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分享讀書心得,感悟人生智慧,與諸君共勉)
#文化# #人性# 韓非子說:「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兔子沒了,抓兔子的狗就沒用了,可以殺了吃肉;敵國被滅後,謀士也就沒用了,可以殺了。
#琢磨君分析#這句話道透了亙古不變的人性,很現實,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
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說,文種和範蠡是幫助越王勾踐成功復國的大功臣。範蠡很聰明,深諳道家思想,懂得激流勇退,他還寫信勸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享樂。你還是趕快離去吧」。
可惜,文種把範蠡的話當成耳邊風,還自恃功高,割捨不下眼前的富貴,最後富貴沒有保住,被勾踐卸磨殺驢,給賜死了。估計,文種致死都想不通自己錯在哪裡,因為他壓根就沒有錯,只是低估了人性的惡。
如果人們不懂得人性,那麼歷史就會不斷重複上演。
秦末亂世,楚漢爭霸,謀士蒯通提醒過齊王韓信功高震主,要提防漢王劉邦卸磨殺驢,但是韓信完全聽不進去這些話,他以自己的價值觀覺得:劉邦一定不會虧待自己。
但是後來,韓信幫忙劉邦滅掉項羽後,劉邦馬上奪了韓信的兵權;沒多久,還污衊韓信謀反,令武士把韓信捆綁在囚車裡。韓信這才恍然大悟地說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最終,韓信被誅滅三族,令人唏噓不已。
分析對比文種和韓信的例子,我們可以有所領悟:越是有本事的人,能耐越大,但是越危險,因為容易功高震主。
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應該儘早讀懂人性,千萬不要低估人性,不要自以為是,特別是要懂得帝王或領導的人性——卸磨殺驢、忘恩負義、用完則棄。這是幾千年來用時間和血的教訓驗證出來的不變真理,誰要是忽略了這點,誰就會自食惡果。
真正聰明的人,都應該牢記老子《道德經》中的忠告: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因此,範蠡、張良、王翦、郭子儀、曾國藩等人,都是帝王的大功臣,但是他們都懂得功成名就後,馬上激流勇退,這就是聰明人的做法!
有人會問:有本事的聰明人,在成功後,不激流勇退,可以不?
當然可以!比如說,五代十國時期的李嗣源,驍勇善戰,屢建戰功,輔佐莊宗李存勖建立後唐,堪稱功高震主,他也意識到了自身的危險,於是先發制人,發動政變,把莊宗李存勖的天下奪過來了。
還比如,趙匡胤輔佐後周世宗柴榮破漢破唐,屢建戰功。柴榮病重時,十分信任趙匡胤,升他為殿前都點檢(禁軍最高統帥)。但令柴榮沒有想到是,自己剛去世沒多久,趙匡胤露出狼子野心,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逼迫後周恭帝(柴榮的小兒子)禪位,自己登基稱帝,建立宋朝。
由此可見,真正厲害的聰明人,功成名就後,要不就「激流勇退」;要不就背信棄義,與上級領導做鬥爭,消滅對方,或者取而代之,這樣才能保全自己。
但是,第二種做法屬於「不忠不義」,弊端很多:
第一,容易招致天下人的謾罵,不得人心;第二,出來混,早晚都要還的。
比如說,李嗣源奪了李存勖的天下,自己晚年又被次子李從榮武力奪位;趙匡胤奪了後周恭帝的天下,自己最後又被弟弟趙光義奪走了天下。
所以說,做人要懂得知足常樂,適可而止,這樣才能「知止不辱」。這就是我分享的讀書感悟:越是有本事的人,越要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互動,發表您的高見!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