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越是有本事的人,越不能低估人性的惡

2020-12-21 琢磨君專欄

文章作者:琢磨君(分享讀書心得,感悟人生智慧,與諸君共勉)

#文化# #人性# 韓非子說:「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兔子沒了,抓兔子的狗就沒用了,可以殺了吃肉;敵國被滅後,謀士也就沒用了,可以殺了。

#琢磨君分析#這句話道透了亙古不變的人性,很現實,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

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說,文種和範蠡是幫助越王勾踐成功復國的大功臣。範蠡很聰明,深諳道家思想,懂得激流勇退,他還寫信勸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享樂。你還是趕快離去吧」。

可惜,文種把範蠡的話當成耳邊風,還自恃功高,割捨不下眼前的富貴,最後富貴沒有保住,被勾踐卸磨殺驢,給賜死了。估計,文種致死都想不通自己錯在哪裡,因為他壓根就沒有錯,只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如果人們不懂得人性,那麼歷史就會不斷重複上演。

秦末亂世,楚漢爭霸,謀士蒯通提醒過齊王韓信功高震主,要提防漢王劉邦卸磨殺驢,但是韓信完全聽不進去這些話,他以自己的價值觀覺得:劉邦一定不會虧待自己。

但是後來,韓信幫忙劉邦滅掉項羽後,劉邦馬上奪了韓信的兵權;沒多久,還污衊韓信謀反,令武士把韓信捆綁在囚車裡。韓信這才恍然大悟地說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最終,韓信被誅滅三族,令人唏噓不已。

分析對比文種和韓信的例子,我們可以有所領悟:越是有本事的人,能耐越大,但是越危險,因為容易功高震主。

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應該儘早讀懂人性,千萬不要低估人性,不要自以為是,特別是要懂得帝王或領導的人性——卸磨殺驢、忘恩負義、用完則棄。這是幾千年來用時間和血的教訓驗證出來的不變真理,誰要是忽略了這點,誰就會自食惡果。

真正聰明的人,都應該牢記老子《道德經》中的忠告: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因此,範蠡、張良、王翦、郭子儀、曾國藩等人,都是帝王的大功臣,但是他們都懂得功成名就後,馬上激流勇退,這就是聰明人的做法!

有人會問:有本事的聰明人,在成功後,不激流勇退,可以不?

當然可以!比如說,五代十國時期的李嗣源,驍勇善戰,屢建戰功,輔佐莊宗李存勖建立後唐,堪稱功高震主,他也意識到了自身的危險,於是先發制人,發動政變,把莊宗李存勖的天下奪過來了。

還比如,趙匡胤輔佐後周世宗柴榮破漢破唐,屢建戰功。柴榮病重時,十分信任趙匡胤,升他為殿前都點檢(禁軍最高統帥)。但令柴榮沒有想到是,自己剛去世沒多久,趙匡胤露出狼子野心,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逼迫後周恭帝(柴榮的小兒子)禪位,自己登基稱帝,建立宋朝。

由此可見,真正厲害的聰明人,功成名就後,要不就「激流勇退」;要不就背信棄義,與上級領導做鬥爭,消滅對方,或者取而代之,這樣才能保全自己。

但是,第二種做法屬於「不忠不義」,弊端很多:

第一,容易招致天下人的謾罵,不得人心;第二,出來混,早晚都要還的。

比如說,李嗣源奪了李存勖的天下,自己晚年又被次子李從榮武力奪位;趙匡胤奪了後周恭帝的天下,自己最後又被弟弟趙光義奪走了天下。

所以說,做人要懂得知足常樂,適可而止,這樣才能「知止不辱」。這就是我分享的讀書感悟:越是有本事的人,越要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互動,發表您的高見!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韓非子:越是有本事的人,越不能低估人性的惡
    文章作者:琢磨君(分享讀書心得,感悟人生智慧,與諸君共勉)#文化# #人性# 韓非子說:「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估計,文種致死都想不通自己錯在哪裡,因為他壓根就沒有錯,只是低估了人性的惡。分析對比文種和韓信的例子,我們可以有所領悟:越是有本事的人
  • 真正有能力有本事,厲害的人,越是低調
    越是厲害的人,越是低調,越是藏於平凡之中,藏於龐大的江湖之中,低調的過自己的日子。越是厲害的人,越有本事,越是收起了自己的鋒芒,在這世間的某個角落,不動聲色,看起來比老實人還老實,比平凡人還平凡。越是厲害的人,越不會炫耀自己,行走在人群中,越是低調,自己的本事,自己知道就好,沒必要拿出去炫耀。
  • 柴靜:永遠不要低估人性的惡,而高估人性的善
    太多的壞人讓我們的社會充斥著汙濁與邪惡,誰也不能置身事外而獨善其身。柴靜,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她的《看見》讓人藉由她的眼睛看到了這世上的醜陋與不公,看見了人性的自私與偏見,看見了社會的險惡與不堪。這樣一位記者,她曾經說過:「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惡。」善惡之殊,非如火與水不能相容羅曼·羅蘭曾說:「善與惡是同一塊錢幣的正反面」。
  • 儒家孟子說人性善,法家韓非子:別再虛偽了,人性惡永遠無法改變
    於是,孟子用邏輯把人性善的學說嚴密包裝起來。孟子說,人內心天生就有善的種子,你只要好好愛護它,丟掉了要去找到它,像保護自己的身體一樣保護善的種子,並能推而廣之,那麼人就是善人了;相反,要是丟掉了善的種子而不知道去找回來,那人就變惡了,將滑落到禽獸的隊伍中去。
  • 本事越大的人,越是沉默寡言
    但凡本事越大的人,必定經歷了常人不能承受之苦,見過常人未曾見到過的世面。 在天長日久的磨礪中,胸懷得以壯大,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卻不再「笑天下可笑之人」。 本事越大的人,苦不言。因為懂得,再苦再難都只能靠自己。
  • 魯迅:越是沒有本事的人,越愛「面子」
    正如企業家任正非所說:「我要的是成功,面子是虛的,不能當飯吃,面子是給狗吃的。」讀完魯迅先生的《說「面子」》,我們會發現:越是沒有本事的人,越愛面子!農村社會,有些人也特別愛面子,因為酒席安排的座位不合自己意,於是大鬧一番。真正聰明的人,從不在乎他人眼光,也不需要他人給面子。真正的面子是靠自己的實力賺來的:你若是沒有本事,要面子只是顯得心虛;你若有真本事,不管他人給不給你面子,自己都足夠自信,心安理得。
  • 越是有本事的人,越不會去炫耀自己
    人和人總是不同,有些人喜歡高調,有些人喜歡低調。不管高調還是低調,都是為了生活。喜歡低調的人,是害怕高調給生活帶來麻煩;喜歡高調的人,是害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用高調來刷存在感。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炫耀什麼,就是缺什麼,越是沒本事的人,越喜歡炫耀。他們往往期望通過炫耀的方式,來求得別人的關注,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 解讀丨荀子與韓非子人性論的區別
    韓非子雖就學於儒家的荀子,但卻另闢蹊徑成為法家,就其人性思想的基本立場與本質精神而言,韓非子跳出了性善、性惡的分析框架。他所闡發的是一種自然主義的人性自私論。荀韓均堅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屬性,但在人性「好利」的評價方面,二者卻分道揚鑣,荀子對「好利」做出了「惡」的價值判斷,而韓非子只是對「好利」進行事實描述,不作價值評價。
  • 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有這三個特點,福氣不請自來
    真正有本事的人,做人,不任己意,絕不自以為是、妄自尊大;悉人之情,方可通曉人情,知己知彼。處事,不任己見,絕不一意孤行、不聽勸告;悉事之理,深諳世故,通情達理。人這一生,懂得做人,方為根本,懂得做事,方為生發。
  • 令人脊背發寒的法家思想:韓非子主張的「人性本惡」確實如此嗎?
    所以對於上述觀點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則認為:倘若,沒有一個明確的獎懲制度,每個社會分子都會在「人性本惡」的驅使下僭越底線,成為無惡不作的墮落者。同時,人類在長期的好逸惡勞中,亦會使社會產生退步,變得貧窮且愚昧。因此,韓非子認為:儒家主張的教化是蒼白無力的,若不結合利益和懲罰,並不能取得成效。
  • 越有本事的人,反而越「嫉惡如仇」,原因有三個
    很多時候,心胸豁達的確是件好事,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認嫉惡如仇,因為有些時候,它們也會讓人獲益匪淺。比如,對曾經瞧不起自己的人嫉惡如仇,反倒會促進自身的進步,對一切都保持足夠的警惕,走好自己的路。
  • 柴靜|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和低估人性的惡!
    「人能從潔白裡拷打出罪惡,也能從罪惡中拷打出潔白。」我們都希望生活是充滿愛和善的。但似乎隨便哪一天點開新聞,事實就會告訴我們絕非如此。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永遠不要低估人性的惡。而最深的「人性之惡」,往往存在於你平靜的生活。
  • 越是沒本事的男人,越喜歡「裝」,別不信
    而越是無能的男人,越過於浮躁,骨子裡越是那種高高在上,覺得別人都不如自己的心態,一副目中無人的姿態。 其實,在生活中你就發現,越是沒有本事的男人,越喜歡「裝」,別不信。
  • 為什麼,越是沒本事的人,越瞧不起人?
    越是沒本事的人,越瞧不起別人,這是一句再真實不過的話了。我們公司有一群電話客服,這群客服呢,工作要求不高,只想說話聲音好聽,打字速度比較快就可以了,至於學歷方面要求放得特別的低,初中高中畢業都可以做。就是這樣的一群客服妹子,他們卻天然的具有一種優越感,從他們的面部表情都可以看出,他們特別瞧不起很多人。尤其像我們公司的主要員工群體都是IT程式設計師,很多程式設計師確實不是特別注重打扮,但他們的收入是真的高,一個月的收入可能就頂客服大半年甚至一年的收入。可是這又怎樣?
  • 「人有本事,一看便知」:越是有本事的人,往往越會有這一個特徵
    「人有本事,一看便知」:越是有本事的人,往往越會有這一個特徵,看看你有嗎?這個特徵就是低調。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李康在《運命論》中指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可見,一個人,若不能學會韜光隱晦,是難以成大器的。
  • 狼道:真正厲害的人,從不會輕易發脾氣!越是有本事,越是沒脾氣
    狼是一種超級自控的動物,時刻都給人一種冷靜的感覺,不管看上去多麼兇殘和狠辣,都不會讓自己瘋狂到失去理智。真正厲害的人,包括那些別人眼中的狠人,往往有一個特徵,就是從來不輕易發脾氣!越是有本事,越是沒脾氣,本事越大,脾氣反而越小,真奇怪!
  • 領導說:越是沒有本事的人,這3件事上越是喜歡張揚,丟人現眼
    領導就曾經說過:越是沒有本事的人,在這3件事情上就越是喜歡張揚,到最後丟人現眼,被別人看扁。第一:炫耀自己的成就在職場,有很多人動不動就喜歡炫耀自己的成就,其實這是一種十分不穩重、不成熟的行為。大家都在一個環境下辦公,你做事怎樣,有沒有什麼光輝事跡,其實絕大部分人都知道,根本沒有炫耀的必要。
  • 用口罩發財的那些人,又在借科比的死暴富:永遠別低估人性的惡!
    面對生命,有的人竭盡所能在釋放光明跟希望,有的人卻無所不用其極獲取金錢跟利益。《白夜行》書評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世上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面對生死,面對利益,我們最不能低估的就是人性當中的惡。正如這次蔓延全國的疫情,前兩天《人民日報》曝光了一個「天價口罩」的新聞。天津某藥店從23日開始,將進價12元一袋的口罩,銷售價格高達128元。加價幅度超過進價的十倍。
  • 韓非子對於人性的剖析,對法家學說的發展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戰國末年思想家韓非而在這些理論中,對於人的本性究竟是善是惡產生了激烈的討論。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早期儒家學者們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需要加以引導,讓他們找到自己的位置,那麼國家的秩序就能得到維持。不過在戰國末期,荀子則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為人性本惡,需要外界的引導和約束才能讓他們避免做出惡行。
  • 越有本事的人,對這兩句話領悟越深,記住了嗎
    衡量一個人是否有本事,首先當然是看他的能力。比如知識儲備,或者所在領域的專業水準,甚至還包括交際水平。但這其實是比較平面的。換句話說,哪怕一個人具備了以上這些條件,嚴格意義上也不能稱作有本事,人生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因為除了以上這些東西,本事還應該包括一些看不見的內在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