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弟子已然知曉恩師將不久於人世間,法海再拜惠能,問滅度之後,衣法應該託付給誰?
惠能說,我所說法,有抄錄流行於世,名為《法寶壇經》。你們可守護壇經,相傳相授,度化眾人。能夠依照《法寶壇經》所說,即是正法。我為你們說法,但不託付法衣,是因為你們信根淳熟,決定無疑,堪任大事。此外,根據達摩祖師所傳授的偈語,法衣也不需要再傳了。達摩祖師的偈語是: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這一次解讀,個人才真的覺得《六祖壇經》的博大精深,也越來越喜愛,不愧能被稱為《法寶壇經》,這本經典就是佛法中的瑰寶。
六祖惠能是在傳授頓教法門,不只是在教人覺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傳授佛之心印,讓人頓見本性。因此《法寶壇經》的內容,一方面是惠能在講說如何明心見性,有所領悟便好比是惠能在親自講法。另一方面是惠能在點化有悟性的弟子,這一個個形象生動的具體例子,可以給人很好的啟發作用。
如果能夠領悟《法寶壇經》的教授,也就是能夠在當下直見本性。見性是一切修行的根本,一切智慧都是出自於本性。見本性,自然能夠很好地度過當下的人生。
能夠依照《法寶壇經》的教授修行,便是在禪修,禪修就是要保持在見性的狀態。禪修不需要特意地去打坐,而是在當下可以隨時修行。當下有雜念妄想,便也正是修行最好的時機,能夠於念而無念,於相而無相,心無所住,便是見本性,此時煩惱便是菩提。
個人極為喜愛《道德經》。《道德經》和《法寶壇經》也是相融通的。可以將六祖惠能所說的「本性」理解為「道」,因此《法寶壇經》便是在教授如何見道。能夠掌握根本的法門,便可以體悟萬物之道。
之前讀了幾次《法寶壇經》,但都只是在理解文義。而這次解讀《法寶壇經》,則是悟到應在當下見性,這樣才是在實修實證先聖所教授的法門。而當下的實修實證,原本也是方便容易的,所以就是持續地禪修即可。
也是在解讀經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開始實修經典所教授的內容。
註:文章僅為個人讀《六祖壇經》筆記,多有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