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文學獎」於1月8日在京啟動,這一由民間發起的文學獎項剛剛露頭半個多月,就引起了路遙女兒路茗茗的質疑。路茗茗明確表示,不同意目前設立該獎項,並希望組織者和讀者回歸理性,立即停辦該獎,她還呼籲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要為該獎項捐款捐物。
儘管如此,2月2日,由《收藏界》雜誌社和西北大學[微博]文學院組織的「路遙文學獎第一次專家研討會」還是按原計劃舉行,「路遙文學獎」發起人之一高玉濤說,春節過後,還將在京舉行第二次專家研討會,並組織「路遙文學獎」報批工作。
一方是堅持反對,一方是堅決要辦,一時間,路遙文學獎到底該不該辦,再次成為一個懸而未決的熱門話題。
發起人:叫停完全沒有必要
路茗茗的反對聲,並未令「路遙文學獎」的前期運作就此停止。高玉濤前天在西安通過電話大聲告訴本報記者:「我回京後,會與路茗茗進行溝通,消除她的種種顧慮。」
據高玉濤介紹,前天在西北大學舉辦的第一次專家研討會上,有20餘位作家、評論家以及讀者代表與會,大家態度積極,段建軍、楊樂生、仵埂、趙學勇、李繼凱等陝西高校文學教授都表示支持設「路獎」。他們認為「路遙文學獎」關鍵是要做出特色,評獎範圍不能太寬,應該突出短篇、中篇小說評選。此外,與會人員還認為這個獎項更重要的是要堅持獎項的品質、內容以及評選機制、規則等等,一定要科學嚴謹、一定要經得起歷史的考驗,才能夠獲得公眾的認同。
「我作為發起人之一也在會上表了態,這個獎項是社會的、公眾的文化資源,而不是發起人的。」高玉濤在接受採訪時強調,叫停「路遙文學獎」完全沒有必要,因為這個獎項才剛剛啟動,還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我們會按國家有關規定,向有關部門申請批准,並走民間社團渠道進行報批。」高玉濤進一步解釋說,「路遙文學獎」不打算實行基金會制,而是實行獎金制,由企業、個人捐贈獎金。
捐款人:不希望好事變壞事
自「路遙文學獎」啟動以來,這個獎項的發起者一直倡導由企業、個人捐贈獎金,但這也恰恰引起多方質疑。
陝西榆林農校教師王志強剛聽聞「路遙文學獎」在京啟動時曾明確表示:「作為路遙在延安大學時的同班同學,我願意從工資中捐贈1萬元,盡己微薄之力,慰藉老同學在天之靈。」但隨後,王志強又聽聞路遙女兒對設立「路遙文學獎」持有異議,他認為路茗茗說得有道理,於是對捐款一事又有了顧慮。「我現在已決定先不考慮捐款的事情了。」王志強說。他表示,對設立「路遙文學獎」很支持,但也對獎項的操作表示有顧慮。「文學獎項如果真正操作起來很複雜,我不希望把好事變成壞事。」
對此,《中國作家》雜誌主編艾克拜爾[微博]·米吉提也認為,「文學獎關鍵是要有權威性、公信力,評出來的獎作家要服、文壇要服、受眾要服,文學獎項的設立,不是為了評獎而評獎,而是為了激勵作家創作。」在艾克拜爾看來,組織者可以通過美好願望募集到資金,但是如何支配這筆資金,目前沒有法律界定,因此面對質疑和挑戰的風險巨大,「可以說主辦方渾身是嘴都說不清。」
法律專家:隨意設獎存風險
「忽略了理和情,這對文學獎的設立並不是好事,主辦方應首先徵得路遙家屬的同意,具體方案應該和家屬進行溝通,不能把路遙姓名造成的影響簡單視為公共資源,或者歸為自己所有。」北京大器律師所律師王韻如是說。
王韻解釋說,《民法》規定,死者沒有姓名權,姓名隨著人的死亡就消亡了,死者無法保護自己的姓名權,而家屬也相應地無法保護死者的姓名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法律沒有禁止成立路遙文學獎、路遙基金會這樣的行為,其理由是因為死者姓名權不能受到壟斷。另一方面,《民法》對死者的名譽權是進行保護的,侵犯了死者的名譽權,對死者名譽進行貶低、損害,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進行維護。
王韻認為,隨意採用已故知名作家的名字設立一個文學獎,其實存在法律糾紛的風險。首先,如果公眾誤認為設立者有搭便車的嫌疑,任何一個公眾都可以要求通過法律手段進行制止。其次,如果由於主辦方、評委水平的原因,有可能使獎項含金量降低,獲獎作品粗製濫造,進而可能損害死者名譽,這時死者親屬完全可以通過訴訟來維護自己的權利,保護死者的名譽權。王韻認為,要想規避這些法律風險,首先取得知名人物繼承人或者家屬的同意,再來辦獎,才是最為妥善的方法。
知情者說
願望良好,難以實現
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描是路遙生前好友,這幾天因「路遙文學獎」,他接到許多電話採訪約請,但都被他一一拒絕,昨天,白描破例接受本報獨家專訪,並首度表示,不贊成目前設立這個獎項。
白描說,他和獎項發起人之一高玉濤認識也有一年了,而且在不久前,兩人還一同發起舉辦了「紀念路遙逝世二十周年」活動。「我不懷疑高玉濤良好的願望和初衷,因為他曾經和路遙有過交往,我不懷疑他和路遙之間的真摯友誼。」
儘管如此,在高玉濤請白描出任「路遙文學獎」專家顧問組成員時,他還是拒絕了。
白描擺出了自己的理由,他認為,目前全國各種各樣的文學獎項太多、太濫,以某某作家命名的文學獎也不在少數,其中大多是嚴肅的,但有的獎項純粹是自娛自樂,把評獎變成了一些小圈子的「嘉年華」。還有個別獎項不排除有商業運作的目的。在白描看來,現在文學界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整合眾多文學獎項,如何提高評獎的公平性、公開性、公正性和公信度,充分發揮文學評獎的積極效應、正面效應,這才是當務之急。
白描拒絕出任顧問,還因為他覺得設立路遙文學獎,有幾個繞不開的問題。首先,「路遙文學獎」是由一個作家姓名命名的獎,必須徵得家屬的同意、授權。其次,作為全國性的評獎,必須符合政府的有關法規、政策,必須履行有關報批程序,此外還必須擁有一支由專業人士組成的具有崇高威望和公信力的專家評審隊伍。這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路遙文學獎發起者和組織者,作為非文學專業人士,面對這樣複雜龐大的系統工程,恐怕力有不逮。
白描因此認為,「路遙文學獎」的設立,是一個良好的願望,卻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