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的中國式敗退: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2020-12-15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零售老闆內參」(ID:lslb168),作者孫園,36氪經授權發布。

核心導讀:1.無印良品在中國遭遇了哪些問題?2.無印良品的中國學徒分為哪兩派?3.面對競爭,無印良品應該怎麼做?

直到今天,日本家居連鎖品牌無印良品,依然在中國有著強有力的品牌心智,深受中國年輕群體的「置家」喜好。不少人甚至會在知乎等在線社區平臺,表達自己逛無印良品,會有「布置美好家庭」的現場幸福感。

中國家居製造和零售業的同行,甚至包括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內的中國商界大佬,都對無印良品有著很高的評價。類似「匠人工藝」的商品策略,啟發了很多中國企業。

2005年,無印良品在上海開出第一家門店,正式進駐中國。從一開始,無印良品在中國,就一直與中產階 級和精緻生活息息相關。

儘管一直被人詬病在中國市場的定價遠高於日本市場,但憑藉「性冷淡」的設計風格和簡潔、淳樸的產品理念,這個在日文中意為「無品牌標誌的好產品」的無印良品,反倒在中國市場建立起了自己獨特的品牌認知。

2012年,通常認為是無印良品在中國進入高速成長期的起點,隨著奢侈品行業遭遇發展危機,快時尚崛起,定位為中高端生活品牌的無印良品借勢擴張,以每年新增30-50間的門店數量發展,同時營收也大幅增加。

截至2014年12月31日,無印良品在中國拓展至38個城市,門店數量從三年前的12家攀升至121家。數據顯示,其來自海外市場的銷售額佔比與當年達到了26%,其中中國市場銷售額佔比更是達到了10%。

可是無印良品這幾年,在中國市場發展的並不好。

2016年起,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可比銷售增幅就在緩步下降。到了2017年,無印良品的同店銷售增幅也開始放緩,並於2018年Q2首次出現了負增長。

儘管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自身陷入發展瓶頸,但其所倡導的產品理念卻依然得到中國消費者的高度認同——近年來國內新零售家居雜貨品牌層出不窮,熱度一浪高過一浪,在他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著無印良品的影子。

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面臨一眾「中國學徒」的競爭,無印良品還有救嗎?

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步步敗退

最新數據顯示,2019財年Q4(1-3月份),無印良品在中國內地市場可比銷售跌幅3.9%,較Q3略有改善,但整體呈持續下滑。

據「無時尚中文網」報導稱,中國內地市場的低迷拖累無印良品母公司於東亞市場四季度可比銷售跌幅3.2%,在可比銷售下滑的情況下,東亞市場四季度營業利潤僅增1.1%至64.77億日元,此前三個季度增幅分別達36.6%、23.8%和23.3%。

似乎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頹勢短時間內難以扭轉,自2014年10月,無印良品在中國推行「新定價」策略後,截至目前,中國市場產品定價已迎來10輪下調。

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社長松崎曉曾透露,無印良品中國正致力於在2020年前實現中國市場商品售價,降至與日本市場商品售價同一水平。

來自定價的爭議不是拖累無印良品中國區業務的唯一因素,還有莫名的商標糾紛。

2001年,無印良品在中國就深陷商標糾紛。一家名為「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的企業擁有持有第24類織物、布、毛巾、床罩等品類的「無印良品」商標的中國內地使用權,導致日本MUJI無印良品無法在這些商品中使用「無印良品」商標。

據公開資料,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目前在線上線下均有業務,且在產品和門店外觀、LOGO等方面與日本MUJI無印良品高度相似,對其造成了相當的「截流」影響。

此外,無印良品近年頻發的食品安全和產品質量問題,也令其在中國市場塑造的口碑形象大打折扣。被曝含致癌物的餅乾、飲用水以及服裝抽檢質量不合格、3.15晚會曝光「進口食品來自日本核汙染區」等,都在社會和輿論層面上引起軒然大波。

一面是定價虛高遭人詬病,一面是產品質量問題頻發,在購物渠道多元化的新零售時代,以線下門店為主要渠道的無印良品面對大批競爭者,在消費者心智獲取方面的優勢已經大不如前。

無印良品的中國學徒步步緊逼

說到無印良品的發展頹勢,不得不提的是那些「中國學徒」們。其中一批是以「名創優品」為代表,主打價格牌,又帶有一定設計感的家居品牌;另一批則是以「網易嚴選」為代表,基於供應鏈建設,主打產品品質,但性價比又高於無印良品的新零售品牌。

二者共同夾擊,將被無印良品所代表的品質生活佔據心智,卻又在經濟能力上不能與之看齊的消費者收割乾淨,同時還帶走了一批擁有「國貨思維」、以及價格相對敏感的無印良品的原生用戶。

這也不奇怪。無印良品至今還有很多到店的顧客,其實是那種從一開始就抱著不買心態來逛的。「我就是來看看,買是買不起的」。遠高於一般家居渠道的售價,確實拉高了無印良品的客群分層。但是設計、材質、工藝、品質一流的家居用品,又讓無印良品深受消費者和中國同行的讚美和認同。

這可以說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中高端定位,給轉型的「中國製造」們留下的千金難買的機遇。

創辦於日本大蕭條時期,無印良品主打好物低價,通過簡化包裝、省去品牌等產品附加內容,回歸本質,從而獲得了市場和消費者認可。

但在中國市場,無印良品作為舶來的家居品牌,更多了一層日式簡約的生活理念。在品牌塑造上,可以說無印良品就基本等於中產和品質,價格因素在其中反而不太重要。

這是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發展的根本,也就是說,除了只看不買的人,真正在無印良品店內花錢的消費者,更多原因並不是因為產品或是品牌本身,而是渴望藉由這個品牌獲得其背後帶有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因此,在網際網路和新零售介入中國製造,同樣的生活方式下有了更高性價比的選擇之時,整個行業的競爭門檻被拉低,而競爭度空前提高,消費者在品牌之間的轉移就變得理所應當。此時的無印良品,相對於競爭者而言,更多的是一種通用價值符號,而非消費品牌本身。

即家居類商品的四大要素:價格、設計、品質、適配性之間,無印良品和性價比很難掛上關係。這是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決定的事情,也並非通過簡單降價就可以實現。

頻繁調整後還能不能起死回生?

正因為無印良品本身的定位,導致其符號性大於消費性,因此在面對中國市場不可避免的價格調整上,無印良品採取的態度相對謹慎——通過「新定價」的策略,以平均一年兩次的頻率階梯性降價,意圖在長期內達成一個競爭力更高的價格體系。

但這樣的降價策略,對於習慣了大促的中國消費者而言,未免太過委婉。

事實就是,從2014年到現在經歷了5年10次價格調整,但無印良品在大多數消費者心中中高端消費品的標籤,並未發生太多改變。對於我們此前提到的兼備品質要求,以及價格敏感度的「網易嚴選」型消費者而言,吸引力並不明顯。

而對於價格敏感度高,品質要求平平的「名創優品」型消費者而言,更是完全不沾邊。因此這種降價策略的主要作用方,依然是現有消費群體。

價格調整之外,無印良品也同樣進行了其他很多嘗試,尤其是常識中國零售業現在很流行的方式——改造門店布局和體驗。

這些手段,包括通過如咖啡、酒店、餐廳的布局,利用具體場景去刺激消費欲望,同時也可以更深入的塑造無印良品所代表的生活模式。

此外,針對中國市場,無印良品在2019年3月推出的「中國需要」系列商品,也透露著明顯的「討好」意圖。通過對產品尺寸進行針對中國區的定製化調整,無印良品希望在產品力方面做文章的思路已經十分明顯。

儘管增長乏力,但中國市場一直是無印良品門店拓展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雖然有著線上的電商渠道,但線下門店依然是無印良品向消費者最主要的觸達渠道,這便意味著銷售規模的擴大和門店數量息息相關,在同店銷售增長不升反降的現狀下,這樣單一的消費渠道問題十分突出。

與此有著類似問題但已經積極改變自我的,可以說是瑞典的宜家。這個全球知名家居大賣場(偏家具),最近幾年一直苦苦探索同店增長乏力甚至下滑的出路。如今,一直跟中國電商絕緣的宜家,反而成了外資零售品牌在華擁抱電商最積極的品牌之一。

反過來再看無印良品。集中在A類商圈的開店策略和高企的人工成本,導致無印良品的門店成本十分高昂。在價格體系調整的同時,成本過高的問題依然沒有妥善解決,這也是另一個導致經營不善的原因之一。

對於無印良品而言,要解決的問題絕非僅價格體系一個,而對於目前面臨的綜合困境而言,當下的業務調整力度明顯不足,並且脫離市場節奏。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無印良品在消費者端,依舊擁有高度認可。網易嚴選、小米有品等家居新零售品牌的按其套路而得以崛起的事實,足以論證這一點。

曲高和寡的無印良品,未來能不能找到它在中國市場應有的位置?至少,從目前無印良品的頻繁的變化但有限的效果來看,還是挺不妙的。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的中國式敗退:教會徒弟 餓死師傅
    養活了別人,餓死了自己。核心導讀: 1.無印良品在中國遭遇了哪些問題? 2.無印良品的中國學徒分為哪兩派?3.面對競爭,無印良品應該怎麼做?儘管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自身陷入發展瓶頸,但其所倡導的產品理念卻依然得到中國消費者的高度認同——近年來國內新零售家居雜貨品牌層出不窮,熱度一浪高過一浪,在他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著無印良品的影子。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面臨一眾「中國學徒」的競爭,無印良品還有救嗎?
  •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職場不是角鬥場!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句話在職場上,特別是在與技術相關的行業裡,是被很多老師傅所信奉的一句話。師傅到底該不該教會徒弟?我用自己在職場上既做過學徒又做過師傅再做到管理層的經歷,來談一下我對「師傅教徒弟」的一些立場和觀點。
  •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行走職場必須留一手!
    傻柱要價二千五,其實是可憐一個徒弟生活困難,多要的這五百幫襯一下徒弟。結果,好人是好心沒好報,小人終究還會見利忘義,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傻柱的京派川菜地道,飯店生意火爆。慢慢地,飯店老闆看見傻柱只是在後廚指揮那個胖徒弟做菜,自己不再親自動手炒菜,就動了壞心眼,認為反正徒弟也會炒菜,不如炒掉工資高的師傅。
  • 匠人精神不再: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的「中國式」退潮
    在經歷了緩慢開店的7年蟄伏期後,2012年起無印良品在中國開始「開掛」,開啟了每年30至50間店的擴張速度。截至2019年2月28日,無印良品在日本共有420家門店,在海外共有497家門店,而中國大陸最多,佔到了256家。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與爆發力,讓無印良品一度斬獲甚豐。
  •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如果你還這麼認為的話,就大錯特錯了!經典
    教會徒弟就會餓死師傅,那我要不要對新來的同事傾囊相授呢?或者是我的領導,現在有沒有在全力教我?這兩個困惑困擾了許多人,今天我來聊下這個話題。古人云: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主要還是我們對於從小聽到的這句古話「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認知,這句話更多的是從自我利益的角度來考慮的
  • 肺腑之言,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並非師傅不願教徒弟,而是心寒了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其實並不是師傅不願意帶新人,而是新人多次傷害師傅,師傅已經心寒了,所以就不願意帶新人。肺腑之言,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一日為師終生為師,以前的師徒關係是有感情的,徒弟尊重師傅,經常買煙買酒孝敬師傅,師傅也願意教徒弟,大家相處都比較愉快,而且師徒感情能長久相處,平時過年過節也會相互問候或者出來聚一聚聯絡感情。
  • 降價的無印良品,其實早就掉價了
    /圖蟲創意 無印良品在中國「脫粉」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良品計劃公布的2020財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截至2019年8月31日,無印良品內地市場同店銷售首次出現下跌,下跌達到2.2%,粉絲們正在加速離去。 但無印良品在中國地位不保,真的只是因為貴嗎?
  •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如何更好激勵老員工帶新人?
    而對於第二類人員,因為無直接經濟產出,因此在人才培養激勵方式上就需要轉變方式,以間接的方式讓人才培養與其薪酬相關聯。 01 那麼先來講講對於第一類能夠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人員,我們該如何激勵老員工帶新,避免出現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呢?
  • 無印良品要涼涼?日本平價品牌到中國卻定位輕奢品,消費者不答應
    「無印良品」字面上的意識為,沒有品牌的優質產品,這家公司最初的創業理念是,設計風格簡潔淳樸,價格低廉。但是這種畫風卻被無印良品走出了別樣的風格,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一直是輕奢的定位,面向的是國內的中產階級群體,自然價格也是中產階級才能夠接受。即使如此,無印良品簡潔精緻的風格,依然令中國消費者趨之若鶩,十分樂意買帳。
  • 無印良品:「去品牌化」的品牌化
    無品牌?提起「無印良品」這個品牌,你第一個會聯想到哪個關鍵詞?以「去品牌化」聞名的無印良品在國內有著一眾信徒,他們希望在中國複製無印良品在日本的成功,然而這條路似乎並不好走,不僅是他們很艱辛,就連先行者無印良品在中國也沒混出個門道。
  •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是真的嗎?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老闆要你帶新人,是為你「準備」嗎?在工作場所中,許多人本能地皺著眉頭「結交新朋友」。如果你進行了深聊就會發現,許多人在抱怨他帶來的新人多麼殘酷,多麼糟糕以及多麼不舒服。剩下的部分將開始向你抱怨,他為找到學徒而努力工作。結果徒弟是「白眼狼」,很快就擠掉了他的位置。
  •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人性的這一點,誰也避不開
    換做是你,在你收到一個新徒弟時,你的本能會不會想,我教他幹嘛!,他又不是我兒子,我能得到什麼好處。沒有利益的前提下,當然沒有人願意教。當如果這個人是董事長的兒子,來基層鍛鍊的,你會不會去教呢?普勞圖斯:人人都是自私的。
  •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蔡卓宜得小組第一,真替徐紫茵意難平
    導讀: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蔡卓宜得小組第一,真替徐紫茵意難平《青春有你2》都看了沒?一個正正經經的女團選秀節目卻硬生生成了現實版的「金枝欲孽」外加「甄嬛傳」。而徐紫茵這位學霸師傅的出現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拯救了蔡卓宜這個黑洞bug。徐紫茵主動協助蔡卓宜一遍遍地練習還親手幫忙標註音高,說實話這是場競爭沒必要這樣的幫忙可以但是沒必要,但是徐紫茵為了團隊大局考慮能這樣做真的很nice。徐紫茵的傾囊相授體現了一個「老師」的大方得體,而蔡卓宜的虛心請教也呈現了一個「學生」該有的姿態。
  • 日本「無印良品」輸給了北京「無印良品」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日本無印良品在中國真的把「無印良品」的商標丟了——至少,以後在賣床單、毛巾等產品時是這樣。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判令良品計畫、上海無印良品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
  • 職場老員工: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不,你應該有更大的格局
    但是很多當過師傅的老員工,一提到「帶新人」就皺眉頭,吐槽自己帶新中的各種遭遇,其中不乏「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之類的言論!那麼,帶會徒弟,真的會餓死師傅嗎?職場中該如何處理師徒關係?一、領導為什麼選你「老帶新」?
  • 無印良品破產保護 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保護是為何
    7月10日,據路透社報導,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yohin Keikaku Co)周五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不過,無印良品強調,在美申請破產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
  •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糾紛: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2019年11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其子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上訴請求,維持原判。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成立於2011年6月,棉田公司為其投資人之一。棉田公司授權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在中國地區獨家使用涉案商標,用於商標項下指定商品的生產、銷售及宣傳推廣。無印良品上海公司成立於2005年5月,日本企業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為其唯一股東。近年來遍布商場的「無印良品」專賣店即是由該公司投資經營。
  • ...日本_財經|名創優品|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美國|設計師|原研哉|床墊
    7月10日,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良品計劃宣布,其美國子公司已申請破產,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3月17日起美國所有門店被迫暫停運營,無印良品美國業務持續虧損。
  • 授人以漁還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時間會檢驗中國與歐美的不同選擇
    在為我國高鐵走向世界高興的同時,我還特別注意到了新聞中提到了一點:在幫助印尼修建鐵路的過程之中,我們還通過集中培訓和現場師傅帶徒弟的實操訓練等,培養了75名印尼當地熟練技術工人,讓他們熟練掌握了隧道開挖等技能。看到這裡,必須得為我們中國人的處事哲學點個讚!
  • 「三人行,必有我師」,結果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你經歷過嗎?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往往需要有「師傅」來帶我們。但是,你卻會發現,有很多師傅都不樂意帶新人,甚至是冷漠對待新人,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畢竟我們也沒有做得罪他們的事情啊?「三人行,必有我師」,結果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你經歷過嗎?一、大家都很忙,而且別人也沒有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