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父母堂 父母堂
疫情下到處都瀰漫著恐懼,但在疫情的最中心方艙醫院,卻出現了很多這樣的民間人物:
練瑜伽的女孩,她說瑜伽不是萬能,但能給人帶來能量和希望;
玩魔方的姑娘,靜靜坐在床上玩魔方的樣子被無數人點讚;
備戰高考的高三學生,在桌前寫作業,他說要充分利用這段有限的時間,進行最後的衝刺,不能掉隊;
大三學生,一邊接受治療一邊做考研試題,他的願望是考上武漢大學;
……
相比遠離疫區,隔著手機屏幕都在恐慌著的我們,方艙醫院裡的一些病例卻流露著對生活的熱愛。
比如,這位在方艙醫院內讀書的「清流哥」,有人說:從一個人的身上看見了一座城的希望。
這是一張記者無意中拍到的內景圖,有一位與眾不同的患者吸引了千萬人的目光:一個病床上正在讀書的年輕人。
他似乎與疫情有些與眾不同。在嘈雜聲中,有人在躺著玩手機,有人在聊天,只有他在翻看手中厚厚的書,神情專注。
疫情突如其來,這麼多天,很多人心頭籠罩著焦慮、不安、恐懼……這位小哥哥的照片,一經流傳到網上,立馬刷屏走紅了。
他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清流哥」。
01
『清流哥』背後的故事
_
有記者採訪到了清流哥,原來他是一位高學歷的留美博士後!
清流哥姓付,今年39歲,老家在孝感市漢川,跟隨父母在武漢生活。從武大博士畢業後去美國深造,目前博士後,在佛羅裡達州立大學教書,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凍電鏡。
有網友扒出了他手中的書,不是什麼輕鬆易讀的床頭書,而是這本《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 ↓
清流哥父親在大年三十開始發燒,在家觀察一個星期沒有緩解,在武漢協和醫院檢查,最終確診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當時清流哥自己也有些咳嗽症狀,發燒,經過CT、核酸檢測,2月1日確診新型肺炎,隨後開始隔離。
接到通知,在2月5日晚上,他作為第一批患者轉到江漢方艙醫院。
他說:「這次回武漢是探望父母,沒想到和家人都中招。目前自我感覺還好,沒有發燒,就是有點咳。」
清流哥平時就喜歡讀書,這本書也是回武漢後現買的,純粹是作為了興趣愛好,沒想到會因為讀書而走紅。
有網友說:「他看的不只是一本書,他看到的是另一種生活狀態,另一種心情,另一個世界……能靜下心來閱讀,也是一種幸運和幸福!」
在被疫情陰雲籠罩的武漢,周圍或許有嘈雜的聲響,有匆忙的腳步,心頭或許也有隱隱的不安,有難言的焦慮,此時精神免疫力也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這位清流哥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即使形勢嚴峻,生活還要繼續,每個人都需要鎮定下來,讀點書積蓄精神的力量,增強精神免疫力。
英國作家毛姆寫過一本書,書名是《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為什麼要把閱讀稱為「避難所」?看了方艙醫院裡的清流哥我們才知道:一個人若是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就是給自己營造了一座避難所。
疫情襲城的情況下,慌亂無益,如果閱讀可以療心,願它是一劑良藥。
02
『為什麼要讀書』
_
前兩天,有讀者給我們留言:
由於疫情孩子的假期延長了,現在放假在家沒事做,書也不看,作業也不寫,每天就知道抱著個手機狂刷不止,還沒說她兩句,孩子竟然說:「讀書有什麼好的,你看那些網紅,拍幾個視頻就能輕輕鬆鬆賺錢。」
其實,在當今這個時代,很多孩子都有類似的看法。
大部分孩子多多少少都會覺得讀書苦而且沒用,除了可以對付應試教育以外毫無用處;但只有等他們長大後,經歷了一定人生閱歷後,才能發現讀書是多麼的可貴。
在20年前,有一條北大學子街頭賣豬肉的新聞火了,多家媒體爭先報導,路人紛紛圍觀,當時人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賣豬肉的還用上大學嗎?小學畢業的人就會賣了。」
20年後的這位北大學子陸步軒,他還在賣豬肉。
但不同的是,他已經成了一個身價過億的老闆。他和合伙人一起創立了自己的生鮮品牌,去年他們公司的銷售額是18個億。
現在有記者採訪他,問他如果現在回到北大,最想說的是什麼?他說:「讀書可能不能改變命運,但一定能改變思維。」
有一段很火的話是這麼說的: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讀書對人的改變也是如此 。」
是啊,你可以一口氣整成範冰冰,但要想一天就讀成林徽因,是不可能的。
讀書,的確不是唯一一條通向成功的路,但絕對是你通向成功最輕鬆的一段路。因為,讀書從來不是無用的,而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慢慢地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軌跡了。
03
他們都對孩子使用了這招
_
吳京的妻子謝楠曾在某節目提起,兒子吳所謂3歲就能自主閱讀,5歲的閱讀量已經超過了500本,百萬多字,並且可以用英語寫短評。
她透露出了自己教育的秘笈:在日常生活中,和老公吳京都非常注重吳所謂的閱讀能力,並且一直有意識地在培養他的自主閱讀。
黃磊女兒多多在小學2年級時,就和爸爸一起翻譯了英國大文豪託爾金的經典作品《聖誕老爸的來信》;3年級用英語進行《灰姑娘》的劇本創作;還有自己創作、配圖的英文詩……
黃磊說:「她現在每天必須要讀完一本書(很薄的小冊子),早上起床後,晚上臨睡前,都會抱著書看。」
沒有什麼窮養富養,只有教養。原來,這些牛娃的家長們都對孩子使用了這招——閱讀,這是成長道路上父母給孩子的一份至為珍貴的禮物。
知識和書籍,是孩子唾手可及的寶藏,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你表現得更出色。
當一個人回想孩提時代,那些吃過的食物現在早已記不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食物在身體裡曾經存在過。
閱讀對於成長的意義,就如同食物對成長的意義,它會是對孩子一生精神底子的滋養。
原標題:《方艙醫院裡「清流哥」堅持看書:面對焦慮,父母最該傳遞給孩子的是這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