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黃河情丨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濟南推動黃河流域生態...

2021-01-10 水母網

水母網9月23日訊 (記者 李波)2019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在黃河下遊,作為區域中心城市,濟南一直有「北起」的夢想。近年來,濟南擁河發展動作頻頻,正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打造黃河流域科創新高地

2018年以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國(山東)自由貿易區三大國家戰略在濟南交匯疊加,為泉城擁河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濟南市設立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創新體制機制,推行全員崗位聘任制,打破行政事業、編制內外身份界限,建立完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先行區將發展成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樣板,與雄安新區並稱為華北地區的雙子星。先行區著力打造「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務、新消費」四大產業生態體系,建設一區兩城六園,其中,中科新經濟科創園(以下簡稱「園區」)是先行區科技創新的硬核力量和產業發展的急先鋒。

園區規劃用地約1100畝,引進中科院等高端科研院所資源,發展高端新興產業,形成科技成果轉化先行示範區。目前在建中的有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濟南分所)、中科院計算所泛在智能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濟南分所)、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濟南分部)、人才公寓和D-1、D-3地塊等5個子項目,總建築面積約54.9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實驗樓、教學樓、中試廠房、實驗大廳、人才公寓、運營接待中心以及配套設施等。

記者來到黃河以北位於國道220以西、青銀高速南側的中科新經濟科創園,整個園區正在緊張施工中,只有中科新經濟·科創展示中心投入使用,部分科研樓和試驗廠房已經封頂。

雖然中試廠房和實驗大廳還未投入使用,但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已經在濱河商務中心開始了前期準備工作。最近,他們剛剛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術應用研究中心主任魏存峰那裡得到一個好消息。9月16日,科技部組織驗收會,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發的乳腺專用能譜CT樣機順利通過專家質詢,意味著新一代光子計數型能譜CT技術取得突破性成果。「乳腺X光檢查技術,從我們說的黑白成像到彩色成像,從二維成像到三維CT,我們要克服很多技術問題。我們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了專用的晶片,基於這樣的晶片,我們做了相應的探測器,這就是我們這個儀器的核心。我們掌握了自主智慧財產權,從晶片層面不受制於人。」魏主任自豪地說。

乳腺專用能譜CT可提高乳腺癌診斷準確率,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樣機不能用於臨床診斷,需要場地、資金和人才進行二次開發,這對科研院所來說,難度很大。「我們在尋求成果轉化的方式,遇到的問題是,對於新的技術,不少企業看不到它未來的價值。對我們研究所來說,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去進行成果轉化。」 魏主任稱這一階段為成果轉化的「死亡之谷」。

山東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濟南市劃入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黃河北設立先行區,為科研機構提供成果轉化平臺。正在建設中的新經濟科創園將來不僅為中科院三家研究所提供實驗樓,還為科研人員配套人才公寓、商業設施和健身場所,先行區出臺促進產業發展十條政策,讓科技創新成果順利推向市場。「先行區始終把推動科技創新作為引領區域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科技創新來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濟南先行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安豐梅說。

園區總投資60.5億元,其中動力所總投資8.5億元,由政府投資建設(5億元平臺建設費計劃列入PPP項目包中)。其他在建項目(高能所、計算所、人才公寓和D-1、D-3地塊)建設主體均為濟南先行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約42億元,項目被列入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首期發行額4億元,已於5月26日正式發行並募集完成。

相信不久,濟南黃河北,一臺動能轉換的「發動機」將蓄勢啟動,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輸出源源動力。

加快建設跨黃河通道

濟南市以《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行動的意見》為統領,圍繞「五個濟南」目標定位,持續推進黃河戰略相關工作。目前濟南市區周邊已建成的過黃河通道共有11條,全部為橋梁形式,其中鐵路橋3處,公路橋7處,公鐵兩用橋1處。為了更好地加強黃河兩岸聯繫,助力先行區建設全面提速、助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在建和近期擬建過黃河通道有9條,「十四五」期內,市區過黃河橋隧通道數量將實現翻番目標。主城區(齊河黃河大橋—濟陽黃河大橋)範圍內,總通道數達到18個,平均間距3公裡,黃河將成為濟南真正的內河。

濟南鳳凰大橋黃河大橋是「濟南跨黃河通道規劃」」中先期實施的「三橋一隧」通道的組成部分,是實施濟南市城市發展「北起」戰略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該大橋總用鋼量達到11.4萬噸,相當於2.7個鳥巢外部結構的用鋼量,而三個鋼塔用鋼量就等於兩座艾菲爾鐵塔。項目路線南起鳳凰路與荷花路交叉口,依次跨越邯膠鐵路聯絡線、南水北調工程濟東明渠後繼續往北方向延伸,跨越黃河後與G220平交,全長約 6.683 公裡,設特大橋2座,平面交叉12處,涵洞11道。項目按照雙向八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兼顧城市主幹道功能,設計速度60公裡/小時。跨黃段橋梁範圍為公軌合建的橋梁形式,中間預留城市軌道交通空間。濟南將來鋪設的首條有軌電車從新東站出發後,向北經先行區最終到達濟陽區,線路上就將充分利用鳳凰黃河大橋上預留的軌交通道。到時,乘客可以乘坐有軌電車,欣賞「黃河落日圓」美景。

記者在鳳凰黃河大橋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進行焊接作業,將底板和板單元總拼成鋼箱,鋼箱寬61.7米,長9米,重約300噸左右,是鋼橋面最基本的組成結構。由於黃河不通航,鋼結構起吊無法使用大型水上起重設備,現場施工難度極大。施工方通過一系列施工工藝及技術裝備革新,來解決這一難題。鋼結構板單元在專業鋼結構加工廠製作,運輸至現場,在總拼胎架上拼裝成大約9米長,61.7米寬的節段,然後採用無線遙控的自平衡運梁車運輸至封閉廠房,進行噴砂和塗裝油漆,完成後再將鋼節段運輸至提梁站,採用4臺200噸的連續提升千斤頂提升到橋面。鋼箱梁環縫焊接完成後,再採用多臺步履式千斤頂頂推就位。鳳凰黃河大橋主橋從南北兩岸同時向中間頂推,記者看到,南北兩側的鋼箱梁相距約80米,即將合攏,合攏後,主橋將進行邊塔上塔柱施工。

而頂推施工也是鳳凰黃河大橋施工的另一難點。主橋鋼箱梁橋面寬61.7米,總重約4.7萬噸,總長1332米,高峰期主橋共投入104臺1200噸步履式千斤頂同時進行頂推,超寬、超重、大懸臂、長距離、曲線鋼箱梁不僅讓頂推施工帶來高難度,安全風險也更高。

施工方通過優化同步程序,增加預頂受力,實現位移升降同步,增加每個動作(下降—回拉—預頂—頂升—頂推)到位信號顯示與自動判斷識別,實現頂推過程無人化,一個頂推循環周期時間由600秒減少到300秒左右,提高了施工功效。施工方負責人說,整個頂推過程非常平穩,沒有任何噪音,黃河上的鳥類甚至在桁架上築起了窩,「頂推的時候,前探的導梁振動幅度微乎其微,要是振動幅度大,小鳥也不會在上面安家。」

項目部還研發鋼箱梁頂推施工實時監控系統,通過智能雲盒採集各傳感器初始信號,提供直觀的頂推施工數據監測界面,對監測數據超限事件實時預警,確保頂推過程結構安全。

目前,鳳凰黃河大橋主橋鋼箱梁總拼已經竣工,預計明年年底達到通車條件,建成後將是世界上橋面最寬的特大型組合鋼箱梁橋。

推動黃河沿岸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

位於黃河以南的華山曾是濟南的第一名山,擁有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公元1295年,趙孟頫在家鄉湖州與好友周密宴飲,他讚美濟南山川之勝,憑著記憶勾畫出濟南鵲華二山之勝,這就是著名的鵲華秋色圖。

近代以來,特別是黃河改道後的決溢泛濫,使得華山不復往昔。加上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粗放發展,引發了濟南北郊生態巨變,華山失去了往日的生命,濟南也失去了一大名勝。

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好的生態環境,濟南實施黃河沿岸溼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2017年,啟動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建設,挖湖蓄水,治理黑臭水體,打造泉城新名勝,重現鵲華秋色美景。「華山大溝原來是一條黑臭河道,這次根據華山湖景區整體規劃,對大溝進行清淤,並將華山大溝納入整個華山湖湖體。華山湖是新開挖的高汙染脅迫湖體,生態結構單一,自淨能力差。我們通過水生態系統構建技術,構建沉水植物群落、魚類群落、底棲動物群落等,形成完整的食物鏈系統,恢復水體自淨能力,吸收水體中的營養鹽,使水體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透明度達到1.5米,形成水下森林效果。」 濟南城市建設集團華山湖水治理工程主管張廣魯說。

如今的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宛如仙境,成為濟南第四大名勝。華山生態治理效果顯著,濟南又在謀劃新的動作。2020年9月9日,濟南發布《華山北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社會公示與徵求意見)》,片區充分利用黃河、鵲山、華山等自然人文資源,以公共運輸為導向,通過城市軌道交通串聯區域各主要功能節點及開放空間,構建用地集約高效的TOD發展廊帶,重點打造以半月灣軌交創新城、鵲華文創水鄉等區域為核心的標誌性建築群,塑造城市標誌性景觀和特色風貌。以水系、溼地、綠廊等作為主要共享開放空間,構建可觀山望河的城市視廊體系,營造與環境標誌性地景緊密相連的城市開敞空間和景觀系統。

圍繞黃河本身,近年來,濟南依託標準化堤防做好生態文章,推動黃河沿岸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在171公裡黃河兩岸栽種林木近500萬株,一個黃河風貌帶初具規模。 「最著名的就是我們的銀杏林,大約有15公裡,1000多畝,30多萬株,這是咱們濟南市民的一個秋季網紅打卡地。」 濟南黃河河務局工程管理處處長許洪印說,國家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馬上就要出臺了。濟南市政府也高度重視,待規劃綱要出臺後,將逐年開始實施。

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濟南秉承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發展優勢,主動融入黃河戰略,加快創新發展、開放發展、集約發展和生態發展,奏響「黃河大合唱」的濟南樂章。

相關焦點

  • 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濟南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2日訊2019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在黃河下遊,作為區域中心城市,濟南一直有「北起」的夢想。近年來,濟南擁河發展動作頻頻,正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 【中國夢•黃河情】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濟南跑出高質量...
    中國網濟南9月23日訊(記者 江虹霖)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正式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作為黃河流域的沿黃中心城市和引領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引擎,濟南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同時也必須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擔當起核心城市的重大使命。穿城而過的母親河,將濟南一分為二。長期以來,濟南的發展重心框定在黃河以南。跨過黃河去發展,是濟南人多年的夢想。站在新的歷史節點,從「北跨」到「北起」,濟南攜河追夢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備受矚目。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
    中國網9月22日訊(記者郜玉至)9月22日上午,「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沿黃九省(區)網信辦、中國網承辦。
  • 把「泉水叮咚」融入濟南「黃河大合唱」
    原標題:泉水節丨把「泉水叮咚」融入濟南「黃河大合唱」美麗濟南因泉而名,好客濟南以泉會友。9月6日晚,2020敬泉盛典暨第八屆濟南國際泉水節啟動活動隆重舉行。作為泉水節最受市民期待的花車巡遊也於同日盛大啟動,「綻放」於城區主幹道,為泉水節助力。
  • 中國夢·黃河情丨跨黃通道又添重大橋梁工程 濟南鳳凰黃河大橋全景...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
  • 中國夢·黃河情丨濟南華山的失落與再造!看黃河窪地如何重現鵲華...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將於9月22日-
  • 泉水節丨把「泉水叮咚」融入濟南「黃河大合唱」
    從世代依守「家家泉水」,到整個城市保泉護泉,再到今天的泉水賦能,泉水對於濟南終於實現了全面的反哺——  無論市民親泉,還是生態維持;無論打造城市景觀,還是涵養城市文化,泉水對城市形象的浸潤和環境品質的提升,乃至對城市宜居宜遊文化品位的打造,都是實實在在的「實力加持
  • 九曲黃河入秦來 生根鑄魂凝力量 「中國夢·黃河情——奔騰陝西譜...
    為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展示黃河流域各地推進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舉措、新實踐,中央網信辦傳播局組織開展「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奔騰陝西譜新篇」作為陝西段活動,將於9月18日至9月22日在延安、韓城、渭南等地落地展開。
  • 承韻千年文脈 從「運河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運河連著過去,黃河通向未來。佇立在古運河旁,遙想當年「八百斛之舟迅流無滯」的景象,大運河曾賜機遇於聊城,卻又導致其上百年的沉睡。時光交錯中,從「運河時代」走向「黃河時代」的聊城,千年水瀠漣,文脈流古今,黃河將與這座城一起走進生機煥發的未來。
  • 濟南朋友圈流行的一張圖: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先行區全揭秘
    濟南的先行區到底要建成什麼樣子?今天,流傳於朋友圈的一張規劃圖進行了全揭秘!特別提醒:這張規劃圖一定要點擊放大看。只有這樣,才會越看越愛看。 對於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濟南人習慣稱其為「先行區」,是國家級的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新景觀 泉城新名片 「山、河、湖、泉、城」新...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2日訊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溼地公園。記者來到公園現場時,有不少遊客或行走或乘船欣賞著華山湖的美景。
  • 中國夢·黃河情|看黃河窪地如何重現濟南鵲華美景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在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合影留念)華山山峰仿佛利劍拔地而起,山路蜿蜒盤旋,山體陡峭如立,山上藤蔓纏繞,周圍有湖還有古建築群,景色既優美又奇絕,這就是濟南華山。
  • 中國夢·黃河情|西黃東清 水口樞紐 古時華山周圍水系生態變化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
  • 濟南爭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排頭兵
    如果你是一位攝影愛好者,從濟南建邦黃河大橋向西,沿黃河南岸大堤前行,寒來暑往的鏡頭中,滿眼都是四季變換的生態美景。  「黃河流域構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按照規劃,2021年將完成濟南東站片區、西客站片區、工業北路沿線再生水回用設施建設和再生水回用。  在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濟南摸清了黃河流域幹支流的汙染底數,為分類施策、提升黃河流域水生態治理水平奠定基礎。
  • 中國夢·黃河情|濟南華山的失落與再造!看黃河窪地如何重現鵲華...
    水母網9月22日訊(記者 李波)「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在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合影留念)華山山峰仿佛利劍拔地而起,山路蜿蜒盤旋
  • 中國夢·黃河情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選址濟南先行區全解析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
  • 閃電評論|齊心勠力,讓「黃河情」和「中國夢」交相輝映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頻道聯動山東廣播電視臺和山東沿黃九市電視臺,兩天派出11路記者,搭乘直升機、坐上輪船,用海陸空立體化的視角,全方位、系統化地生動再現山東主動擔當、齊心勠力,推動黃河流域大治理和大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畫卷。
  • 【中國夢·黃河情】不「甘」貧瘠 甘肅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省考察調研時強調,要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黃河、長江都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母親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黃河流經甘肅900多公裡,60%以上的水來自蘭州以上河段,特別是瑪曲徑流量增加65億立方米以上,約佔黃河年徑流量的13%,甘肅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
  • 大河奔流|濟南爭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排頭兵
    如果你是一位攝影愛好者,從濟南建邦黃河大橋向西,沿黃河南岸大堤前行,寒來暑往的鏡頭中,滿眼都是四季變換的生態美景。「黃河流域構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按照規劃,2021年將完成濟南東站片區、西客站片區、工業北路沿線再生水回用設施建設和再生水回用。在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濟南摸清了黃河流域幹支流的汙染底數,為分類施策、提升黃河流域水生態治理水平奠定基礎。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市入河湖排汙(水)口的拉網式排查,正在開展監測和數據整理工作,力爭早日完成入河排汙口一張圖的製作,持續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
  • 濟南以起步區為動力引擎掀開「黃河...
    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的濟南,正加快擁河發展的步伐。從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到近期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無不重點解讀如何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以下簡稱「黃河戰略」)。黃河戰略在濟南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居於統領地位,落實推進該戰略,將是濟南揚起省會龍頭、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重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