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堤
唐·白居易
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閒行到日西。
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
釋
花兒在寒冷中還沒有開放,鳥兒也沒力氣的叫著,我騎馬隨意而行遊玩到了太陽西落。
哪裡還不是春天,一個奼紫千紅的繁華春日,就要來臨了,魏王堤的柳絲垂得很長。
詩 詞 鑑 賞
《魏王堤》是一首紀遊小詩,白居易約作於元和四年(809)春,時詩人在洛陽官太子賓客分司。「魏王堤」,是指洛水流經洛陽城內的一段堤壩,是當時的一處景區,因曾賜給魏王泰為苑囿,故名。
一般說來,花香鳥語的春季,最為啟人遊興,惹動詩情。但這首小詩卻寫的不是這樣的節候出遊,而是春寒未退、美景未顯的時候。正因為如此,這首小詩顯示了另種意境和別樣情懷。
詩的起始兩句:「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閒行到日西」,寫雖已冬去春來,但仍寒鎖大地,那種百花爭豔、鶯聲燕語的春日繁華景象還遠未出現。既看不到一點可以駐足觀賞的春天景象,詩人也只得在長堤上信馬閒行,頗為無奈地消磨時光。難道春天就這樣一點蹤影也沒有嗎?不,細心而敏感的詩人突然發現了春已到來的跡象,那就是長堤兩旁的柳條,已嫩枝輕拂,給人間帶來了一絲春意。
從全篇詩意來看,這首小詩可以說是一首尋春、覓春詩;在未春之際,詩人已動春思,從而來到魏王堤覓春、尋春。這時雖仍然寒鎖大地,不見花影,未聽到鳥聲,但從已變得柔嫩的柳枝上,得到了春的信息。詩中用「懶發」「慵啼」來形容花、鳥,用「無力」描寫柳條,都給人一種嬌不勝寒的感覺,但春既已萌動,畢竟是鎖不住的,「何處未春先有思?」「先有思」,略如說先已有了春意,也就是說,春天已在不易察覺中邁動了她的腳步,一個奼紫嫣紅的繁華春日,畢竟就要來臨了。
這裡有詩人的敏感,有春天的微痕,更有對春的預期和期待,在本無春景可寫的紀遊中,卻染上了令人鼓舞的春意。白居易詩向以平淡語寫日常平淡事,但憑著詩人的情懷和敏感,寫得別有意趣,令人喜讀,這首小詩正是一例。
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朱非,1945 年出生於浙江紹興。自幼學書,臨池不輟。楷書學歐,行書學二王、趙、董,擅行楷。現任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收藏委員會副會長,紹興市墨趣會名譽會長,紹興書畫社顧問,浙江省紹興市課外書法教師(中國教育學會)。
朱非先生生於書香門第,受家庭薰陶,幼時即隨祖、父研習書法,楷書學歐、趙等名家諸體。
作品端莊舒朗,涵蘊豐富,功底深厚,技藝超群。行書以二王為宗。其小字清秀飄逸,大字剛勁有力。先生可謂是一個人書俱老,楷、行、草皆善的實力派老年書法家。#藝惠藏#
「藝惠藏」張月崗山水畫筆墨精微承古出今,盡顯蒼茫高古之美
「藝惠藏」黃廷海新南派山水畫開創者作品錄入大紅袍,身份的象徵
「藝惠藏」範揚的畫入古出今具有時代特徵,書法落紙菸雲一字見心
「藝惠藏」畫家周尊聖的天山紅雄渾壯美 境界宏大,盡顯高古之美
藝惠藏名人字畫
藝惠藏藝術中心專注名人字畫,逾100位一線大家,
帶您直接從作者手中取畫,讓您的字畫藏品放心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