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黃河情丨濟南華山的失落與再造!看黃河窪地如何重現鵲華...

2020-12-20 海報新聞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將於9月22日-24日舉行。

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省重點新聞網站的編輯記者將深入一線,挖掘典型,生動展示沿線各地推進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實踐。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在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合影留念)

華山山峰仿佛利劍拔地而起,山路蜿蜒盤旋,山體陡峭如立,山上藤蔓纏繞,周圍有湖還有古建築群,景色既優美又奇絕,這就是濟南華山。園區依山傍水,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濟南新晉的「網紅打卡地」,這裡就是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

名作《鵲華秋色》勾勒出古時「華不注」

華山的華其實讀作一聲,名字是由來於古稱「華(huā)不(fū)注」。《詩經小雅常棣》中有詩句說:「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讀音:唐迪支花,額付偉偉)。

在春秋時期,發生齊晉之間的鞌(ān)之戰發生在華山所在的地方。《左傳》記載,魯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齊頃公親率大軍在今濟南北馬鞍山下與晉軍決戰,然而齊頃公驕傲輕敵,言稱「滅此而朝食」,換來的結果是 「齊師敗績」。鞌之戰給華山增添了一抹傳奇的色彩。

公元1295年,剛剛卸任濟南路總管府的趙孟在家鄉湖州與好友周密宴飲,他讚美濟南山川之勝,他憑著記憶勾畫出濟南鵲華二山之勝,即著名的《鵲華秋色》,贈予了好友周密。這幅名畫的生命力不僅在於創造了一個黃河的文化符號,還為濟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奠定文化基礎。

除此之外,自古以來吟誦華山的詩文作品不勝枚舉,僅乾隆《歷城縣誌》和民國《續修歷城縣誌》便收錄127首(篇)之多。唐代大詩人李白曾攀登華山,寫下一首長詩:昔我遊齊都,登華不注峰。茲山何秀俊,綠翠如芙蓉……

名山失落 生態一度惡化

清代鹹豐年間,黃河先流向西北,後折轉東北,至山東張秋鎮穿過運河,奪佔山東大清河注入渤海,從此結束了入淮700餘年的歷史,這是黃河歷史上距今最近的一次大改道。 光緒年間,黃河兩岸堤防修築開始黃河巨流全部注入大清河。黃河改道後,洪水泛濫、泥沙淤積,淹沒了鵲山和華山附近的溼地和沼澤,樹林和泉眼也消失了,濟南北郊風景大為改觀。華山周圍黃土飛揚,生態遭到了破壞,漸漸地失去了往日的風採。

隨著城市建設速度加快,城市工業急速發展。小清河生態環境被破壞,地下水水位不斷下降,華山山體被蠶食,山坡綠地基本消失,華山之美不復存在。

挖湖蓄水 土方堆山 華山湖重現昔日美景

2017年濟南市啟動華山湖溼地建設,通過挖湖蓄水、土方堆山,建成了如今清如明鏡,宛如仙境的華山溼地公園。然而清可見底的一方碧水則是湖水水質得到有效治理的功勞。

華山湖建成前的原址有華山大溝和山頭店溝兩處黑臭水體汙染源,總長約1.4公裡,河道寬度約8米、深度約1.8米,因汙水排放嚴重和歷史遺留問題,是濟南市黑臭水體重點整治對象。

治水為基礎,優化養水是關鍵。整體治理後的華山湖水是「死水」,通過地下引渠的方式,將小清河的水引進華山湖中,但是這樣的一汪「死水」卻是清澈見底的淨水。為持續保護華山湖水的清澈靈動,需要專業人員清理水面斷草,保持水面整潔,並將收割打撈的植物碎屑妥善整理,統一運輸至指定地點處理。

與此同時,及時打撈落入湖面的漂浮垃圾、樹葉等,並對水質內總氮、總磷、氨氮等指標進行定期監測,為湖區水環境管理、汙染源控制、環境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對整個湖區水環境保護、水汙染控制以及維護湖區水環境健康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華山湖水治理的周期計劃是三年,通過三年的治理,達到穩定的生態系統,從現在的「水清」逐步做成一個循環的生態系統,保持湖水乾淨的同時,打造生態系統的健康循環,作為黃河旅遊風景線的重要一員,華山景區將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加強協同配合,為濟南市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貢獻「華山力量」。

生態環境恢復 公園平均每天接待1.1萬遊客

生態保護逐漸取得成效,曾經的沼澤地變身為碧綠清澈的華山湖,一度光禿的華山也通過復植等手段逐漸恢復青翠。華陽宮、煙雨橋、崇正橋等著名景點,不僅給人以視覺享受,還有引人入勝的歷史文化故事。

獨特的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使得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破繭成蝶,成為新晉的旅遊打卡網紅地。華山景區管理公司景區主管王健告訴記者,自2018年公園對外開放以來,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全年接待遊客將近400萬,平均每天接待遊客1.1萬,而在一些節假日一天接待遊客達五六萬人。

除了遊客,公園裡也有不少附近居民運動健身。曾經被大家認為「髒亂差」的地方,現在山水相映,再現「鵲華煙雨」勝景。華山片區的居民成為了大家羨慕的對象,站在窗前就能將華山美景收入眼底,閒暇時還可以和家人朋友漫步園中,愜意自在。

配套設施完善 27所學校納入規劃中

如今,華山片區內部及通外其他片區的道路網逐漸加密,目前鵲華大道、光華大道、華山路、臥牛山路、濟濼路等9條主幹道路約30公裡已基本建成通車;聽水路、雨華路等21條支路約10公裡已經取得批覆,部分道路也完成立項審批。

地上交通網發達,地下交通線路也在籌備中。今年3月9日,濟南地鐵9號線一期工程發布相關公告。據了解,9號線一期工程線路全長約17.5公裡,線路西起黃河南岸站,東至董家鎮站,主要經華山片區、王舍人片區及新東站核心區,全線均採用地下敷設。

周邊教育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片區規劃建設27所學校,其中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九年一貫制2所、初中2所、小學6所、幼兒園16所,目前13所已經開學招生。汙水淨化工程和電力遷改工程等也在努力建設完善中。

黃河窪地華麗蛻變 華山片區因地制宜高質量發展

華山片區是連接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與東部新城的重要區域,更是新舊動能轉換和跨入「黃河時代」的橋頭堡。以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為核心,華山片區從實際出發,充分挖掘片區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利用優越的區域地理位置,注重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將片區塑造為「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景觀近人、旅遊配套完善、生活舒適便利」的城市綜合體。

宜水則水、宜山則山,積極探索富有華山片區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充分挖掘鵲華秋色文化的旅遊價值,實現黃河窪地華麗脫變,探索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閃電新聞記者 葉金巖 唐福晨 劉晨 王嶢 馮宜雯 濟南報導

相關焦點

  • 中國夢·黃河情|濟南華山的失落與再造!看黃河窪地如何重現鵲華...
    水母網9月22日訊(記者 李波)「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在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合影留念)華山山峰仿佛利劍拔地而起,山路蜿蜒盤旋
  • 中國夢·黃河情|看黃河窪地如何重現濟南鵲華美景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在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合影留念)華山山峰仿佛利劍拔地而起,山路蜿蜒盤旋,山體陡峭如立,山上藤蔓纏繞,周圍有湖還有古建築群,景色既優美又奇絕,這就是濟南華山。
  • 中國夢·黃河情|濟南華山片區初顯新「鵲華秋色圖」美景!黃河窪地...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2日訊 華燈初上,夜幕降臨,在濟南的華山歷史文化公園裡,記者看到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閒逛遊玩。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新景觀 泉城新名片 「山、河、湖、泉、城」新...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2日訊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溼地公園。記者來到公園現場時,有不少遊客或行走或乘船欣賞著華山湖的美景。
  • 濟南華山重現「鵲華煙雨」的「水中仙山」工程前路漫漫
    剛來濟南時,聽當地人很自豪地介紹:俺們濟南北邊有座山,叫華山,登華山能看到黃河呢。對我來說,這簡直是件稀奇事,自小隻聽說陝西有華山,位列五嶽,那曾聽說還有敢和華山重名的呢。身居濟南多年,雖說總覺濟南這華山就是一個實足的假名牌,但還是禁不住誘惑,幾年下來,好歹也去了七八趟。說真的,這濟南的華山相比陝西的華山,可以用又矮又挫形容了,但登上山頂,能看到黃河,這可不是陝西的華山能比得了的,於是對這濟南的華山有了那麼幾分賞識。
  • 【中國夢•黃河情】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濟南跑出高質量...
    22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濟南,感受黃河流域發展的「濟南速度」。一臺新舊動能轉換的「發動機」根據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發展規劃,濟南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黃河北設立先行區,為科研機構提供成果轉化平臺。
  • 中國夢·黃河情丨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濟南推動黃河流域生態...
    打造黃河流域科創新高地2018年以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國(山東)自由貿易區三大國家戰略在濟南交匯疊加,為泉城擁河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濟南市設立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創新體制機制,推行全員崗位聘任制,打破行政事業、編制內外身份界限,建立完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
  • 黃河九曲、鵲華煙雨,濟南華山北片區打造魅力宜居城
    為提升華山北片區的環境品質,打造沿黃門戶形象,濟南市規劃局聯合濟南市軌道交通集團組織編制了《華山北片區城市設計》。8月20日下午,華山北片區城市設計方案專題研究會召開。濟南市市委常委、副市長徐群指出,華山北片區是濟南市攜河北跨的重要門戶和沿黃風貌節點,城市規劃一定要高點定位、精心設計。該片區具有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規劃中要把「黃河九道彎」充分考慮進來,統籌做好黃河南北兩岸的對景關係,塑造「黃河九曲、鵲華煙雨」的特色風貌。要珍惜土地資源,考慮土地商業價值,引入高質量的產業經濟。
  • 齊煙九點之一,濟南古八景「鵲華煙雨」所在,可覽黃河百裡風光
    鵲山位於濟南的北面是著名的齊煙九點之一,也是濟南古八景「鵲華煙雨」的所在。過黃河濼口浮橋不遠,能看見一個方方正正的村落,沿村子南邊的黃河大壩一直向東行,可見一座有著三座山峰的小山-鵲山。鵲華煙雨是古代濟南著名的八景之一,現在鵲山與華山隔著奔騰不息的黃河遙遙相望。古時的兩山之間是碧波蕩漾的鵲山湖,兩山連亙,若陰雲之際,時隱時現,若離若合,雲霧繚繞,堪稱一幅絕美的水鄉圖畫,故昔人稱此景為"鵲華煙雨"。元代著名的書畫家趙孟有感於鵲山華山的美麗風光,留下了名傳千古的《鵲華秋色圖》。
  • 中國夢·黃河情丨山峰似利刃拔地而起,黃河以南有個「華不注」
    在濟南的東北角、黃河以南之處,有一山峰仿佛利劍拔地而起,山路蜿蜒盤旋,山體陡峭如立,山上藤蔓纏繞,周圍有湖還有古建築群,景色既優美又奇絕。9月22日,記者來到華山後,看到已經有很多遊客趁著秋分時節來到這裡。
  • 中國夢·黃河情|西黃東清 水口樞紐 古時華山周圍水系生態變化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
  • 中國夢·黃河情|山峰似利刃拔地而起 黃河以南有個「華不注」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2日訊 在濟南的東北角、黃河以南之處,有一山峰仿佛利劍拔地而起,山路蜿蜒盤旋,山體陡峭如立,山上藤蔓纏繞,周圍有湖還有古建築群
  • 中國夢·黃河情丨跨黃通道又添重大橋梁工程 濟南鳳凰黃河大橋全景...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
  • 濟南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城市設計社會公示與徵求意見
    ,範圍為建邦黃河大橋至濟南黃河三橋段30公裡黃河沿線;鵲華公園一期景觀設計,範圍為濟南黃河大橋以東4公裡黃河沿線。&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鵲華煙雨意向圖&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重現鵲華煙雨美景
  • 遙望齊煙九點,只為鵲華秋色
    另一個就是站在此 " 齊煙九點 " 坊處北望所見到濟南北部的臥牛山、華山、鵲山、標山、鳳凰山、北馬鞍山、粟山、匡山、藥山九座山的山頭。他詩中齊州是指中國。濟南古稱齊州,清代人葉圭書借用此句來說登山到此北所望到的景致,綠秀峻拔的華不注山、碧如屏風的鵲山、巍然盤陀的藥山以及錯落其間的臥牛山、鳳凰山等,青翠的山峰,雲霧潤蒸,嵐煙繚繞,飄飄渺渺,像是齊州的九點菸一般,很是形象,甚有詩意。
  • 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濟南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2日訊2019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在黃河下遊,作為區域中心城市,濟南一直有「北起」的夢想。近年來,濟南擁河發展動作頻頻,正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萬裡入胸懷!齊魯大地奏響幸福大河新樂章
    如今,歷史上數次泛濫成災的黃河,正成為造福齊魯大地的幸福河。秋分時節,「中國夢 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山東,探尋新時代齊魯大地與黃河的故事。黃河,決定一座城市的氣韻因河而生,因水而興。在山東,黃河是經濟繁華之源,也是文化繁榮之基。
  • 八〇一隊地質服務助力濟南華山重現「鵲華秋色」
    眾所周知,此華山非彼華山,她是濟南的著名旅遊景點,景色優美,日遊客量可達上萬人。在這背後,是省地礦局八〇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默默貢獻的地質力量。,有「鵲華盛景」之美譽。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萬裡入胸懷!齊魯大地奏響幸福大河新樂章
    如今,歷史上數次泛濫成災的黃河,正成為造福齊魯大地的幸福河。秋分時節,「中國夢 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山東,探尋新時代齊魯大地與黃河的故事。黃河,決定一座城市的氣韻因河而生,因水而興。
  • 這裡依山傍水,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濟南新...
    這幅名畫的生命力不僅在於創造了一個黃河的文化符號,還為濟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奠定文化基礎。除此之外,自古以來吟誦華山的詩文作品不勝枚舉,僅乾隆《歷城縣誌》和民國《續修歷城縣誌》便收錄127首(篇)之多。唐代大詩人李白曾攀登華山,寫下一首長詩:昔我遊齊都,登華不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