模式:小班化、導師制、本碩博銜接培養,一系列配套保障,優越的激勵措施,合理的補退選機制,種種利好,星光大道,前途無量。基礎理科工程銜接類專業包括:數理基礎科學、化學生物學、理論與應用力學,旨在選拔並培養在基礎理科領域有特長,且有志於從事高端晶片與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位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研究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