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為我們所受的文化教育,詞語積澱的意思太多了,太多的詞語被汙染了,一些本來是中性的詞,通通變成了象徵,比如一提到大海,浪漫、廣闊都來了,但真正的大海是什麼,我們反而忘了。
詩人韓東
《你見過大海》是著名詩人韓東寫於1982年的詩作,30多年間,不少評論家、讀者都撰文給出解讀,並視之為韓東的代表作。7月11日,韓東受邀作為「第一朗讀者」第四季第二場詩歌活動的主題詩人,現身深圳胡桃裡音樂酒館海上世界店,講述了這首詩的創作背景,他說,《你見過大海》並不是針對那些以大海為題寫作的詩人及其作品的,但它針對一種語言文化或使用的積垢。
「太多的詞語被汙染了」
「因為我們所受的文化教育,詞語積澱的意思太多了,太多的詞語被汙染了,一些本來是中性的詞,通通變成了象徵,比如一提到大海,浪漫、廣闊都來了,但真正的大海是什麼,我們反而忘了。詩人對詞語非常敏感,應當清除這種語言使用的積垢。」韓東回憶了這首詩的創作背景,1982年,他大學畢業被分配到西安,先後寫下《有關大雁塔》和《你見過大海》。「這兩首詩的方式和指向有其相似處,都有撥亂反正的意思,都有針對性的大概念,最後都企圖將凌空蹈虛歸於實處。只不過《你見過大海》針對的概念是『大海』,《有關大雁塔》針對的是『大雁塔』。前者的概念更大、更為抽象,也由於借喻更多被汙染得更嚴重。後者則和特定的人文歷史幻象有關。我更喜歡抽象,這是我更喜歡《你見過大海》的原因之一。再就是語言層面的呈現。《你見過大海》有顯然的節奏迴旋,雖然單調乏味,但我喜歡的就是這種單調、枯燥乃至沒完沒了的重複。有點像咒語,或者念經。超越詩歌指向之上的語言自覺在這首詩裡已經可以清晰地感覺到。」
本次詩歌活動的學術主持是評論家沈奇,他高度評價了韓東的詩歌寫作,「韓東是改變了現代漢語新詩歷程的詩人,是詩人中的詩人。36歲的時候我第一次讀到《你見過大海》,一讀傾心,它讓我從偽浪漫主義的泥沼裡走出來,走向真實,改變了對詩的認識。」
「我心目中的好詩尚未寫出」
寫詩多年,韓東如何評價自己的詩歌?在現場互動環節,有讀者拋出這樣的問題。
韓東對此真誠作答:「不太好評價啊。」他轉而分享了自己的詩歌寫作理念。「我對詩歌有自己的理解,一直想要寫出我自己理解的好詩,但這不是一種理論,也不是一個標準。它存在於一種想像中,很模糊。就像你夢中夢到一首好詩,覺得非常好,但醒來卻忘了句子是怎樣的了。我的努力,就是要讓這模糊變得清晰,就是要努力寫出那夢中的好詩。讀自己的詩,有時會覺得這首詩似乎有點夢中好詩的影子,那首詩似乎也有點夢中好詩的影子,但是,我心目中完美的好詩尚未寫出,這是我繼續寫下去的原因。」
(文/汪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