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真實含義是什麼?
分析一位詩人的詩句,不能簡單地從字面意思來理解,這是非常片面的。從字面意思上來看,這首詩是用來寫愛情的,用情至真,感情細膩,充分體現了詩人對亡妻的懷念之情。可你要是明白了唐代詩人的慣用伎倆就會明白,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背後體現的是一種政治訴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語出唐代大詩人元稹名作《離思》,全文如下:
離思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據悉,《離思》創作於公元809年春(註:元和四年),元稹奉命出使劍南東川。當時的元稹一心為民,大膽彈劾權貴,平反了不少冤假錯案。然而,精明強幹的元稹,遭到了朝中舊官僚階層及藩鎮集團的一致反對。經過激烈的權力鬥爭,元稹被貶到了東都御史臺,即分務東臺。
說白了,這一安置就是為了排擠元稹。恰好這一年,元稹的髮妻韋叢盛年早逝。韋叢陪伴元稹度過了艱苦的歲月,並且知書達理,處處為元稹考慮。在家長制主導的封建婚姻中,夫妻二人能夠有如此好的感情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感情上的痛失愛妻,朝廷上的權貴傾軋,雙重打擊讓元稹很是痛苦。因而,這一時期元稹創作了不少悼念亡妻的詩歌,《離思》便是其中之一。因而,「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表面上是為了悼念亡妻,真正的含義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假公不濟私,極心無二慮。
何以見得?曾經滄海難為水,語出《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意即看慣了大海大浪,其他水就看不上了。這裡邊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元稹借悼念亡妻來表達對君王的忠貞。除去巫山不是雲就更明顯了,語出《高唐賦序》,其云為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入於淵,茂如松,美若嬌姬。元稹的意思很樸素,我和老婆之間的感情很好,任憑其他再好也阻擋不住我對老婆的愛戀。
這一寄情兒女情長以表達對君王的忠貞,在唐詩中非常常見,最為經典的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借著漢唐兒女故事針砭時弊。元稹沒有針砭時弊的意思,倒是通過對老婆的愛戀,延伸到了對君王的愛戴。畢竟元稹是一個政治家,首先考慮到的是政治影響,其次才是兒女情長。
所以,要是把「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當作愛情誓言那就太淺顯了,這背後體現的是元稹的家國情懷。因而,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是要忠於君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