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勤拂拭莫使思想惹塵埃

2020-12-11 中國文明網

時時勤拂拭莫使思想惹塵埃

毛澤東同志曾告誡我們:「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打掃和洗滌」。黨員幹部思想上的灰塵,絕對不可小視。親,都留神著點,注意時時勤拂拭,莫使思想惹塵埃哦!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460687&encoding=UTF-8&data=ABZJzwAAAAcAAEcdAAAAAQAk5pe25pe25Yuk5ouC5out6I6r5L2_5oCd5oOz5oO55bCY5Z-DAAAAAAAAAAAAAAAuMCwCFBOfNie8v-Ss1hEb6xFGEWn4buJKAhRsfL_a1PRECMR3IQ2uyFTfR_Ln-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460687&encoding=UTF-8&data=ABZJzwAAAAcAAEcdAAAAAQAk5pe25pe25Yuk5ouC5out6I6r5L2_5oCd5oOz5oO55bCY5Z-DAAAAAAAAAAAAAAAuMCwCFDtCWvWJaJUGHN2CcY1Jwz45Y1htAhRwr08KtqopodUadL7gTzSCc-neqw..&siteid=7

相關焦點

  • 時時勤拂拭,何處惹塵埃
    禪宗的神秀大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他作了一首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意思是菩提本來就不是樹,明鏡也不是臺,這兩個都是無形之物,本來就沒不存在,哪裡去沾惹塵埃呢?時時勤拂拭,簡直就是多此一舉!他的心得感悟,都是通過「時時勤拂拭」的努力之後才獲得。時時勤拂拭這種努力,看起來很笨,但實際上是大多數人成才的方法。神秀也靠自己的努力,在當歸地北方佔有一席之地,在當時和慧能是齊名的。
  • 開示 | 時時勤拂拭
    有人認為神秀大師的「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不及六祖「本來無一物」高超,於是把「時時勤拂拭」忽略了。誰知「時時勤拂拭」乃反省功夫。初發心人,時時檢查自己思想行為上的塵埃,很有必要。再進一步,塵埃拂去了,變為肥料,六根六塵成妙用,你說好不好?世人總以為自己樣樣都對,其實不然,眾生都有煩惱,都有過錯,時時拂拭,知錯能改就好了。
  • 禪意茶館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中式禪意是本次方案設計師邱春瑞先生最拿手的設計風格之一,在設計中,濃厚的禪意思想結合巧妙的設計,完美的融入了茗御堂·茗茶坊的空間之中。        從一層入口處開始,牆上便篆刻有神秀的佛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區別於大多數人熟悉的六祖慧能佛偈,在這裡篆刻《神秀偈》中詩句,多少也有設計師對行商做賈之人的感情寄託吧。
  • 太極拳修行雜談——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與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松,空是我們所有練太極拳的人都追求的境界,這個境界很高,類似于慧能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但是我相信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空中樓閣是不存在的,所以許多上來就說松與空的拳友,基本上一輩子活在虛妄之中。練到老終究是一場空,不明太極真義。
  •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說起禪宗六祖慧能,很多人都能夠想到那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其實這一句話就道出了整理的精髓,也正是這句詩,讓人了解到了六祖的大智慧。(當然,人家不是說整理呢,我這是比較日常的理解)不過六祖慧能的大師兄也有一段詩:「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壇經諦義: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疏解】神秀作的偈子,是一個著名的偈子。因為沒有神秀的偈子,也就沒有慧能的偈子。時時勤拂拭。這句講的是去念。「時時」,是說心中時時警覺,不敢懈怠。「勤」,一刻不停,忙忙碌碌。「拂拭」,去心中的有念,不使心中落相。因此「時時勤拂拭」這句話,講的是觀心的具體修為。勿使惹塵埃。
  • 站樁養生修行,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能化腐朽為神奇,重振禪宗,多虧了他不識字,如果也從小看了很多書,可能也就出不來了,大概率會像神秀那樣,相信人生修行,需要「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當然,六祖評判,說神秀傳的法已經是上乘佛法了,需要上根器才能學,不過自己傳的法是上上乘佛法,非上上根器不可學的。所謂「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達照法師: 時時勤拂拭
    時時勤拂拭文/達照法師
  • 《六祖壇經》「神秀」寫千古名偈—「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讀《六祖壇經》禪機|神秀偈—時時勤拂拭《六祖壇經》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
  • 神秀示道詩:時時勤拂拭,保持內心的光明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這首詩偈為神秀大師所作,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詩偈。這首詩偈,聯繫著一段很有名的公案。相傳,弘忍為了託付衣法(尋找繼承人),命令弟子們各作一首顯示他們參悟境界的偈子呈上來,神秀就作了上面的那首偈子。弘忍大師讀了以後,認為並沒有見到本性,所以沒有將衣法託付給他。
  • 清華學霸告訴我們,學習重要的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二、學習重要的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為什麼我說學習需要「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呢?你知道一個現象嗎?很多學生在課堂上老師講過的知識,當堂會了。第二天再問他們,能講出一二,再到第三天、第四天時卻忘得一乾二淨。
  • 時時勤拂拭 是要把自己內部的貪嗔痴拂拭掉
    在壇經中,已是上座,已是教授師的神秀大師,在得到五祖要求每個弟子,都要寫出自己的偈語,以判別是否可以繼承禪宗衣缽的吩咐後,寫出了自己的偈語: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首偈語在五祖看來,尚未明心見性,沒有進入最終的徹悟法門。
  • 禪語之: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神秀的畿子便是這首: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神秀的這首詩表達的意思是,要時刻自我約束,保持自己的純潔,不要讓自己的心靈和身體變髒了,達到修身。id=1667304410147739039&wfr=spider&for=pc而與之對應的六祖慧能的另一首則更通達佛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本意,萬物空向,哪裡來的菩提樹和明鏡臺,哪裡的塵埃。
  • 請管好「信用帳號」: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鑑古知今,每個人都應管好自己的「信用帳號」,莫等「狼來了」才追悔莫及。守信,是一種修為。失信固然要付出代價,守信卻不應僅僅只為了規避風險。多年前媒體曾報導過這樣的一件事:在一次例行檢查中,海爾公司的工作人員發現有76臺庫存冰箱存在缺陷,時任廠長的張瑞敏立即決定將這些冰箱當眾砸毀。把誠信和信譽視為生命,不僅為企業贏得了美譽,更促進了中國企業質量意識的覺醒。
  • 為什麼慧能的「本來無一物」要比神秀的「時時勤拂拭」更通透?
    為什麼「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要優於「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關於六祖慧能的這首佛偈,與師兄神秀的短長,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和如今流傳是一致的,但是六祖慧能的原詩,根據最早版本的壇經——敦煌寫本,即法海本所記錄的,應該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惹塵埃。
  • 為什麼慧能的「本來無一物」要比神秀的「時時勤拂拭」更通透?
    」要優於「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其實六祖的原偈「佛性常清淨,何處惹塵埃」與大師兄神秀的「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之間區別並不大,只不過是沾染世塵程度的問題。佛家的「性空」,並非萬物不存在,而是萬物本性的一致。正因為萬物本性一致,在禪宗理解中,萬物皆有佛性。我們做的,只需要「明心見性」。
  • 六祖大師證悟以後在獵人群中歷練時的境界是「時時勤拂拭」嗎?
    #佛教文化#看到一篇關於六祖慧能大師和神秀大師的修行方法解說的文章,說六祖大師證悟以後在獵人堆中歷練時的修行方法是屬於神秀大師所說的「時時勤拂拭。」這個說法存在很大的誤區,所以有必要說明一下。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是關於修行時的勤作和無勤作,裡面明確說明了神秀大師的修行方法屬於勤作的修行方法,而六祖惠能大師的修行方法屬於無勤作的修行方法。二者之間的差別在於守護境界時一個是依靠意識訓練以後形成的正知正念(勤作),一個是依靠證悟智慧以後的等流力量產生的無勤正知正念(無勤作)。
  • 經典語錄集: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不把黃金買畫工,進身羞與自謀同;始知絕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國士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安身當自正,修已須至誠,守道則福至,求祿則辱人。
  • 清明的心靈 何處惹塵埃?
    大人大概就像禪師神秀所說的明鏡臺,要時時勤於清洗和拂拭,不然的話,不到一會便又會積滿塵埃,失去其原來的潔淨和光彩。小孩的世界則正如禪宗六祖慧能所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慧能的偈當時被定案勝於神秀的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