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壇經|禪定之心

2020-12-05 老一道人

註:僅為個人筆記,多有不足。

《壇經》中有記載六祖惠能教授如何修習禪定。當下在禪定中,當下就是明心見性。那禪定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按照惠能所教授的內容,禪定是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這樣對於一切相,是於相而離相的狀態,不會執著於相,這樣是禪。能夠觀照一切相的本心是無生無滅,無動無亂的,這樣是定。

所以如果可以找見禪定之心,在禪定中見本心,那麼能以此心來指導自己,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最近在寫對於《壇經》的感悟,第一篇是在講心之玄妙,第二篇是在講以心傳心,第三篇是在講明心見性,第四篇開始講禪定之心。明心見性,是在講那個本心本性是什麼樣子的。而禪定之心,則是在講如果個人明心見性了,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保持在覺知的狀態,就是在禪定之中,這是可以給人具體的指導。從禪定來看,當下可以觀察自己,是否有執住於相,是否有在安定之中。

禪的狀態是很特別的,是要能夠於一切相卻又無所染著的樣子。人存在著眼耳鼻舌身意的各種感官,是能夠去感知各種相的。但是這些各種相卻是在來往生滅的,並非是那個本性。而禪就是要在一切相中卻又能夠脫離出來,用本心來觀照一切相。本心是非相的,不能用相來描述本心。在這種本心覺照的狀態,可以說就是在禪的狀態之中。如果當下心有執住於相,就並非是在禪的狀態中。當能夠體悟到禪是什麼樣子的,當再有迷失的時候,可以再儘快地回歸於禪的狀態,用本心來覺照一切相。

定的狀態是極度的平靜、安定。如果說有什麼絕對地平靜,那麼就是在萬物誕生之前,是還沒有萬物產生的時候。所以在萬物還沒有產生的時候,是不存在任何事物,也就沒有任何事物的運動,這是極度的平靜。也正是在萬物誕生之前,那個時候還存在的也就是本心。在萬物誕生之前的存在,也並非是無。無和有是相對的,都是因本心而生出來的。在有誕生之後,本心依舊存在著,所以我們能夠用本心來覺照一切。所以對於一切事物,依舊能夠用無生無滅、無動無亂的本心來觀照一切運動的相。

對此,禪定是可以幫助來很好地修習。明心見性,重點在講到底頓悟了什麼。而禪定之心,重點就是在講人的覺悟狀態。這是可以在人事中來很好地修習。

相關焦點

  • 六祖壇經|禪定之心
    如果有心而入,好似一切有情的含識之流,也應該能定。智隍回答,我入定時,不見無有之心。玄策說,不見無有之心,是常定。又哪來的出入?如果有出入,就並非大定。智隍無法回答,許久後問,你師承何人?玄策回答說,我師是曹溪六祖。
  • 六祖壇經|修習禪定
    惠能講說,禪門的坐禪,不看心,不看淨,也不是不動。如果說坐禪看心,心不可得,所謂的「看心」也是虛妄,所以無心可看。如果起心看淨,恰恰生出淨心之妄,結果「看淨」變成了妄想,又生出了「淨相」。原本妄無處所,淨無形相,如果覺得需要坐禪看淨,恰恰自障本性,被淨相所縛。如果說坐禪不動,能夠見一切人時,不見人的是非善惡過患,就是自性不動。有迷人身坐不動,但開口就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於道違背。如果看心看淨,也是道之障礙。所以要如何坐禪呢?
  • 《壇經》所論的坐禪與禪定
    《六祖壇經》所論的坐禪與禪定,是最上乘的了義境界,所以打坐修定者都應了解。我們不妨看如下一段:「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
  • 禪定|禪定是什麼?
    修行禪宗的法門,就是在修習禪定。只是,因為禪宗後來也分了一些流派,並非完全是達摩祖師、六祖所傳授的法門。個人修習禪定,則是通過研讀《六祖壇經》,來感悟、實修六祖惠能所教授的方法。修習禪定,是要能夠在當下明心見性。什麼是禪定呢?惠能的原文是,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 修「禪定」,得先過這2關,為什麼?《壇經》是這樣解釋的
    在禪宗的世界裡,修行能修到「禪定」這個層面,也算是大有所成了。因此,「禪定」在禪宗裡不只是一種修行的法門,更是修行之人所追求的一種境界。一般人認為,禪定就是修禪入定,悟到神秘之境的一種狀態。但事實上,禪宗所說的「禪定」並非如此。關於「禪定」這一概念,慧能祖師在《壇經》如此解釋: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
  • 禪定|修習禪定的方法
    在《法寶壇經》中,六祖惠能已經將禪宗的法門教授出來,教授如何來修習禪定。個人覺得,明心見性與禪定是等同的。明心見性,是「覺」。對於禪定的修習,也就是為了讓我們在當下明心見性,在「覺」的狀態。所以,就有一個問題,當下要如何來修習禪定呢?關於禪定,六祖惠能講解說,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因此,在當下的處境,可以反觀自己,是否心有執著於相?心是否有動亂?如果有執著,有動亂的話,那麼就並非是禪定的狀態,並非是覺的狀態,這時候是需要有修行的。
  • 禪定|禪定的狀態
    對此,可以用《六祖壇經》般若品中對於摩訶般若波羅蜜的解釋,來看是否在禪定的狀態。摩訶般若波羅蜜的意思是,大智慧到彼岸。當下在禪定,那麼當下已經是大智慧到彼岸了。原本每個人都有無上的大智慧,只是因為有雜念妄想,不能真切地體驗到這種無上智慧。
  • 《六祖壇經》全文、譯文——禪定、慧心本為一體,猶如燈與光
    《壇經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作此見者,法有二相。口說善語,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內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善知識!定慧如何?
  • 《六祖壇經》原文、譯文——外離諸相,內見自性不動,是為禪定
    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菩薩戒經雲:我本元自性清淨。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 廢戒規直心見性創禪宗——《壇經》
    在《壇經》看來,所謂的佛就是無牽無掛、無憂無慮、不欲不求、不爭不奪、超乎是非榮辱之外的精神麻醉之人,解脫只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才能實現。它說:「真正修道的人,應該看不見世間的過錯,如果總是看世間的過錯,那麼自己的過錯就更大!如果認為別人有過錯,這本身就是自己的過錯。我有過錯是因為自己有罪,只有自己去掉是非之心,才能把煩惱打破。要做到: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
  • 修禪必知:「禪定」必須打坐嗎?禪定究竟長什麼模樣?如何修?
    題記:學《壇經》,長智慧,去煩惱,求幸福。一、《壇經 · 機緣品第七》經文(系列之七)……禪者智隍,初參五祖,自謂已得正受。庵居長坐,積二十年。師弟子玄策,遊方至河朔,聞隍之名,造庵問云:「汝在此作什麼?」
  • 佛教 禪宗真的不論禪定解脫嗎?或許你我都錯了!
    起用智慧觀照自己的心,達到內外明澈的境界就是識自本心,也就是明心。六祖慧能大師接著說:「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我們識自本心了,也就是明心了。那麼我們就獲得了根本的解脫。而這種根本解脫就是真正的般若三昧。大家還記得嗎?
  • 六祖壇經|以惠能為師
    這次解讀《六祖壇經》,個人越加地覺得這本經典的博大精深,在讀經的過程中,就好像是在聆聽惠能的教授。而且這次解讀壇經的過程中,個人覺得是受到了六祖惠能很關鍵的影響。之前自己一直在解讀經典,覺得對於經典的領悟是在不斷提升,但似乎也只是在學習經典。經典的作用是在教授如何明心見性,而這一次解讀《六祖壇經》,則是頓悟在當下明心見性。
  • 佛法:《壇經》能成為禪宗典籍之王,是因為對傳統禪學的全面革新
    《六祖壇經》被譽為「禪宗典籍之王」,是中國禪門修行者的無上寶典,古人說「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挑燈讀壇經」,可見對其價值與智慧的高度認可,有人甚至認為其可與《華嚴經》、《法華經》等經中之王相媲美。這種古老的人與神彼此相應冥合,希望達到人神冥合之境的修行法,便是禪定,後來因為佛祖在金剛寶座上端坐思維,降伏一切心魔外道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時採用了此內證之法,所以禪定之法被納入了六度波羅蜜法中。
  • 禪,六祖慧能,六祖壇經,壇經,慧能,禪宗
    在古印度,不管是婆羅門教、耆那教還是其它形形色色的宗教,瑜伽都是一種宗教的修持方法,通過結跏趺坐,澄心調息,使人專注一境,從而達到人神相合、梵我一如之境。佛教創立後,也把瑜伽禪作為重要的修行方法,不過佛教通過無我思想,對其修行方法和思想內容予以改造,使其成為佛教的禪定之學。佛教傳入中國後,禪定之學漸趨走上了獨立化的發展道路,最終使佛教的禪學躍身一變,而形成了禪宗。
  • 「禪定」兩字的真正含義
    於一勤修禪定菩薩。亦當親近供養承事。】這句話好懂。這個修行比你的程度高、比你的功夫深,你遇到了,不但不能障礙為難,你也要親近、供養、承事。「勤修禪定菩薩。」諸住要記住,這個地方所講的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他講的是大前提、大原則,是指依教修行而得清淨心的都是「勤修禪定菩薩」。
  • 《六祖壇經》四句偈語,徹悟佛理,瞭然修行法門,人人皆可成佛!
    《六祖壇經》全名為《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簡稱《六祖壇經》或《壇經》,此經卷還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部白話文著作,經中收錄了惠能大師一生傳法的事跡及言論,教義精湛發人深省,從而成為禪宗非常重要的一部經論。
  • 壇經 是六祖慧能大師對所有禪修者發出的十大獅子吼
    壇經,是漢傳佛教唯一的一部經文。壇經,是漢傳佛教對佛法般若智慧的總結。壇經,是漢傳佛教禪修方法的總結。壇經,是六祖慧能大師,對佛法禪修方法的梳理和總結,是對佛法禪修的錯誤方法和錯誤認識,進行糾正批評和改正方法的總結。
  • 《六祖壇經》20句經典佛語,帶你感悟人生!
    《六祖壇經》原典凡兩萬餘字,以禪宗六祖惠能的生平活動為序,述其形跡、說法及與弟子的機鋒對答,共分十品。1. 迷人口說,智者心行。2.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3. 聖道幽通,言詮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見聞之所不及。即文字語言,徒勞設施也。4. 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5.
  • 佛教中所說的禪定到底是什麼?
    何為禪定(圖片來源:資料圖) 《六祖壇經》:何為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