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方近代思想,解讀「老莊道家哲學」,嚴復發現了什麼?

2020-10-18 古今神秘文化

我們都知道,嚴復是我國近代極具影響力的啟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


他曾擔任過安徽高等學堂監督(校長)、復旦公學(復旦大學前身)監督、京師大學堂總監督,並在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校後,出任北大首任校長。此外,在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任教期間,還培養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人才。

他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亞當·斯密的《原富》(即《國富論》)、孟德斯鳩的《法意》(即《論法的精神》)等西學名著,將西方的先進思想介紹到中國,為近代中國開啟民智的一代宗師

他所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而事實上,不太為人所知的是,嚴復不僅是一位西學大家,也是一位國學大師,他對中國傳統思想深有研究,尤其對道家哲學情有獨鍾

他一生手批過四部書,即《〈老子〉評語》、《〈莊子〉評語》、《〈王荊公詩〉評語》、《〈古文辭類纂〉評語》。其中兩部是道家最主要的經典。

嚴復註解《老子》、《莊子》最大的特點,就是以西方近代思想學說,來與老莊哲學相觀照、相印證。


為其《〈老子〉評語》或《〈莊子〉評語》作序的夏曾佑、熊元鍔、曾克耑等,都一致認為嚴復因掌握了西學這一利劍,而發現了老莊道家的「真義」。

如嚴復好友曾克耑說:「餘獨有慨於老子之說,既蒙昧兩千餘歲,得嚴氏而後發其真,嚴氏一人之力不足以發之,猶必藉泰西往哲之說以發之,則東西道術有待於疏通證明之亟也。」

那麼,嚴復是如何「藉泰西往哲之說」,以發「道家之真」的呢?我們簡單來看幾個例子:


1.歸納和演繹,是科學研究中運用得較為廣泛的邏輯思維方法。歸納,就是從個別到一般;演繹,則是從一般到個別。

在嚴復看來,這兩種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科學方法,《老子》已有所提示。《老子》第四十八章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日益」是歸納活動,「日損」是演繹活動。(我們可能會不認可嚴復的解釋,但難以否認其觀點是非常新穎而獨特的,下同。)

而對《莊子·天道篇》中所講木匠做車輪得心應手,卻說不出其中技巧奧妙的故事,嚴復也受英國哲學家穆勒「歸納法」的啟示,認為這是由於木匠不能從經驗中得出明確的概念性知識。


2.嚴復認為,道家哲學中包含有許多近代科學的東西。比如:

《老子》第五章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嚴復認為,這可謂將達爾文的進化論包羅無遺。其批語說:「天演開宗語」,「此四語括盡達爾文新理」。

《莊子·至樂篇》認為,種子有內在的微妙生命(「種有幾」),並說「萬物皆出於幾,皆入於幾」。在嚴復看來,此處所說同西方近代生物學可以互相印證,只是莊子的用詞和解釋不一定正確,但是能如此早地就有所發現,是非常難得的——

莊子於生物功用變化,實已窺其大略,至其細瑣情形,雖不盡然,但生當二千餘歲之前,其腦力已臻此境,亦可謂至難能而可貴矣。」


3.嚴復認為,《老子》中蘊含有「民主」思想——當然,老子不可能完全有近代的民主思想,所以其「道德之治」,主要是在君主政體中去追求;求之不得,只能追慕上古,產生了「小國寡民」之說。「如是之世,正孟德斯鳩《法意》篇中所指為民主之真相也。……嗚呼!老子者,民主之治之所用也。

《莊子》中則蘊含有「自由」精神。嚴復說:「晚近歐西平等自由之旨,莊生往往發之。詳玩其說,皆可見也。」並認為《莊子·應帝王》篇主要就是講自由主義的:「此篇言治國宜聽民之自由、自化。」


對嚴復以西方學說解老莊道家之學,你怎麼看?歡迎留言發表高見!

/完.


古今神秘文化

小傳統,大視野

相關焦點

  • 道家哲學對日本近代思想文化的影響
    道家哲學對日本近代思想文化的影響,集中體現在知識階層對其深入研究和受取之上。中江兆民、西田幾多郎、鈴木大拙、岡倉天心、夏目漱石、湯川秀樹等人都是對日本近代思想文化有重大影響的知識分子,是近代日本哲學、宗教、藝術、文學、科學、政治等領域的代表。通過對他們與道家哲學相關研究的考察可知,道家哲學在日本近代思想文化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 兩岸學者福州研討近代中國思想啟蒙者嚴復思想
    中新社福州十二月二十四日電(記者黃翔)嚴復思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首發式暨學術報告會二十四日下午在福建師範大學舉行,《嚴復與中國近代思想》一書正式面世。福建省臺辦、福建省亞太經濟文化促進會、福建師範大學專家學者與臺灣學者近百人,出席了學術報告會。
  • 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三分暖意說生活,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老子與道家道家形成於先秦時期,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所以其學說又稱「老莊思想」。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所以其學派稱為「道家」。
  • 都是道家,魏晉玄學的老莊思想和漢初黃老思想有何不同?
    這在一定程度上還限制了君權的發展,所以後來漢武帝選擇了更能神化君權的儒家思想。漢初的黃老之說,並不是一切都不去做的,實際上道家在這個時代玄學大盛,道家取代儒家回到政治的前沿,但這時候的道家思想卻轉為了老莊思想。這一時期的道家思想起源是反對名教,追求避世而崇尚清淡和自由的,在竹林七賢身上淋漓盡致,而隨著發展原本反對宗教迷信的道家也開始宗教化了,玄學因此誕生。玄學改變了原本通俗易懂的道家理論,讓它開始晦澀,其中很多道理又用形而上的方法去解讀,變成了純粹的唯心主義思想。
  • 兩岸著名學者對話「道家思想」
    中新網廈門11月26日電 (記者 楊伏山) 包括臺灣著名哲學家、道家思想研究代表人物陳鼓應在內的兩岸三地著名學者,26日匯聚廈門,展開「道家思想之古今對話」,從獨特視角切入老莊思想的內在生命力,為當代社會提供現實觀照。
  • 中日甲午戰爭後,西方近代的哲學,社會科學佔了主要地位
    以人物計,既有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歐洲古代思想家,又有培根、笛卡兒、盧梭、孟德斯鳩等近代啟蒙大師,以及康德、黑格爾、亞當·斯密、達爾文、斯賓塞、巴枯寧、馬克思等名家名流,可謂包羅萬象,五彩繽紛。其內容之豐富,範圍之廣泛,學科之繁多實為前所未有以下就幾個主要方面略作敘述。1.哲學中日甲午戰爭前,中國人對西方哲學知之甚少,甚至還弄不清哲學與科學、神學的界限。
  • 嚴復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轉型
    近年來筆者的研究主要環繞著近代中國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 ( 1854——1921)的生平與思想。筆者認為,嚴復不但是一位介紹西方現代文明的翻譯家, 更是一位批判西方自由主義、建立中國自由主義體系的思想家。在研究嚴復自由思想的過程中, 我發現他一方面大量地引介西方現代學術與現代國家體制結合成的現代性方案, 另一方面他的思想中自由、民主、法治、科學等 「啟蒙 」面向, 卻很悖論地摻雜了許多「反啟蒙」的因子。
  • 從「道家思想」中提取「中國文人畫」的哲學文化基因
    中國傳統繪畫是哲學思想的圖形化表現中國文人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一種形式,但又不同於西方的繪畫概念,更準確的講,文人畫是中國文人士大夫哲學思想的集成再現形式,如詩詞、書法、篆刻等藝術形式。「道家」思想屬於哲學範疇,其本身的研究目標是「天地人」的物質和意識的關係;而「道教」是披著人格化宗教教義具象外衣的、抽象的哲學思想。兩者從根源上看都是哲學系統。哲學是人的思想系統。所以,道家思想和道教教義對中國文人畫的研究必須從哲學入手。中國歷來就是一個充滿哲學思辨的國度。而這些傳統的哲學卻有別於西方的哲學。
  • 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區別在哪?一切都在路上
    哲學是什麼,本身難於回答黑格爾說過,哲學就是哲學史,這話沒錯,就像我們提到中國古代的思想,就會發現每個時代都具備自己鮮明的特色,很難講出一個大而化之的內容來。我們所總結的儒釋道,或者把司馬談所劃分的其他流派和劉歆父子定論的學派劃分都拿出來,也不過和西方人所說的古希臘哲學、羅馬哲學一樣,是不甚了了的綜合性概念。這種大而化之的描述,是講不出什麼具體內容的。因此,哲學是什麼——哲學史上有多少位思想家和哲學家,就有多少種解釋。
  • 道家文化不僅對中國,對西方的影響也是你沒有想到的!
    道家(信奉老莊等道家學說的哲學學派)春秋時期,老子 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成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深遠。
  • 對陳鼓應《易傳與道家思想》一書的「摘」、「評」、「議」!
    兩千多年來不少大學者都在研究三玄,不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缺乏其系統解讀,陳鼓應先生則對其作了系統的解讀,雖然未全部解讀其本意,也算是了不起的一位學人,其研究精神可佳值得欽佩。象陳鼓應先生這樣的大學者,對傳統經學研究中的新觀點學界就難以接受,象我這樣的無名之輩,對傳統經學研究中所提出的全新觀點學界就會嗤之以鼻。
  • 李大華攜新書闡述老莊思想精粹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張銳)5月3日,道家思想研究領域的資深學者,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法國國家科學院訪問教授、臺灣大學高等研究院客座高級研究員、現任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大華將帶著新作《老子的智慧》和《莊子的智慧》,來到深圳書城中心城與讀者面對面分享老莊思想之精粹,人生之智慧。
  • 仁學在近代社會,是如何跟近代科學、哲學一起沿用的呢?
    經歷過漫長中世紀的歐洲,為了擺脫教皇及教會的統治,先後進行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三大思想社會運動。而文藝復興,卻又不止是文藝界的復興,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一些概念也被運用開來。以太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應用到西方自然科學中去的。
  • 「翻譯文化」,蕩起近代思想啟蒙的浪潮
    福建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畢世響解讀福州「翻譯文化」,引領讀者走進近代福州翻譯大家的內心世界—— 「翻譯文化」,蕩起近代思想啟蒙的浪潮 三代人的「開眼看世界」 晚清,中國進入「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主要是中國傳統文化遭遇了西方近代文化
  • (文化·時訊)近代思想家嚴復書法展在故宮開幕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餘俊傑)從臨帖、信札、批註到對聯、題贈、譯著,28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開幕的「繹新籀古 光氣垂虹——嚴復書法特展」展出百餘件珍貴文物,為觀眾呈現嚴復先生鮮為人知的書法造詣。 嚴復(1854-1921)是我國近代卓越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
  • 從尼採到老莊, 人生就是一場「逍遙遊」
    把不同解讀陳列出來以後,我自己選擇一個,不一定對,但是我會根據語脈的意義做解讀,供各位參考。 記者:您早年研習西方哲學,在註解時,是否也加入西方哲學的一些思想和方法論? 陳鼓應:進入現代社會,老莊孔孟已經屬於整個「地球村」,經典本身就在東西文化交流當中不斷得到詮釋。
  • 老莊哲學的一脈相承
    關於老子哲學的基本特點,學術界認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辯證法學說。除此之外,再簡單歸納一下。第一條就是無為思想。老子宣揚的就是無為而治,認為統治者不要有什麼政治作為,而是要給老百姓休養生息的時間; 不要對老百姓橫徵暴斂,而是要遵循自然規律,順應農時,這樣才可以做到「無為而無不為」,天下自然就歸順了。
  • 主張以「道家」救世的林語堂,用一首詩概括了老子的思想!
    不過,對於自詡「兩腳踏東西文化」的林語堂,人們更多關注的是他與西方文化的聯繫,某種程度上卻忽略了中國傳統文化對他的影響,尤其是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可以說已深入到他的靈魂。正如有學者所指出:「中國現代史上,著眼於東西文化綜合,努力於以東方文化拯救人類,在西方產生一定影響的『東方哲人』,一是以儒家救世界的辜鴻銘,一是以佛教救世界的梁漱溟,再就是以道家救世界的林語堂。」
  • 老子莊子提出的,無為而治道家思想,竟被後人誤解千年
    幾千年前古人講天人合一,到了近代被當成笑話,經歷無數災難我們才發現還是那些古代智者說的對。 道家老子莊子主張無為而治,只是他們的思想言論於我們的社會不符合,所以很多人誤解他們。老子的辯證法還是厲害的,確實有其哲學深意。中國道家文化才是精華,佛教是外教從唐至今並沒有給中國帶來什麼。
  • 竹林七賢中這三人,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走到一起
    竹林七賢和老莊都算是文化名人了,可是可能許多人不知道,魏晉時期遠近為名的竹林七賢,其中至少有三人是因為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走到一起,今天小編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在精神上他們渴望能有一個理想的世界去懷揣夢想,去追求他們嚮往的人生,所以他們在苦苦追尋中找到了老莊哲學。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使七賢走到了一起。經過小編的研究和分析,我發現七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通過老莊哲學聯繫到起,共同去談論自己心之所向,去搭建屬於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