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位攝影愛好者,從濟南建邦黃河大橋向西,沿黃河南岸大堤前行,寒來暑往的鏡頭中,滿眼都是四季變換的生態美景。
「黃河流域構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一年來,濟南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研究確定濟南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總體思路。圍繞這個總體思路,濟南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加強協同配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穩步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持續改善。
系統協同治理
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初見成效
生態保護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黃河濟南段往上連接東平湖,往下連接黃河三角洲,濟南段的生態保護做得怎麼樣,直接關係到整個黃河下遊。
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濟南推進黃河生態保護工作的首要原則。將黃河沿岸生態保護與全市國土綠化、汙染防治、溼地修復、循環農業等統籌考慮,全面提升濟南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的同時,濟南也強化上下遊聯動,加強與黃河流域上中下遊城市的合作,開展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針對夏季臭氧汙染問題,市生態環境局懇請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開展夏季臭氧汙染區域聯防聯控。6月11日,省生態環境廳下發了《關於加強加油站揮發性有機物減排管理的通知》,協調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加強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設施規範運行,引導公眾夜間錯峰加油,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6月14日,市生態環境局在全省率先組織10家成品油銷售企業實行夏季夜間加油優惠,共同應對臭氧汙染。各大加油站迅速行動,第一批優惠16日晚上落地執行,部分加油站最高優惠0.85元。
6月30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工作推進視頻會議,指導各市開展夏秋季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行動。7月10日,濟南對重點行業源頭替代、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和企業內部規範管理進行全流程精細化管控,積極應對夏秋季臭氧高值。與此同時,省生態環境廳派出5個組,對濟南重點區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提升了治理成效。
區域聯防聯治初見成效。6月份以來,濟南的臭氧濃度較去年同比下降2.2%。
沿黃國土空間綜合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啟動。經過多輪現狀調研、部門座談、專題研究,目前,濟泰山脈一體化保護與發展規劃、濟齊溼地一體化保護與發展規劃已形成階段性成果,完成多市意見徵詢、專家諮詢論證會,修改完善成果後將報市政府研究。
優化空間功能
綠色扮靚「母親河」
黃河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整體,要充分考慮上中下遊的差異。位於黃河下遊的濟南,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分區優化沿黃空間功能,大力實施黃河沿岸綜合治理和景觀提升工程,積極開展沿黃增綠工作和生態修復,高標準打造了黃河百裡風貌帶,加快濟西溼地建設,高水平建設沿黃生態綠道廊道。綠色正成為扮靚「母親河」的鮮明底色。
目前,黃河槐蔭段初步形成了集臨河防浪林、堤肩行道林、淤區適生林以及護堤林於一體的24.3公裡生物防護林系,並相繼打造出了標準化堤防、千畝銀杏林、黃河青年營、上界生態景觀、睦裡閘提升改造等一系列工程項目與生態景觀。2022年底,槐蔭黃河段將打造成以防洪防汛為基礎,融合生態防護、休閒遊賞功能於一體的「槐蔭黃河綠色長廊」。
歷城區正在啟動沿黃河流域15.9公裡的生態工程建設,融合黃河文化,著力打造黃河文旅項目,結合鵲華通道和鵲華景色打造高質量的景觀節點,形成獨具歷城特色的景觀地帶。
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以打造綠色示範生態區為定位,系統謀劃推進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中央公園等一批集生態、景觀和遊憩功能於一體的工程項目,高品質推進道路沿線景觀提升,助力濟南打造黃河流域的綠色城市、生態明珠。
科學精準布局
節約集約用好黃河水
濟南長期受到缺水的困擾,人均水資源僅是全國平均數的1/7,黃河水佔市區供水量80%以上。對於濟南來說,推進黃河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既是深度融入黃河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護自然山水格局的迫切需要。
今年年底,東湖水庫擴容增效工程將完工,每年可增加濟南市東部城區供水量7000萬立方米;6月23日,白雲水庫建設工程開工,計劃2022年6月完成,水庫總庫容1641萬立方米,設計日供水能力20萬立方米,項目建成後可有效解決濟南東部城區和章丘區發展的用水需求。
持續加強水源工程建設。利用規劃的南水北調二期工程,增加全市4.5億立方米客水資源。規劃建設先行區(濟陽城南)水庫、引江水庫、歷城區埝頭水源地、萊蕪區馬頭山水庫。改擴建鵲山、狼貓山等已建水庫。實施玉清湖水庫除險加固及供水能力提升工程。
實施水源連通工程建設。為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問題,新建臥虎山—錦繡川水庫連通工程、白雲—東湖—杜張—狼貓山四庫連通工程,兩項工程分別計劃於2022年6月和2023年3月完工。加快推進玉清湖水庫至鵲華水廠調水工程,為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和東部城區提供水資源保障,計劃2021年12月完工。此外,建設雪野水庫與大冶水庫、楊家橫水庫、喬店水庫連通工程,規劃建設雪野水庫與東部城區水源連通等工程等也在規劃。
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施沿黃16處大中型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鼓勵相關企業探索區域性中水回用商業運作模式;通過建設再生水回用管網,將集中式汙水處理廠中水用於城市溼地補水、河道景觀用水、工業企業替代水,並在沿途配建中水站,為周邊住宅小區和市政設施提供中水使用。按照規劃,2021年將完成濟南東站片區、西客站片區、工業北路沿線再生水回用設施建設和再生水回用。
在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濟南摸清了黃河流域幹支流的汙染底數,為分類施策、提升黃河流域水生態治理水平奠定基礎。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市入河湖排汙(水)口的拉網式排查,正在開展監測和數據整理工作,力爭早日完成入河排汙口一張圖的製作,持續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
此外,黃河流域水環境自動監測網絡的建設工作也在進行中。
打造「智慧生態」
「三大中心」再譜黃河新篇章
使命在肩。濟南啟動編制黃河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總體方案,推動黃河流域省市生態環境大數據的匯集和集成應用,實現黃河流域資源共享、生態共治、信息共用,打造「智慧生態黃河」。
濟南市黃河流域水環境改善總體方案編制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將對黃河流域(濟南段)幹流、主要支流(玉符河、北大沙河、錦水河、牟汶河、瀛汶河、匯河等)進行水環境現狀調查,摸清水環境汙染源現狀,找出影響水環境質量的問題及原因,結合黃河(濟南段)上下遊水環境變化情況,提出水環境改善的對策措施。目前,濟南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工作領導小組已成立,完成了濟南市水生態環境保護要點編制。
今年5月8日,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數值預報系統落戶濟南,標誌著國家生態環境大數據超算雲中心建設全面啟動,這也是落戶我市的第一個國家級超算應用系統。6月10日,省政府與生態環境部籤訂的戰略合作協議中明確在濟南共建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7月31日,濟南市政府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確定與我市開展國家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超算雲中心、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災備數據中心、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三大中心」的共建工作。
九曲黃河,奔騰向前。位於黃河流域下遊的濟南,將保持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久久為功,一張藍圖繪到底,在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徵程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濟南日報 記者:馮瑜 攝影:呂傳泉 崔健 張一 鄒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