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潤巴山蜀水 建築女工友體驗川劇「變臉」藝術魅力

2020-11-25 人民網四川站

  人民網成都3月9日電 時值「三八婦女節」之際,為了慰問奮鬥在一線的建築女工友,讓她們也能感受企業帶來的關愛,感受巴蜀文化的別樣魅力,3月8日下午,中建鐵投軌道交通建設有限公司西部分公司組織一線建築女工友20餘人同川劇民間藝術家漆林面對面交流,一同體驗了川劇「變臉」藝術的魅力。

  在活動現場,老師向女工友們介紹了川劇變臉的起源和發展,與大家進行了零距離的互動交流,並現場表演了「變臉」絕活兒,教了大家經典「變臉」動作,引得在場工友陣陣歡呼。

  來自湖北的工友李小芬說,「來成都這麼長時間了,只在錦裡遠距離看過一次變臉,但是今天能這麼近距離體驗,並且有這麼專業的老師耐心地教我們動作,又緊張又興奮,我一定要抓住機會向老師多討教幾個動作」。一旁的工友王琳激動地說:「俺初中就出來工地幹油漆工,也沒什麼文化,但我女兒還在老家農村讀書,我也希望能多漲漲見識,過年回家還能給孩子講講,這次公司組織的這個活動真是暖心又貼心」。

  這次活動讓女工友們既感受到企業的關愛,又領略了巴蜀文化的魅力,進而增強了她們對企業、對四川這片沃土的認同感、歸屬感。(宋豪新 張健 蔣文豪)

相關焦點

  • 川劇變臉 藝術傳承者 王孝兵
    (權威資訊)被定為國家二級機密的川劇變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我國的國粹,在川劇中是很絕的一門技藝。演出精彩而風靡國內外,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王孝兵,著名的世界川劇變臉藝術大師彭登懷先生的親傳弟子。得名師指導,繼承衣缽。
  • 中國神奇的傳統藝術:川劇變臉
    我們了解過中國的傳統的京劇臉譜藝術,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比臉譜更神奇的中國傳統藝術,川劇變臉。川劇是中國的傳統戲劇之一,流行於民間,深受人們喜愛的表演之一。如果你現在去四川的話,依然可以看到這項民間藝術。
  • 四川:走進戲園感受川劇藝術魅力 另闢蹊徑傳承弘揚川劇文化
    ,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川劇是我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12月14日上午,由四川教育手機報、四川文明網、寶貝GO親子俱樂部聯合主辦的兒童川劇第三季活動如約在天府古戲院舉行。沿著香香巷進入具有古老戲園風格的天府古戲園,仿佛化身為梨園主角。
  • 川劇人對變臉洩密「變臉」(視線)(圖)
    上世紀60年代周恩來總理看完川劇後曾叮囑過,變臉是國家機密,不能隨便洩露。1987年,文化部正式出文,將川劇變臉藝術列為國家二級機密,這也是中國戲劇界唯一一項國家機密。  然而,隨著變臉越來越市場化,變臉秘訣也隨之揭開。一些川劇藝人把收費授徒當成表演外的賺錢方式,「不收行外徒弟」、「傳男不傳女」等行規陸續被打破。
  • 戲劇小知識——川劇變臉來由
    川劇是我戲劇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流行於四川東中、重慶以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它在這幾個地區備受人民所喜愛。作為民間傳統藝術,川劇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至於川劇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乃至更早的時期。
  • 川劇之變臉藝術
    變臉:民間有說,翻臉比翻書還快,快就是障眼法之要領。變臉之於川劇,有如噴火之於秦腔,皆屬招牌路數、看家絕技!說起變臉,有必要先到川劇那裡去溯一溯源頭。話說清乾隆、嘉慶年間,每逢過年過節喜慶之際,在四川很多地方都會搭起戲臺以作慶典,久而久之,川劇就在街頭巷尾之中漸成氣候。清代「兩湖填四川」,為蜀地的文化帶來了諸多新元素,昆、高、胡、彈、燈,諸腔戲班匯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淨、末、醜同亮相於茶館的小戲臺之上,日久逐漸形成共同的風格,清末時統稱&34;,後才改稱「川劇」。
  • 川劇變臉代表人物
    川劇是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1987年,文化部正式出文,將川劇變臉藝術列為國家二級機密,這也是中國戲劇界唯一一項國家機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條例,故意或者過失洩露,情節嚴重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 川劇變臉第一女傳承人龍宇 為舞臺奉其青春
    龍宇1 ­  端莊、秀美、溫婉,謙遜……這就是中國變臉頂級女藝術家龍宇給筆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在大家眼中,龍宇的川劇不知博得了多少票友的喜愛。同時龍宇被劇社聘為名譽社長和藝術指導,也得到邛崍市市政府、固驛鎮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認可,並被當地政府授予「變臉第一女傳承人」的榮譽稱號。­  說到川劇變臉,相信很多人都會被其新奇的特技所折服。川劇變臉是川劇中獨樹一幟的絕技,是老藝術家康芷林不斷摸索、演變、精化後的絕活。
  • 川劇也是一種圖騰
    可見,川戲是巴山蜀水民眾寄託對故鄉思念的精神家園。川戲作為一種很接地氣的草根藝術,它的本質特徵究竟在哪裡呢?我以為可從三個方面來尋找它的答案。其一,川戲是傳承悠久中華歷史文化的藝術瑰寶。川戲這一稱呼,始於辛亥革命影響下由康芷林等人組成的著名班社「三慶會」。所以說川戲產生於清末民初,距今約有110餘年光景。
  • 成都首屆川劇變臉藝術大賽總決賽啟動儀式
    文藝工作者們個個等待著春暖花開、戰勝疫情後以最好的藝術呈現給全國人民。而「成都演藝協會川劇變臉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川劇變臉藝術大賽總決賽啟動儀式」就在此時排除萬難順利拉開了帷幕。,張校長講到我們應拋開門戶之見,團結合作;打破傳統思維大家緊密結合為發展川劇變臉藝術革新創造而用心。
  • 民間一直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曾經的川劇到底有多牛?
    中國擁有數百個地方劇種,每一個劇種都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極高的藝術美學價值。因此,即便是京劇和崑曲,也並沒有公開表示自己是第一劇種。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在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叫做:蜀戲冠天下。這句話源自唐代,可謂源遠流長。如果說蜀戲真的冠絕天下,那麼川劇也應該是冠絕天下才對,畢竟川劇是蜀戲中最重要的一脈。蜀地的川劇,曾經真的比京劇還牛嗎?
  • 兒童畫教程|中國神奇的傳統藝術《川劇變臉》
    工具材料水彩筆、勾線筆、彩色卡紙、剪刀課程構思在今天的課程中,我們以川劇變臉為主題來展開創作,仔細觀察川劇人物的服飾、頭冠以及其他裝飾花紋的變化,運用勾線筆描繪出變臉人物的頭飾和服裝,注意畫面構圖。通過本次課程的學習,不僅激發了小朋友們對變臉藝術的熱愛,也鍛鍊了小朋友們的綜合創作能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參考的教程吧! 情景描述變臉藝術是川劇藝術中最常見、最有印象的表演形式之一,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 川劇小生逍虎揭秘變臉「呼吸法門」
    逍虎最擅長的絕活就是川劇變臉表演。他賦予變臉陽剛之美的風格,將變臉的臉譜和服裝都做了許多改進,使得人物不再是詭異兇狠的反面人物性格,而表現出挺拔、瀟灑的正面人物性格。&nbsp&nbsp&nbsp&nbsp川劇變臉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現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等地。
  • 陶秀華:讓川劇變臉藝術在臺灣傳承
    民族舞、長綢舞、棍舞乃至川劇變臉,她個個在行,尤其是變臉絕技令臺灣觀眾驚豔,每次表演都贏得一片喝彩。每天早晨5點起來化妝,連續表演幾天,累得眼前一片昏花,她卻十分享受。大陸的老師是陶秀華表演的堅實後盾。她經常通過電話向老師請教,拜託他們寫臺詞、整理唱腔。她自己也開始學習設計服飾、臉譜。
  • 民間一直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曾經的川劇到底有多牛?
    中國擁有數百個地方劇種,每一個劇種都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極高的藝術美學價值。因此,即便是京劇和崑曲,也並沒有公開表示自己是第一劇種。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在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叫做:蜀戲冠天下。這句話源自唐代,可謂源遠流長。如果說蜀戲真的冠絕天下,那麼川劇也應該是冠絕天下才對,畢竟川劇是蜀戲中最重要的一脈。蜀地的川劇,曾經真的比京劇還牛嗎?
  • 女孩體驗川劇變臉結果驚到變臉
    女孩體驗川劇變臉結果驚到變臉 2020-07-24 09:37:50  來源:未來網
  • 川劇變臉,舞蹈蜀錦……這是一個洋溢成都非遺文化的開學典禮
    用溫文爾雅的「行走禮」,溫雅摯厚的「問候禮」,帶著同學們感受龍小新城「新城幣」多元全景評價和「彩虹幣」常規培育體系,用天府文化延續千年的樂學智學文化底蘊,浸潤孩子們的童心。帶著大家夢遊天府學堂,溫故蜀學精妙的思辨,天府學堂的禮儀。
  • 川劇小生逍虎揭秘變臉「呼吸法門」(組圖)
    逍虎最擅長的絕活就是川劇變臉表演。他賦予變臉陽剛之美的風格,將變臉的臉譜和服裝都做了許多改進,使得人物不再是詭異兇狠的反面人物性格,而表現出挺拔、瀟灑的正面人物性格。  川劇變臉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現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等地。
  • 小學生跟著大師學川劇變臉
    「天府之國山水靈,川劇變臉技藝精……」神奇的川劇變臉,早已成為四川的一張國際名片,並與可愛的國寶大熊貓齊名,是來川旅遊者必看的兩種最具地方特色的自然和文化元素。  5月15日,彭登懷川劇變臉藝術傳承班在七中初中附小建立——經過嚴格篩選,30名七中初中附小1-3年級的學生成為首批學員。
  • 川劇「變臉」傳統文化 築中韓「友誼之旅」
    川劇「變臉」傳統文化 築中韓「友誼之旅」     9月中旬,「韓國青少年『友誼之旅』重慶行」川劇藝術交流活動在重慶市川劇藝術中心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