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主體封頂 神鳥翼動善建情

2020-12-18 遂寧新聞網

  

鳥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澆築最後一方混凝土。 海洋 攝

  工人施工場景。

  完成主體封頂後的T2航站樓已開始金屬屋面鋪設。 海洋 攝

  8月28日上午,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完成,由中國華西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西)承建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主體封頂。整個航站樓分為地下二層、地上五層,俯瞰外觀形似太陽神鳥的一隻翅膀。藍天下,主體封頂後的T2航站樓「羽翼豐滿」,展示出將衝破蒼穹的姿勢。數十米深的地下,一段長度為464米的高鐵隧道已完成主體結構。隧道上方,數米厚的混凝土弧形頂板,通過180餘個減振基礎,將荷載量達11餘萬噸的T2航站樓D大廳牢牢撐住,等待「神鳥」起航。這是一項將被歷史銘記的工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我國「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樞紐機場,也是我省歷年來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它的誕生,承載著巴蜀大地牽手世界的夢想。這也是一項見證著發展奮進的工程。在偌大的T2航站樓施工現場,從土方開挖到主體封頂,整個工程的鋼材使用量可建造11座艾菲爾鐵塔,而工期僅用了21個月,創造了同類機場建設最快速度。探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主體封頂「華西速度」的答案,須返回「零公裡」處尋找。□清風(圖片除署名外由中國華西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A 夯實基礎

  舉全集團之力 派精兵強將奔赴一線

  2017年9月29日,中國華西中標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二標段建設,建設任務包括T2航站樓、運行指揮大樓、大鐵(大鐵,是華西建設者為了區分機場內其他軌道交通,對下穿機場的成自高鐵的稱呼)、航站樓前高架橋等一系列重點工程。

  第二天,項目團隊進場施工,等待他們的,是位於機場入口方向左側,一塊長滿荒草、面積約300畝的長條形地塊。地塊外,先期入駐的施工企業已開始土方開挖和樁基作業,周邊重型工程車輛每天穿梭不停。

  彼時,進場時間已晚於同類企業半年,而且地質作業條件不容樂觀——T2航站樓基礎所在地覆蓋了幾米深的淤泥層,其下又是全場最硬的巖石帶;更具挑戰性的是T2航站樓獨特的結構設計,在它的下方,時速350公裡的高鐵將穿行而過,對航站樓施工影響淨面積接近一半。

  要兌現中標時「高質量如期完成建設任務」的承諾,首先要清除「打基礎」的攔路虎。第一個攔路虎就是T2航站樓建設工地上的淤泥層。

  T2航站樓建設工地,原是當地農家的堰塘,在若干年中形成了厚達數米的淤泥層,全部挖走,時間和成本上均不允許,項目團隊轉而採用經濟而成熟可靠的高壓旋噴樁施工方式,在鬆軟的淤泥裡注入混凝土,待乾涸達到一定強度後再掏空,這樣讓工人在摳出樁基孔時,不受外部淤泥塌入影響。

  這只是第一步。淤泥層下方,是堅硬的巖石帶。根據中國華西對巖芯隨機採樣得出的數據,最硬處巖石硬度達70兆帕,相當於建造30層樓高商品房使用的混凝土強度的兩倍,全場巖石平均硬度在30兆帕以上,在這裡每一鑽打下去,都相當於在挖混凝土。

  更具挑戰性的是,要在這樣的地質條件下,埋入4000多根樁基,按300畝地塊面積測算,相當於每在一間教室大小的土地上就要打入一根樁基,這些樁基不僅要穿過淤泥層,還要嵌入巖石中,最淺處嵌入2米,最深嵌入近20米,相當於整個樁基都要嵌入堅硬的巖石中。在有限的工期內,施工任務重。

  而更惱人的是天氣。2018年夏天,四川多地遭遇持續強降雨天氣,成都等地更是出現特大暴雨,給T2航站樓基礎施工帶來很大困擾。僅2018年7月,31天中就有26天出現不同程度降雨,2萬多平方米的大鐵基坑積水曾達半米深,基坑施工一度停滯。據統計,180天的地基施工工期,有89天受降雨影響,讓原本就要搶抓工期的項目團隊,不得不拿起排水設備,與暴雨天抗衡。

  在快速完成項目部辦公區和工人生活區等臨時設施建設後,2017年12月24日,第一根樁基施工開始,T2航站樓建設攻堅戰正式拉開序幕——

  一時間,挖掘機、塔吊、運輸車等上百臺機械設備「衝」到了現場,僅大型旋挖機就調集了13臺,高峰期近2000名工人奔忙在T2航站樓的工地上。2018年2月5日,爆破第一塊堅硬巖石地基;3月4日,安裝第一臺塔吊……爆破聲不斷響起,密集的施工調遣令不停發出,在滂沱大雨中,在電光火石間,奠定了T2航站樓堅實的工程基礎。

  B 攻堅克難

  為建築業高質量發展增添註腳

  如果以建築業高質量發展標準,來衡量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從土方開挖到主體封頂的建造過程,「大鐵區域」施工充分體現出「高質量」的要義。

  T2航站樓主體封頂前,今年3月17日凌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關鍵環節——下穿大鐵區域全面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此時,距大鐵打下第一根樁基時間已過去整整一年,這意味著,大鐵建設佔據了一半多的建設工期。

  將寶貴的工期如此「大手筆」地分配給大鐵建設,首要原因在於它工程量大。T2航站樓下穿大鐵區域混凝土澆築量約20萬立方米,其鋼筋用量達35000餘噸,用鋼量可建造兩個以上的成都市博物館。大鐵底板,僅首段鋼筋重量就達1337噸。

  而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大鐵建設難度大。項目承建的464米大鐵隧道,將從荷載量高達11萬噸的T2航站樓D大廳下方斜穿,航站樓大廳和大鐵隧道間由一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構成,建設難度堪稱全國綜合交通樞紐之最。

  不僅如此,由於T2航站樓大鐵穿行區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內的空鐵換乘咽喉地段,高鐵在從車站進入隧道的入口處會從5孔逐漸合併為1孔,這意味著大鐵隧道和航站樓相交的區域形狀不規則,處於不斷變化狀態。

  為減少飛機起降和高鐵穿行時建築結構間的相互影響,大鐵隧道頂部通過180餘個減振基礎與T2航站樓連接;為了保證航站樓大廳穩固安全,大鐵弧形頂板結構設計平均厚度為3米,牆板相交處混凝土最大厚度為6.25米,即使最薄處(2.5米)的混凝土重量也達7.5噸/平方米,如此大體積的混凝土澆築和安全施工均是難題。

  怎麼辦?從2017年12月開始,中國華西的技術團隊便聯合重慶大學和中鐵二院,歷時數月,從理論層面的討論、研究,到工程力學分析模擬推演,再通過樣板施工予以驗證,得出了答案——現澆疊合施工。

  所謂現澆疊合施工,即將數米厚的弧形混凝土分層澆築,先澆築一層由弧形鋼筋和混凝土組成的暗拱圈受力體系;再在上面分次澆築只需平直鋼筋的混凝土層,形成平板型頂板用以支撐航站樓,這樣可以簡化弧形拱板支持體系龍骨製作安裝,優化弧形鋼筋的製作工期和在混凝土內的分布,同時使上部航站樓的基礎更加平整穩固。

  更具創新的是,施工過程中,464米長的大鐵隧道頂部混凝土澆築帶被分成了12個段,每一段又劃分為搭設支模架、綁紮底部鋼筋、澆築底部混凝土、綁紮中層鋼筋等若干個工序,採用遞推流水施工方式,在每一段的一個工序完成後,隨即進入下一段的工序,如此循環往復,高效利用每一分鐘時間。

  比如A段完成支模架搭設、製作和綁紮底部弧形鋼筋、底部混凝土澆筑後,隨即進入B段的支模架搭設、底部弧形鋼筋製作,待7天左右A段底部混凝土獲得強度後,馬上澆築B段底部混凝土,完成後又進入A段中層鋼筋綁紮工序……同時,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劑,抵抗混凝土收縮形變,讓相鄰段的混凝土收縮完後正好拼成整體。

  這樣的施工方式,突破了工程規範要求超長混凝土必須要留後澆帶(即拼接縫)的要求,創新研發出超長無縫結構混凝土施工技術,讓施工質量和進度均可控。

  C 拼搏奉獻

  為實現「千億華西」願景繼續奔跑

  在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只是中國華西標註的一個美麗逗點。在從傳統施工企業向一流建設集成商轉型,由單一產業結構向相關多元產業結構轉變,以規模發展向以品質取勝轉換的關鍵時期,面對成都深入推進「東進」戰略的機遇,中國華西如何續寫精彩?

  推動建築業高質量發展,是建築行業在發展環境深刻變化、挑戰壓力不斷增多的新形勢下保持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國華西牢牢把握最佳發展機遇期的必然要求。

  實現這一願景,離不開工程實踐的鍛鍊,更離不開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隊伍的奉獻。

  在T2航站樓首批施工人員抵達的第一天,中國華西負責人就開始掛帥指揮,從部署施工、安全建設到工期進展、項目管理,多次奔赴現場調研;施工單位負責人同樣如此,由於大鐵建設佔用了大量工期,今年3月,在航站樓建設任務還剩三分之二的緊要關頭,施工單位立下「苦戰六個月,決勝8·31」誓言,疏通內部管理流程,解決施工實際困難,確保如期完成建設任務。

  項目部則是這場攻堅戰中衝在前面的隊伍。這支從80人不斷擴充至140人的隊伍,既要負責與建設、設計、勘察、監理等多家參建單位的溝通協調,又要統籌安排項目的工程進度、安全生產、成本把控、勞務分包等多項管理工作,在施工過程中,他們獨當一面,一一化解困難和問題。

  T2航站樓從土方開挖到主體封頂,歷時630天。從坐鎮指揮到衝鋒前線,中國華西上下一條心,勁往一處使。今年7月4日,大鐵首段混凝土開始澆築,正當項目團隊準備24小時輪流值守時,夜裡突降大雨,泵管堵塞,第二天夜裡又突發故障性停電。為解決問題,項目團隊調動各方資源將難關各個擊破,確保混凝土澆築順利推進。

  T2航站樓主體成功封頂,更離不開勞務公司各作業班組帶領近2000名工人在一線的奮戰,他們夏戰高溫酷暑,冬抵冰雪風寒,搶在一線,堅守一線。今年2月4日,除夕夜,人們歡聚一堂喜迎新年之際,T2航站樓項目部有1400餘名施工管理及作業人員依然堅守在崗,他們捨棄了全家團圓的幸福時刻,在沒有任何遮擋的作業面上,連續幾日迎著刺骨的寒風,埋頭苦幹,心系既定的目標任務,用行動開啟新年。而就在此前不久的元旦那天,他們施工到凌晨4點,完成了T2航站樓A指廊的主體結構封頂。

  正是有了建設團隊的敢於奉獻,中國華西在短短21個月內即攻克了超厚弧形拱板現澆疊合施工技術,攻克裝配式可回收巖石錨杆支護、塔式起重機鋼結構轉換基礎、超長超寬混凝土結構跳倉法施工等10多個技術難關,為同類機場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未來可期。眼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建設「下半場」的「開場哨」已經吹響,總承包管理整裝待發,向著「千億華西」和「中國一流建設集成商」美好願景,中國華西把成績留在昨天,正風雨兼程,繼續奔跑。

相關焦點

  • 揭秘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丨爆破巖石比混凝土還硬兩倍 樁基嵌入...
    相關新聞>>>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主體封頂 三分鐘回顧建設歷程高清航拍丨「太陽神鳥」振翅待飛!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主體封頂揭秘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丨全世界下穿速度最快的高鐵就在腳下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羅之颺)8月28日上午,由中國華西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主體封頂。此時,距2017年9月28日,中國華西中標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二標段時間剛好過去23個月。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1號塔臺封頂
    ·1號塔臺高度99.9米,是天府機場最高建築  ·兩個塔臺順利封頂,為後期的試飛和按時投用奠定堅實基礎  5月18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空管1號塔臺正式封頂——1號塔臺外形酷似太陽神鳥盤旋上升,與航站樓太陽神鳥立意設計相呼應,為天府機場標誌性建築。  塔臺是機場運行的神經中樞,天府機場空管2號塔臺已於去年底封頂。
  • 專訪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者代表:「神鳥」築巢記
    這背後有道不完的故事,述不完的感動,我們只好從一個「點」——中建八局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項目經理詹進生的故事開始,試圖表達對數萬建設者的敬佩之情。2019年5月30日,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成功主體封頂,較計劃時間提前了兩個月完成。緊接著,由華西集團承建的T2航站樓也於2019年8月28日實現主體封頂。馱日飛翔的「神鳥」之勢初露鋒芒。目前,T1航站樓主體結構、鋼結構已全面完成,屋面、機電安裝、行李系統、幕牆等工作均進入收尾階段,精裝修工作正全面展開,航站樓建設將於本月底整體完成。
  • 「神鳥」栩栩如生羽翼漸豐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進入精裝修階段
    走進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主體結構、鋼結構已全面完成,屋面、機電安裝、行李系統、幕牆等工作均進入收尾階段,精裝修工作正全面展開。T1航站樓今後將承擔國際及地區航班的擺渡,預計本月底將整體建成。不僅如此,天府機場航站樓造型十分具有設計感,有大量的異形結構,普通的施工技術很難滿足設計要求,對項目技術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於航站樓下的高鐵區段是不減速下穿,高鐵時速達350公裡,因此這個區域的高鐵頂板厚度厚於其他。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預計月底首次民航班機試飛
    T2航站樓樓外  2017年5月,第一根樁基開鑽;2018年4月,從做地下基礎轉到地上樓層;2019年5月,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內,一張張俯瞰的形象進度圖向人們述說著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最新動態:2018年完成航站樓基礎和地下工程
    封面新聞記者 李媛莉「近一些,再近一些,再再近一些」,無數人對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運那天的期盼,又有了最新的好消息。2018年,天府國際機場將完成航站樓基礎和地下工程等重大節點項目。2月1日,封面新聞從四川省政府官方網站獲悉,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2018年工作推進方案》(下稱方案)的通知已經印發,即將經官網公布。為了實現「確保成都天府國際機場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運營」的目標,方案明確了2018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建設任務共24項重點工程。
  • 生於十三五|「神鳥」將展翅,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預計月底迎來首次...
    2017年5月,第一根樁基開鑽;2018年4月,從做地下基礎轉到地上樓層;2019年5月,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內,一張張俯瞰的形象進度圖向人們述說著「神鳥」如何在東方一點點展翅,期待著有朝一日展翅飛翔。
  • 天府國際機場預計月底首次民航班機試飛
    T2航站樓樓外  2017年5月,第一根樁基開鑽;2018年4月,從做地下基礎轉到地上樓層;2019年5月,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內作為我國「十三五」規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樞紐機場項目,天府國際機場預計在月底迎來首次民航班機試飛。待明年建成投用後,成都的民航運輸將正式邁入「一市兩場」協同運營的格局,成為我國內地繼北京、上海後第三座同時運營雙國際樞紐機場的城市。
  • 天府國際機場預計月底首次民航班機試飛 記者提前「探路」
    2017年5月,第一根樁基開鑽;2018年4月,從做地下基礎轉到地上樓層;2019年5月,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內,一張張俯瞰的形象進度圖向人們述說著「神鳥」如何在東方一點點展翅,期待著有朝一日振翅高飛。
  • 試飛在即「川觀拍客」航拍天府國際機場
    校飛完成後,天府國際機場即將於本月底正式試飛。日前,10名「川觀拍客」集體航拍新機場,多角度呈現機場建設情況。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和跑道。航拍畫面顯示,天府國際機場三條跑道均已硬化,機場廊橋正逐一展開,周邊配套設施也正加緊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和塔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建設工人正在工作。兩個航站樓的主體均已完工,內部基礎裝修基本完成,施工人員已開始進行設備安裝。
  • 探訪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神鳥之翼」內部構造
    鳥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A指廊。 張鼎 攝鳥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A指廊一側。 張鼎 攝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施工人員進行L2層到達廊GRG面層無機塗料施工。 張鼎 攝施工人員正在A指廊4層為超大天花吊頂燈帶安裝防火膜。
  • 成自高鐵天府機場下穿隧道主體工程完工
    封面新聞記者 曹菲 攝影報導12月31日,隨著天府機場下穿隧道進口洞門最後一模砼澆築完成,標誌著成自高鐵天府機場下穿隧道主體工程完工,距離通車目標又近了一步。據悉,成自高鐵天府機場下穿隧道是全球首例時速350公裡不減速下穿機場航站樓的高鐵工程,也是國內最長的下穿機場航站樓、跑道的高鐵明挖隧道。全線開通後,將在天府機場實現高鐵、地鐵、航站樓無縫換乘。明挖明洞隧道 施工難度大31日下午,記者來到簡陽市禾豐鎮民勝村的施工現場,這裡位於天府國際機場東側,距離航站樓僅400米。
  • 天府國際機場迎首飛 探秘「神鳥之翼」
    2021年1月初,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進入試飛倒計時階段。機場T1航站樓A指廊區域位於航站樓南側,高空俯瞰,恰似「神鳥」伸展的翅膀。由中建裝飾集團華鼎裝飾承接裝飾團隊工人縫製了23000平方米「羽翼」,助力神鳥騰飛。
  • 「神鳥」新機遇——專訪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運營者代表
    東航位於航站樓內的結構搭建正有序進行東航「進博號」波音777客機將參與試飛東航四川分公司總經理劉成接受獨家專訪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全景圖「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動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室內設計效果圖新鮮出爐!
    昨日,WoodsBagot伍茲貝格官微發布了由其負責設計的天府國際機場 T1、T2 國際航站樓及 GTC 地面交通中心的室內空間效果圖曝光,一起來體驗「未來式」坐飛機……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 國際航站樓:
  • 視頻|6家航司不同機型「高規格」造訪天府國際機場
    按照目前的試飛工作計劃安排,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試飛首日將有6家航空公司調派6架不同機型造訪「神鳥」。天府機場T1航站樓出發層外立面已具規模,主體結構、綱結構已完成100% 據小錦了解到的最新信息,參與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試飛的6家航空公司,分別為國航、東航、川航、南航、成都航空和祥鵬航空,屆時天府國際機場將迎來包括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渦扇支線飛機ARJ21、世界上最大的雙層客機
  • 天府國際機場:「神鳥」新機遇
    ▶「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動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開啟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與雙流國際機場『兩場一體』運行新徵程,助力成都打造國際航空門戶樞紐。」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校飛幕後:校飛是一群人的「戰鬥」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自觀氣象觀測系統。 單鵬 攝中新網成都12月11日電 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校飛幕後:校飛是一群人的「戰鬥」作者 單鵬「低空通場時,白色的『獎狀』560飛機在高空低頭下沉,在距地面約15米時迅速『抬頭』,然後保持水平姿態,以300公裡左右的時速通過跑道上空。」
  • 神鳥展翅飛——走進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空管系統
    11月3日10時10分,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空管塔臺管制員發出指令後,一架賽斯納「獎狀」560校飛飛機平穩降落,在西一跑道上留下一道長長的「吻跡」,正式拉開了校飛帷幕。  12月5日15時55分,經歷33天校飛,這架校飛飛機順利完成所有空管設備、助航設施等校飛科目使命,平穩降落至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經過校驗,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所有校飛科目均合格,為下一步開展試飛工作奠下了基礎。
  • 成都地鐵18號線正式亮相 由火車南站開往天府機場
    作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重要配套交通設施,成都地鐵 18號線一二期 (火車南站—天府機場1號2號航站樓) 全長66.8km,採用A型車、8輛編組,全長187m,寬3m,最高運行速度可達140km/h,是國內首創時速140km的市域A型車,也將是中西部最快的地鐵車輛,總計配車數26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