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首輪試演便引起極大轟動,之後正式演出和全國巡演不斷被如潮盛讚刷屏,2019年先後獲得「文華大獎」和「五個一工程獎」,網絡評分高達9.5分,這正是上海歌舞團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上個周末,這部神劇終於來到了北京,在國家大劇院連演三天。在幾乎沒做任何宣傳的情況下,所有演出票被一搶而空。演出結束後,走出劇場的觀眾紛紛表示「太好看太感動了!沒想到舞劇讓人哭成這樣!期待二刷三刷!希望下次能搶到更好的位置!」
這部誕生不到一年便已在全國巡演100場的舞劇,明年甚至後年的演出檔期幾乎都被訂滿。很多觀眾提前半年多就預訂票,即便看過了還要一刷再刷,還有不少觀眾成了全國追著看戲的「電波迷」,很多90後、00後觀眾都為劇中「愛與信仰」的力量感動,而對1958年孫道臨、袁霞主演的同名電影有著情懷的中老年觀眾則驚嘆:「沒想到如今的舞劇竟然都排成這樣了!簡直像電影大片!」
由兩位80後年輕編導帶領一群年輕創作團隊創作出的這部主旋律題材舞劇,為何能讓革命先烈的故事收穫來自半個世紀後同齡人的掌聲?為何能夠同時受到專業和市場的雙重肯定?為何能夠形成「紅色電波文化現象」?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成功,帶給人們的不僅是一部令人驚豔驚嘆的舞臺精品力作,還有太多深刻啟示。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最吸引人之處,首先在於「好看」。演出一開場,就以一種由舞美、燈光、音效、多媒體和演員狀態共同營造出的,如同電影大片和諜戰劇一般的時尚質感和緊張氣氛將人深深吸引,報館職員、裁縫、女工、黃包車夫、賣花女……九個各自帶有雙重身份的角色一步一步從歷史的暗夜中朝觀眾走來;漫天的雨絲,行色匆匆的黑雨傘,恢弘壯闊的交響音樂,把人們瞬間帶回到解放前夕那個風聲鶴唳、蛇龍混雜的舊上海,一個複雜險惡的鬥爭環境、一個史詩般的大時代。之後,舞臺上的每一秒鐘也都讓人聚精凝神,不願錯過。雖然是一出舞劇,卻充滿了戲劇的衝突和張力。烈士李白的真實故事和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被藝術性的融入了老上海的舊日時光、步步驚心的諜戰氛圍、感人至深的浪漫情懷,以及燃燒著盪氣迴腸的愛與信仰的激情歲月。
26塊可移動的景片,配合多媒體投影,實現場景轉換,既充滿「燒腦」的懸念和反轉,也不乏浪漫唯美的詩意場景。在血雨腥風、出生入死的情節中,穿插了一段身穿旗袍的上海女子伴著《漁光曲》搖著小蒲扇在弄堂裡起舞的抒情群舞,既有煙火氣又極婉約優雅,成為劇中一大亮點。劇中有不少情感飽滿的段落令人淚目,四對演員同時在舞臺上演繹男女主人公從相識、相知到相愛,描摹他們在革命中逐漸建立生死與共堅貞愛情;懷著孩子的蘭芬在經歷人生中第一次開槍的驚魂未定之後,又要面對與丈夫訣別,一段纏綿的雙人舞將情感推向了高潮,展現出真實可感的張力與升華,讓人潸然淚下。紅色電波的滴滴聲則作為全劇的點睛之筆,每次出現都扣人心弦,震撼人心。
這樣一部時時有情懷、處處見匠心、不走尋常路的講究之作,背後是所有主創的敬業與投入。上海歌舞團團長陳飛華大膽啟用兩位年輕的80後總編導韓真、周莉亞,在編劇羅懷臻的劇本基礎之上,和作曲楊帆、舞美設計秦立運、燈光設計任冬生、服裝設計陽東霖、造型設計賈雷、多媒體設計張松等人,以及由青年舞蹈家王佳俊、朱潔靜、侯騰飛、王景領銜的上海歌舞團演職員隊伍,歷經兩年之久選題孵化研討,多次採風考察,一次次查閱革命先輩們珍貴的歷史資料,每一個動作、每一場情緒、每一次走位、每一幕布景……他們憑藉著守正創新的創作態度、高度凝練的舞劇敘事、高級唯美的意象表達、豐富多元的藝術手段,多重時空的舞臺布景和充滿緊張懸念的諜戰氣氛,吸引了全年齡段尤其是年輕觀眾的眼球和心靈。
正是因為有這樣求真求美的創作態度,有這樣高水平高審美的藝術水準,使得為民族解放事業而壯烈犧牲的英雄形象才能在舞臺上真實綻放,感動人心。當「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念永存」的字幕出現在劇終的舞臺上,全場爆發出持久不息的熱烈掌聲,這掌聲既是對舞臺上下全體藝術家精湛藝術的褒獎,更是對為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先烈至高無上的致敬!
看到這樣的作品,讓人心中會生出很多感嘆,既有對才華洋溢的優秀新人無限期待,也有對新時代文藝創作和發展的深切思考,更有被信仰和愛而喚起的感動。同時,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組的創作態度,也讓人不由得反思如今演出領域的種種弊病:大量為了獲得各種藝術基金而創作的應景之作,完成演出任務之後便束之高閣,非但沒有產生應有的社會效應,而且破壞了市場規律;不少成名導演成了「掛名」導演,拿著高額的報酬,卻只出現在發布會、宣傳海報和節目單上,而很少出現在排練場上;弄個國外名導或者國際IP,再拉上幾個國內明星,炮製出吸引人眼球但難以令人滿意的商業話劇;很多作品匆忙而就,排練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演員還各種請假,合成倉促,導致首演成了連排……
但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這樣的作品,在將原創舞劇和主旋律題材文藝作品創作水平大幅提升、張揚時代精神和文化自信的同時,也能夠樹立文藝創作的新標準,讓粗製濫造、欺世盜名之作自慚形愧,讓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不斷湧現,讓這「電波」的力量永不消逝。
(原標題: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何以讓主旋律成為「爆款」?)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王潤 監製:賈薇 編輯:關一文
流程編輯 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