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什麼意思?看了讓人羞愧

2020-12-05 歷史聊完有意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看了讓人羞愧!

對於詩歌,大家從小到大都學過不少詩歌,今天就說一說元稹悼念亡妻韋叢的這首《離思五首》的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講一講這背後的故事。詩人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

離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曾經滄海難為水

大家或許不知道滄海和巫山對於愛情有什麼關係,其實這就是詩人所想表達的。曾經在廣闊的大海上看過大風大浪,就不在去關注那些小溪和小河裡的景象。經歷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從此就不會再說起以前的愛情。遇到你這樣如此美麗的女子,此後便不會覺得庸脂俗粉的都是美麗的女子。

除卻巫山不是雲

陶醉過巫山上雲雨的夢幻,其餘地方的雲雨也不過是浮雲罷了。其中寓意是自從我遇見了你之後,此後我的心中全部裝滿了你,別的只不過是人生過客一樣。

作者將滄海和巫山隱喻為自己的妻子,他認為自己的妻子就像滄海和巫山一樣,讓詩人見了之後便深情款款,不在會留戀和心動其他的女子。他對自己妻子的愛是無與倫比,除了自己的妻子之外,再也沒有其他女子讓自己動心了。

再說起元稹所愛的妻子韋叢。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的她並沒有千金小姐的架子,反而從以前的富貴小姐,嫁給他之後成為了家庭主婦,然而元稹卻把韋叢當做一個往上攀爬富貴的階梯,得到後就不珍惜了。而別人所看到的家庭和睦,只不過是韋叢的隱忍罷了。

然而,韋叢卻是真心相愛在元稹,不然不會放下千金小姐的身份,去做起家庭主婦的工作。而元稹卻在外面勾三搭四,與薛濤,劉採春等人勾搭,就這樣,韋叢的隱忍導致最後還是因病去世。

直到韋叢去世後,元稹才想起韋叢的好,寫出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詩句。不過失去後才知道珍惜的她已經不在了。

看到這裡,你是否知道這兩句詩詞的意思呢?不要等到失去後才懂得珍惜,珍惜別人對你付出的真心,如果你不珍惜你心目中的那個她或者他,他們遲早都會離你而去的。

相關焦點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到底是什麼意思
    >圖片來自網絡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讀起來很有感覺,但是是什麼意思大多不得而知 這首詩是詩人元稹為了紀念逝去的妻子寫的: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看到了的巫山雲雨之壯觀,別處的雲雨都黯然失色,比喻的是世間的女人象滄海的水一樣的多,多不能成為我心目中的那個你,見識到了你的美貌後其他的多不能入我的眼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離思五首·其四——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難為:這裡指「不足為顧」「不值得一觀」的意思除卻:除了,離開。意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取次:草草,倉促隨意。
  •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除卻巫山不是雲。難為:這裡指「不足為顧」「不值得一觀」的意思。除卻:除了,離開。這句意思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此句與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經接觸過的一段戀情。取次:草草,倉促,隨意。這裡是「匆匆經過」「倉促經過」或「漫不經心地路過」的樣子。不應解釋為「按次序走過」。例:宋陸遊《秋暑夜興》詩:「呼童持燭開藤紙,一首清詩取次成。」
  • 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真實含義是什麼?
    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真實含義是什麼?分析一位詩人的詩句,不能簡單地從字面意思來理解,這是非常片面的。從字面意思上來看,這首詩是用來寫愛情的,用情至真,感情細膩,充分體現了詩人對亡妻的懷念之情。
  • 詩詞: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今天也是為大家帶來一首很有名的寫愛情詩詞,原詩如下:離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除卻巫山不是雲」。「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滄海」、「巫山」世間之雄境也,說曾經看到過滄海的人就再難看的起其它地方的水了,看過巫山雲雨的人其它地方的雲雨對之也就再算不上什麼景色了。
  • 當一個人對你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什麼意思?
    當一個人對你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什麼意思?所謂不可超越的愛情,真的普遍存在嗎?對於女人而言,所謂愛情的深刻體驗,其實有無盡的開發潛力,就看後面男人的段位夠不夠,能不能激發點燃她們。對於男人來講,所謂愛情的深刻體驗,主要取決於女人的魅力價值,能不能讓這個男人要死要活,為之奮鬥和玩命。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01.秋,已是深秋,風更涼了,雨更寒了。街道兩旁,滿樹金黃,飄落的葉子像一封封不知寄往何處的信箋,茫然而寂寥,落寞而憂傷。無數次感嘆,這匆匆流逝的時光,將從前的從前拉得更遠,將曾經的曾經埋得更深,再也尋不到一點痕跡。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該怎樣理解
    文/自新更多了解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直譯為:曾經看到過滄海(古人稱渤海為滄海),再看別處的水就不能稱作為水了;見過巫山上的雲彩,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了。倉促地從花叢中走過,都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千古名句的背後,是另一番場景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說起這兩句詩,恐怕是沒有不知道的,不過,如果你被詩人感動,那就錯了,因為,詩句雖美,但詩人卻很「渣」。「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它出自唐代詩人元稹《離思五首》中的其中一首,該詩是一首七言絕句,全文是這麼寫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元稹憶初戀女友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原創】
    曉月行看墮,春酥見欲銷。何因肯垂手?不敢望回腰。這是元稹讚美初戀情人崔雙文的詩,崔雙文貌美如花,婀娜多姿,元稹為之痴迷,為之傾倒。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和遠房表妹崔雙文相識,一個風流倜儻,玉樹臨風的美少年,一個如花似玉,美若天仙的美少女,兩人一見傾心,互生情愫。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深層次的含義你知道嗎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深層次的含義你知道嗎詩詞起源與先秦,在唐代到達鼎盛。中國詞起源於隋唐,流行於宋代。中華詩詞源自於民間,是一種草根文學,即便是在21世紀的中國,詩詞則深受普通大眾的青睞。
  • 草書作品欣賞: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書法蒼勁瀟灑
    觀海人對您說:&34; 如果您喜歡他的作品,歡迎加關注,留言-交流-結緣。作品釋文: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作品釋文: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裝框效果圖)作品釋文: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閒讀道書慵未起, 水晶簾下看梳頭。 紅羅著壓逐時新, 吉了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 些些紕縵最宜人。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我從來都是膽小的,拿自己的懦弱去傷害那些身邊關心我的人。許多人說我無情,不懂珍惜。可世間有這樣一種人,寧願獨自把酒黃昏,黯然銷魂。也不願意接受自己認定的虛設美景,我總是給悲觀的去想像結局,從開始就估計可能發生的一切。於是每一次得到的結論都是我們只是緣深情淺,在相識的那一刻就註定了離別。於是還是花自飄零水自流。我不是不渴望簡約的愛情,我也想得成比目何辭死,願做鴛鴦不羨仙。
  • 《邶風.綠衣》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悼亡詩」並不是後世才有,曾在商周就已有了「悼亡詩」,其實《詩經.邶風》中的《綠衣》就是後世悼亡詩的開山之作,晉朝潘嶽著名的《悼亡詩》便對此詩多有借鑑。兮,沒有具體的意思。2. 曷,通「何」,怎麼的意思。3. 維,語氣助詞,沒有實際的意義。4. 已,停止的意思。5. 女,通「汝」,你的意思。6. 治,紡織的意思。
  • 如何理解「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的詩《離思五首.其四》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兩處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觀於海」比喻「遊於聖人之門」,喻意顯明;而這兩句則是暗喻,喻意並不明顯。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
    《離思》(唐)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有人說,「黃山歸來不看嶽,九寨歸來不看水」,大抵是因為黃山的奇美秀麗和九寨的鬼斧神工讓天下的山水相形見絀,所以才有這種「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自信和霸氣。幾千年前的元稹生活的唐朝旅遊業並沒有現在這麼發達,那時的五嶽和九寨也還待字閨中等待開發,但他用獨特的感觸和淵博的知識寫出異曲同工的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竟是個「渣男」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詩的字面意思是:在領略過遼闊無邊的大海之後,再看其它的形形色色水域就沒有興趣了,在見識過巫山的雲彩之後,再看其它的雲彩和巫山的雲彩比起來都不能叫雲。我從萬花叢中經過都懶得停下來看下花,一半原因是因為修道,一半原因是因為想你。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於誰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詩《離思》,這兩句詩語言幻美,意境朦朧,十分膾炙人口,是千古傳誦的愛情名句。元稹簡介:元稹(779年-831年)唐朝大臣,文學家。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十九世孫。少有才名。貞元九年(793年)明經及第,授左拾遺。進入河中幕府,擢校書郎,遷監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策劃下,出任同州刺史,入為尚書右丞。太和四年(830年)出任武昌軍節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時年五十三歲,追贈尚書右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