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為隱蔽戰線上的無名英雄譜一曲讚歌

2020-12-20 新華網客戶端

  「滴滴滴,滴滴滴」急促的發報聲在空中迴蕩。「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當最後的電文浮現,觀眾席中許多人溼潤了眼眶,模糊了視線。昨天,上海歌舞團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再度上演,把觀眾帶入那看似平靜卻暗流洶湧的「諜戰」時代。5月18日、20日,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擔綱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開幕演出,並將角逐「文華獎」。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一座有著豐厚紅色基因的城市。「電波」的故事發生在上海解放前夕,黎明即將到來,黑暗還在籠罩。有這麼一群人,戰鬥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他們有信仰,有力量,有視死如歸的勇氣;他們又是活生生的人,有家庭,有孩子,有柔軟的那一面。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李白烈士的真實事跡為素材,是為隱蔽戰線的英雄們譜寫的一曲讚歌,讓新時代年輕人重溫戰鬥歲月,讀懂革命英雄們對黨的忠貞和對信仰的堅守。

  舞劇不僅要有電影大片的既視感,更要凝練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雨夜,電閃雷鳴、風雨大作;街道,陰冷晦暗、壓抑神秘。撐著黑傘的黑衣人往來於街頭,著一身淺灰長衫的李俠穿梭於虎狼環伺之中,危機四伏……

  很多觀眾說,看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有看電影大片的既視感」,舞劇將真實空間和意向空間打亂,在創作理念、舞蹈形式、敘事結構和美學風格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探索和實踐。主人公李俠原型是中共地下黨人李白,但角色形象並不局限於此,而是在許多優秀的地下工作者形象上進行了藝術再創造。李俠的身份設置也與同名電影中的雜貨鋪老闆不同,而是一位報館的工作人員。敵我雙方的交鋒集中在報館裡,由記者拍下的幾組照片匯成線索展開,懸念迭起。

  舞劇長於抒情,拙於敘事,但《永不消逝的電波》大膽運用了各種表現手段,提升了舞劇的敘事功能,也拓展了舞者的表演空間。為了營造多變的舞臺場景,舞美設計通過26片可移動景片,在電腦程式的統一調度下騰挪旋轉,配合多媒體投影,變幻多端又環環相扣,隱喻著白色恐怖下的上海。為了還原緊張的敵後工作氛圍,所有的道具、服裝均力求真實、精益求精。電波聲作為全劇的點睛之筆,每次出現的時機、演員的動作、舞美的配合,必須一遍又一遍地現場磨合,直至嚴絲合縫地呈現。「舞劇是一個複雜的綜合藝術體,舞劇創作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融合了音樂、舞美、服裝、道具和多媒體影像等各個環節。」上海歌舞團團長陳飛華如是總結。「電波」劇組所有的演職員們,不舍晝夜,傾情付出,才有了最終的完美呈現,而作品中崇高的英雄主義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深深感動了當今享受著幸福生活的人們。

  什麼是真正的「舞臺大片」?如今,影視技術被頻頻引入劇場,令舞臺呈現出愈加絢爛的視覺效果,總編導周莉亞認為,舞臺視效越豐富,創作越要謹慎,不能迷失在高科技的盲目堆砌中。「大片不只是大投資、大場景,更不只是綠幕、威亞等技術手段的運用,它的感染力源自強大的內心。」她依舊記得當年看完電影《勇敢的心》後的心潮澎湃,這種直抵人心的力量也是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精神內核。「舞劇舞蹈的表現方法並不局限在具體生活場景的模仿,而是把生活高度凝練抽象出一段肢體語言、精神表達,足以讓走進劇場的觀眾與舞臺達成共鳴。」信仰與愛在《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飛揚升騰,引領人們回望歷史,再一次走進共產黨人的心靈,去體悟他們博大而溫暖的情懷,向曾奮戰在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致敬。

  觸摸歲月感知時光,細緻入微地呈現老上海的年代韻味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旗袍被百樂門、舞廳、舞女等角色和形象給『包裹』起來了。我們想要還原的,是老上海那些真正具有生活味道的女性形象。」創作之初,總編導韓真和周莉亞在上海老城區走街串巷,尋找創作靈感。「我們看到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在弄堂裡洗帶魚,魚腥味很刺鼻,但她不急不慢、精細嫻熟地忙著手裡的活計,看起來很安靜、也很乾淨。」這一幕觸動了韓真,令她想起小時候看的電視劇《上海一家人》,也有些許張愛玲筆下老上海的味道,「這就是我們理解的上海氣質,是活生生的,平靜又從容」。

  於是,舞臺上不僅有十裡洋場,也有家長裡短和煙火氣。弄堂口,蘭芬和女鄰居們搬出小矮凳納涼,手搖蒲葵扇跳起「弄堂旗袍舞」,和背景板上隱隱勾勒的石庫門建築線條呼應著,老城廂風情呼之欲出。伴隨著市井場面,熟悉的《漁光曲》響起,悠揚舒緩,質樸親切。「我們想讓觀眾知道,不是只有《夜上海》《玫瑰玫瑰我愛你》才能代表上海。所有定義都是後期貼上的標籤。當你真正進入到人物和故事時,感受到的是人文和情感。」周莉亞說。

  於是,石庫門、弄堂、馬路、旗袍裁縫店等上海元素細緻入微地被呈現出來,讓一段歷史檔案在舞臺上「活起來」。舞臺上的每一個場景,大到柵欄式摺疊電梯門、閣樓上的木質床,顏色、材質幾經考證調整;小到傳遞情報的「盒子」,大小、厚度、色彩也反覆修改;服裝師跑遍了北上廣的衣料市場,尋找既能適合舞者施展又最接近老派旗袍質感的面料;化妝師則收集了數百張上海老照片和風情畫,從黃柳霜、胡蝶、甚至林徽因身上尋到詮釋東方審美的靈感……這些符合年代特徵的「上海印象」成為還原歷史真實不可或缺的點點滴滴。

  舞美設計師秦立運在上海戲劇學院念書時,第一個作品的主題就是石庫門,在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他對上海的認識與表達又有新突破。「這是一臺反映隱蔽戰線的戲,對空間的流動性要求特別高。我們保留了一些上海元素,又重新結構了適合這個舞劇的空間。」豎掛的磚灰色景片在舞臺上自由流動、旋轉開合,戲劇情境和故事空間隨之切換、打開。景片移動、推拉、旋轉中,又留出許多空間交給燈光語彙去表達,更細膩地描畫出這個極其複雜的故事。無論是「風雨如晦」的街角夜巷,還是暗藏玄機的報館暗房,這些都不只是單純的視覺符號,而是營造具有辨識度和真實感的戲劇氛圍,讓觀眾沉浸劇中,觸摸歲月,感知時光。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簡介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取材自「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李白,以李白烈士的真實事跡為素材,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作,融入青春色彩、紅色記憶、浪漫情懷、諜戰氛圍等元素,以高度凝練的舞劇敘事、唯美的意象表達、靈活寫意的舞臺布景和諜戰的緊張懸念,再現了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事業而壯烈犧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全劇從李俠與蘭芬假扮夫妻在上海開啟潛伏生涯開始,隱蔽戰線的漫長歲月裡,他們每日行走在生與死的刀鋒上,秘密用電波傳遞著情報。身邊充斥著暗箭冷槍,數不盡的同志英勇就義,撕心裂肺卻唯有吞聲飲淚。無聲的槍口,緊張的追逐,李俠夫婦一路患難走過。「天」快亮了,卻迎來生死抉擇。坦然發送出最後一份電報,李俠笑對犧牲。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念永存!(記者 宣晶)

相關焦點

  • 永不消逝的愛與信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瀋陽站淚目首演來了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瀋陽首演永不消逝的愛與信念10月8日盛京大劇院10月8日晚7點,瀋陽保利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引進的首部反映諜戰工作的舞劇作品《永不消逝的電波》在盛京大劇院歌劇廳上演。《永不消逝的電波》以李白烈士的真實故事為素材,反映了上世紀40年代,我黨隱蔽戰線的地下工作者們,以生命為代價,為人民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無私無畏的奉獻。
  • 解碼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成功奧秘
    紅色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已經演出超過150場,收穫了「文華大獎」和「五個一工程獎」。(演出方供圖)這是一枚古銅色的渡江勝利紀念章,它是英雄的勳章,也是歷史的迴響。紅色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下簡稱《電波》)上演第150場時,劇組收到一份珍貴禮物。
  • 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首度公演
    據虹口區消息:經過半年多的創作和編排,上海市文化基金重點扶持項目——由上海舞劇團原創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於12月21日至26日在上海市國際舞蹈中心公演。  提起《永不消逝的電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1958年由孫道臨、袁霞主演的同名電影,那是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 感受71年前的驚心動魄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瀋陽站首演成功
    《永不消逝的電波》在盛京大劇院歌劇廳上演。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李白烈士的真實故事為素材,反映了上世紀40年代,我黨隱蔽戰線的地下工作者們,以生命為代價,為人民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無私無畏的奉獻。通過舞劇的獨特表現形式,描摹出堅貞不屈的共產黨人群像,再現了先烈們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奮鬥歷程。
  •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為何一票難求
    上海歌舞團演員在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式上演出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選段。新華社記者 任瓏攝  12月6日至8日,上海歌舞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進京在國家大劇院演出5場,演出票瞬間被搶光。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李白烈士的真實事跡為素材,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原創,融入青春色彩、紅色記憶、浪漫情懷、諜戰氛圍等元素,藉助舞劇的獨特表現形式,對紅色經典進行全新演繹,把石庫門、弄堂、馬路、報館、旗袍裁縫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細緻入微地呈現在舞臺上,以高度凝練的舞劇敘事、唯美的意象表達、靈活寫意的舞臺布景和諜戰的緊張懸念
  •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天津上演
    央廣網天津11月22日消息(記者夏震宇)記者從天津大劇院了解到,11月20日至22日,曾先後獲得「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獎的中國首部現象級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天津大劇院連演多場。該劇由上海歌舞團出品製作,以英雄模範李白烈士的真實故事為素材,融入了青春色彩、紅色記憶、浪漫情懷、諜戰氛圍等元素。
  • 十二藝節|《永不消逝的電波》:當代中國舞劇的一個新坐標
    十二藝節|《永不消逝的電波》:當代中國舞劇的一個新坐標 馮雙白 2019-05-21 11:3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再度來寧
    來源:新華日報新華日報訊 上世紀50年代的一部經典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風靡大江南北,10月1日-3日,由上海歌舞團演繹的同名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將在江蘇大劇院連演四場,唯美的畫面、緊張的氛圍以及聲光電打造的大片即視感,將人們帶入那看似平靜卻暗流洶湧的
  •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可以線上欣賞啦!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可以線上欣賞啦!為豐富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和旅遊部於5月15日至6月8日舉辦2020年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網絡展演,打造國家級的「雲端」藝術盛宴。
  • 現象級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亮相沈城
    李浩 攝滴、滴滴……電波聲漸漸匯成旋律,悠遠的弦樂似滔滔江水,打擊樂又如陣陣心跳10月8日晚,「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獎」獲獎作品——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登陸盛京大劇院,在近兩小時的演出過程中,觀眾屏氣凝神,情緒也跟隨著劇情的變化而起伏,這部由上海歌舞團打造的作品,也被贊為
  •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是如何誕生的?
    2017年11月,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正式立項。2019年8月2日,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西安演出。圖為《漁光曲》。來自視覺中國2019年8月2日,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西安演出。圖為《漁光曲》。來自視覺中國2019年8月2日,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西安演出。圖為《漁光曲》。
  • 央視《大幕開啟》解碼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原標題:倪萍流淚,潘虹如遇「初戀」,央視《大幕開啟》解碼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感謝你們,讓英雄在舞臺上重生。」小小的紀念章在演員們手中傳遍,許多人忍不住抹淚。 影視表演藝術家潘虹已「三刷」舞劇,再看仍是「初戀」。看著舞臺上李俠第一次撫摸妻子的孕肚、蘭芬最後一次回眸,她內心無比震撼。「我是看著孫道臨老師的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長大的,那是中國電影史的喜馬拉雅。如今,高峰旁又站起了一個『小巨人』。這是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它悲壯、它不朽。」
  •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為何圈粉?創作過程揭曉
    中新網9月28日電 27日晚,總臺《大幕開啟》解碼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下簡稱《電波》),帶觀眾走進李白烈士的故事。節目組供圖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誕生僅一年多,但已經演出超過150場,走過了全國23個城市,現場觀看人次超過15萬。
  • 「爆款」紅色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驚豔亮相閩南大戲院
    「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念永存」,8月6-8日,上海歌舞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閩南大戲院連演四場,在引領觀眾穿越時空,感受中國共產黨員初心和信仰力量的同時,為廈門演出市場回暖強力造勢。中國首部「諜戰」舞劇 全國性聲譽締造「電波」現象《永不消逝的電波》
  • 諜戰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顛覆創新 呈現電影質感
    現象級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自2018年底首演以來,已上演180餘場,所到之處一票難求。11月20至22日,這部榮獲「文華獎」和「五個一工程獎」的具有電影級質感的舞劇將在天津大劇院歌劇廳連續上演。《永不消逝的電波》以烈士李白的真實故事為素材改編,豆瓣評分高達9.5分。
  •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
    國際在線消息:9月17日,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北京站的首演即將在天橋藝術中心拉開帷幕。海報 主辦方供圖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從去年公布巡演信息後就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北京站在正式演出前不到一個月才開票,儘管已不是首次演出,但觀眾的熱情依舊不減,原定場次開票的當日即售罄,再一次用售票「秒空」的實力證明了自己的魅力
  • 今夜開演丨這是屬於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周末!
    羊城觀眾心心念念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今夜終於又要登上廣州大劇院的舞臺了,這部備受矚目的紅色經典舞劇,從開票以來就得到了大家的強烈支持與熱愛,在原定的四場幾近售罄的情況下,還追加了寶貴的一場,連演五場,承包了咱們廣州大劇院歌劇廳的整個周末,可謂盛況!
  •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何以讓主旋律成為...
    去年年底首輪試演便引起極大轟動,之後正式演出和全國巡演不斷被如潮盛讚刷屏,2019年先後獲得「文華大獎」和「五個一工程獎」,網絡評分高達9.5分,這正是上海歌舞團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上個周末,這部神劇終於來到了北京,在國家大劇院連演三天。
  • 《於無形處》:獻給戰鬥在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
    這裡有故事、有資源、有服務、有取景地……為影視劇創作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弘揚主旋律,講好南京故事,一批南京題材、「南京製造」的電視劇,即將和觀眾見面,最近,多個劇組正在南京緊張忙碌著,記者前往探班。「人物還不夠立體,我們要找到人物的種子和魂魄,圍繞主人公來講故事。」
  • 在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創作中感受上海城市美學
    作者:韓真上海歌舞團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共產黨上海地下電臺聯絡員李白的真實故事為素材,在真實史料的基礎之上進行再創作,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舞劇自2019年4月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首演以來,至今已經演出超過一百場,不僅獲得了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最高獎項,而且爆紅出圈,在觀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如今,隨著新一輪全國巡演的開啟,該作品已經成為「四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本文作者為《永不消逝的電波》總編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