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如何看韓戰?美軍將領回憶:終於懂了什麼是無法戰勝

2020-12-13 近代人物周刊

韓戰是我們的立國之戰,這場戰爭對我們有多重要?可以這麼說,直到今天我們這麼多年和平發展的環境,都是這一戰打出來的。

從1840年開始,積貧積弱的中國被西方人嘲笑為東亞病夫,這個帶有歧視性的稱呼什麼時候被摘下去的,就是韓戰之後,韓戰不僅讓中國軍隊揚名世界,更讓世界對中華民族刮目相看。

如果你還是不太懂韓戰的意義,那我再用簡單的話告訴你,就是因為我們打贏了韓戰,所以今天你能拿著手機看電影打遊戲,而不是拿著AK47上山打遊擊,不信你看看敘利亞、伊拉克……。

近現代中國的百年屈辱,始於1840,終於1953。

美國人喜歡拍戰爭片,喜歡拍美國人揍德國人、美國人揍日本人、美國人揍越南人,如《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父輩的旗幟》……

但是有意思的是關於韓戰的影視題材卻少之又少,導致很多美國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國家還有這麼一場戰爭沒有打贏。

美國學者稱韓戰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為何如此?看看美國將領回憶韓戰,你就會明白了。

在板門店籤訂停戰協議之前,美國將軍克拉克曾經沮喪地說:我是首個在沒有勝利的停戰協議上簽字的美國將軍。

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馬歇爾說:「神話已經破滅了,美國並不是人們所認定那樣的一個強國。」

美國的著名軍事評論家約瑟夫·戈登後來感慨:無論用什麼標準來衡量,中國軍隊的強行軍能力都是非凡出眾的。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生前所撰的回憶錄中寫道: 中國人介入戰爭後,美國軍隊遇到了從未有過的強大對手。

原美國陸軍第二步兵師5117團指揮官、上校約翰·馬丁在回憶韓戰時終於知道了什麼是無法戰勝,他說:

在朝鮮的這段時間裡面,我終於懂了什麼是:真的無法戰勝!我參加的太平洋戰爭中,與日本軍隊交手,已經不是一次的事情了。日本軍隊的進攻與防禦,雖然表面上看似十分兇猛,實際上卻是一種無助的歇斯底裡的最後發作!而在韓戰時期,我看到了另外一支完全不同的亞洲軍隊——中國人民志願軍。這是一支依靠「精神力量」的武裝,一次又一次挫敗美國將軍們制定的「宏偉計劃」。他們難以對抗,兼顧了「無畏與魯莽」的特徵;裝備很差,大多數都是二戰時期日本軍隊遺留的產物,到後期才裝備了約13個師的蘇式裝備。然而,對比日本軍隊,他們卻是一支具有強悍衝殺力量的隊伍。日本軍隊所具備的一切,中國軍隊完全具備;而日本軍隊不具備的,卻正好是中國軍隊最難以徵服的特性。

無獨有偶,美國老兵協會會長傑斯也說過這個事情,他曾對媒體說到,美國戰士和中國士兵開戰之後,美軍戰士往往在最後一刻心理防線會崩潰,因為在他看來,中國士兵似乎不懼怕死亡,甚至以死為榮,衝鋒時人人瘋狂進攻,即使明知道前邊有機槍,卻依然迎著機槍向前衝鋒,這種心理上的壓力讓美軍士兵難以承受。

美國前總統胡佛在一次演說中曾猛烈抨擊杜魯門的外交政策,並無可奈何地承認:神話已經破滅,原來我們並不是不可戰勝的。以美國軍隊為首的「聯合國軍」被打敗了,現在世界上沒有任何軍隊足以擊退中國人!

參加過韓戰的美軍高級將領戰後撰寫回憶錄或總結時,都普遍認為中國軍隊戰鬥力優於德軍、日軍,是1776年美國建國以來所遇到過的最強大對手。這也是後來美軍在越南戰爭中始終不敢越過中國警告的越南境內北緯17度線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這就是美國人選擇遺忘韓戰的原因,因為他們沒有贏,因為各方面都懸殊巨大,所以沒有贏,就意味著美國人輸了,而且很沒有面子的籤訂了停戰協議。

有人會問,為何美國人願意回憶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與韓戰有本質上的區別,美國人只是稱越戰是泥潭,從不承認這是軍事上的失敗,事實也正是如此,在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取得了每一場戰鬥的勝利,給越南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打擊,所以越南戰爭最後的結束是政治上的選擇,對美國軍隊的自信沒有什麼打擊。

而韓戰不同,身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為全球爭霸,轉而支持一個由日偽時期的朝奸組成的法西斯餘孽政權,面對一個沒有海軍,幾乎沒有空軍,鋼產量只有自己1.7%的對手,在軍事指揮上、靈活機動上,美軍都完敗志願軍,如果不是靠自身裝備的優勢,就早被趕下大海了,最後被打得坐下來談判,政治軍事雙方面丟人,自然也不好多說啥。

因為不願想起,所以,美國故意遺忘韓戰,這就是韓戰的影響力。如果美國打贏了,他們會選擇遺忘嗎,好萊塢大片早就搬上熒幕了。

這場戰爭極大的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

擔任過清朝的海軍統制(總司令)、民國海軍總長等職位的薩鎮冰,在聽到中國軍隊攻克漢城的消息後激動不已,他生於1859年,在這接近一百年的時間裡,他親眼目睹馬江海戰失敗福建水師覆滅,甲午戰爭失敗、北洋水師覆滅,朝鮮淪陷,隨後幾乎天天都是壞消息,東北淪陷,華北淪陷,南京失守,武漢失守,廣州失守。

他沒想到自己能活到揚眉吐氣的這一天,回想起57年前的甲午悲歌,他當即作詩一首:五十七載猶如夢,舉國淪亡緣漢城,龍遊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

《萬曆十五年》作者美籍歷史學家黃仁宇,在他的回憶錄裡寫過當年他剛到美國時的情況:當時的漢學其實只是上流社會在沙龍裡的談資,韓戰之後,才被真正的重視起來。

我們的領袖在接見我志願軍15軍軍長秦基偉同志時說:「自美國1776年獨立以後,打了8次大的戰爭,其中有3次發生在20世紀,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幾次戰爭中,都是自己佔便宜,韓戰是美軍在世界上第一次打敗仗。」

至今還有人質疑韓戰出兵的必要性,有人說,美軍沒有跨過鴨綠江的計劃。說這話的人應該不懂歷史,那1931年時日本政府也沒想佔據東北,九一八完全是日本關東軍瞞著日本政府一手策劃的。

有些事情,你如果不在剛有苗頭時就扼殺住,那麼以後將再想阻止就沒那麼容易的。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中國換得了60多年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也為後來的改革開放贏來了和平發展難得的國際條件,使得中華民族以威武的雄姿屹立於世界的民族之林。

如果你把眼光放回到當時的年代,你會知道當時的中國確實已經站起來了,當時我們的軍隊可不僅僅面對一個韓戰,

在東南海疆我們要抵禦蔣幫,在西南丘陵我們要圍剿殘匪,在西北高原我們解放西藏。可以說當時的我們是在四個相隔千裡的戰場同時用兵,這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筆,萬裡赴戎機,這就是新中國的銳氣和指揮能力,在中國千年歷史上都是一個奇蹟。

如今,再重讀中學時學的課文,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才深切感受到這篇文章所帶來的感動:

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走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漿,提著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安安靜靜坐到辦公桌前計劃這一天工作的時候,當你向孩子嘴裡塞著蘋果的時候,當你和愛人悠閒散步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許很驚訝地看我:「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從朝鮮歸來的人,會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請你們意識到這是一種幸福吧,因為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們的戰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謹以此文向志願軍烈士們致敬,你們是最可愛的人,正是有你們的付出,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對這場戰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購買上方圖書,因為我最近在讀這本書,也是讀了這本書後心情澎湃寫了這篇文章,所以推薦給大家。書中還有當年的照片,值得收藏。

相關焦點

  • 韓戰把美國打怕了嗎?美將領:懂了什麼是無法戰勝的軍隊
    韓戰對中美雙方的意義也是不同的,我國參戰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美國威脅到了我國的國防安全,那麼韓戰把美國打怕了嗎?美軍是如何評價這場戰爭的?當時有美軍將領回憶:終於懂了什麼是無法戰勝的軍隊。美軍將領約翰·馬丁在戰爭結束後對朝鮮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志願軍重新詮釋了無法戰勝這四個字真正的內涵,和日軍作戰時,你會發現他們雖然也是不怕死,但是那種瘋狂毫無章法可言。
  • 美國人怎樣看待鮮戰爭?美軍將領回憶:終於明白什麼叫無法戰勝
    現在美國人很喜歡拍戰爭片,越南戰場,歐洲戰場,日本戰場等等,美軍在影視作品中幾乎戰無不勝,不過他們卻幾乎不以朝鮮戰場為題材,這也導致了很多美國人不知道國家打了這麼一場戰爭,而韓戰在美國也被稱為「被遺忘的戰爭」。
  • 韓戰,朝鮮和韓國陣亡的最高將領都是誰?當時擔任什麼職務?
    1950年6月25日,北朝鮮人民軍7個主力師越過38線向韓軍發起猛烈進攻,韓戰由此爆發。當時朝鮮人民軍這7個師長中有5人是東北抗聯出身,還有兩人是八路軍出身,指揮水平很高,加上兵力和武器裝備也佔據一定的優勢,因此很快就將韓軍打得潰不成軍,僅用3天時間就佔領了漢城。
  • 美軍「後裔」,還是看不懂中國!中國民間最善意的提醒!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最近放言,對於臺海局勢,美國必須承諾對臺灣進行軍事幹涉!這是美國上下較為普遍的對中國認知,以為有美軍罩著的地區,以為按照慣例,中國也會象其它弱小國家一樣,不敢輕舉妄動!真是遺憾,美軍」後裔」還是看不懂中國!
  • 美國軍隊指揮官眼中的韓戰:中國軍隊最難以徵服!
    1951年7月10日,中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籤署《朝鮮停戰協定》。韓戰結束後,美國認識到自己的實力難於打贏地面局部戰爭,便實行「大規模報復戰略」,同蘇聯展開了持續的軍備競賽,導致冷戰局面進一步加劇。
  • 朝鮮停戰50周年:韓戰為何被美國遺忘
    50年過去了,戰爭雖已成為久遠的回憶,但和平依然沒有到來,韓戰剛剛結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美國人就把它遺忘了。美國人似乎從來沒有認真思索過這場戰爭的意義和教訓,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至今朝鮮半島仍無法平靜的原因之一。
  • 對於韓戰,美國人為什麼選擇了「集體遺忘」?
    大家都無法想像,那個在十五年前,被日軍在短短幾個月內攻下上海、南京的中國軍隊,如今竟然把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的美軍強推到了38線以南。不過此時的志願軍也成了強弩之末,由於戰線拉得太長,補給線被美軍的飛機輪番轟炸,志願軍戰士不僅吃不上飯,維生素也補充不足,擅長夜戰的志願軍甚至還得了夜盲症,一到晚上就什麼也看不見。
  • 肖裕聲:韓戰是固國強軍夢的嶄新開篇
    就當時的國力情況看,美國的GDP佔世界的一半,而新中國連它的零頭都不夠;美軍還糾集了英、法、澳等其他15個國家的軍隊組成所謂「聯合國軍」,人多勢眾、兵強馬壯,並擁有絕對制空權、制海權和技術裝備優勢,志願軍可以說武器裝備處於絕對劣勢。當時西方評論家甚至是美國政客都感到,無法想像中國軍隊如何與「聯合國軍」交手?
  • 猜想:美國為何立韓戰紀念碑?欲蓋彌彰的背後說明了什麼?
    一座黑色花崗巖牆上刻滿了陣亡者的名字,這是為了紀念一場戰役,一場有關國際利益關係和民族存亡的血肉戰役——韓戰紀念碑。一座在國際上鮮有人關注的紀念碑,儘管它巍然屹立在美國華盛頓國家廣場上,那麼為何美國要立這樣一座韓戰紀念碑,是為了告訴世人什麼呢?
  • 美軍韓戰老兵回憶被俘生活,朝鮮士兵把他們拴上繩,當動物遛
    美國韓戰老兵史蒂芬,曾在戰鬥中被俘,當時他作戰時因為被炸彈炸暈,甦醒時被衝上來的朝鮮人民軍士兵抓獲,隨後被送進了美軍戰俘集中營,根據史蒂芬的回憶,戰俘營裡當時關押近五十名美軍士兵,其中有不少的美軍傷兵,等到一進入戰俘營後,史蒂芬就明顯能夠感受到朝鮮士兵對他們的仇恨,美軍傷兵很根本得不到救治,任由傷口被凍爛發膿,給他們吃的飯不僅難以下咽
  • 美國是怎樣看待韓戰的?
    接著志願軍對美軍接連發起了第二次、第三次戰役,是以極大的犧牲,打出了「從北到南,一推就倒」的豪邁,也是打的李光耀回憶第一次在海關享受黃種人受到尊敬的時候,打得麥大帥灰頭土臉,灰溜溜回家去寫他的「老兵不死」。
  • 韓戰給美國人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戰爭電影從來不敢涉足朝鮮
    眾所周知,美國的戰爭電影一向拍的十分出色,而美國人也熱衷於戰爭電影,許多優秀的戰爭題材片《拯救大兵瑞恩》、《決戰中途島》、《血戰鋼鋸嶺》等等,不但反映出了美軍作戰能力的強大,也在電影中透露著作為勝利者的驕傲的姿態。
  • 文史評論| 韓戰是美國難以治癒的「心病」
    美國在朝鮮投入了陸軍的1/3、空軍的1/5、海軍的近半數,在戰爭中最多時投入兵力47.5萬人,人員損失巨大(美國韓戰紀念碑上的數字為死亡54246人,失蹤8177人,傷103284人,被俘7140人,總計損失17萬多人), 使用了除原子彈之外的所有現代化武器,戰爭耗費830億美元。韓戰是美國軍政要員及其親屬死傷較多的一場戰爭。
  • 韓戰中美軍的三次情報失誤
    1950年9月至11月,侵略朝鮮的美國軍隊曾根據其情報部門提供的失實情報,進行了三次重大的戰略行動,導致美國深陷戰爭的泥潭和美軍在戰場上的慘重失敗。一 美軍在仁川登陸之後,朝鮮戰場的局勢急轉直下。
  • 美國人眼中的韓戰是什麼樣的?他們的歷史是如何記載的?
    美國人非常重視韓戰,在戰爭結束後,有多部著作和學術論文對韓戰進行了剖析,還將韓戰寫進了歷史教材。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書籍是《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作者是貝文·亞歷山大,他是著名的軍事歷史學家、軍事戰略專家,也是韓戰的親歷者。
  • 韓戰中幾個倒黴的美國將軍
    整個韓戰期間,身為聯合國軍之首的美軍,在與中朝軍隊的對抗下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從幾位美國將軍的狼狽下場就可以看出這場戰爭中美軍的損失之大。  1、美第八集團軍步24師師長迪安少將被俘。美第八集團軍和10軍所屬的陸戰1師、美7師、美2師、美25師、美騎1師在與志願軍的交鋒中均遭重創,整個美軍和南韓軍隊在志願軍的追擊下倉皇亡命南逃,10天之內潰退300公裡,被稱為:美國歷史上路程最長的退卻(艾奇遜語)開始了。年已61歲的沃克中將的座車就是在潰退途中與南朝鮮潰軍的汽車相撞,沃克當場斃命。成為美軍韓戰中死亡級別最高的人員。  3、美9軍軍長穆爾少將空難喪生。
  • 韓戰美軍統帥:韓軍隊把中國志願軍看成天兵天將
    戰爭,是人類在浩瀚文明中最具有兩面性的發現,它固然有著自己的目的與好處,但它殘酷兇狠的一面也時時刻刻擺在所有人面前,人類在他的面前,顯得是如此的渺小與無力。在抗美援朝戰爭裡,中國人民志願軍奮勇作戰,多次完成了以少打多的戰役,就連當時的美軍統帥李奇微都說:「南朝鮮軍隊在中國軍隊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共士兵懷有非常畏懼的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天兵天將。」
  • 韓戰之殤——美國人眼裡的韓戰
    美國人究竟是怎麼看待韓戰的呢?(為了換位思考或者說揣摩清楚美國人的心態,我們以下的探討在涉及「韓戰」時儘可能像美國人一樣使用「韓戰」)有人說,因為韓戰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越南戰爭之間,所以容易被美國人忽略,從「被遺忘的戰爭」這個稱謂來看貌似如此。可是,為什麼美國人要把韓戰的史料珍藏在國家檔案館呢?珍藏不是為了更好記憶嗎?
  • 將軍百戰死,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朝鮮發起進攻,戰火燒至鴨綠江,我國東北的重工業基地岌岌可危。唇亡齒寒這一道理中國深有體會,於是,志願軍再次拿起了武器,奔赴在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前線。這一戰,中國志願軍終結了美軍不敗的神話,結束了西方列強徵服東方民族「一邊倒」的優勢。
  • 韓戰美軍慘敗大撤退,6英裡道路,800人只活37人,美營長大哭
    歷史的多樣性和真實性成為了很多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再豐富多彩的歷史在談到深處時也會讓人潸然淚下,無論歷史中的人物多麼的強大,多麼的複雜,都會有多愁善感的一面。今天就來說一段中國志願軍把美國大兵打哭的故事,講述這個故事的初衷並不是渲染武力,只是想闡述一下戰爭的殘酷,畢竟戰爭是伴隨著人類歷史共同「成長和進步的,」而這種伴隨令人類付出了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