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的核心和六祖慧能《自性真佛偈》

2020-12-11 佛身充滿於法界

《壇經》是記載中國佛教禪宗六祖慧能的事跡和語錄的一部佛經,由慧能的弟子法海集記而成。毛澤東曾評價它是一本老百姓的佛經。

六祖禪法的核心: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無念為宗,無是非、好壞、美醜、善惡之分,於一切境界上心念不起。無住為本,念起不隨為無住。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則為系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是無縛的真如自性。無住非是念盡斷絕,念絕即死,別處受生。無相為體,無相,於相而離相,能離於相,則法體清淨。

摘錄《壇經》部分經典法語。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一切般若智,皆以自性而生,不從外入。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何名無念?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行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造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禪宗講「以心傳心,不假文字」,為什麼還會有《壇經》這本書流傳呢?這就正如世尊應世一樣,是不說而說,是要通過文字的表象,去見到文字背後的東西。經常讀讀,能讓世人這顆浮躁的心澄靜下來。不論行住坐臥,但行直心切入,頓見自性。當起般若觀照,剎那間妄念俱滅,從頓見自性,到自性自度。個人覺得如果把《金剛經》和《六祖壇經》兩者結合起來看,對於禪修有很大幫助。

註:壇經有多種版本,本文所摘錄的為宗寶版本,不一定是最好的版本,各版本文字內容上有少許增刪,但都保留了慧能思想的原貌。

附:《自性自佛偈》

六祖壇經原文:吾今留一偈,與汝等別,名《自性真佛偈》,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

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

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

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

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

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

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

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痴人。

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

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

相關焦點

  •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佛教禪宗典籍。  版本  ①敦煌手抄本  六祖肉身像  不分品目,題作「《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慧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講》一卷,兼受無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記」。經尾題為「《南宗頓教最上大乘壇經法》一卷」。一般以此本為最古。後稱此本為敦煌本。   ②惠昕本(興聖寺本)  書前有惠昕序,系根據繁本《壇經》刪定而成。
  • 慧能大師與《六祖壇經》
    慧能大師是禪門六祖,是中國的佛陀,慧能大師的《六祖壇經》是佛門唯一的一部由中國人宣說的經典,這是教界公認的。印度佛教傳至中國,變成了禪,禪是真正的中國佛教,也是地道的中國文化,這種轉換的樞紐便是慧能。可以毫不誇張地講,慧能是中華精英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國文化當之無愧的代表人物,他不僅劃時代地提升了中國文化,而且已經和正在對世界文化產生巨大影響。禪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禪是融匯宗教又超越宗教的,客觀地講,整合中國文化,實現儒釋道三教合一,這個許多中國文化人的夢想,到慧能這裡實際上已經完全實現了。
  • 六祖慧能與《壇經》
    六祖弟子令韜說:「彼意在供養,且佛教慈悲,冤親平等。」柳刺史嘉嘆其言,釋滿不治。  《六祖壇經》由六祖首座弟子法海記錄整理六祖一生行履及法語而成,為唯一公認之中國僧人  所撰佛經。現存最早的《壇經》敦煌本,名曰:《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密經六祖慧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佛法,無相,論說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金剛經》中說到真能得見如來,得其法要的,重在於不能在相上錯誤的認知和執著貪念。所謂「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佛教中國化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吸收了「孝」的儒家倫理規範思想,將一家一戶的小「孝」闡發為普度眾生的大「孝」,
  • 禪,六祖慧能,六祖壇經,壇經,慧能,禪宗
    禪,六祖慧能,六祖壇經不唯對佛教,中國傳統的儒道思想亦受禪宗之影響,而形成儒教禪、道教禪。六祖壇經,壇經,慧能,禪宗禪對於文人墨客來說,是閒情詩意的文化情感;對藝術家來說,是創造作品的靈感源泉;對思想家來說是無限超越的形上學
  • 六祖壇經,文化的傑出代表,禪宗,壇經,六祖慧能
    而「嶺南葛僚」的六祖慧能,在廣東文化名人當中,名揚四海,影響最為巨大。他可以說是珠江文化孕育出來的聖哲,由他創立的禪宗文化,是最具嶺南文化的風格與特色。他不但是禪宗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師和領袖,也是中國禪宗文化的創始人,在中國和世界思想史、文化史、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家、哲學家。
  • 六祖慧能,禪宗,壇經,六祖,慧能,佛
    六祖壇經,六祖說,正見名出世,出世是什麼意思呢,慧能在大梵寺授無相戒之後,接著向信眾講般若波羅蜜法,將他經過深思熟慮體悟出來的道理講解授給信眾。六祖壇經,六祖說,正見名出世,出世是什麼意思呢,他還對自己的寄坐禪於日常修行和生活的「無念」、「定慧等」的禪法作了詳細的講述。他在講述中,特別強調:凡夫與佛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界限,關鍵在迷、悟之間,凡夫一念覺悟便可立即成佛,並且說修行不必遠離現實生活,即使在充滿煩惱的世俗環境也可以達到覺悟。
  • 一部《壇經》直指人心,六祖慧能是中國的「佛」
    《壇經》作為中國本土的唯一一部稱為「經」的經典,它代表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上更上了一個層次,也是外來的教派在中國的發揚、吸收、傳承,由外來的文化能被中國本土更好的發展的一個例證。《壇經》主要記載了禪宗六祖慧能的言行說教。根據《壇經》記載,六祖慧能在黃梅得到五祖弘忍所傳「心性大法」以及代表禪宗祖庭的衣缽。回到南方,曾經住在曹溪寶林寺,後應韶州刺史韋璩等人邀請,到韶州大梵寺說法。
  • 六祖壇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六祖慧能,大智慧
    慧能的以修身養性為中心的宗教哲學和孔孟的性善說、先驗論等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如「不思善,不思惡,是上座本來面目」(《壇經·行由品》)這些話明顯地改造了孟子的性善說和荀子的性惡說;《壇經》中不少地方提到「尊卑」、「孝悌」、「仁義」等觀點,也和孔孟思想有相通之處。眾生皆有佛性,且佛性平等無礙。
  • 壇經,自性,六祖慧能,禪宗,以心傳心,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慧能,俗姓盧,祖籍範陽,三歲喪父,出身寒微,不識文字,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家,禪宗的主要創始人,被尊為禪宗六祖。慧能的生平事跡和佛教思想主要體現在《壇經》中,慧能提出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和思想被譽為對傳統佛教的偉大突破和創新,其蘊含的戒律思想更是佛教戒律史上的重大革新。
  • 六祖壇經,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六祖慧能,禪,自性自悟
    可見,觀音信仰深入社會,深入人心,影響著千千萬萬的廣大佛教徒和社會人士,滲透了社會各個階層。觀音文化所彰顯的信仰價值、精神價值、人文價值已經遠遠超越了佛教的範疇,並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乃至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知道,觀音菩薩是最能代表大乘佛教「不為自已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菩薩精神,其核心精神就是慈悲和智慧。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的禪學思想歷千年而不衰
    慧能一生的禪學思想、事業功績,都被其弟子記錄下來,並結集成為中國唯一稱為經的《六祖壇經》裡了,可以說是禪宗的根本典籍,不論在中國佛教史,還是中國思想史,《壇經》都佔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壇經》重在自我見性,直入人心的頓悟法門,強調自我具足,一切皆備,認為美好的、理想的東西,全在我之一心,宇宙萬物、人生窮達,均由一心創造。
  • 六祖慧能,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真正徹悟之時,一切法空,煩惱沒有,佛也沒有。六祖壇經,六祖慧能古佛應世,已無數量,不可計也。六祖壇經,六祖慧能鳩摩羅多尊者,古佛應世,已無數量,不可計也,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盤頭尊者
  • 六祖壇經,真如在佛教裡是個非常重要的名詞,六祖慧能,壇經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禪宗中國人的傳統之一就是喜歡簡易直截,所以,通過不知多少代高僧的摸索,終於把浩如煙海的佛法歸納成為三條綱領,一般人學修時就容易掌握了。六祖壇經,六祖慧能,禪宗六祖壇經,慧能,相信自己就是佛,把自己作為佛來要求來看待,這麼一來就把信仰提升到一個最高的層次,六祖惠能的自信就是這麼來的。
  •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佛法就是佛法,惠能大師
    六祖壇經。惠能大師得到衣缽之後,便馬上離開了寺院,後來很多人得知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惠能大師之後,心裡都不服氣,都去追趕。其中有一位惠明法師,他出家以前是一位將軍,體質很好,因為跑得最快,最後追到了惠能大師。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亦如心靈之明燈,燭照四方
    《壇經》與禪宗精神依然可以和現代中國人的生命發生呼應,可以進入平凡的生活,成為我們現實的一部分。因此,在佛教中國化的歷程中,惠能大師和《六祖壇經》樹立起一座精神的豐碑,不僅是中國佛教完全本土化的標誌,而且對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影響至深至遠,猶如智慧之源泉,源遠流長;亦如心靈之明燈,燭照四方。
  • 六祖壇經,慧能的戒律思想與中國儒家思想相融合
    佛陀涅槃後,要求弟子「以戒為師」,對戒律理解的不同使佛教形成了不同的部派,但基本的戒律內容卻並沒有根本性的區別,可以說,戒律的核心內容是一致的。慧能的戒律思想與中國儒家思想相融合,增加了入世的色彩,也因此被認為是世俗化的表現。但其戒律思想仍然堅持止惡揚善,「利、樂、有、情」,普渡眾生,所不同的只是不拘泥於具體的戒相,注重內心自性。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禪宗嗣法的第六代祖師,一氣呵成,見性成佛
    六祖壇經,禪宗,六祖慧能,壇經惠能大師見他遠遠追來,心裡想:他是來搶衣缽的,和他爭執沒有意義,反正現在我已經開悟證得了本來無一物的境界,況且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我,只是一種證據,是表法用的六祖壇經,禪宗,六祖慧能,壇經在佛教史上,「南能北秀」代表的是當時弘化於南、北二方禪法的派系。南方主要是以慧能為代表的「頓悟」禪法,弘化於北方的主要是以神秀為代表的「漸修」禪法。
  • 六祖壇經,佛,禪,內心的無明煩惱,六祖慧能,菩提自性
    六祖壇經,一切法不離自性,六祖慧能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六祖壇經,一切法不離自性,六祖慧能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六祖壇經,一切法不離自性,六祖慧能靜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六祖慧能。六祖壇經,一切法不離自性,六祖慧能六祖壇經,煩惱菩提不二,生死不二,等等等等,一切回歸不二。
  • 六祖慧能,明心見性,本從化身生淨性,禪,六祖壇經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慧能的偈頌,與神秀的偈頌相比,完全是針鋒相對,刀劍相向,不留情面。單刀直入,直入人心。六祖慧能,六祖壇經六祖壇經,若知道戒定慧就是自己、就是自性的功用,其中就有戒、有定、有慧,那麼障礙和鴻溝都無影無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