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典詩歌中,但凡與春天有關的作品,或吟詠,或哀嘆,或傷懷,或憐惜,多到數不勝數。然而這些與春天有關的詩詞多數都充滿了或濃或淡的愁緒,令人傷感。正如李煜在《虞美人》中說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南宋女詞人朱淑真的這首《眼兒眉》,依然是在借春景抒發哀愁閨怨,似乎沒什麼新意。但是,這首詞卻沒有了她以往傷春詞裡的「斷腸」之感,筆調輕鬆明快,哀婉動人,令人心醉。
眼兒媚 朱淑真(宋)
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清明過了,不堪回首,雲鎖朱樓。
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綠楊影裡,海棠亭畔,紅杏梢頭。
上片寫景,描繪了一幅風和日麗,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詞人走出閨房,信步走在花間小徑上,百花盛開,暗香浮動,真是醉人。在朱淑真眼前,此刻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春天悠長且溫暖,讓人簡直想要化成一片飛絮,一瓣嬌花,在輕柔的春風中飛翔,在和煦的日光下休憩。
風景若能一直如此,該有多好!可惜這樣的時光並不會持續太久。清明過後,天氣就會變得陰晴不定。如果趕上陰雨天,朱閣繡戶就會被雨霧籠罩,讓人倍感壓抑。一個「鎖」字意味深長,被厚重的烏雲所「鎖」住的不僅僅是朱樓,還有詞人的心,隱晦地傳達出了被禁錮的愁悶。
下片著重表現的是女主人公的春愁。詞人多想逃離這枷鎖,她料想若穿透了那鎖住樓的雲層,定有晴天朗日。然而距離如此遙遠,又有千難萬險,誰能最終抵達呢?此間種種,不堪看也不堪想。既然思索註定痛苦,不如把這一切煩惱遺忘,在午睡中打發光陰。誰知鶯啼婉轉,驚醒沉睡的詞人,又惹起了她的綿綿愁緒。
最後,詞人將靜態的「綠楊影裡,海棠亭畔,紅杏梢頭」和黃鶯的巧囀,詞人的愁緒融合在一起,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化靜為動,使讀者仿佛聽到鶯啼之聲不斷地從一個地方流播到另一個地方,使鳥啼之聲富於立體感和流動感。
此外,隨著那一聲聲黃鶯啼鳴,她的愁緒也四處蔓延,蔓延到了「綠楊影裡,海棠亭畔,紅杏梢頭」。這三句本是在猜測啼叫的黃鶯的位置,一會兒像在綠楊影裡,一會兒像在海棠亭畔,一會兒又好是在紅杏梢頭。然而,詞人心思巧妙,將無形的愁緒和動聽婉轉的黃鶯啼鳴聲融合,讓讀者仿佛看到了詞人的一腔愁緒無影無蹤卻又處處存在。真是多麼唯美巧妙的意境啊,令人心醉!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