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塗鴉牆,多元文化的鏡子

2020-12-14 環球網旅遊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殷淼】從紐約曼哈頓聯合廣場站搭乘L號地鐵線,在布魯克林區的傑弗遜大街站下車,就來到了被譽為「布魯克林塗鴉聖地」的布希維克。漫步街頭,會發現每一條街道、每一個角落都有不一樣的風景。在塗鴉作品比較集中的街道兩旁牆壁上,分布著成百上千幅街頭藝術家的塗鴉作品,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露天塗鴉藝術博物館。

川普畫像

塗鴉:至死不渝

風格迥異的塗鴉令人過目不忘

矗立在傑弗遜大街與維科夫大道交叉路口的巨型塗鴉壁畫——「至死不渝」, 覆蓋了約40平方米的牆面,兩個經過X光射線透視呈現、分別佔據畫幅40%的頭顱相向而望。然而,還是能一眼分辨出男女各自的特徵。男生頭髮被塗抹成時髦的鮮豔藍色,女生的頭髮則是明亮的金黃色,頭上還插了一朵白花,畫面左上方那句 「至死不渝(TILL DEATH DO US PART)」的旁白。

「棕色的面容、厚厚的嘴唇、斜戴的鴨舌帽以及脖子上粗大的銀項鍊……」對比強烈的顏色搭配及精細的繪畫技巧,把一個嘻哈歌手的神情特點刻畫得惟妙惟肖。街角斜對面這幅名為「臭名昭著的老大(Notorious BIG)」的畫作,是美國流行樂壇十大饒舌歌手之一的克里斯多福·華萊士的畫像。華萊士在布魯克林區長大,1994年發行的首張專輯「準備去世」讓其成為東海岸嘻哈音樂界的核心人物,一直也是美國亞文化圈備受推崇的代表。

除了上述兩幅巨型塗鴉壁畫,「夢想」「Pinup女孩」 「Mochi寵物狗」「唐老鴨」「只不過是一場夢(It was all a dream)」「沼澤龜(Bog Turtle)」和「川普畫像」等都會令人過目不忘。

這些塗鴉作品取材廣泛,風格迥異,主題突出。不僅有人物風景,也有鳥獸魚蟲。創作手法有寫實創意,也有抽象卡通。主題表現更加多元化。

如果「夢想」「Pinup女孩」和「Mochi寵物狗」等作品是個人情感喜好的一種表達的話,「沼澤龜」和「川普畫像」則分別傳達了生態環保意識和某種政治傾向的信息。

塗鴉一度為非法地下行動

事實上,以布希維克為代表的美國塗鴉藝術近年來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塗鴉最初以籤名形式出現在城市街牆和地鐵裡,如今塗鴉已成為一種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藝術行為,其表現形式誇張、色彩豔麗、創作手法大膽,不拘泥於傳統。塗鴉,曾被不少批評家認為是一種對藝術的破壞形式,在經過上世紀80年代紐約市政府開展的大規模「清潔運動」後,一度沉寂為非法的地下行動。然而,一些充滿激情、直言不諱和敢於面向社區的塗鴉藝術創作者開始反思如何利用他們的技能去完善這種藝術風格,為「塗鴉正名」,思考如何用他們的作品去表達不僅僅局限於他們自己名字的流行藝術形式。

在布魯克林,這種在思想和行為上的深刻轉變得到充分體現,使塗鴉得到發揚光大。因工業改造,布希維克低廉的房價以及廣闊的被譽為「塗鴉畫布」的空倉庫建築和牆面成為吸引大批藝術工作者落腳此地的主要原因。據說,只要主題不冒犯兒童和女性,藝術家就能擁有揮灑創意的大量空間。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來布希維克畫畫。藝術家需要將他們的三幅作品進行評估,獲得批准,他們才可以在布希維克的牆上炫耀自己的技能。

因為在布希維克創作的作品終將成為公眾矚目的焦點,所以新興藝術家會通過各種不同形式挑戰街頭藝術風格,彼此激蕩出更多創意火花,時常更新的巨型塗鴉水準極高,這些作品為布希維克取代隔壁威廉斯堡區的「潮人天堂」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

成更加歐洲化的街頭藝術

近年來,布希維克的塗鴉藝術多元化更趨明顯,正逐步從極具美式風情的高度風格化的文字、標籤延伸發展為更歐洲化的街頭藝術。一些藝術家使用模板創作更精細的作品,包括人物肖像和風景,而另一些藝術家則繼續使用噴漆在城市周圍創作壁畫。快速塗鴉、壁畫塗鴉、紙模塗鴉和廣告畫塗鴉成為比較流行的四種風格類型。

紐約,作為一個由不同宗教、種族和社區構成的大熔爐,布希維克的塗鴉藝術不僅是其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一個縮影,更是其城市發展進程中不可磨滅的一段記憶。

相關焦點

  • 【布達佩斯印象】塗鴉牆裡說文化
    一堵塗鴉牆。胖胖圓鼓鼓的字母嵌在好看的各色顏料裡,靈動活潑,無敵可愛。布達佩斯印象2和顏色打了大半輩子交道,對於色彩的搭配比較挑剔,但在布達佩斯所見的任何一堵塗鴉牆都沒有讓我的視覺產生不舒服,素雅或者豔麗,凌亂或者雜亂,都融合得恰到好處,長久凝望下甚至可以帶出無盡想像
  • 對塗鴉牆 各界「元芳」都有話說
    在西方源於幫派文化  在西方,塗鴉最早是幫派文化一種表達。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紐約等大都市的貧民窟,西裔或黑人青年喜歡用馬克筆或罐裝噴漆在牆體上留下色彩鮮豔、造型誇張的圖案和標識。這樣一群處於社會邊緣的群體,通過這種方式宣洩對體制的反抗、對社會的憤慨,同時用來標明幫派群體、劃分勢力範圍。
  • 當我打卡塗鴉牆的時候,我在想什麼?
    1960年代到80年代的紐約市區,貧民區裡有一群因失業、輟學而被視為社會問題的黑人青年,在反種族歧視、反權利壓抑等運動中,形成一股地域性的反文化社會行為。塗鴉文化就起源於紐約的社會邊緣,是一群敢於挑戰的青年將世俗文化的碎片重新拼湊起來。
  • 黃鶴樓設「電子塗鴉牆」 放眼世界各色塗鴉痕跡
    黃金周期間,「電子塗鴉牆」投入使用後,主樓柱子、牆壁上沒有新的刻畫痕跡了。  武漢臺記者左健在黃鶴樓一樓大廳看到,許多遊客正在圍觀一塊電子屏,來自九江的陳霞正在屏幕上書寫自己的名字。  陳霞:玩的同時還在電子屏幕上留下自己的印跡,以後還可以傳給朋友看一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電子塗鴉屏還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
  • 通海這個村子的塗鴉牆,「紅」了!
    通海這個村子的塗鴉牆,「紅」了! 學習環藝設計的李興偉是公司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他們從事文化牆改造、牆面塗鴉工作已經5年,前3年主要繪製政策宣傳牆、美德教育牆、文明和諧牆、黨政黨風牆。文化牆雖然為提高村民思想素質、文化素養、引領文明和諧新風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對李興偉等人來說,轉換風格,尋求突破,讓多元的文化「躍然牆上」會更有意義。因此,近兩年來,他們開始繪製一些與眾不同的文化牆。
  • 張西南:成都塗鴉牆
    成都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發祥地。雖說地處中國西部內陸城市,成都有各種各樣好吃的東西,圓滾滾的可愛熊貓,愛耍會玩還休閒,但人們觀念與時俱進,一直有著兼收並蓄的文化氛圍,是與國際化融合得很好的城市。同時成都還是個源自全球的眾多創意玩法、生活方式都能在成都得到很好發揮。
  • 中山的塗鴉牆既年輕又公益
    記者蘇嘉威攝  近日,網友@ 最後的空中花園在微博曬出一幅另類的塗鴉牆,與其他彰顯豪放不羈個性的塗鴉不同,其上塗畫了「傳承文化,完善人格」的多幅系列繪畫。這幅牆體位於三鄉鎮茅灣村福田橋石碑側的街道上,讓古村落牆體換了新顏。  塗鴉藝術源自上世紀60年代紐約的布朗克斯區,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
  • 匯集國內外塗鴉大師創作的北京塗鴉牆,如今卻變成了雜物牆
    相信很多朋友都曾去過北京,而且也到過北京的塗鴉牆,北京大柵欄廊坊二條胡同的塗鴉牆的塗鴉創作,塗鴉牆長達200多米,高四米左右,是匯集國內外知名塗鴉藝術家歷經一個半月才完成的塗鴉作品,顏色風格多變,與周圍胡同建築相得益彰,意在表現老北京文化的宗旨。
  • 青島立交橋下百米塗鴉牆引爭議,是藝術還是牛皮癬
    塗鴉是種戶外文化藝術,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近年來,一些塗鴉愛好者將其引入到了中國,在青島就有不少塗鴉牆。不過,這門外來藝術,在島城卻有點水土不服。  這片塗鴉牆是由不同圖案組成的,有的是字母或者單詞,有的則是卡通形象,是由6名咱青島本地的塗鴉愛好者自發繪製而成的。
  • 文旅新場景|網紅塗鴉牆來了!街拍新地標等你打卡!
    一座城市有沒有幽默感就要看它的塗鴉這次,大華1935劇場的塗鴉牆還真正讓西安幽默了一把到底怎麼回事一起跟小編去瞧一瞧說起塗鴉,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而他們生活的氛圍也無不如此就像安迪·沃霍爾說的藝術並沒有那麼高深,你們的生活就是藝術大華1935劇場塗鴉牆
  • 宋耀華:對「塗鴉牆」應「去粗取精」
    音樂人李志的一首歌曲《熱河》,讓南京市熱河路的一面牆火了,外地遊客尤其是李志的粉絲爭相到此表白,隨即牆上布滿了各式塗鴉。最近,這面「網紅牆」上的塗鴉遭到清除,引發廣泛爭議。這首詩系南宋淳熙時士人林升所作,此為寫在南宋皇都臨安的一家旅舍牆壁上,是一首古代的「牆頭詩」,或者說,就是古代版的塗鴉牆成果。可見,塗鴉,自古就有,而且是許多大文人的愛好;可想而知,如果這些塗鴉牆留到現在,那是絕對的旅遊勝景。當然,這種塗鴉的愛好一直流傳到現在,從孩子在牆壁的抒發情感,到某些人的旅遊的亂刻亂畫,這當然是不好的塗鴉,需要堅決剷除的。
  • 城市是否要給「塗鴉文化」一席之地?
    前兩天,北京的一名叫大波的「塗鴉師」剛剛完成了一幅新的作品——為一家小龍蝦餐館繪製了色彩鮮明的塗鴉牆,他現在的職業是專門進行商業塗鴉創作,他說「塗鴉是一種新興的藝術形態,它的魅力就在於不斷創新、絕不重複。我希望能用塗鴉參與到城市更新當中,給北京帶來點年輕的元素。」
  • 80後小夥開創中國風塗鴉,為周杰倫作畫,如今卻「無牆可塗」
    而70年代,美國誕生了很多傳奇塗鴉寫手,為塗鴉文化做出很多的貢獻。當時在紐約最窮的布朗克斯區,年輕小夥子們逞兇鬥狠,在牆壁上畫上各自幫派的符號,佔地為王。劉聞睿已經塗鴉十年■他認為,城市發展越迅速,塗鴉文化就越難發展。因為在不斷地拆遷和改造中,塗鴉會慢慢「無牆可圖」。
  • 2500㎡的塗鴉牆,是重慶的態度
    山城重慶,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巴渝文化的發源地。雖說地處中國西部內陸,但人們的觀念與時俱進,一直有著兼收並蓄的文化氛圍,是與國際文化融合得很好的城市。在重慶,提起塗鴉,也許最先想到的是川美。但隨著近些年重慶的發展,許多新晉塗鴉街區也開始走紅,紛紛擠身進「網紅打卡地」的行列,當中就有兩江新區的塗鴉牆。
  • 違法塗鴉受保護?走進多元文化的倫敦肖迪奇街區
    其實,作為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多樣性豐富的城市,倫敦的美好不僅僅只存在於這些華麗的歷史建築裡,位於倫敦東部的Shoreditch肖迪奇便是一個頗受創意人士青睞的街區,在這裡,你能感受到一個充滿鮮活的生命力,熱烈的創造力的不一樣的倫敦。Shoreditch肖迪奇位於倫敦東部,在哈克尼區和陶爾哈姆萊茨區之間。
  • 南京塗鴉牆引市民爭相拍照 盤點國外塗鴉風景
    這長幅的塗鴉上有可愛的卡通形象,比如說海綿寶寶、豹子頭等,還有一些例如「city block」的英文字樣,意思是「城市街區」,顯得很洋氣。這段精美的塗鴉牆,吸引了不少路過市民的拍照留念。有市民覺得,這片精美的塗鴉使這個地方很有生氣,成了這處一道獨特風景,小孩兒喜歡,大人也喜歡。  除了南京,近日,上海一處即將拆遷的老房子上的塗鴉感動了很多人。
  • 手作塗鴉裝飾海報牆 把街頭藝術帶回家
    早在上世紀60年代的紐約布朗克斯區,從年輕人在牆面上塗鴉開始,而後進化為街頭巷尾展示的一種藝術形式。今天,它已成為當代流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逐漸被高雅藝術的世界所接受,變成藝術界的一匹黑馬,開始進駐藝廊,供人欣賞、收藏、買賣、投資。   在巴黎、紐約、米蘭等城市街頭,各種奇思妙想、風格魔幻的塗鴉作品,曾讓遊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塗鴉牆也有大作用
    ■劉國霞  每當我經過幼兒園中那一大面塗鴉牆,都會不自覺地停下腳步,停留在塗鴉牆前,想著孩子們盡情繪畫時的樣子。  塗鴉牆上展現自信。孩子們每周會有兩次到塗鴉牆上自由繪畫的機會,老師每次都要先講述一個奇妙好聽的故事,然後讓孩子們到塗鴉牆上,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揮灑,表達自己內心的所思所感。
  • 城市塗鴉牆:當藝術遇上生活
    高大的現代樓宇之下,隱匿著一片片漫畫塗鴉牆。 「塗鴉村」的誕生 這一切源於一場「舊樓新顏」活動的創意與實踐。 2月24日清晨,深圳下著小雨,打鐵文藝社社長鄧微觀與一群塗鴉藝人,正走訪在鐵崗村落的大街小巷,為「舊樓新顏」的第三季塗鴉牆設計做調研,他們希望將這裡打造成「中國漫畫塗鴉第一村」。
  • 學府塗牆:千米塗鴉牆獻禮百廿校慶
    昔日陳舊的學府路、梧桐路煥然一新,500米的圍牆裝扮上了各式各樣的塗鴉:孫悟空、黑貓警長的的形象躍然於老牆,讓師生們眼前一亮。原來這是由我校師生共同創作的牆面塗鴉項目「學府塗牆」,寓意「學富圖強」。塗鴉項目從六月初啟動,預計2018年完工,計劃塗鴉1200米牆壁,是我校12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文化工程活動之一,旨在通過藝術的形式,致敬百廿華農,獻禮百廿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