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美國發動特種戰爭,軍事介入越南,1973年美軍狼狽逃竄,美國人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叢林,老鼠成群,腐臭瀰漫的水牢,死亡如風,常伴於身的冷槍,成為了美國人難以揮去的夢魘。越南戰爭對美國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全球戰略產生了無比深遠的影響。
美國為什麼要捲入這場戰爭?科技全面壓制的美軍又是如何敗走中南半島。
十九世紀中葉,各大強國在全世界範圍內瘋狂進行殖民擴張。其中法國人就將目標鎖定在了越南,與當時越南的宗主國清朝發生了戰爭。
中法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與法國籤訂《中法新約》,放棄了越南的宗主權,越南成為了法國人的殖民地。
二戰爆發後,日本入侵越南。大戰結束後,越南發生八月革命。九月,胡志明在河內發表《獨立宣言》,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即北越。
同月,法國人捲土重來,妄圖將越南再一次納入到自己的殖民統治,並扶持越南南方,建立越南國,即南越。
時間來到1954年,經過九年艱苦的抗法戰爭,北越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中蘇美英法越等二十三個國家籤訂《日內瓦協議》,以北緯十七度線為界,將越南劃分為了南北越,南北分治。南越得到了以美國為首北越的支持,而北越則是蘇聯和中國的撐腰。
從十月革命以來,美國政府就充斥著嚴重的反共產主義聲音。根據蓋洛普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二戰期間61%的民眾寧願選擇法西斯主義,也不選擇共產主義。58%的民眾甚至認為共產主義更壞。到了冷戰時期,美國人更是將蘇聯一方是為了邪惡的共產主義世界,美國則是自由世界的代表,而越南地處中南半島東北,北面與中國接壤,美國人自然而然將其視為自由世界在東亞的柱石,拱頂石和要塞。
隨著韓戰的失利,蘇聯勢力的不斷壯大,以及中蘇對北越源源不斷的援助,美國開始擔心北越會成為共產主義在東南亞的橋頭堡。他們害怕一旦假想成真,那麼美國人苦心經營的日本、菲律賓防互聯將會遭到嚴重的威脅。中東、印度、美國之間的海空航線會被阻絕,整個東亞、東南亞都會如同多米諾骨牌迅速倒向蘇聯一方。
1954年四月,艾森豪宣稱,印度支那是其遏制戰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冷戰中至關重要的堡壘。印度支那的陷落將極有可能會給自由世界帶來難以估量的後果。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5612-1號門文件重申:如果東南亞任何一個自由國家被共產主義控制,就將鼓勵該區域其餘國家對共產主義的和解傾向,由此將造成嚴重的政治經濟壓力。
因此他們把越南視為了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角力場。想要把它變成一個政治櫥窗,作為對抗紅色的樣板向全世界展示美國實力的強大。
時間來到1959年,吳庭豔的南越實施獨裁統治,大力開展「除共運動」,北越方面則調整戰略,大量軍事人員被派往南越發動武裝起義。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成立,越南內戰爆發。
越南局勢的突變讓美國人開始擔心自己的假想成真。出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對中國的遏制以及對自身威望的維護,美國人決心插手越南。
1961年,甘迺迪就任美國總統。他在就職演說中提到,每一個國家都應知道,無論他對我們抱有善意還是惡意,我們都將願意付出任何代價,承擔任何義務和艱難困苦。支持朋友反對敵人,以確保自由的生存和實現。
在他的命令下,100名代號為綠色貝雷帽的陸軍特種部隊進入越南。美國正式對越南實施軍事介入,特種作戰拉開序幕。
甘迺迪政府提出了「斯特林計劃」,定下了對越軍事介入的基調。即向南越提供資金和物資的支持,派遣少量戰鬥輔助部隊軍事顧問。
截至1962年底,在越美軍人數已達1.2萬人,飛機240餘架。同時,美國與南越大力推行「戰略村」計劃,把農民集中於村,以村為單位嚴密設防,再把相鄰的戰略村連成一片,外設封鎖地帶。想要通過這種方式把南越的農民與北越的武裝力量割裂開,切斷北越敵後戰爭的根本力量來源。
作為回擊。北越方面則提出了「戰鬥村」計劃,把擁有良好群眾基礎的團結和戰鬥堡壘、敵後武裝力量依託戰鬥村實施遊擊戰,小規模襲擾敵軍,集小勝為大勝。以村為戰鬥節點展開了殘酷的拉鋸時間。
到了1963年,美國人特種作戰實施兩年,北越逐漸佔據了上風,控制了南越一半以上的農村,大量戰略村被搗毀,農村包圍城市的態勢顯現。
特種作戰的不順利,即南越軍隊糟糕的表現逐漸耗盡了美國人對吳庭豔政府的信任,在美國的支持下,南越軍方發動政變,槍殺了吳庭豔,建立軍政府。與此同時,北越方面認識到,美國很有可能派遣地面戰鬥部隊入侵越南,將特種戰爭升級為局部戰爭,決定迅速擴大武裝,加大南方革命的支持。
美國方面也開始認真考慮發動對北越的直接入侵,但甘迺迪卻拒絕了在大選前發動公開攻擊,只允許大幅強化特種作戰力量。
然而一聲槍響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僵持的局面。
1963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甘迺迪遭刺殺,林登詹森掌權。相較於甘迺迪,詹森對越直接用武的意願更加強烈。
1964年二月,美國發動34A計劃,派遣偵察機與情報部隊搜集北越情報,向北越派遣傘兵實施秘密破壞,命令南越從海上向北越發動偷襲。美國海軍也派出艦艇協助進行電子戰支持,進一步對北越政府施壓。
但計劃的實施並不順利,美國數架偵察機被擊落,大量空降戰鬥小組剛一落地就被俘虜。八月,正在北部灣偵察的美軍艦艇遭到了北越魚雷艇的襲擊。北部灣事件爆發。
這一事件在美國國內掀起了巨浪,民眾高呼對北越進行反擊。根據民意調查,85%以上的民眾贊成對北越的報復性轟炸,72%的民眾同意對越直接出兵,詹森公開發表電視演說,下令對北越實施報復性打擊。美軍轟炸機對北越多個基地實施了轟炸。
八月七日,美國國會通過東京灣決議,授權詹森採取必要措施,包括使用武裝力量防止進一步的侵略行動。這給美國全面介入越南打開了綠燈,也正式宣告特種作戰階段的結束。
越南戰爭全面爆發。
1965年三月二日,」滾雷行動」開始,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登陸,美國地面軍事力量正式踏足越南戰場。美軍轟炸機也對北越開始實施地毯式轟炸。
美國認為只要地面部隊直接參戰,就能迅速取得勝利。只要美軍飛機對北越實施地毯式轟炸,就會使北越因為有一個工業體系要保護而屈服。美國空軍參謀長李梅少將更是宣稱要把北越炸回到石器時代。
戰爭初期,北越還是想在正面戰場通過圍點打援的方式,逐步滲透,由胡志明小道南下,將南嶽一分為二擊敗美軍。在他們看來,美國人與十年前被趕走法國人一樣容易擊敗,但美軍此時已經充分吸取了朝鮮戰場上的經驗。
韓戰中,美軍通過徒步的方式,一個山頭一個山頭推進,導致士兵在長途奔襲到達戰場後,體力已經消耗殆盡,無力作戰。所以在越南,美軍決定用直升機到士兵空降到戰場,然後對地面作戰實施火力支援。
1965年十一月,北越將戰場開闢到了德浪河谷一帶,以保衛胡志明小道,鞏固後方基地。他們的蹤跡很快被美軍發現,初步判斷為三個營。
美軍派遣第七騎兵團第一營,利用直升機垂直機動戰術向此地發起攻擊,德浪河谷戰役就此打響。
兩軍遭遇,美軍驚訝地發現竟然有三個團部署在這一帶,均是奠邊府擊敗法國的精銳之師。第七騎兵團二營隨即投入支援。
戰鬥持續了三天,到後來甚至進入到了肉搏戰,人數佔有絕對優勢的北越,由於裝備上的不多,陣亡1037人,不得已撤出戰場。美軍的陣亡234人。
這場戰鬥讓北越充分認清了自己在裝備上的劣勢,決定避免與美軍進行正面衝突,改為遊擊戰戰術。地面戰場嘗到甜頭的美軍開始大規模向越南派兵。
到了1960年八月,已經有多達43萬美軍駐紮在越南,同時空中作戰的規模也在不斷升級。北越所有的城市、工業、軍事目標均被納入了空襲的範圍,他們不得不將工廠轉移到地下,來躲避美軍的轟炸。
但制空權的缺失依舊讓北越難以招架,這時他們想到了北面的中國蘇聯。
大量的高炮、工程、鐵道等支援部隊。源源不斷能從中國開進越南,協助抗擊美國。得知這個消息後的詹森政府害怕傷及中蘇目標,進而引發全面衝突,導致韓戰一幕重演,就開始嚴格控制轟炸範圍。轟炸計劃全部交由國防部和白宮制定,前線指揮官無法加以修改。
這樣的限制讓美國的空襲幾乎無法發揮功效,因為不能攻擊中蘇船隻和運輸部隊,使得北越能夠順利的接受援助物資,武裝軍隊。
就這樣整團的北越正規軍進入胡志明小道,頂著空襲,源源不斷的向南方開進。
時間來到1966年二月,地面戰場取得大勝的美軍開始實施搜剿。他們命令南越部隊在據點防守,美軍主力則深入越柬、越老邊界進行掃蕩,切斷寮國、柬埔寨通往北越的補給交通線。
北越人知道在美軍大規模火力面前,自己難以佔到任何優勢,於是他們決定依託有利地形,不計傷亡地對美軍進行消耗。
他們遊蕩在密林之中,把每一個泥潭,每一棵大樹,每一個草叢都當成了自己的藏身處,四處埋設陷阱,偷師冷槍,甚至連老幼婦孺都投入到了戰場。他們不分白天黑夜,不間斷地向美軍發動偷襲,美軍上下全都籠罩在惶惶不可終日的恐懼之中。不知道什麼時候,子彈就會從什麼方向射來。美軍每月傷亡近800人,士氣也遭到了極大的打擊。
美國人認識到,如果再這樣下去,只會讓局勢更加糟糕。他們決定將大量部隊投入到西山基地,吸引北越發起總攻,在西山一舉消滅越軍主力,西山基地拉鋸戰持續了77天。
40000北越軍向6000美軍發動了潮水般的圍攻,美軍高層的注意力幾乎全都被吸引到了這裡。北越則趁機發動了春節攻勢,投入了32.3萬軍隊。向南越發起了總攻。
在一個月的進攻行動中,美軍死傷五千多人,北越則付出了近十萬人傷亡的慘重代價。
春節攻勢雖然以美國的勝利告終,但戰爭的慘烈卻讓美國高層認識到北越依舊具有強大的反抗能力。
在美國公眾中也造成了巨大的震動。反戰的呼聲在美國日益高漲,他們認為越南局勢已經無法挽回。全美各地反戰抗議四起,甚至爆發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學生總罷課。在民眾的呼聲下,詹森放棄了增援計劃,並表示不再競選下任總統。
1968年五月,美越雙方開始在巴黎舉行和談。1969年尼克森上臺,美國開始推行「越南化」政策,也就是使越南戰爭越南化,用亞洲人打亞洲人,美軍則逐步撤出越南。
但與2003年伊拉克戰爭一樣,談判在繼續,撤兵在繼續,戰爭也在繼續。
在尼克森的批准下,美軍向柬埔寨的越軍庇護所發動了大規模空襲,最後地面部隊也投入到了柬埔寨,戰況依舊焦灼。
時間來到1972年,北越動用了所有的武裝力量,發動了復活節攻勢。尼克森下令美軍對北越河內海防及重要軍事設施進行全面轟炸。空襲規模達到了恐怖的41500架次。
北越的復活節攻勢最終以失敗告終,損失超過十萬人。復活節攻勢的失敗迫使北越重新回到談判桌。
1973年一月二十七日,美國北越,南越,越南南方共和國臨時政府在談判了五年後,終於籤訂了《黎和平協定》。在隨後的兩個月內,美軍全部撤出越南,實施從越南的軍事脫身。
美國人走了,但戰爭依舊在繼續。
1975年四月三十日北越攻克西貢,南越滅亡,越南隨後統一。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
耗時十餘年的越南戰爭終於落下帷幕。
越南戰爭的實質是一場代理人戰爭,表面來看是美國輸給了北越,實際上是美國輸給了背後的中國和蘇聯。
戰爭中北越方面110萬人死亡,60萬人受傷,33萬人失蹤,平民遭到屠殺,自然環境因美軍大量使用化學戰劑遭受到了嚴重的汙染。
美軍則死亡58209人,受傷304000人,2000人失蹤。南越方面死亡20萬至25萬人,負傷50萬人。
中國部隊犧牲1433人,4200餘人負傷。
這場戰爭給參戰的雙方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對於越南,戰爭給越南留下了一片滿目瘡痍的土地和88萬孤兒,100萬寡婦、20萬殘疾人,20萬妓女。越南人口比例嚴重失調,男性人口嚴重不足,制約了國家經濟工業的發展。
對於美國,越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十多年的越戰,美國耗費至少2500億美元,巨額軍費造成了財政赤字的增加,黃金儲備減少。
為了填補財政缺口,美國政府只能提高稅收,甚至增發公債,進而導致通貨膨脹的出現。越南戰爭期間,美國零售物價指數從1960年的88.7%猛升到1973年中期的131.5%。同時,軍火商迅速發展,吸引了資本的大量湧入,導致生產力發展的機型,最終成為消除美國宏觀經濟結構失調過程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也導致了七十至八十年代美國經濟長期的滯脹。
與此同時,反戰抗議造成了美國社會的嚴重動蕩。在戰爭升級的高潮年代日益普及的電視幾乎每天都在播放死人鮮血硝煙下的殘垣斷壁等恐怖的戰爭鏡頭。戰爭的暴力氣氛使許多美國人對暴力感覺遲鈍,從而對不危及自身的暴力行為產生更大的容忍性。而暴力的最大製造者國家,又給願望和目的達不到的人,以最好的示範。
六十年代,美國社會的犯罪率達到了驚人高漲的程度。美國人民也因為這場戰爭都受到了極大的精神創傷,許多對現實懷著不滿而又在迷茫中找不到出路的年輕人,開始摒棄現存的社會價值,去謀求一種虛妄的迴避人生的生活,導致了反主流文化的出現。
政治上,越南戰爭摧毀了二戰後美國民眾對政府和總統的信任。他們認為是總統和政府將美國拖入了戰爭的漩渦。在反戰的示威遊行中,人們喊的口號都是:詹森,詹森,你今天又殺死了多少孩子。甚至有人將越南戰爭稱為詹森的戰爭,懷疑主義得以急劇發展。
蘇聯也在此時趁機加緊擴張,在歐洲與中東同美國展開了爭奪。但由於美國的力量都集中在了亞洲戰場,致使他在戰略上陷入了主次不分,腹背受敵的狼狽境地。美蘇攻守態勢逆轉,美國在冷戰中逐漸走向了弱勢。
為了脫離越戰造成了不利影響,尼克森主義成為了美國新的對外政策,中美關係因此得以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