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澆築最後一方混凝土。 海洋 攝
工人施工場景。
完成主體封頂後的T2航站樓已開始金屬屋面鋪設。 海洋 攝
8月28日上午,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完成,由中國華西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西)承建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主體封頂。整個航站樓分為地下二層、地上五層,俯瞰外觀形似太陽神鳥的一隻翅膀。藍天下,主體封頂後的T2航站樓「羽翼豐滿」,展示出將衝破蒼穹的姿勢。數十米深的地下,一段長度為464米的高鐵隧道已完成主體結構。隧道上方,數米厚的混凝土弧形頂板,通過180餘個減振基礎,將荷載量達11餘萬噸的T2航站樓D大廳牢牢撐住,等待「神鳥」起航。這是一項將被歷史銘記的工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我國「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樞紐機場,也是我省歷年來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它的誕生,承載著巴蜀大地牽手世界的夢想。這也是一項見證著發展奮進的工程。在偌大的T2航站樓施工現場,從土方開挖到主體封頂,整個工程的鋼材使用量可建造11座艾菲爾鐵塔,而工期僅用了21個月,創造了同類機場建設最快速度。探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主體封頂「華西速度」的答案,須返回「零公裡」處尋找。□清風(圖片除署名外由中國華西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A 夯實基礎
舉全集團之力 派精兵強將奔赴一線
2017年9月29日,中國華西中標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二標段建設,建設任務包括T2航站樓、運行指揮大樓、大鐵(大鐵,是華西建設者為了區分機場內其他軌道交通,對下穿機場的成自高鐵的稱呼)、航站樓前高架橋等一系列重點工程。
第二天,項目團隊進場施工,等待他們的,是位於機場入口方向左側,一塊長滿荒草、面積約300畝的長條形地塊。地塊外,先期入駐的施工企業已開始土方開挖和樁基作業,周邊重型工程車輛每天穿梭不停。
彼時,進場時間已晚於同類企業半年,而且地質作業條件不容樂觀——T2航站樓基礎所在地覆蓋了幾米深的淤泥層,其下又是全場最硬的巖石帶;更具挑戰性的是T2航站樓獨特的結構設計,在它的下方,時速350公裡的高鐵將穿行而過,對航站樓施工影響淨面積接近一半。
要兌現中標時「高質量如期完成建設任務」的承諾,首先要清除「打基礎」的攔路虎。第一個攔路虎就是T2航站樓建設工地上的淤泥層。
T2航站樓建設工地,原是當地農家的堰塘,在若干年中形成了厚達數米的淤泥層,全部挖走,時間和成本上均不允許,項目團隊轉而採用經濟而成熟可靠的高壓旋噴樁施工方式,在鬆軟的淤泥裡注入混凝土,待乾涸達到一定強度後再掏空,這樣讓工人在摳出樁基孔時,不受外部淤泥塌入影響。
這只是第一步。淤泥層下方,是堅硬的巖石帶。根據中國華西對巖芯隨機採樣得出的數據,最硬處巖石硬度達70兆帕,相當於建造30層樓高商品房使用的混凝土強度的兩倍,全場巖石平均硬度在30兆帕以上,在這裡每一鑽打下去,都相當於在挖混凝土。
更具挑戰性的是,要在這樣的地質條件下,埋入4000多根樁基,按300畝地塊面積測算,相當於每在一間教室大小的土地上就要打入一根樁基,這些樁基不僅要穿過淤泥層,還要嵌入巖石中,最淺處嵌入2米,最深嵌入近20米,相當於整個樁基都要嵌入堅硬的巖石中。在有限的工期內,施工任務重。
而更惱人的是天氣。2018年夏天,四川多地遭遇持續強降雨天氣,成都等地更是出現特大暴雨,給T2航站樓基礎施工帶來很大困擾。僅2018年7月,31天中就有26天出現不同程度降雨,2萬多平方米的大鐵基坑積水曾達半米深,基坑施工一度停滯。據統計,180天的地基施工工期,有89天受降雨影響,讓原本就要搶抓工期的項目團隊,不得不拿起排水設備,與暴雨天抗衡。
在快速完成項目部辦公區和工人生活區等臨時設施建設後,2017年12月24日,第一根樁基施工開始,T2航站樓建設攻堅戰正式拉開序幕——
一時間,挖掘機、塔吊、運輸車等上百臺機械設備「衝」到了現場,僅大型旋挖機就調集了13臺,高峰期近2000名工人奔忙在T2航站樓的工地上。2018年2月5日,爆破第一塊堅硬巖石地基;3月4日,安裝第一臺塔吊……爆破聲不斷響起,密集的施工調遣令不停發出,在滂沱大雨中,在電光火石間,奠定了T2航站樓堅實的工程基礎。
B 攻堅克難
為建築業高質量發展增添註腳
如果以建築業高質量發展標準,來衡量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從土方開挖到主體封頂的建造過程,「大鐵區域」施工充分體現出「高質量」的要義。
T2航站樓主體封頂前,今年3月17日凌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關鍵環節——下穿大鐵區域全面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此時,距大鐵打下第一根樁基時間已過去整整一年,這意味著,大鐵建設佔據了一半多的建設工期。
將寶貴的工期如此「大手筆」地分配給大鐵建設,首要原因在於它工程量大。T2航站樓下穿大鐵區域混凝土澆築量約20萬立方米,其鋼筋用量達35000餘噸,用鋼量可建造兩個以上的成都市博物館。大鐵底板,僅首段鋼筋重量就達1337噸。
而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大鐵建設難度大。項目承建的464米大鐵隧道,將從荷載量高達11萬噸的T2航站樓D大廳下方斜穿,航站樓大廳和大鐵隧道間由一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構成,建設難度堪稱全國綜合交通樞紐之最。
不僅如此,由於T2航站樓大鐵穿行區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內的空鐵換乘咽喉地段,高鐵在從車站進入隧道的入口處會從5孔逐漸合併為1孔,這意味著大鐵隧道和航站樓相交的區域形狀不規則,處於不斷變化狀態。
為減少飛機起降和高鐵穿行時建築結構間的相互影響,大鐵隧道頂部通過180餘個減振基礎與T2航站樓連接;為了保證航站樓大廳穩固安全,大鐵弧形頂板結構設計平均厚度為3米,牆板相交處混凝土最大厚度為6.25米,即使最薄處(2.5米)的混凝土重量也達7.5噸/平方米,如此大體積的混凝土澆築和安全施工均是難題。
怎麼辦?從2017年12月開始,中國華西的技術團隊便聯合重慶大學和中鐵二院,歷時數月,從理論層面的討論、研究,到工程力學分析模擬推演,再通過樣板施工予以驗證,得出了答案——現澆疊合施工。
所謂現澆疊合施工,即將數米厚的弧形混凝土分層澆築,先澆築一層由弧形鋼筋和混凝土組成的暗拱圈受力體系;再在上面分次澆築只需平直鋼筋的混凝土層,形成平板型頂板用以支撐航站樓,這樣可以簡化弧形拱板支持體系龍骨製作安裝,優化弧形鋼筋的製作工期和在混凝土內的分布,同時使上部航站樓的基礎更加平整穩固。
更具創新的是,施工過程中,464米長的大鐵隧道頂部混凝土澆築帶被分成了12個段,每一段又劃分為搭設支模架、綁紮底部鋼筋、澆築底部混凝土、綁紮中層鋼筋等若干個工序,採用遞推流水施工方式,在每一段的一個工序完成後,隨即進入下一段的工序,如此循環往復,高效利用每一分鐘時間。
比如A段完成支模架搭設、製作和綁紮底部弧形鋼筋、底部混凝土澆筑後,隨即進入B段的支模架搭設、底部弧形鋼筋製作,待7天左右A段底部混凝土獲得強度後,馬上澆築B段底部混凝土,完成後又進入A段中層鋼筋綁紮工序……同時,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劑,抵抗混凝土收縮形變,讓相鄰段的混凝土收縮完後正好拼成整體。
這樣的施工方式,突破了工程規範要求超長混凝土必須要留後澆帶(即拼接縫)的要求,創新研發出超長無縫結構混凝土施工技術,讓施工質量和進度均可控。
C 拼搏奉獻
為實現「千億華西」願景繼續奔跑
在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只是中國華西標註的一個美麗逗點。在從傳統施工企業向一流建設集成商轉型,由單一產業結構向相關多元產業結構轉變,以規模發展向以品質取勝轉換的關鍵時期,面對成都深入推進「東進」戰略的機遇,中國華西如何續寫精彩?
推動建築業高質量發展,是建築行業在發展環境深刻變化、挑戰壓力不斷增多的新形勢下保持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國華西牢牢把握最佳發展機遇期的必然要求。
實現這一願景,離不開工程實踐的鍛鍊,更離不開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隊伍的奉獻。
在T2航站樓首批施工人員抵達的第一天,中國華西負責人就開始掛帥指揮,從部署施工、安全建設到工期進展、項目管理,多次奔赴現場調研;施工單位負責人同樣如此,由於大鐵建設佔用了大量工期,今年3月,在航站樓建設任務還剩三分之二的緊要關頭,施工單位立下「苦戰六個月,決勝8·31」誓言,疏通內部管理流程,解決施工實際困難,確保如期完成建設任務。
項目部則是這場攻堅戰中衝在前面的隊伍。這支從80人不斷擴充至140人的隊伍,既要負責與建設、設計、勘察、監理等多家參建單位的溝通協調,又要統籌安排項目的工程進度、安全生產、成本把控、勞務分包等多項管理工作,在施工過程中,他們獨當一面,一一化解困難和問題。
T2航站樓從土方開挖到主體封頂,歷時630天。從坐鎮指揮到衝鋒前線,中國華西上下一條心,勁往一處使。今年7月4日,大鐵首段混凝土開始澆築,正當項目團隊準備24小時輪流值守時,夜裡突降大雨,泵管堵塞,第二天夜裡又突發故障性停電。為解決問題,項目團隊調動各方資源將難關各個擊破,確保混凝土澆築順利推進。
T2航站樓主體成功封頂,更離不開勞務公司各作業班組帶領近2000名工人在一線的奮戰,他們夏戰高溫酷暑,冬抵冰雪風寒,搶在一線,堅守一線。今年2月4日,除夕夜,人們歡聚一堂喜迎新年之際,T2航站樓項目部有1400餘名施工管理及作業人員依然堅守在崗,他們捨棄了全家團圓的幸福時刻,在沒有任何遮擋的作業面上,連續幾日迎著刺骨的寒風,埋頭苦幹,心系既定的目標任務,用行動開啟新年。而就在此前不久的元旦那天,他們施工到凌晨4點,完成了T2航站樓A指廊的主體結構封頂。
正是有了建設團隊的敢於奉獻,中國華西在短短21個月內即攻克了超厚弧形拱板現澆疊合施工技術,攻克裝配式可回收巖石錨杆支護、塔式起重機鋼結構轉換基礎、超長超寬混凝土結構跳倉法施工等10多個技術難關,為同類機場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未來可期。眼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建設「下半場」的「開場哨」已經吹響,總承包管理整裝待發,向著「千億華西」和「中國一流建設集成商」美好願景,中國華西把成績留在昨天,正風雨兼程,繼續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