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失敗的美國,為什麼仍然執意參加越南戰爭

2021-01-10 楊玉順

1961年,美國發動特種戰爭,軍事介入越南,1973年美軍狼狽逃竄,美國人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叢林,老鼠成群,腐臭瀰漫的水牢,死亡如風,常伴於身的冷槍,成為了美國人難以揮去的夢魘。越南戰爭對美國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全球戰略產生了無比深遠的影響。

越南戰爭

美國為什麼要捲入這場戰爭?科技全面壓制的美軍又是如何敗走中南半島。

十九世紀中葉,各大強國在全世界範圍內瘋狂進行殖民擴張。其中法國人就將目標鎖定在了越南,與當時越南的宗主國清朝發生了戰爭。

中法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與法國籤訂《中法新約》,放棄了越南的宗主權,越南成為了法國人的殖民地。

二戰爆發後,日本入侵越南。大戰結束後,越南發生八月革命。九月,胡志明在河內發表《獨立宣言》,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即北越。

同月,法國人捲土重來,妄圖將越南再一次納入到自己的殖民統治,並扶持越南南方,建立越南國,即南越。

時間來到1954年,經過九年艱苦的抗法戰爭,北越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中蘇美英法越等二十三個國家籤訂《日內瓦協議》,以北緯十七度線為界,將越南劃分為了南北越,南北分治。南越得到了以美國為首北越的支持,而北越則是蘇聯和中國的撐腰。

南北分治

從十月革命以來,美國政府就充斥著嚴重的反共產主義聲音。根據蓋洛普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二戰期間61%的民眾寧願選擇法西斯主義,也不選擇共產主義。58%的民眾甚至認為共產主義更壞。到了冷戰時期,美國人更是將蘇聯一方是為了邪惡的共產主義世界,美國則是自由世界的代表,而越南地處中南半島東北,北面與中國接壤,美國人自然而然將其視為自由世界在東亞的柱石,拱頂石和要塞。

隨著韓戰的失利,蘇聯勢力的不斷壯大,以及中蘇對北越源源不斷的援助,美國開始擔心北越會成為共產主義在東南亞的橋頭堡。他們害怕一旦假想成真,那麼美國人苦心經營的日本、菲律賓防互聯將會遭到嚴重的威脅。中東、印度、美國之間的海空航線會被阻絕,整個東亞、東南亞都會如同多米諾骨牌迅速倒向蘇聯一方。

1954年四月,艾森豪宣稱,印度支那是其遏制戰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冷戰中至關重要的堡壘。印度支那的陷落將極有可能會給自由世界帶來難以估量的後果。

蘇聯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5612-1號門文件重申:如果東南亞任何一個自由國家被共產主義控制,就將鼓勵該區域其餘國家對共產主義的和解傾向,由此將造成嚴重的政治經濟壓力。

因此他們把越南視為了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角力場。想要把它變成一個政治櫥窗,作為對抗紅色的樣板向全世界展示美國實力的強大。

時間來到1959年,吳庭豔的南越實施獨裁統治,大力開展「除共運動」,北越方面則調整戰略,大量軍事人員被派往南越發動武裝起義。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成立,越南內戰爆發。

吳庭豔

越南局勢的突變讓美國人開始擔心自己的假想成真。出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對中國的遏制以及對自身威望的維護,美國人決心插手越南。

1961年,甘迺迪就任美國總統。他在就職演說中提到,每一個國家都應知道,無論他對我們抱有善意還是惡意,我們都將願意付出任何代價,承擔任何義務和艱難困苦。支持朋友反對敵人,以確保自由的生存和實現。

在他的命令下,100名代號為綠色貝雷帽的陸軍特種部隊進入越南。美國正式對越南實施軍事介入,特種作戰拉開序幕。

甘迺迪政府提出了「斯特林計劃」,定下了對越軍事介入的基調。即向南越提供資金和物資的支持,派遣少量戰鬥輔助部隊軍事顧問。

截至1962年底,在越美軍人數已達1.2萬人,飛機240餘架。同時,美國與南越大力推行「戰略村」計劃,把農民集中於村,以村為單位嚴密設防,再把相鄰的戰略村連成一片,外設封鎖地帶。想要通過這種方式把南越的農民與北越的武裝力量割裂開,切斷北越敵後戰爭的根本力量來源。

作為回擊。北越方面則提出了「戰鬥村」計劃,把擁有良好群眾基礎的團結和戰鬥堡壘、敵後武裝力量依託戰鬥村實施遊擊戰,小規模襲擾敵軍,集小勝為大勝。以村為戰鬥節點展開了殘酷的拉鋸時間。

戰爭村

到了1963年,美國人特種作戰實施兩年,北越逐漸佔據了上風,控制了南越一半以上的農村,大量戰略村被搗毀,農村包圍城市的態勢顯現。

特種作戰的不順利,即南越軍隊糟糕的表現逐漸耗盡了美國人對吳庭豔政府的信任,在美國的支持下,南越軍方發動政變,槍殺了吳庭豔,建立軍政府。與此同時,北越方面認識到,美國很有可能派遣地面戰鬥部隊入侵越南,將特種戰爭升級為局部戰爭,決定迅速擴大武裝,加大南方革命的支持。

美國方面也開始認真考慮發動對北越的直接入侵,但甘迺迪卻拒絕了在大選前發動公開攻擊,只允許大幅強化特種作戰力量。

然而一聲槍響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僵持的局面。

1963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甘迺迪遭刺殺,林登詹森掌權。相較於甘迺迪,詹森對越直接用武的意願更加強烈。

1964年二月,美國發動34A計劃,派遣偵察機與情報部隊搜集北越情報,向北越派遣傘兵實施秘密破壞,命令南越從海上向北越發動偷襲。美國海軍也派出艦艇協助進行電子戰支持,進一步對北越政府施壓。

美國海上力量

但計劃的實施並不順利,美國數架偵察機被擊落,大量空降戰鬥小組剛一落地就被俘虜。八月,正在北部灣偵察的美軍艦艇遭到了北越魚雷艇的襲擊。北部灣事件爆發。

這一事件在美國國內掀起了巨浪,民眾高呼對北越進行反擊。根據民意調查,85%以上的民眾贊成對北越的報復性轟炸,72%的民眾同意對越直接出兵,詹森公開發表電視演說,下令對北越實施報復性打擊。美軍轟炸機對北越多個基地實施了轟炸。

八月七日,美國國會通過東京灣決議,授權詹森採取必要措施,包括使用武裝力量防止進一步的侵略行動。這給美國全面介入越南打開了綠燈,也正式宣告特種作戰階段的結束。

越南戰爭全面爆發。

1965年三月二日,」滾雷行動」開始,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登陸,美國地面軍事力量正式踏足越南戰場。美軍轟炸機也對北越開始實施地毯式轟炸。

美國認為只要地面部隊直接參戰,就能迅速取得勝利。只要美軍飛機對北越實施地毯式轟炸,就會使北越因為有一個工業體系要保護而屈服。美國空軍參謀長李梅少將更是宣稱要把北越炸回到石器時代。

戰爭初期,北越還是想在正面戰場通過圍點打援的方式,逐步滲透,由胡志明小道南下,將南嶽一分為二擊敗美軍。在他們看來,美國人與十年前被趕走法國人一樣容易擊敗,但美軍此時已經充分吸取了朝鮮戰場上的經驗。

韓戰中,美軍通過徒步的方式,一個山頭一個山頭推進,導致士兵在長途奔襲到達戰場後,體力已經消耗殆盡,無力作戰。所以在越南,美軍決定用直升機到士兵空降到戰場,然後對地面作戰實施火力支援。

1965年十一月,北越將戰場開闢到了德浪河谷一帶,以保衛胡志明小道,鞏固後方基地。他們的蹤跡很快被美軍發現,初步判斷為三個營。

美軍派遣第七騎兵團第一營,利用直升機垂直機動戰術向此地發起攻擊,德浪河谷戰役就此打響。

兩軍遭遇,美軍驚訝地發現竟然有三個團部署在這一帶,均是奠邊府擊敗法國的精銳之師。第七騎兵團二營隨即投入支援。

戰鬥持續了三天,到後來甚至進入到了肉搏戰,人數佔有絕對優勢的北越,由於裝備上的不多,陣亡1037人,不得已撤出戰場。美軍的陣亡234人。

這場戰鬥讓北越充分認清了自己在裝備上的劣勢,決定避免與美軍進行正面衝突,改為遊擊戰戰術。地面戰場嘗到甜頭的美軍開始大規模向越南派兵。

到了1960年八月,已經有多達43萬美軍駐紮在越南,同時空中作戰的規模也在不斷升級。北越所有的城市、工業、軍事目標均被納入了空襲的範圍,他們不得不將工廠轉移到地下,來躲避美軍的轟炸。

但制空權的缺失依舊讓北越難以招架,這時他們想到了北面的中國蘇聯。

大量的高炮、工程、鐵道等支援部隊。源源不斷能從中國開進越南,協助抗擊美國。得知這個消息後的詹森政府害怕傷及中蘇目標,進而引發全面衝突,導致韓戰一幕重演,就開始嚴格控制轟炸範圍。轟炸計劃全部交由國防部和白宮制定,前線指揮官無法加以修改。

詹森政府

這樣的限制讓美國的空襲幾乎無法發揮功效,因為不能攻擊中蘇船隻和運輸部隊,使得北越能夠順利的接受援助物資,武裝軍隊。

就這樣整團的北越正規軍進入胡志明小道,頂著空襲,源源不斷的向南方開進。

時間來到1966年二月,地面戰場取得大勝的美軍開始實施搜剿。他們命令南越部隊在據點防守,美軍主力則深入越柬、越老邊界進行掃蕩,切斷寮國、柬埔寨通往北越的補給交通線。

北越人知道在美軍大規模火力面前,自己難以佔到任何優勢,於是他們決定依託有利地形,不計傷亡地對美軍進行消耗。

他們遊蕩在密林之中,把每一個泥潭,每一棵大樹,每一個草叢都當成了自己的藏身處,四處埋設陷阱,偷師冷槍,甚至連老幼婦孺都投入到了戰場。他們不分白天黑夜,不間斷地向美軍發動偷襲,美軍上下全都籠罩在惶惶不可終日的恐懼之中。不知道什麼時候,子彈就會從什麼方向射來。美軍每月傷亡近800人,士氣也遭到了極大的打擊。

美國人認識到,如果再這樣下去,只會讓局勢更加糟糕。他們決定將大量部隊投入到西山基地,吸引北越發起總攻,在西山一舉消滅越軍主力,西山基地拉鋸戰持續了77天。

西山戰役

40000北越軍向6000美軍發動了潮水般的圍攻,美軍高層的注意力幾乎全都被吸引到了這裡。北越則趁機發動了春節攻勢,投入了32.3萬軍隊。向南越發起了總攻。

在一個月的進攻行動中,美軍死傷五千多人,北越則付出了近十萬人傷亡的慘重代價。

春節攻勢雖然以美國的勝利告終,但戰爭的慘烈卻讓美國高層認識到北越依舊具有強大的反抗能力。

在美國公眾中也造成了巨大的震動。反戰的呼聲在美國日益高漲,他們認為越南局勢已經無法挽回。全美各地反戰抗議四起,甚至爆發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學生總罷課。在民眾的呼聲下,詹森放棄了增援計劃,並表示不再競選下任總統。

1968年五月,美越雙方開始在巴黎舉行和談。1969年尼克森上臺,美國開始推行「越南化」政策,也就是使越南戰爭越南化,用亞洲人打亞洲人,美軍則逐步撤出越南。

但與2003年伊拉克戰爭一樣,談判在繼續,撤兵在繼續,戰爭也在繼續。

在尼克森的批准下,美軍向柬埔寨的越軍庇護所發動了大規模空襲,最後地面部隊也投入到了柬埔寨,戰況依舊焦灼。

時間來到1972年,北越動用了所有的武裝力量,發動了復活節攻勢。尼克森下令美軍對北越河內海防及重要軍事設施進行全面轟炸。空襲規模達到了恐怖的41500架次。

北越的復活節攻勢最終以失敗告終,損失超過十萬人。復活節攻勢的失敗迫使北越重新回到談判桌。

1973年一月二十七日,美國北越,南越,越南南方共和國臨時政府在談判了五年後,終於籤訂了《黎和平協定》。在隨後的兩個月內,美軍全部撤出越南,實施從越南的軍事脫身。

《巴黎和平協定》

美國人走了,但戰爭依舊在繼續。

1975年四月三十日北越攻克西貢,南越滅亡,越南隨後統一。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

耗時十餘年的越南戰爭終於落下帷幕。

越南戰爭的實質是一場代理人戰爭,表面來看是美國輸給了北越,實際上是美國輸給了背後的中國和蘇聯。

戰爭中北越方面110萬人死亡,60萬人受傷,33萬人失蹤,平民遭到屠殺,自然環境因美軍大量使用化學戰劑遭受到了嚴重的汙染。

美軍則死亡58209人,受傷304000人,2000人失蹤。南越方面死亡20萬至25萬人,負傷50萬人。

中國部隊犧牲1433人,4200餘人負傷。

這場戰爭給參戰的雙方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對於越南,戰爭給越南留下了一片滿目瘡痍的土地和88萬孤兒,100萬寡婦、20萬殘疾人,20萬妓女。越南人口比例嚴重失調,男性人口嚴重不足,制約了國家經濟工業的發展。

戰後越南

對於美國,越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十多年的越戰,美國耗費至少2500億美元,巨額軍費造成了財政赤字的增加,黃金儲備減少。

為了填補財政缺口,美國政府只能提高稅收,甚至增發公債,進而導致通貨膨脹的出現。越南戰爭期間,美國零售物價指數從1960年的88.7%猛升到1973年中期的131.5%。同時,軍火商迅速發展,吸引了資本的大量湧入,導致生產力發展的機型,最終成為消除美國宏觀經濟結構失調過程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也導致了七十至八十年代美國經濟長期的滯脹。

與此同時,反戰抗議造成了美國社會的嚴重動蕩。在戰爭升級的高潮年代日益普及的電視幾乎每天都在播放死人鮮血硝煙下的殘垣斷壁等恐怖的戰爭鏡頭。戰爭的暴力氣氛使許多美國人對暴力感覺遲鈍,從而對不危及自身的暴力行為產生更大的容忍性。而暴力的最大製造者國家,又給願望和目的達不到的人,以最好的示範。

六十年代,美國社會的犯罪率達到了驚人高漲的程度。美國人民也因為這場戰爭都受到了極大的精神創傷,許多對現實懷著不滿而又在迷茫中找不到出路的年輕人,開始摒棄現存的社會價值,去謀求一種虛妄的迴避人生的生活,導致了反主流文化的出現。

反戰主義

政治上,越南戰爭摧毀了二戰後美國民眾對政府和總統的信任。他們認為是總統和政府將美國拖入了戰爭的漩渦。在反戰的示威遊行中,人們喊的口號都是:詹森,詹森,你今天又殺死了多少孩子。甚至有人將越南戰爭稱為詹森的戰爭,懷疑主義得以急劇發展。

蘇聯也在此時趁機加緊擴張,在歐洲與中東同美國展開了爭奪。但由於美國的力量都集中在了亞洲戰場,致使他在戰略上陷入了主次不分,腹背受敵的狼狽境地。美蘇攻守態勢逆轉,美國在冷戰中逐漸走向了弱勢。

為了脫離越戰造成了不利影響,尼克森主義成為了美國新的對外政策,中美關係因此得以緩和。

戰後美國人

相關焦點

  • 美國不同意臺灣參加韓戰,為什麼卻讓其參加越戰?
    韓戰爆發後,朝鮮一路勢如破竹,南韓有被消滅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插手了。最高興的除了南韓的李承晚,就屬臺灣的蔣介石了。蔣介石一心要反攻大陸,但也知道自己根本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只能藉助於美國。雖然中美之間是敵對關係,但美國也沒有幫臺灣的意思,這讓蔣介石有點鬱悶。
  • 在韓戰和越南戰爭中的臺灣
    來源:走進發現1950年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1950年6月25日,為期三年的韓戰爆發,這一場戰爭決定了亞太地區新的戰略均勢,也改變了臺灣的命運。韓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一場大規模的區域衝突,不僅象徵了東西方進入長期冷戰的開始,同時對美國、南北朝鮮及臺海兩岸等地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韓戰對臺灣的影響尤為深遠,臺灣從此成為美國西太平洋防線的一環,國民黨再度獲得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支持。
  • 大發戰爭財:韓戰和越南戰爭中的臺灣
    上世紀50年代的韓戰,決定了亞太地區新的戰略均勢,也改變了中國臺灣的命運。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戰爭,也使得中國臺灣遭到衝擊。
  • 美國是怎樣看待韓戰的?
    李三萬摘要:1950年到1953年的韓戰,是二戰結束後美國參與的第一場局部戰爭,對於二戰之後的世界格局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那麼,美國是怎樣看待韓戰的?1950年到1953年的韓戰,是二戰結束後美國參與的第一場局部戰爭,對於二戰之後的世界格局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那麼,美國是怎樣看待韓戰的?
  • 韓戰只打了3年,而越南戰爭美國為何敢打10年?
    如果不是美國國內民眾強烈反對越南戰爭,士兵產生極大的厭戰情緒,越南戰爭恐怕還將要一直打下去。越南戰爭一般分為廣義的越南戰爭與狹義的越南戰爭。1975年,越南人民軍再次發動南下戰役,一舉消滅了南越政權,完成全國一統,而美軍和美軍顧問也被迫完全撤離越南。越南戰爭宣告結束。從時間上來看,越南戰爭中,美國人在越南作戰的時間遠超10年,但是正式大規模作戰也基本上為10年。轉頭看一下韓戰,這場同樣由美國主導而位於東北亞地區的戰爭,卻只打了3年就完全結束。
  • 韓戰的失敗對美國有哪些影響?
    在這次戰役中,有朝鮮、中國,還有美國領導的多國聯軍參戰。當時中國、朝鮮的武器裝備水平遠遠不及美國,「小米加步槍」是最好的描述。韓戰爆發時,中國毫不猶豫地支持,氣勢磅礴地越過鴨綠江,支援朝鮮。但事實上,即使當時加上中國軍隊,戰爭也處於下風。即使是這樣明顯的差距,在中國給予支持之前,朝鮮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
  • 70年前韓戰的失敗,美國認真反思了嗎?我們得到啥啟迪?
    01 前言 謹以此文敬獻給:70年前,參加抗美援朝的我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體英雄將士! 70年前韓戰的失敗, 美國認真反思了嗎?我們得到啥啟迪?
  • 朝鮮停戰50周年:韓戰為何被美國遺忘
    50年過去了,戰爭雖已成為久遠的回憶,但和平依然沒有到來,韓戰剛剛結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美國人就把它遺忘了。美國人似乎從來沒有認真思索過這場戰爭的意義和教訓,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至今朝鮮半島仍無法平靜的原因之一。
  • 美國在韓戰中真的被打敗了嗎?這場戰爭對美國的影響有多大?
    準確來說,也許應該只能說是美國沒能打贏韓戰。朝鮮戰場,如果僅僅以雙方的損失及軍隊傷亡人數來看,美國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戰敗,但是作為主動挑起戰爭的一方,沒有打贏,就是失敗。這場沒能打贏的戰爭,對美國乃世界的影響,都是深遠的。
  • 韓戰中,美國已經把原子彈運到日本,為什麼最終沒敢投放?
    導語:韓戰中,美國已經把原子彈運到日本,為什麼最終沒敢投放?美國在二戰結束以後變成了一個各方面都十分強大的國家,為了能夠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損害。美軍經常會發動戰爭,比如發生在1955年的越南戰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美國打了20年的時間,經濟損失很嚴重,後來見到國內民眾反戰情緒高漲,所以只好撤軍回國,最後越南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其實,在越南戰爭之前,還發生了韓戰。在1950年的10月份,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當時的原因是由於朝鮮半島處在分裂的時期,南北方都出現了不同的政權,這讓矛盾變得更加激烈。
  • 韓戰,美國空軍投彈70萬噸,越南戰爭投彈竟高達750萬噸
    1947年7月,隨著美國空軍的正式成立,空中力量在戰後美國軍事戰略中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韓戰期間,美國始終在朝鮮維持了強大的空中力量,1950 年 10月,連同海軍艦載機在內,投入朝鮮戰場的美國空中力量共有14個聯(大)隊,有各型作戰飛機1100多架。
  • 美國韓戰紀念碑
    美國韓戰紀念碑(Korean War Veterans Memorial),又名「韓戰退役老兵紀念碑」或「韓戰退役老兵紀念園」。由於韓戰給予美國的巨大陰影,美國官方一直「恥於談起」,被故意「遺忘」了幾十年。
  • 韓戰的戰敗,對美國有多大的影響?
    但是,最終在韓戰打響的時候,他們打輸了。所有,這是所有美國人都不願意提及的一場戰爭。這一場戰爭可以說是對美國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的。1、韓戰的失敗,讓美國知道他們並不是無所不能的。正如韓戰開始打響的時候,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對杜魯門說,韓戰將會在兩周內結束,中國的軍隊肯定不敢出兵朝鮮的,若是出兵朝鮮,這將是對他們的一場殘酷的殺戮戰。可是,當中國軍隊出兵朝鮮之後,僅僅過了十天的時間,麥克阿瑟就改口說美國是在完全新的情況下和一個具有強大軍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強國進行一次完全新的戰爭。
  • 美國專家:韓戰證明了與中國發生衝突將會成為噩夢
    如果美國對與一年前甚至還不存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戰爭感到非常驚訝的話,那麼當它發現自己正在輸掉這場戰爭時就更該感到驚訝。中國從朝鮮內部發動的進攻使美軍措手不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朝鮮的進攻被擊退,美軍遭受了自美國南北戰爭以來最大的慘敗。這場戰爭遺留的影響深刻,複雜而又未經檢討。
  • 韓戰給美國人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戰爭電影從來不敢涉足朝鮮
    眾所周知,美國的戰爭電影一向拍的十分出色,而美國人也熱衷於戰爭電影,許多優秀的戰爭題材片《拯救大兵瑞恩》、《決戰中途島》、《血戰鋼鋸嶺》等等,不但反映出了美軍作戰能力的強大,也在電影中透露著作為勝利者的驕傲的姿態。
  • 對於韓戰,美國人為什麼選擇了「集體遺忘」?
    這場戰爭被我們無數次提及,但美國人卻在戰後選擇了「集體遺忘」。在美國建國後的兩百多年裡,對外上規模的大型戰爭中,美國基本上就沒有輸過。從一戰到二戰,美國都是最後的勝者。而韓戰是美國第一次沒能獲勝的戰爭,雖然被迫在談判桌上簽訂了和平協議,但這在美國人看來並不是失敗,只能說沒有取勝。
  • 韓戰之殤——美國人眼裡的韓戰
    美國國家檔案館1950年6月25日在朝鮮半島發生的那場戰爭,國人一直稱呼它「韓戰」或者「抗美援朝戰爭」,朝鮮稱其為「朝鮮祖國解放戰爭」,韓國稱其為「韓國戰爭」或「六二五事變」,美國稱其為「韓戰」(Korean War)或」韓國衝突」(Korean Conflict),在美國也將其稱為
  • 美國人如何看韓戰?美軍將領回憶:終於懂了什麼是無法戰勝
    美國人喜歡拍戰爭片,喜歡拍美國人揍德國人、美國人揍日本人、美國人揍越南人,如《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父輩的旗幟》……但是有意思的是關於韓戰的影視題材卻少之又少,導致很多美國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國家還有這麼一場戰爭沒有打贏。
  • 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為何不全部使用空襲,還大量使用地面部隊?
    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為何不全部使用空襲,還大量使用地面部隊?世界研究敗戰最好的國家當屬美國,從有關材料記載,在美國西點軍校中,一直還擺放著韓戰上甘嶺戰役的沙盤,當然美軍也對越南戰爭失敗進行研究。很多人不明白,這麼多年過去了,美國在很多戰爭取得勝利,不總結勝利經驗,為何美國卻研究這些敗仗?其實就是美軍特點。
  • 鐵與血:中日靠韓戰紅利、韓國靠越南戰爭紅利完成工業化
    二戰時期,日本首先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給美國帶來了重大傷亡和損失,隨後日美宣戰,日本成為了二戰期間美國的主要對手之一。為了擊敗日本,美國經歷了無數驚心動魄的戰事,也付出了沉重大代價,戰爭後期,美國為了儘快結束戰爭,不斷的轟炸日本本土,更是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彈,這才逼迫日本投降結束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