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黃河情】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濟南跑出高質量...

2020-12-11 中國政協

中國網濟南9月23日訊(記者 江虹霖)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正式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作為黃河流域的沿黃中心城市和引領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引擎,濟南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同時也必須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擔當起核心城市的重大使命。穿城而過的母親河,將濟南一分為二。長期以來,濟南的發展重心框定在黃河以南。跨過黃河去發展,是濟南人多年的夢想。站在新的歷史節點,從「北跨」到「北起」,濟南攜河追夢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備受矚目。22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濟南,感受黃河流域發展的「濟南速度」。

一臺新舊動能轉換的「發動機」

根據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發展規劃,濟南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黃河北設立先行區,為科研機構提供成果轉化平臺。據介紹,濟南先行區將發展成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樣板、全國重要的科技產業創新基地和國際一流的現代綠色智慧新城,與雄安新區並稱華北地區的雙子星。

先行區制定了「產城河」三位一體的融合發展模式,著力打造「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務、新消費」四大產業生態體系,建設一區兩城六園,即:綠色城市建設示範區、國際博覽城與山東綠建科學城,以及濟南綠色建設國際產業園、中科新經濟科創園、數字經濟和智慧物流產業園、綠地國際會展產業園、總部經濟區、都市陽臺國際社區六大園區。在這些園區中,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因其高、精、尖的科技創新特色獨樹一幟。

中科新經濟科創園,是先行區科技創新的硬核力量和產業發展的急先鋒,也是踐行新舊動能轉換、黃河戰略的樣板示範園。

中科新經濟科創園航拍圖

中科新經濟科創園位於先行區崔寨片區,總用地面積約1100畝,總建築面積約95萬平方米,預計總投資100億元。2019年,首期引入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濟南分部)、中科院計算所泛在智能研究院(中科院計算所濟南分所)、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濟南分所)三家重量級科研院所,瞄準先進動力、核技術應用、泛在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搶佔先機,努力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核心科創引擎。

據了解,先行區在去年引入這三個院所時,產業基礎非常薄弱,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高端院所落地存在很多困難。濟南先行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安豐梅這樣形容當時的情形,「第一,沒有配套的產業基礎。第二,缺少相應的科研人才。第三,缺乏必要的生活配套。」

為此,先行區制定促進產業發展十條政策。這十條政策圍繞科技創新和先行區重點產業,在落戶補貼、投資優惠、經濟貢獻獎勵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的鼓勵措施。在先行區直管區內註冊、經營、納稅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企業、科研機構與科創平臺等均可享受。

目前,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已助力多個科技成果轉化。一臺助力濟南「攜河北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能轉換「發動機」正在啟動。

一座濟南擁河發展的「加速器」

位於黃河以北的濟南先行區要想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南岸資源的及時補給和人才的充分流動。然而黃河生態脆弱,不能通航,長期以來制約著濟南的擁河發展,建設跨黃通道變得十分迫切。為此,濟南市加快推進三橋一隧一高速等跨黃通道建設,讓黃河成為濟南真正的內河。

濟南鳳凰黃河大橋

濟南鳳凰黃河大橋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區域交通「三橋一隧」之一的重大工程,是濟南攜河「北跨」戰略的基礎性工程。

據悉,濟南鳳凰黃河大橋有「三最」,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跨度三塔自錨式懸索橋,世界最大跨度連續組合鋼箱梁橋和世界橋面最寬的特大鋼箱梁橋。大橋總用鋼量達到11.4萬噸,相當於2.7個鳥巢外部結構的用鋼量,而三個鋼塔用鋼量就等於兩座艾菲爾鐵塔。

如果在長江建設鋼結構橋梁,鋼箱梁節段會在工廠裡造好,利用大型船舶運到施工現場起吊。然而,黃河自古就有「有水不能行舟、無水不能通車」的特點。「平時連一條打漁的船都看不到」,中交二航局濟南鳳凰路黃河大橋項目總工程師吳在雄告訴中國網記者,無法使用大型水上起重設備,這給鳳凰黃河大橋的鋼結構施工帶來極大難度。

11.4萬噸鋼箱梁如何凌駕黃河之上?吳在雄介紹,施工方進行了一系列技術革新,鋼結構板單元在專業鋼結構加工廠製作,運輸至現場,在總拼胎架上拼裝成大約9米長,61.7米寬的節段,然後採用無線遙控的自平衡運梁車運輸至封閉廠房,進行噴砂和塗裝油漆,完成後再將鋼節段運輸至提梁站,採用4臺200噸的連續提升千斤頂提升到橋面。「提上去後只是完成了一部分,我們還要將其往前架設,我們全橋投入了104套,1200噸的步履式千斤頂,可以同步進行作業。」

濟南鳳凰黃河大橋預計2021年底建成。吳在雄笑稱,「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中國基建狂魔吧」。

據了解,濟南鳳凰黃河大橋的建成通車,不僅將打破「隔黃河相望」的局面,也將直接連通城市次中心和地區中心城市,推進產城融合,吸引老城區產業及人口轉移集聚,分擔城市功能,加快生產要素流動。

跨黃段橋梁範圍為公軌合建的橋梁形式,中間預留城市軌道交通空間。屆時,乘客可以乘坐有軌電車,欣賞「黃河落日圓」美景。中國網記者 江虹霖/攝

一幅鵲華秋色的生態圖

位於黃河以南的華山曾是濟南的第一名山。公元1295年,趙孟頫在家鄉湖州與好友周密宴飲,他讚美濟南山川之勝,憑著記憶勾畫出濟南鵲華二山之勝,這就是著名的鵲華秋色圖。

鵲華秋色圖

近代以來,特別是黃河改道後的決溢泛濫,使得華山不復往昔。加上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粗放發展,引發了濟南北郊生態巨變。那時水體黑臭、滿地沼澤、一片荒蕪,華山失去了往日的生命,濟南也失去了一大名勝。

據悉,華山湖建成前的原址有華山大溝和山頭店溝兩處黑臭水體汙染源,因汙水排放嚴重和歷史遺留問題,是濟南市黑臭水體重點整治對象。治水為基礎,優化養水是關鍵。2017年,濟南啟動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建設,「根據華山湖景區整體規劃,我們對大溝進行清淤,並將華山大溝納入整個華山湖湖體。華山湖是新開挖的高汙染脅迫湖體,生態結構單一,自淨能力差。我們通過水生態系統構建技術,構建沉水植物群落、魚類群落、底棲動物群落等,形成完整的食物鏈系統,恢復水體自淨能力,吸收水體中的營養鹽,使水體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透明度達到1.5米,形成水下森林效果。」 濟南城市建設集團華山湖水治理工程主管張廣魯說。

據了解,華山湖水治理的周期計劃是三年,通過三年的治理,在保持湖水乾淨的同時,打造生態系統的健康循環。

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全景圖

如今的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宛如仙境,成為濟南第四大名勝,充分展現了「山、泉、湖、河、城」濟南特有的城市風貌。據了解,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全年接待遊客將近400萬,平均每天接待遊客1.1萬,而在大型節假日接待遊客達五六萬人。

從「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溫潤柔美的濟南,到如今勇立潮頭銳意創新的濟南,大河之畔,城市磅礴的脈動與國家、與時代共振,共同嘹亮新時代的黃河樂章。

相關焦點

  • 中國夢·黃河情丨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濟南推動黃河流域生態...
    水母網9月23日訊 (記者 李波)2019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在黃河下遊,作為區域中心城市,濟南一直有「北起」的夢想。近年來,濟南擁河發展動作頻頻,正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 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濟南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2日訊2019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在黃河下遊,作為區域中心城市,濟南一直有「北起」的夢想。近年來,濟南擁河發展動作頻頻,正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 濟南朋友圈流行的一張圖: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先行區全揭秘
    濟南的先行區到底要建成什麼樣子?今天,流傳於朋友圈的一張規劃圖進行了全揭秘!特別提醒:這張規劃圖一定要點擊放大看。只有這樣,才會越看越愛看。 對於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濟南人習慣稱其為「先行區」,是國家級的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
    中國網9月22日訊(記者郜玉至)9月22日上午,「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山東濟南舉行。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沿黃九省(區)網信辦、中國網承辦。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新景觀 泉城新名片 「山、河、湖、泉、城」新...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2日訊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溼地公園。記者來到公園現場時,有不少遊客或行走或乘船欣賞著華山湖的美景。
  • 承韻千年文脈 從「運河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運河連著過去,黃河通向未來。佇立在古運河旁,遙想當年「八百斛之舟迅流無滯」的景象,大運河曾賜機遇於聊城,卻又導致其上百年的沉睡。時光交錯中,從「運河時代」走向「黃河時代」的聊城,千年水瀠漣,文脈流古今,黃河將與這座城一起走進生機煥發的未來。
  • 中國夢·黃河情|看黃河窪地如何重現濟南鵲華美景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在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合影留念)華山山峰仿佛利劍拔地而起,山路蜿蜒盤旋,山體陡峭如立,山上藤蔓纏繞,周圍有湖還有古建築群,景色既優美又奇絕,這就是濟南華山。
  • 中國夢·黃河情丨跨黃通道又添重大橋梁工程 濟南鳳凰黃河大橋全景...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
  • 中國夢·黃河情丨濟南華山的失落與再造!看黃河窪地如何重現鵲華...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將於9月22日-
  • 中國夢·黃河情|濟南華山的失落與再造!看黃河窪地如何重現鵲華...
    水母網9月22日訊(記者 李波)「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在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合影留念)華山山峰仿佛利劍拔地而起,山路蜿蜒盤旋
  • 把「泉水叮咚」融入濟南「黃河大合唱」
    原標題:泉水節丨把「泉水叮咚」融入濟南「黃河大合唱」美麗濟南因泉而名,好客濟南以泉會友。9月6日晚,2020敬泉盛典暨第八屆濟南國際泉水節啟動活動隆重舉行。作為泉水節最受市民期待的花車巡遊也於同日盛大啟動,「綻放」於城區主幹道,為泉水節助力。
  • 天橋致力圖強擘畫「黃河時代」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原標題)北起採風 | 因勢利導 加速賦能 天橋致力圖強擘畫「黃河時代」高質量發展新藍圖12月2日,「直播濟南·北起採風季」在天橋區濼口服裝城啟動,濟南融媒體中心濼口服裝城直播基地同步啟用。時隔三個多月,新格局、新藍圖已在濟南大地上全面鋪開,承載「黃河戰略」擁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潛力。天橋區是地跨黃河兩岸的省會中心城區,是全市「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中「北起、中優」的主陣地。天橋區委區政府主動對標、融入融合、服從服務省會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全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優勢得天聚,地利勢自成。
  • 中國夢·黃河情|西黃東清 水口樞紐 古時華山周圍水系生態變化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
  • 「保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攜黃北跨,濟南發展進入黃河時代
    濟南跨黃髮展規劃圖11月24日,甘肅日報甘肅新媒體集團全媒體沿黃跨省採訪小組來到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歷來濟南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其中最有名的湖被稱為「大明湖」,由眾多泉水匯聚而成。
  • 泉水節丨把「泉水叮咚」融入濟南「黃河大合唱」
    濟南的故事,則由泉水汩汩述說,這在世界上實屬罕見,從而成就了濟南的獨一無二。無論推動城市北跨,還是服務黃河戰略,濟南的未來城市圖景中,必須有清晰的黃河藍圖。作為黃河流域尤其是黃河中下遊的中心城市,濟南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中負有重要的使命擔當。把「泉水叮咚」融入「黃河大合唱」,讓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實質上是優化城市空間、提升城市能級的內涵型轉型。也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全新的城市場景,進行全新的城市敘事。
  • 中國夢·黃河情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選址濟南先行區全解析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
  • 「徵服」黃河,濟南一路向北
    圖片來源:攝圖網提了16年的「北跨」,濟南這次終於認真了。跨越哪裡?當然是將這座城市一分為二的黃河。近日,《濟南城市發展戰略規劃》(下稱《戰略規劃》)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值得關注的一點是,「2025年,北跨戰略取得突破性進展,城市建設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 濟南以起步區為動力引擎掀開「黃河...
    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的濟南,正加快擁河發展的步伐。從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到近期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無不重點解讀如何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以下簡稱「黃河戰略」)。黃河戰略在濟南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居於統領地位,落實推進該戰略,將是濟南揚起省會龍頭、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重大助力。
  • 閃電評論|齊心勠力,讓「黃河情」和「中國夢」交相輝映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頻道聯動山東廣播電視臺和山東沿黃九市電視臺,兩天派出11路記者,搭乘直升機、坐上輪船,用海陸空立體化的視角,全方位、系統化地生動再現山東主動擔當、齊心勠力,推動黃河流域大治理和大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畫卷。
  • 黃河體育中心、山大二院北院區落戶濟南先行區,年內開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 張浩21日上午,「新時代·黃河頌·我先行」系列宣傳活動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拉開帷幕。記者獲悉,濟南黃河隧道、齊魯黃河大橋、鳳凰黃河大橋明年陸續通車,85公裡市政道路年內基本具備通行條件,黃河體育中心、山大二院北院區等公共服務項目年內即將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