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明年施行 系領域內全國首部省級地方性...

2020-12-09 齊魯網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4日訊 《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施行,這是全國首部公共法律服務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標誌著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步入法治軌道。今天,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全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據介紹,《條例》共7章53條。包括總則、公共法律服務設施建設、公共法律服務提供、保障激勵、監督管理、法律責任、附則等內容。主要特點有:

一是具有首創性。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在對《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徵求意見稿)》的回函中指出,「目前全國各省(區、市)尚未制定出臺關於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地方立法,山東積極推進這項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我省制定出臺公共法律服務條例,成為全國第一個省份。

二是明確了公共法律服務的概念和責任主體。明確了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法律幫助、辦理法律事務的活動,主要包括法治宣傳教育、法律諮詢、公證、法律援助、調解、仲裁、司法鑑定等法律服務活動。明確了各級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單位、司法行政部門、社會組織和團體、法律服務行業協會的各自職責,實現了由司法行政部門一家「獨唱」到各相關部門單位多家「大合唱」的轉變。

三是對公共法律服務設施建設予以法定化並明確具體要求。明確了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法律服務場所設置,對實體平臺的選址、設計、名稱和設置作出規定,對熱線平臺和網絡平臺建設以及「三大平臺」融合發展提出要求。

四是對公共法律服務提供內容作出具體規定。明確了免費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範圍,包括法治宣傳教育、法律諮詢、法律援助和調解等服務;明確了有償公共法律服務項目,包括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公證、司法鑑定等。在服務保障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同時,注重服務中心大局,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對外開放、生態環境保護等,開展專項公共法律服務;為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開展「法治體檢」;在突發事件中,通過及時編發法律知識手冊、開展法治講座等方式進行相關法治宣傳。

五是對公共法律服務保障激勵的具體措施做出規定。規定了發展改革、民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農業農村、大數據等部門,以及法院、檢察院、公安等應當為公共法律服務提供支持保障。對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積分制度和誠信檔案作出規定,明確了在表彰獎勵、評先樹優、提名或推薦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候選人以及招錄公務員、招聘員工、招生等方面的激勵措施。

六是強化了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責進行明確,對違反條例規定的法律責任進行了規定。

山東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王玉君介紹,近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堅持把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作為平安山東、法治山東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和戰略性任務來抓。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統籌謀劃、強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整體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為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協調聯動機制。山東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多次作出批示、提出要求。省委、省政府把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推進現代化強省建設的重要舉措,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基本公共服務發展總體規劃、法治政府建設規劃,省人大「十三五」期間制定3部相關條例,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印發8個文件,省政府連續兩次召開會議進行安排部署。建立相關部門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各相關部門單位聯合出臺有關文件23個,確保了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順利開展。

我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自2014年起步,經過6年實踐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2015年12月,我省在全國最早以省兩辦名義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系統性提出了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概念和建設措施。山東首次提出的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作為牽引和統領法治宣傳、律師、公證等各項工作的理念,為全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貢獻了山東智慧。今年9月,我省出臺全國第一部公共法律服務法規《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目前,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司法行政機關組織實施的公共法律服務組織領導機制基本形成。

二、加強綜合保障,持續提升能力水平。一是強化政策保障。以省兩辦名義出臺《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意見》《關於開展「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的實施意見》《山東省法律服務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等文件,省司法廳聯合相關部門印發《關於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的實施意見》《公證參與人民法院司法輔助事務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確保了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順利開展。二是強化經費保障。聯合省財政廳出臺《政府購買公共法律服務辦法》《山東省村(社區)法律顧問補助經費管理辦法》等文件,推動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所需的基礎設施、信息化建設以及工作經費等列入同級財政預算,2019年僅法律援助業務經費就達到1.15億元,省級安排「智慧司法」項目資金1200萬元。三是強化隊伍保障。大力加強律師、公證員、司法鑑定人、人民調解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仲裁員等法律服務隊伍建設,目前全省有法律服務機構8.3萬個,法律服務人員32.4萬人。

三、堅持強基固本,不斷完善平臺陣地。在實體平臺方面,截至目前,建成市、縣、鄉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1989個,村(社區)司法行政工作室5.8萬個,各市、縣、鄉、村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辦理法律服務事項175萬件。2019年底,全省有1.38萬名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擔任6.2萬個村(社區)的法律顧問,年提供服務120萬次。在全國率先制定司法行政標識應用規範,統一市縣鄉村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的名稱和標識。開展縣(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示範基地創建活動,85個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達標、佔52%。在熱線平臺方面,統籌建設具備法律諮詢、人民調解、普法宣傳、協調聯動、輿情分析等多功能為一體的12348熱線平臺,月均諮詢量超過3萬人次。在網絡平臺方面,整合建設「山東法律服務網」,將線下法律服務資源擇優架構到線上平臺,遴選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法律服務人員駐場服務,諮詢服務總量、上線率、參與解答率連續位居全國前列;各地開通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公眾號328個、手機APP30個,群眾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四、堅持保障民生,積極拓展服務領域。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公共法律服務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和諧穩定貢獻力量。一是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與省扶貧部門對接,實現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申請法律援助免予經濟困難審查。組織開展「服務合作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法援惠民生·扶貧奔小康」等活動,為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和各類扶貧項目提供「法律體檢」42萬多次。二是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實施「律師服務企業千人計劃」,成立服務民營企業等各類專項法律服務團473個,聯繫和服務企業1.2萬家,開展中小微企業法治體檢、法律服務代理、婦女維權、送法下鄉等法律服務活動。三是服務黨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能。建立領導幹部日常學法、年度述法、任前考法制度,建立完善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參與法規規章、黨內法規、規範性文件的起草論證工作機制和和參與重大決策、重大執法決定合法性審查工作機制,為山東綠色發展基金在亞投行貸款8873萬歐元項目出具《法律意見書》。四是服務疫情防控工作大局。組織編寫疫情防控法律知識五十問,開展打擊哄抬物價公證公益活動,全省162家公證處全部實現與不動產登記部門信息共享、業務聯辦,成立法律服務團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實行法律援助容缺辦理,開通公證、司法鑑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特殊時期的法律服務需求。

下一步,山東省司法廳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按照中央關於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部署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改革創新、團結實幹,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再上新臺階,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和有力的法治保障。

閃電新聞記者 陳志富 馮尚尚 濟南報導 編輯 杜玉潔

相關焦點

  • 全國首部公共法律服務法規《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將施行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4日訊 (記者 伊帆) 今天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山東省司法廳相關人員介紹全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公共法律服務是政府公共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服務性和保障性工作。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統籌謀劃、強力推進。今年9月,我省出臺《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施行,這是全國首部公共法律服務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標誌著我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步入法治軌道。
  • 山東制定出臺公共法律服務條例,成為全國第一
    中國文化傳媒網訊(記者 於懷峰)12月4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山東省司法廳相關人員介紹全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記者了解到,今年9月,我省出臺《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施行,這是全國首部公共法律服務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標誌著我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步入法治軌道。會上,省司法廳副廳長 李端衛介紹,《條例》共7章53條。包括總則、公共法律服務設施建設、公共法律服務提供、保障激勵、監督管理、法律責任、附則等內容。
  • 全國首部省級地方性法規6月施行
    5月15日,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法規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省委及省人大常委會黨組高度重視,將其確定為今年的重點立法項目。6月1日,該《規定》正式施行。
  • 全國美麗城鎮建設首部省級地方性法規出臺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作為我省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建設「美麗中國」戰略的具體實踐,日前,《青海省高原美麗城鎮建設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出臺。據悉,該《條例》屬全國美麗城鎮建設首部省級地方性法規。
  • 山東出臺公共法律服務條例 利於民眾「按圖索驥」
    山東省司法廳副廳長李端衛12月4日在該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引導民眾依法辦事,讓其充分認識公共法律服務渠道的高效性、便捷性、透明性,避免因對公共法律服務缺乏了解、尋求不到,轉而選擇過激途徑表達訴求。山東省出臺的中國第一部公共法律服務法規《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施行。
  • 連雲港市首部旅遊地方性法規明年1月1日起施行
    記者從12月8日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連雲港市首部旅遊地方性法規《連雲港市旅遊促進條例
  • 《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與促進條例》明年起施行
    上海給出的方案是:將實踐經驗上升為制度安排,制定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地方性法規《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與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為「十四五」期間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法治保障。該條例已於2020年10月27日由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全國首部規範電力事業發展全過程地方性法規出臺
    良法善治 「電定」基礎全國首部規範電力事業發展全過程地方性法規——《江蘇省電力條例》出臺5月1日,《江蘇省電力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頒布施行,成為全國首部規範電力事業發展全過程的地方性法規,將為推動江蘇經濟社會和電力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法律保障。
  • 全國首部不動產登記省級地方性法規將實施:監察委可依法查詢相關資料
    江蘇省不動產登記條例將於2019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首部不動產登記省級地方性法規。今年1月9日,該條例由江蘇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條例明確,下列不動產權利,依照國家和本條例規定辦理登記,包括:集體土地所有權; 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所有權; 森林、林木所有權; 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灘涂等土地承包經營權; 建設用地使用權; 宅基地使用權; 海域使用權、無居民海島使用權; 地役權; 抵押權; 法律規定需要登記的其他不動產權利。
  • 明年起 黃山太平湖風景名勝區條例施行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日前,從《黃山市太平湖風景名勝區條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條例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條例》共三十條,分別就保護對象、管理職責、規劃建設、漁業管理、船舶管理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定,明確太平湖管委會作為風景名勝區的綜合管理機構;禁止違反規劃在太平湖風景區內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在核心景區建設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療養院以及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無關的其他建築物。
  • 《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與促進條例》明年1月1日起施行
    10月27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與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加強公共文化建設,提升治理能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文化共同體,將實踐經驗上升為制度安排,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優質公共文化服務,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本市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地方性法規,為「十四五」期間,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文化大都市、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 全國首部全面規範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法規出臺
    >  本報濟南11月27日訊 「法律是剛性的,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紅色基因的要求,我們會更自覺、更有保障!」今天下午,獲悉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全國人大代表、臨沂北城小學校長張淑琴激動地說。  這是全國首部全面規範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左中一評價說,《條例》具有鮮明的山東特色,也對全國具有借鑑意義。
  • 明年5月起施行!濟南生活垃圾分類正式立法,違反條例個人最高罰款...
    11月30日,濟南市人大發布通報,《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經2020年11月27日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批准,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濟南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即將進入「有法可依」時代。
  • 兩個全國首部!這些新法律法規剛剛表決通過
    11月27日,記者從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山東省突發事件應急保障條例》及《山東省中醫藥條例》三部法規。01 建立紅色文化遺存系統保護機制創設兩項保護制度《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是全國首部全面規範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
  • 新疆首部保護傳統村落地方性法規正式施行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從武今年10月1日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部關於傳統村落保護的條例《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傳統村落保護條例》正式施行。由木壘哈薩克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制定,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查批准的《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傳統村落保護條例》,於2019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從立法保護的層面給出了答案。隨著這一新疆首部保護傳統村落地方性法規的實施,對於保護木壘縣域區以拔廊房為代表的傳統村落,傳承地域歷史文化特色和傳統風貌,建設美麗鄉村,留住美麗鄉愁,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山東省出臺《山東省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條例》
    中國臺灣網12月3日濟南訊 隨著魯臺經貿合作的深化,山東省臺灣同胞投資的形式、領域和需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臺灣同胞投資面臨著諸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要求,為更好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關於對臺工作重要論述,更好地適應魯臺經貿合作的新形勢和新要求,進一步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
  • 《呼和浩特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明年3月1日起施行
    《呼和浩特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明年3月1日起施行 2020-12-09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南首部價格監測規章11月1日起施行
    我省首部價格監測規章今起施行精準把脈助力決策 優化海南營商環境■ 海南日報記者 梁振君 通訊員 王文正 吉傑11月1日,我省首部價格監測規章——《海南省價格監測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開始施行。
  • 第四章 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
    1954年憲法確立了由中央統一行使國家立法權的制度,取消了一般地方享有的法令、條例擬定權,僅規定民族自治地方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惟一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負責解釋法律、制定法令。1975年憲法和1978年憲法在立法權方面也作了類似的規定。        第三階段是從1979年地方組織法施行以來到現在。
  • 山東省中醫藥條例明年施行 中醫人才納入緊急救援隊
    制定中醫藥條例,對於傳承和弘揚中醫藥,保障和促進中醫藥事業與產業發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日前,山東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山東省中醫藥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