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無印良品造作家居電商被曝大規模裁員

2020-12-09 騰訊網

藍洞新消費消息,2月28日,有消息人士向藍洞透露,被稱做中國版無印良品的國內中高端設計師家居電商品牌「造作」已於上周開啟了一輪閃電裁員,對入職兩年以內的員工進行了近乎一刀切的裁員政策,預計裁員2/3,涉及百餘人。

很多讀者應該和藍洞一樣並不熟悉這個品牌,造作可以看做是家居類的一個新消費品牌,通過籤約全球設計師設計個性化產品再找中國南方工廠製造出產品,再賣給用戶,並講究調性。很明顯,這符合我們的研究對象。

於是我們對造作進行了一番了解,發現一些有趣的信息。其實當我們和被裁員工交談時已經感受到這家公司的有趣。

比如,一名被裁員工以一種很驚喜的語氣告訴我們,第一次經歷閃電裁員,太刺激了。「造作也很厚道,補償都給了。但造作的產品真的太貴了,員工一般都買不起。」

藍洞對造作的第一次印象來自於雙11的電梯廣告,短短兩行字,超級多的留白,你應該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挺個性的品牌,並且涉及的家居品類眾多。

從這張廣告圖可以看出,造作的產品偏個性化的設計,這有點像藍洞新消費的前主人曾經供職過的桔子水晶酒店,官方宣傳叫設計師酒店,所以,造作聽起來就像是帶有文藝氣息,帶有一定逼格和情懷的公司。

在瀏覽了二十多篇造作這幾年的文章後,我們大概可以總結出造作的運作模式:上遊籤約各國設計師,用官方的話來說是全世界為你設計,下遊對接中國南方的工廠去生產製造,再在造作的官網、APP、微信號、天貓、京東等渠道進行銷售。

在產品流通環節,造作除了線上引流銷售外,還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開通了數家線下體驗店,供用戶體驗和購買。

很明顯,這是個大工程。

造作的模式和宜家、無印良品的強調設計感有點相似。在一些媒體報導上,造作也被稱作中國版無印良品,但造作的商品看起來確實貴,畢竟,籤約設計師參與的產品,賣的太便宜,既賺不到錢也沒有格調。

《中國企業家》2018年年底的一篇報導顯示,宜家平均客單價為140元。無印良品客單價300-400元,造作的客單價高達3000元。

有意思的是,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還發現了造作的一個投資人曾投資了另外一家國內家居電商NOME,其客單價僅為90元,可以理解為家居版的拼多多。

造作從2014年9月成立至今完成了三輪融資,累計融了差不多2.5億人民幣,如下圖。

值得注意的是,造作最新一輪融資發生在2017年6月,一家幾乎涉及全產業鏈的垂直電商網站,已有接近兩年時間沒有最新融資消息披露。

讀者可以注意一下,造作的B輪融資中出現了今日資本,這家資本在投了造作同時又在2017年投資了另一家家居生活類品牌NOME,就是上文提到的客單價90元的公司,涉及投資額2.3億元,2018年4月今日資本和紅杉資本再次注資1.5億元投資。

巧的是,NOME定位於瑞典設計師中心+中國供應鏈+生活方式品牌,強調北歐設計+極致性價比。

這和造作的商業模式和理念看起來幾乎一致。但從客單價來說,造作3000元,NOME僅為90元,兩者的客戶群可以說是完全不一致,一個定位陽春白雪,像賣奢侈品的寺庫,一個定位下裡巴人,像五環外的拼多多。

寺庫市值5億美金,拼多多市值325億美金。

今日資本沒有繼續投資造作轉而兩輪重金下注NOME,在今日資本官網投資案例上也並未顯示造作,但卻有NOME,值得玩味。

好奇心日報在2017年年底的一篇文章中談到了設計感是否重要以及誰在買造作。

對於家具這種低頻消費品而言,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產品質量和使用體驗。換句話說,產品是否經久耐用,設計是否符合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在定價上,造作容易陷入一個有些尷尬的境地:比起品牌和設計師,那些剛剛買下第一套房的、囊中羞澀的年輕人更看重性價比,更願意選擇 SKU 選擇多且價格便宜的宜家和淘寶;而有一定經濟水平的年輕人,又不一定看得上造作,容易被定價更高、品質也更好的中高端家具品牌吸引。

藍洞還查閱了造作在京東和天貓開設的旗艦店,銷量比較一般,店鋪評價都低於同類店鋪。

這可是一家強調設計感的公司,但是兩大主流店鋪的評分竟然低於同行,這似乎很不造作。

造作的CEO叫舒為,是一名女性連續創業者,創始團隊背景。和聚美CEO陳歐一樣畢業於斯坦福,有趣的是,在一些文章中,舒為頻繁提到這些名字和校友。創立造作是為了解決家居行業的供需錯配的問題,希望能從生產方式改變創作方式,從而根本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希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藍洞獲取的信息顯示,造作減員比例可能在三分之二左右。談及裁員原因,消息人士稱,造作在運作模式上存在問題。

「家居品類已經是一種快消品,但造作價格太高了,銷量一直不溫不火,砸了太多錢在廣告上但轉化並不高,而且還要在全國各地地標中心開店,線上線下都發展,涉及的成本太高。」該人士透露。

此外,據其透露,造作積壓了大批量無計劃的打樣貨品,這部分貨品也很難處理,都是巨大的消耗。

據官網顯示,造作目前已經開啟13家線下店。

造作去年雙11電梯廣告顯示共有2000個原創作品,這在藍洞看來是巨大的負擔。作品越多,意味著個性化越多,單品規模化生產成本很高,非標品的生產成本很難控制,小眾的口味意味著產品不會進行大批量生產。

「可能撐到7月看吧,如果後續融資進不來,啥結果都可能發生,一些線下店的店員也被裁掉了。通知裁員特別突然,上周四晚上中層先開的會,周五就開始裁人,都是要求各自遣散自己部門人員,要從目前的300人裁減到100人左右。」消息人士透露。

藍洞新消費兩日前通過造作某投資機構,及官網媒體聯絡留言,求證裁員撤店相關事宜,截至今日發稿,仍未接到雙方回復。

在藍洞看來,中國想做全產業鏈電商,2.5億的融資是遠遠不夠的。並且家居這個賽道,用戶已經有很多選擇,購買同類產品,用戶還上網易嚴選、小米有品等這類也強調生活方式的平臺,甚至名創優品、拼多多都在以更低的價格搶奪消費者。

就連無印良品本尊在中國也是遭遇同店銷售增幅放緩的不利局面。36氪的分析認為:

曾被視為中等收入群體生活代表的中間價位品牌們正面臨全球性失寵。當前經濟下行,消費結構正在變革。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者們,開始對價格更加敏感,在同樣的產品上轉而求其次,追尋在品牌知名度、設計方面沒那麼突出,但是在價格方面更有優勢的品牌。

既要做高大上的產品,還要俯身網際網路獲客,很顯然,造作的模式太重。從造作的創始團隊背景來看,具備電商和網際網路經驗的高管並不突出。

在目前經濟環境下,以及中產普遍消費欲望下降的情況下,造作其實更應該把自己當做一個內容製造商,砍掉想做平臺的夢想,砍掉線下體驗店,將設計師的產品輸送到各大流量平臺,只做好產品服務,獲客和銷售交給有流量的電商平臺去做,或許,這才真正發揮了造作的優勢。

內部人士透露,造作除了取消已經籤約意向書的體驗店外,還將撤銷部分上海等城市體驗店,以期降低成本準備過冬。

內容產業的渠道為王,在家居行業同樣適用。多少做平臺的內容公司最後放棄了平臺,認認真真做起了內容,認認真真做起了自媒體,然後將內容輸送到各大媒體平臺,這個做法真正解決了內容和獲客的矛盾。

其實我們給出的建議是,造作可以選擇轉型為MCN籤約設計師或者papi醬這樣的極致單品。做輕公司,發揮設計優勢,砍掉不擅長的業務,降低成本,說不定會更有幸福感。

專注於新消費投資的頭頭是道董事許維在談及商業模式時表示:

商業模式的變化來自三大變量的不同排列組合,商業模式創新看起來可能是技術革命、交易模式再造和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但最終都會落到收入、成本和費用三大變量上來。

結合造作來看,設計對家居行業的技術革命談不上,交易模式再造並不明顯,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也比較小眾。所以,藍洞認為造作要麼繼續高客單價做小眾品牌,要麼彎下腰來做拼多多。

畢竟,這個行業的老大哥網易嚴選也熬不住了,據財經報導,從農曆春節前夕已經開始裁員,裁員比例在30%-40%左右。網易昨日也承認正在進行結構性優化。

在瀏覽造作官網作品時,我們也非常喜歡,非常富有個性化的設計,滿足一部分人群的需要,這正是藍洞新消費想要報導的一類新公司,我們也祝願造作後續融資能儘快跟上,熬過寒冬,繼續為用戶提供有趣好玩的設計產品,但如今之計還是減員增效,砍掉重業務,轉型輕公司。

看新消費,關注藍洞。

相關焦點

  • 要做中國版「無印良品」的造作和它「去網際網路化」的這一年
    但現在也許就是造作在成長過程中的「關鍵點」:它還在為自己做著「加法」和「減法」,同時也在努力褪去「線上品牌」的概念。這家被稱作擁有「中國版」無印良品、「中國版」宜家潛力的家居品牌公司能走向哪裡?在造作過去一年的發展和變化裡,也許我們能夠找到答案。
  • 無印良品的中國式敗退:教會徒弟 餓死師傅
    核心導讀: 1.無印良品在中國遭遇了哪些問題? 2.無印良品的中國學徒分為哪兩派?3.面對競爭,無印良品應該怎麼做?直到今天,日本家居連鎖品牌無印良品,依然在中國有著強有力的品牌心智,深受中國年輕群體的「置家」喜好。不少人甚至會在知乎等在線社區平臺,表達自己逛無印良品,會有「布置美好家庭」的現場幸福感。
  • 無印良品的中國式敗退: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核心導讀:1.無印良品在中國遭遇了哪些問題?2.無印良品的中國學徒分為哪兩派?3.面對競爭,無印良品應該怎麼做?直到今天,日本家居連鎖品牌無印良品,依然在中國有著強有力的品牌心智,深受中國年輕群體的「置家」喜好。
  • 史上最大降價 無印良品「薄利」能否多銷
    無印良品日前於日本本土市場進行有史以來最大的降價行動,中國市場將緊隨其後。北京商報記者向無印良品店員了解到,無印良品每年大都有2-3次的降價,涉及家居、服飾等品類。而降價原因不同門店給出不一樣的理由,有的稱「供應商更換」,也有的表示「確實銷量不好而降價」。業內分析指出,儘管降價對利潤造成損害,但降價有助於客流量提升。
  • 名創優品將上市募資1億美元,「中國版無印良品」的野心有多大?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在中國擁有742個合伙人,其中488個投資名創優品達3年以上。無印良品申請破產,名創優品卻加速擴張名創優品雖是廣州品牌,但其濃濃的日式風被認為是「中國版的無印良品」。
  • 日本「無印良品」輸給了北京「無印良品」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日本無印良品在中國真的把「無印良品」的商標丟了——至少,以後在賣床單、毛巾等產品時是這樣。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判令良品計畫、上海無印良品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
  • 超過一半日本人都在買,這個家居品牌怎麼做到讓宜家和無印良品都...
    文/天下網商記者 寧函夏編輯/範越在日本,有一個家居企業讓宜家和無印良品都害怕。在業界,它被譽為「精華版的宜家」和「平價版的無印良品」。完爆宜家、超越無印良品的秘密何在?如今,NITORI已經成為日本最大的家居連鎖店品牌。日本Gyokai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NITORI在日本的市場份額在2014年達到了53%。
  • 無印良品要涼涼?日本平價品牌到中國卻定位輕奢品,消費者不答應
    自2005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日本知名家居連鎖品牌無印良品,憑藉門店精緻的家居布局,很快令中國消費者感受到了別樣的零售體驗。同時,由於當時國內的家居品牌寥寥無幾,市場競爭較少,無印良品得以迅速發展。
  • ...日本_財經|名創優品|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美國|設計師|原研哉|床墊
    7月10日,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良品計劃宣布,其美國子公司已申請破產,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3月17日起美國所有門店被迫暫停運營,無印良品美國業務持續虧損。
  • 無印良品陷農殘超標醜聞 部分電商平臺仍在出售
    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回應《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函時稱,無印良品中國並沒有購進和銷售過臺灣報導的產品。「我們在售的黑豆茶產品是中國大陸產的,農藥方面進行了檢測,符合標準(報告已發過)。臺灣方面如何處理,無印良品中國大陸恐難知悉,非常抱歉。」此外,該公司還向記者表示,中國大陸地區無印良品銷售的所有食品產品都是經檢驗合格的產品。
  • 膠合板冒充胡桃木 無印良品家具被曝不合格
    膠合板冒充胡桃木 無印良品家具被曝不合格 ▲7月18日,記者走訪位於成都市錦江區的無印良品門店。
  • 文藝青年最愛的「無印良品」,要變回雜貨鋪了?
    無印良品顯然不會坐等失勢,近期在日本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降價行動!中國市場也將緊隨其後......▲圖片來源:無印良品官網截圖據悉,無印良品於去年8月宣布中國店鋪在2017年秋冬開啟新定價,其中家居類降價幅度為67%,電子類和健康美容類分別降價21%、24%。
  • 無印良品破產保護是什麼意思 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保護原因
    7月10日,據路透社報導,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yohin Keikaku Co)周五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不過,無印良品強調,在美申請破產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
  • 林氏木業、無印良品、小米衛浴……上了全國質量黑榜!
    林氏木業、無印良品、小米衛浴……上了全國質量黑榜!「2019-2020中國家居十大質量黑榜」,聯邦家私、林氏木業、無印良品、水星家紡、小米衛浴、新錦成陶瓷、富亞塗料、亞薩合萊門鎖、悍高五金、佳諾威木業上黑榜。
  • 匠人精神不再: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的「中國式」退潮
    在經歷了緩慢開店的7年蟄伏期後,2012年起無印良品在中國開始「開掛」,開啟了每年30至50間店的擴張速度。截至2019年2月28日,無印良品在日本共有420家門店,在海外共有497家門店,而中國大陸最多,佔到了256家。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與爆發力,讓無印良品一度斬獲甚豐。
  • 2000+VS200+ 平價版在華開店數量反超無印良品
    導言:當「反品牌」的無印良品在中國變成了輕奢品,後來者名創優品被稱為「平價版無印良品」。面對已經到來的第四消費時代,中國市場的零售品牌又是如何應對的?  當前的中國市場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物時更加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和舒適性,而不是簡單或者盲目地追求大牌效應、迷信大牌品質。
  • 美國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中國無印的日子也不好過
    曾經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風光無限好,將精緻生活和簡約日系風的概念推而廣之,但是卻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推向"中國版無印良品",仿佛沒有意識到中國的消費需求發生的變化。無印良品敗走美國,中國市場也風光不再據悉,其美國業務已經連續三個財年虧損,上財年虧損約1000萬美元。
  • 無印良品沒有秘密-虎嗅網
    岡田清常常來中國,他最有名的身份是無印良品前執行董事。20世紀80年代,岡田作為商品開發擔當,參與了無印良品的成立。>創立之初,無印良品提出的口號是「有理由的便宜」。因為是SPA,所以不懼電商在中國,相比和電商平臺合作,無印良品對線下開店的積極性更高。2012年起,不僅以每年30~50間店鋪的速度擴張,更熱衷於開大型旗艦店,賣場面積在3000平米左右,是標準門店賣場面積的5倍,可囊括餐飲、圖書、講座等多種業態。
  • 雜牌的品牌再也忽悠不了國人,無印良品究竟想瞞什麼?
    相關知識: 無印良品是一家崇尚無品牌標誌的日本雜貨品牌,從2005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但與日本本土不同的是,相較無印良品在日本大眾消費的定位,無印良品在國內是一反在日本的平民化,反而以中高端產品、輕奢作為品牌定位。其目標消費者人群主要為白領和高購買力的一線城市消費者,定價相對較高。這也一直是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被部分消費者們詬病且長時間存在的問題。
  • 「復刻」無印良品?你到底是怎樣的網易嚴選
    電商界的「無印良品」,冉冉升起性冷淡風越來越紅,除了無印良品,還帶火了其他一些蹭畫風的小夥伴……比如,被稱為「平價版無印良品」的網易嚴選。「自然、當然、無印」是 1983 年無印良品發表的廣告詞,基於「自然材質當然沒有商標」的思維在它的產品材質和配色中你也能感受的到。這也是網易嚴選所踐行的,至少,它的大多數商品也不印任何商標。無印良品的設計在業界一直頗有口碑。在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眼裡,無印良品的設計可以用一個「空」(Emptiness)字來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