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科學家精神?

2020-12-11 澎湃新聞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的科學家們,是如何理解科學家精神的?將如何弘揚科學家精神?

▲11月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4位科學家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暢談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

姚檀棟

家國情懷

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認為,科學家精神應該包含幾個層面。

一是好奇心和科學的質疑。好奇心能驅動科學家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通過真正科學層面的質疑,才能有學科體系的建立。

二是證據和方法。一些文章發表時有數據造假的情況出現,那就是沒有做到科學證據、科學方法。

第三,科學的堅持和忍耐。有了科學問題,真正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甚至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可能是很長時間的事,這就需要有長期的堅持,耐得住寂寞。

第四,新時代需要團隊和合作,這也是全球的大趨勢。近年來諾貝爾獎,很少一個人單獨獲得一個成果,這樣的成果現在越來越少,一定是團隊的,這個團隊也往往不光是一個國家的團隊,可能很多是國際之間長期共同的合作。

此外,從科學的道德層面,科學誠信是科學道德的底線。有幾點必須堅持,一是誠實,二是公正,三是嚴謹,這是科學誠信最基本的幾條,也是國際科學研究的共性。

「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科技創新提到了國家創新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地位,這種情況下,科學誠信就要在科學本質和科學道德的層面再提升,那就是家國情懷。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是科學的服務是有對象的。」姚檀棟說。

袁亞湘

薪火傳承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認為,老一輩的科學家愛國奉獻、淡泊名利、刻苦攻關、敢為天下先、攀登科學高峰,這些優良的品質給我們留下很好的榜樣。

「科學家精神能夠鼓舞年輕一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愛國。在數學領域,華羅庚、陳景潤就是老一輩科學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的事跡、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科學家。」袁亞湘說,愛國奉獻這一點是老一輩科學家、也是我們這一代人都要堅持的。

第二是淡泊名利,不去追求榮譽、地位,真正為了獻身科學,為了自己興趣愛好,為了國家的發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功利性地做研究。

第三是甘為人梯。今年是華羅庚誕辰110周年,華羅庚最初只有初中畢業文憑,卻破格成為清華圖書館管理員,之後又成為教員,從劍橋訪問歸來後直接提升為教授,就是因為有更老一輩的科學家甘當人梯。後來華羅庚先生自己又當伯樂,把陳景潤從廈門調到北京來。「科學家培養年輕一代的科學家,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的使命。所以,我們這一代更應該在當今社會弘揚這種甘為人梯、扶助後學的精神。」

最後是要甘於寂寞。特別是做基礎研究的、做數學研究的,要真正坐得住冷板凳,不要為外界喧譁的世界所迷惑,有定力,真正埋頭苦幹,做真正有價值的工作,這是發揚科學家精神最好的做法。

霍守亮

勇於擔當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霍守亮表示,作為一個新時代的環保科技工作者,弘揚科學家精神,主要是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有家國情懷,心繫人民。我們要肩負起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賦予我們環保科技工作者的重任,國家需求至上,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我覺得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質量的嚮往作為環保科技工作者科技創新的落腳點。

第二,勇於創新,刻苦攻關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國家的生態環境問題是結構性、複合性、長期性疊加的難題,這就更要求我們環保科技工作者攻克勇於創新、敢於攻關,甘坐冷板凳,解決汙染防治攻堅戰一些關鍵的核心問題,支撐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

第三,要有團結協作的精神。生態環境問題是一個複合的、系統的問題,我們必須用系統的方法來解決。我們要通過團結合作、共同攻關,來補短板、強弱項,來支撐美麗中國的建設。

「跟當年『兩彈一星』科學家們相比,他們把青春甚至生命都留在了荒蕪人煙的沙漠上,我們現在的條件比較好了。在現在的條件下,我們青年科學家就應該更有擔當,為現代化建設貢獻我們一份力量。」霍守亮說。

郭少軍

鼓舞大眾

北京大學工學院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郭少軍表示,科學家精神非常重要,我們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他介紹說,自己讀博士時的導師,現在已經快90歲了,依然堅守在實驗室,從早晨八點一直到晚上十一點甚至到十二點,每天都如此。「這樣一位博士導師一直激勵著我不斷地努力。我從研究生開始,一直到國外讀博士後,再回到北京大學建立自己的課題組,每天都堅持如此,只要不出差,每天工作基本上都是早晨八、九點到晚上十二點的節奏。」

「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年輕人要不斷努力、不斷創新。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首先要以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為榜樣,同時我們要有為祖國的昌盛、民族的振興、人民的幸福甘於奉獻的精神,要有教書育人、敢為人先、勇於開拓的精神。面對現在這麼多挑戰性的科學難題,還有技術的瓶頸,我們要很好地攻破它,大力創新,提升我們國家自主創新的能力。」郭少軍說,希望科學家的精神能夠植入到每個人的心中,讓每個人都熱愛科研、熱衷於科研創新,真正把科研理解成一種時尚,讓更多的人從事科研。(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佘惠敏)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科學家精神?》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地評線】飛天網評:尊敬科學家,讓科學家精神閃亮新時代
    原標題:飛天網評:尊敬科學家,讓科學家精神閃亮新時代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習近平總書記9月11日下午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  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
  • 「平語新時代」用科學家精神涵養時代新人培育
    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科學家精神蘊含著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以及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新時期,廣大青年肩負沉甸甸的歷史使命,要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特別需要學習傳承科學家精神。
  • 青年人要學習什麼樣的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科學家精神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
  •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新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
  • 當今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新儒學
    儒家思想起初在人心迷茫的時代用仁和禮義等規範倫理與講究禮義,第一個在中華大地上起到了建立社會秩序的作用。儒家思想提倡中庸至誠、道立本生、仁和禮義等等,直至當今時代都是積極的。再後來,發展出了幾個流派,應對了各個時代的難題與困惑,經過發展撐起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時代。
  • 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將國家需要擺在科研工作的首要位置陳煜將中國核電人強烈的家國情懷娓娓道來:「我國核電領域的老一輩科學家大多都參與了『兩彈一艇』事業,在他們領導下成長起來的核電團隊始終將國家需要擺在科研工作的首要位置,以建設核電大國、核電強國為人生目標。」「團結協作也是我們重要的精神。」
  • 【傳習錄】新時代為什麼需要更加重視精神的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及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如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沂蒙精神、長徵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僅今年以來,就多次發表過有關精神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比如新時代要弘揚西遷精神、延安精神等。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 呵護青年科學家的探索精神(新論)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迅猛發展,人類又一次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契機。對於青年科研工作者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不久前,習近平主席在給2019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賀信中指出:「讓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抱負、成就夢想,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共創人類發展的美好未來!」
  • 首屆科學家精神論壇在綿陽舉行
    胥錦成主持  弘揚科學家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11月5日,首屆科學家精神論壇在「兩彈一星」幹部學院舉行,共同緬懷老一輩科學家的豐功偉績,感悟老一輩科學家的家國情懷,挖掘科學家精神的時代價值。  希望各位院士、專家為綿陽推進新時代新階段科技創新把脈問診、建言獻策,給予我們新的思想啟迪和實踐方案。希望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踐行、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主動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綿陽科技城建設發展的各項事業中去。​  何穎波、李正華、郭建寧、李斌在致辭時對論壇的成功舉行表示祝賀。
  • 致敬偉大的科學家精神——評話劇《今夜星辰》
    該劇圍繞「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及妻子李佩的生平事跡,講述了兩人深厚的家國情懷,歌頌了老一輩科學家愛國奉獻、求實創新、團結協作、培育人才的精神。深入挖掘了中國科技強國建設背後的精神邏輯,為科學家精神的藝術表達提供了新經驗。
  • 致敬新時代 禮讚科學家 江西省科技館徵集音視頻徵文繪畫作品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記者江修興報導:「致敬新時代禮讚科學家」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日前啟動,為配合此次活動順利開展,江西省科學技術館即日起向廣大科普工作者、青少年學生以及社會公眾,徵集音視頻、繪畫及徵文作品,通過多形式、多平臺呈現科學家精神,讓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深入人心
  • 挺起新時代的精神脊梁
    一座山峰的崛起,挺立的是脊梁;一個政黨的勃興,昂揚的是精神。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但需要建造物質的大廈,更需要建造精神的大廈。  這是新時代裡習近平總書記發出的號令——  「全黨同志必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鬥志,勇於把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97年的偉大社會革命繼續推進下去」。
  • 新時代建功 需要一股「傻氣」
    新時代建功 需要一股「傻氣」 2018/08/27 07:34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王一川 瀏覽:2123
  • 以科學家精神引領創新之路——首屆科學家精神論壇側記
    「紅雲沖天照九霄,千鈞核力動地搖……」參加首屆科學家精神論壇的專家學者及嘉賓們,站在被稱為「精英門」的正大門上,「兩彈城」三個紅色大字熠熠生輝,門柱上刻著的是時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長鄧稼先滿懷豪情寫下的詩句,讓人深思、讓人懷念。
  •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本版今天刊發兩篇文章,聚焦弘揚科學家精神和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入學習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
  • 發揚五四精神 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前進姿態,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徵路上奮勇搏擊。 今天,許許多多的青年積極投身於脫貧攻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中,堅定理想信念,胸懷報國之志,為祖國奉獻、為人民奮鬥,充分彰顯了新時代中國青年堪當民族大任的精神風貌。
  • 科學家精神有哪些?
    &nbsp&nbsp&nbsp&nbsp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在認真學習了總書記的講話後,作為一名基層科研工作者,我想談談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和體會。
  • 曹培傑:人工智慧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教師?
    [2]未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加快普及應用,教育很可能會迎來「人機共教」的新格局,教師角色將從「教書為主」轉向「育人為重」。 [3]知識性教學大多由人工智慧承擔,教師更多是學習的設計、督促、激勵、陪伴以及與學生的情感交流[4],更加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綜合素質提高,給予他們更多的人文關懷,努力成為學生「心智的激勵喚醒者」和「精神導師」。
  • 大國工匠共話新時代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全國勞動模範高鳳林、郭晉龍、王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高少萍等與優秀職工代表共話新時代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高鳳林以「工匠精神,極致追求」為主題做了精彩的演講。他表示,變革的時代召喚工匠精神的覺醒,中國製造更需工匠精神,從「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持續專注、開拓進取;精益求精、追求細緻;不忘初心、持續前進」等方面生動地闡述了工匠精神的新內涵,並表示唯有勞動最真,勞動最善,勞動最美。生活是勞動美的生活。
  • 傳記文學如何弘揚科學家精神
    在今年9月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強調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