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時代戲曲電影的守正與創新

2020-12-08 瀟湘晨報

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共話戲曲電影發展。11月21日,第二屆新時代戲曲電影發展論壇在廣州增城1978電影小鎮正式拉開序幕,吸引了中國劇協、中國影協、中國評協有關領導,以及來自中國全國各地近20家協會、劇院等單位機構近300名戲劇影視界嘉賓齊聚一堂,共赴盛會。

整個發展論壇為期三天,期間通過舉辦觀影會、論壇沙龍、盛典晚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聚焦戲曲電影藝術內涵、發展現狀、傳播途徑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以理論和實踐推動傳統戲曲「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

戲劇影視界嘉賓共話戲曲電影發展之道

戲曲電影是立足新時代、繼承與發展中華戲曲藝術的重要載體。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戲曲電影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戲曲電影更是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各劇種戲曲電影不斷湧現。

11月22日下午,一場高規格的論壇沙龍掀起了本屆新時代戲曲電影發展論壇的第一波「小高潮」。業界大咖就「戲曲電影發展的現狀、成績和面臨的主要問題」「戲曲電影本體研究及發展路徑」「黨委政府在戲曲電影發展中的作用」「電影製片廠和院線在戲曲電影創作和傳播中的位置和作用」 「戲曲電影提升區域文化內涵、豐富人民文化生活方面的積極意義」以及「戲曲電影藝術如何在增城紮根開花」等話題進行思想碰撞和深入探討,為推動戲曲電影在新時代下守正創新出謀劃策。

多名藝術家籤約尹大為藝術中心

11月22日晚舉辦的盛典晚會在感人至深的《抗疫期間戲劇行業從業者致敬片》中拉開序幕。

落戶在增城1978電影小鎮的著名旅法國家一級導演尹大為透露,未來尹大為藝術中心計劃結合增城歷史文化,創作一部以增城明代大儒《湛若水》故事為主題的故事片,用電影的藝術手法講好增城故事,打造具有增城印記的電影產業名片。

當晚,86歲著名潮劇表演藝術家姚璇秋的亮相讓現場觀眾激動不已。這位戲曲名角將畢生青春奉獻給了熱愛的潮劇事業。她勉勵廣大戲曲屆同仁:「不管是潮劇還是其它劇種戲曲電影都應該把握好歷史機遇,緊扣時代脈搏,強化責任意識,勇於擔當,創作精品,用優秀戲劇文化資源為素材,通過戲曲電影的大舞臺,譜寫這一古老劇種新的輝煌,創作更多優秀的戲曲電影作品!」

活動還特別設置了戲曲電影推薦環節。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原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省委宣傳部電影處副處長盧忠光,省委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梅明超先後登臺, 與現場觀眾分享對戲曲電影的感受,並分別就優秀戲曲電影作品《三三》《白門柳》《父親啊父親》的亮點和特色向觀眾做了推薦。被推薦劇目的表演藝術家們還通過舞臺表演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作品的經典片段, 讓觀眾更直觀感受戲曲的藝術魅力。

事實上,戲曲與電影的結合,早已經越來越緊密,戲曲電影產業的發展也正在走上快車道。戲曲通過電影這個平臺,可以更好地傳播、傳承,吸引更多的觀眾。以粵劇電影為例,早在2018年,廣州便啟動了「廣州市粵劇電影精品工程」,計劃在三年內陸續拍攝10部粵劇電影。廣東近年來也湧現出一批藝術性強、口碑反響好的粵劇電影,包括《花月影》《白蛇傳·情》《南越宮詞》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刑場上的婚禮》在11月7日已入圍第33屆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提名,為拍好戲曲電影提供了新鮮的、成功的經驗。

為了增進廣大市民群眾對戲曲電影這一藝術形式的認知,11月21日下午至22日上午,1978電影小鎮還在1978電影城巨幕廳開展系列觀影會活動,先後展映了《花月影》《三三》《父親啊父親》《白門柳》等優秀戲曲電影作品,為增城本地戲曲和電影愛好者帶來一場近距離的視覺盛宴。

「小鎮文旅+戲曲電影」助力「影夢成增」

位於廣州增城區增江邊,1978電影小鎮依山傍水,風景旖旎。2015年以來,廣州壹玖柒捌文化創意產業園有限公司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對增城老糖紙廠的舊廠房、舊倉庫和周邊散落的民居舊村莊進行創意性整合開發,改造成了如今集創意辦公、文化娛樂、旅遊美食為一體的特色小鎮。目前,1978電影小鎮已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也是廣州市最大的以電影為主題的綜合性文化旅遊產業聚集區。

戲曲電影與1978電影小鎮結緣始於2019年。隨著首屆中國戲曲電影高峰論壇暨尹大為導演戲曲電影藝術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中國戲曲電影高峰論壇宣布永久落戶1978電影小鎮,成為小鎮繼華語電影嘉年華、華語音樂傳媒盛典、華語戲劇盛典後引進的第四個影視IP。

「小鎮文旅+戲曲電影」的疊加效應,進一步完善了1978電影小鎮電影產業板塊的布局。2019年底,1978電影小鎮也榮獲「廣州(增城)影視產業孵化基地」。未來,將致力構建涵蓋內容創作、電影拍攝、項目投資、人才孵化、後期製作、影視宣發、頒獎典禮等以電影為主題的上下遊產業鏈,同時以打造「增城出品」文藝精品為目標,為粵港澳影視產業協調發展形成更好的支撐,進而打造更為良性的布局生態。目前,小鎮已聚集了果禾國際攝製中心、晶彩影業、尹大為導演工作室等近40家優質影視企業、工作室。

事實上,1978電影小鎮的健康快速發展和各大影視IP的落戶,也折射出了增城影視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早在2019年6月14日,增城便率先在廣州市出臺《增城區關於促進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成立影視產業專項扶持資金,針對編劇、導演、宣發團隊、後期製作團隊、製片人、演員等影視專業人才在廣州增城區設立影視企業或工作室,分別給予相關優惠政策,旨在鼓勵電影產業投資、鼓勵優秀影視作品製作、吸引影視產業人才和企業入駐。一年多以來,增城區政府更是先後在深圳、1978電影小鎮等地舉辦多場「光影照夢,期遇增城——增城影視產業招商推介會」,布局實施「影夢成增」計劃。

「我們希望,增城以電影產業為突破口,打造屬於自己的文化IP,為廣州市推動城市綜合文化實力『出新出彩』貢獻增城力量。」增城區有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廣東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公映戲曲電影如何守正創新
    原標題:戲曲電影如何守正創新(文化隻眼)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戲曲電影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拍攝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鑫培表演《三國演義》的片段,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由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主演,對舞臺藝術應用於銀幕之上進行了一系列革新。中國電影史上兩個重要的「第一」均為戲曲電影,都是史無前例的創新之舉。2011年,戲曲電影迎來新機遇——國家啟動了「京劇電影工程」。
  •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戲曲藝術的薪火相傳,靠的是一代代戲曲藝術工作者的長期共同努力,靠的是戲曲優良傳統的接續傳承,靠的是守正創新,靠的是從弘揚中華文化戰略高度推動戲曲藝術健康發展的使命和責任。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既要十分重視經典劇目的傳承傳播、戲曲表現技法的代際傳承,還必須致力於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新劇目創作。三者互為表裡、相互支撐,是戲曲藝術歷數百年傳承不墜的主要原因。
  •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世界影響。戲曲藝術的薪火相傳,靠的是一代代戲曲藝術工作者的長期共同努力,靠的是戲曲優良傳統的接續傳承,靠的是守正創新,靠的是從弘揚中華文化戰略高度推動戲曲藝術健康發展的使命和責任。
  • 數位技術助力中國戲曲電影守正創新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張漫子)近日,中國戲曲電影《風雨同仁堂》作為代表影片亮相「首藝聯2020戲曲電影展映」,引發了學界和業界關於中國戲曲電影創新發展路徑的討論。15日在京舉辦的戲曲電影論壇上,與會專家探討了數位技術對戲曲電影守正創新發揮的作用。
  • 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戲曲藝術的薪火相傳,靠的是一代代戲曲藝術工作者的長期共同努力,靠的是戲曲優良傳統的接續傳承,靠的是守正創新,靠的是從弘揚中華文化戰略高度推動戲曲藝術健康發展的使命和責任。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既要十分重視經典劇目的傳承傳播、戲曲表現技法的代際傳承,還必須致力於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新劇目創作。三者互為表裡、相互支撐,是戲曲藝術歷數百年傳承不墜的主要原因。
  • 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丨祥符調戲曲電影《三上轎》推介發布會舉行
    12月10日上午,河南廣播大廈一樓大廳星光璀璨、高朋滿座,由河南廣播電視臺生活事業部主辦,開封東京豫劇祥符調傳承發展中心、河南永冠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承辦,月陽工作室策劃執行的「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祥符調戲曲電影《三上轎》推介發布會,在這裡隆重舉行。
  • 戲曲界熱議總書記回信:堅持守正創新 不忘從藝初心
    「這封信不僅是給我們幾位老同志和國戲師生的,更是給新時代每一位戲曲人和傳統藝術從業者的。它是信任、是鼓舞、是勉勵、更是鬥志激昂的前進號角!」尚長榮說。「沒想到總書記在百忙之中能給我們回信,所以特別激動,心裡熱乎乎的。」
  • 秉承「守正創新」理念 豫劇《石壕吏》在京成功首演
    秉承著「守正創新」的理念,豫劇《石壕吏》基於杜甫同名詩文《石壕吏》的現實背景,通過對於現實與非現實空間的創造性融合,打造出一部具有強烈創新意義、鮮明舞台風格、突破性表導演形式的豫劇作品。據介紹,豫劇《石壕吏》在形式上有諸多創新。
  • ...隨於時代,反處處合於時代」——看京劇「第一科班」如何守正創新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題:「不過隨於時代,反處處合於時代」——看京劇「第一科班」如何守正創新新華社記者白瀛、何凡1959年,富連成社弟子袁世海在表演京劇《龍鳳呈祥》時,將《蘆花蕩》一折中張飛出場的三倒步改成了三望:一望前面還有多遠,二望敵人來了沒有,三望周圍的情況
  • 接續傳承、守正創新 國粹京劇與時代共鳴
    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君秋,創立了繼梅、程、荀、尚之後京劇旦行的新流派——張(君秋)派京劇藝術,在中國京劇發展史和現當代戲曲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今年適逢張君秋誕辰10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正在陸續舉辦。  守正:專攻青衣廣受青睞  1920年,張君秋出生於北京。15歲首次登臺便以優越的嗓音條件和嫻熟的演唱技巧廣獲觀眾好評。
  • 「不過隨於時代 反處處合於時代」——看京劇「第一科班」如何守正創新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 題:「不過隨於時代,反處處合於時代」——看京劇「第一科班」如何守正創新新華社記者白瀛、何凡1959年,富連成社弟子袁世海在表演京劇《龍鳳呈祥》時,將《蘆花蕩》一折中張飛出場的三倒步改成了三望
  • 新時代戲曲的創新與發展
    推動戲曲劇種的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激發戲曲藝術的內在生命力和創造力,是新時代戲曲藝術發展的必由之路。戲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隨著數字傳媒、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和多元文化的衝擊,我國戲曲藝術存在著劇種減少、內容陳舊、創新乏力、人才斷檔、觀眾老化、體制落伍、市場萎縮等令人擔憂的現象,因此,搶救戲曲文化資源成為新時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項重要任務。
  • 守正創新:中國新時代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使命
    從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的「半條被子」,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再到長沙市馬欄山文創園,習近平總書記9月的湖南考察路線其實也正是一條文化傳承發展的路線,對文化產業的守正創新、持續發展具有重大啟示。
  • 全媒體時代紅色經典出版的守正創新
    摘 要:新時代呼喚紅色經典,紅色經典也需要在新時代繼續綻放光彩。守正不渝,創新不止,技術加持,媒體融合,全媒體時代,紅色經典的出版走守正創新之路是最佳的路徑選擇。
  • 新時代文創產品開發如何實現守正創新?
    新華社上海10月22日電題:新時代文創產品開發如何實現守正創新?新華社記者施雨岑文創產品是讓文物藏品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蓬勃發展,而人民群眾不斷提升的文化需求則對這個領域逐漸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時代文創產品開發必須把握守正創新總基調。」
  • 第二屆新時代戲曲電影發展論壇在廣州增城1978電影小鎮舉行
    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共話戲曲電影發展。11月21日,第二屆新時代戲曲電影發展論壇在廣州增城1978電影小鎮正式拉開序幕,吸引了中國劇協、中國影協、中國評協有關領導,以及來自中國全國各地近20家協會、劇院等單位機構近300名戲劇影視界嘉賓齊聚一堂,共赴盛會。
  • 守正創新 彰顯「最長壽」藥廠陳李濟新時代風採
    廣州白雲山陳李濟藥廠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石洪超表示:「陳李濟419年屹立不倒的長壽秘訣,概括起來就是守正和創新。」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至今鮮活的印記。推動中醫藥在傳承創新中高質量發展,讓這一中華文明瑰寶煥發新的光彩,是中醫藥發展的必然趨勢。
  •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受好評:找到戲曲和電影平衡點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記者白瀛)作為「京劇電影工程」前兩批20部入選作品中唯一一部武戲影片,《大鬧天宮》日前在京舉行的研討會上獲得了專家好評。專家認為,該片找到了戲曲和電影兩種藝術的最大平衡和結合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守正創新的時代精神。
  • 學界共議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根植傳統、守正創新
    北京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楊乾武表示,文藝工作者要做到守正創新和服務人民,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一定要堅定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去徵服觀眾。由中國戲曲學院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學術會議日前在北京舉行。
  • 唱念做打揮灑時代風流——中國戲曲的新時代探索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唱念做打揮灑時代風流——中國戲曲的新時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