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是禪宗一部重要典籍,是由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演說,其徒弟法海等人整理的一部經卷。《六祖壇經》全名為《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簡稱《六祖壇經》或《壇經》,此經卷還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部白話文著作,經中收錄了惠能大師一生傳法的事跡及言論,教義精湛發人深省,從而成為禪宗非常重要的一部經論。
拋開《六祖壇經》的經義不說,此經的偈語也有其深刻的勸進向善之妙,偈語是佛經之本,是根據經文內容得出的總結與修行感悟,比如《金剛經》的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此偈語便得經文妙處,見則生悟。以下便列舉《壇經》中的四句偈語與君共瞻。
偈語一: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良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釋義:前兩句便是我們常說的「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卻能醫人病痛,中肯的言論雖然逆耳,確實肺腑良言,有助於修正自己的品行。一心護短避而不談的人,一定成不了聖賢,因為他們即使看到自己的缺點也不做改變。
偈語二: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釋義:佛法便存在於我們的凡塵俗世當中,要想覺悟真正的智慧,便要從人世感悟,如果想要以跳脫塵世來尋覓菩提之道,無異於是去尋找兔子的犄角,當然荒謬至極。
偈語三: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恩則孝敬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釋義:如果能端正自己的內心,就不必用戒律來約束,品行正直一心向善,就不需要什麼禪定開悟,報答恩情就好好的孝敬父母,行道義就要上上下下都要愛憐,內不愧至親至愛,外對得起好友親朋。
偈語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釋義:本來就沒有菩提樹,從來也沒有明鏡臺,心若空性,哪裡還會染上塵埃。佛家的修行修的便是無相之境,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空」,內心如若達到空靈之境,世間便沒有可以將其汙染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