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虹口區消息:經過半年多的創作和編排,上海市文化基金重點扶持項目——由上海舞劇團原創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於12月21日至26日在上海市國際舞蹈中心公演。
提起《永不消逝的電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1958年由孫道臨、袁霞主演的同名電影,那是一代人心中的經典。描寫的是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地下黨聯絡員李俠(李白)與妻子何蘭芬(裘慧英)與敵人巧妙周旋、殊死鬥爭的感人故事,以及主人公之間純潔浪漫的革命愛情。歷史如斯,英雄已去,如今,位於黃渡路上的李白烈士故居,依舊矗立在虹口這塊紅色文化的熱土之上,每日接受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觀眾們的觀瞻和敬仰。
此次,上海歌舞團以「傳承紅色基因,打造上海紅色文化品牌」為己任,首次以舞劇的形式,再次演繹了那段激動人心的往事。上海歌舞團團長、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製作人兼藝術監製陳飛華認為,用舞劇的方式呈現當年那樣一群有信仰的人物,是「人性的綻放、困難的綻放、理想的綻放。這不僅僅是一種創作,其實還是一種探索。」
近年來,國內外影視、小說不乏優秀的諜戰題材作品,但是在舞劇領域,諜戰題材還未曾嘗試過。「不發一言」的舞劇如何表現諜戰題材的複雜,也成為觀眾心中最大的疑問。為了將《永不消逝的電波》打造成一部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在近一年半的時間裡,劇組全體主創人員多次來到李白烈士故居實地考察採風,深入挖掘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情節,並召開創作研討會20餘次,碰撞產生藝術火花,最終形成了文學劇本、導演創排腳本以及作品的音樂、舞美、服裝等設計製作方案。李白烈士家屬和烈士故居紀念館也提供了許多從未面世的珍貴素材。
經過半年多的創作、排演,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終以大膽的藝術手法、當代的舞蹈語言、動人心魄的原創音樂、寓意深刻的光影切換,將國內第一部「諜戰舞劇」呈現在舞臺上。這部集青春色彩和浪漫情懷為一體的紅色經典舞劇,將革命英雄的情懷完美地釋放出來。
李白烈士故居名譽館長吳德勝表示:「看過之後心靈受到震撼,音樂一出來就給人一種緊張感,打著黑色雨傘的人穿梭在雨中,一下子就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男女主角動情的雙人舞,看得我眼淚都掉下來了。」李白烈士的孫子「小小李」看到舞臺上的「奶奶」在打毛衣,就象他小時候看到奶奶在幫他打毛衣一樣。李白烈士故居館長何瑛說:「這部舞劇畫面感很強,剛柔並濟的舞蹈語言,讓觀眾從傳統的視角看懂了非常當代的表現手法,並且將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融合在一起,讓這部舞劇變得更加獨一無二。」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傳播的是滿滿的正能量,激勵人們不忘初心、緬懷先烈、前赴後繼、繼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