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北宋大文豪蘇軾有「蘇門四學士」,分別是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
蘇門四學士雖然拜蘇軾為師,但是他們詞作的風格與老師卻大不相同,比如蘇軾的詞豪邁曠達,而秦觀的詞大多纏綿委婉,他的這首代表作《滿庭芳》便是如此。
今天,我們便欣賞秦觀的這首詞《滿庭芳》,我們先看詞的上闕。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詞中開篇便寫了在會稽山上,秋雲遮住了遠山,詞中最精妙的便是這個「抹」字。「抹」,本是用一種顏色遮蓋住另一種顏色,在這首詞中,我們感受到了天上淡淡的秋雲仿佛抹在了遠山之上,詞人真是太富有想像力。
宋詞非常講究鍊字,一字之差,便會讓我們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意境,所以這首詞中的一個「抹」字,也成為這首詞的點睛之筆。
據說,蘇軾也非常欣賞這句詞,由此秦觀也獲得了「山抹微雲君」的稱號。
接下來詞中又寫道了暮秋時節的秋草與天連為一片,一個「連」字,便讓我們感受到秋草的無邊無際,秋色也撲面而來。
我們也會有一種感受,一到秋季,便會有一種萬物凋零的肅殺之感。
在古代,每到傍晚時分,城樓便會響起低沉的號角聲,讓這個秋天更多了一分哀愁之感。號角聲停止了,也意味著天色不早,船也該開了。
這時候,男女主人公才出現,之前的一切景物描寫都是為了渲染這一分別時刻,昔日的戀人即將天各一方,就此別過,心中自然有很多的不舍與無奈。
兩人回憶起往昔的歲月,恍如昨日往事湧現在眼前,這一切都將煙消雲散,成為過眼煙雲。
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昨天相愛之人還依偎在一起訴說情話,今天便要就此相別,叫人如何不傷感?
人世間唯一不變的只有這眼前的夕陽,天空中盤旋的無數寒鴉,還有那繞著孤村的一彎溪水。
接下來,我們再看下闕。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分別之際,總要送點什麼給對方,男主人公緩緩地解開腰間的香囊,充滿深情地送給對方。
接下來,秦觀又改編了唐朝詩人杜牧在《遣懷》中寫到的那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秦觀認為自己辜負了青樓女子的一片深情,到頭來也只得落下個和杜牧一樣的薄倖之名。
此次一別,不知何時才能重逢?或許便是永別,叫人怎能不感傷?原來分別前說好的堅強都是假的,男子的慚愧與內疚,女子的不舍與傷感化作了一行行淚珠,離別之淚已經早已打溼了衣襟與袖口。
夜幕下,黃昏已盡,時城樓上點起了燈火,男主人公終究與青樓女子在不舍中分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