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的神秀大師: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惠能大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大師們各自敘述不同境界應有的修煉,說的非常的貼切。神秀大師的佛偈乃是提醒我們一般人的層次應該經常反觀自省。而惠能大師的佛偈乃是修持達到佛境界的呈現。
我們屬於凡夫俗子的人,心若沒有經過時時勤拂拭的話,一定會滿塵埃,心就不可能成為明鏡臺。心若能像明鏡一樣的話,就能了解「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本來娑婆世界滾滾紅塵乃是由人的起心動念而起,每一個「有所求」就是一個塵埃,每一個執著就是一個罜礙,如此就讓心蒙塵汙濁。
若能無求一切名利秉善而行的話,自然就無惹塵埃可言。即使有外來的塵埃也不著名相,只是汙染了衣服,並不會汙染了心靈。
人若「時時勤拂拭」的話,當提升到心不生紅塵萬念時,自然無需明鏡觀照的必要。到那個境界時自然就「菩提非菩提,明鏡非明鏡,物非物,塵非塵。」
凡人非聖賢自然要先經歷「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在長生學靜坐當中也是一種明心見性的方法,也會讓我們的明鏡由心中升起,照出我們的灰塵是什麼?在那裡?我們若由勤拂拭的過程讓塵埃掃除,讓自己的覺性再提升到「惡念不起,善念無求。」心理上的病因能夠掃除,生理上的疾病才容易去除。
生命若是沒有經歷苦難、貧乏、疾病……的話,上天賜給我們再多的幸福,人也沒辦法去體會去感恩。所以不少的人經歷大刺大激才證得大徹大悟。
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佛本來就是在人間得道成佛的,自然經歷時時勤拂拭再到何處惹塵埃!
祝福大家
改變可以改變的一切,讓智慧得以成長;
適應不能改變的一切,讓修養得以成長。
掃除可以掃除的一切,讓空間得以成長;
放下不能掃除的一切,讓寬恕得以成長!
魏裕峰共勉
(本文只用於公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長生學微信公眾號
長生學頭條號
長生學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