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本草》鴨腳板

2020-12-07 玄武道緣

食療本草鴨腳板

01別名:

鵝腳板、鴨兒芹,三葉芹、山芹、野蜀芹,三葉、起莫、三石、當田、赴魚、野蜀葵、水白芷、大鴨腳板、鴨腳板草、野芹菜、紅鴨腳板、牙痛草、鴨腳菜、梭丹子、鴨腳草、鴨腳掌。

02產地:

秦嶺及以南各地,生於低山林邊、溝邊、田邊溼地或溝谷草叢中。

03性味:苦辛涼。

04入經:肺,心

05功效熄風止咳,清熱解毒,化鬱止痛嗽,肺癰,淋痛,疝氣,月經不調,風火牙痛,目赤翳障,痛疽瘡

治病毒性感冒咳腫,皮膚瘙癢,跌打腫痛,蛇蟲咬傷。

06批語:

經雲:性苦質涼,主清熱涼血,降氣熄熱,引藥下行,味辛質涼,主通利溼熱結凝所致之鬱,復血脈以暢行,稟賦寒涼肅殺之氣為肺之性,味微苦為心之味,故鴨腳板能引藥入心肺,功專清熱涼血,降氣熄熱,活血化鬱,復血脈以通暢矣。

蓋肺氣以降為順,而能令肺氣不降反逆者,其因有二,心有實火刑金,此其一,肝木亢旺,抱薪救火,而令心中虛火繚金,此其二。鴨腳板功專肝木亢旺,抱薪救火,而令心中滋生虛火刑金證,此其專擅

聖人云:肺為金,肝為木,金氣肅降,能克木亢

觀病毒性感冒咳嗽,為肝經溼熱,木火亢旺所致,淋痛,月經不調,風火牙痛,目赤翳障,癰疽瘡腫,皮膚瘙癢,亦屬肝經溼熱,或肝木抱薪救火所造成,證之本皆為肺氣不能肅降,金不制木,內有虛火溼熱鬱滯所致,故,應力助肺氣肅降,兼顧苦燥其溼,活血化鬱,通利鬱滯,復血脈以通暢,則木得苦燥而枯,心得苦涼而虛鬱得辛涼而通道通,其病自愈火熄。

07適宜人群

最適合於肝經溼熱,虛火常上繚體質之人(症見風火牙痛,目赤翳障,病毒性感冒,婦科炎症頻頻不愈,皮膚易過敏,或有痘瘡疥癬者)食用

08不適宜人群:

凡脾胃虛寒,中陽不振,大便洩瀉者忌食。

09附方

1、治小兒肺炎:鴨兒芹15g,馬蘭12g,葉下紅、野油菜各9g。水煎服。

2、治肺膿腫:鴨兒芹30g,魚腥草60g,桔梗、山苦瓜各6g,瓜蔞根15g。水煎每日3次分服。

3、治百日咳:鴨兒芹、地胡椒、卷柏各9g。水煎,每日3次分服。

4、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鴨兒芹15g,瓜子金9g,金銀花藤60g。水煎服。

5、治黃水瘡:鴨兒芹、香黃藤葉、金銀花葉、丹參、鬧羊花葉各等分。共研細末,用鮮連錢草、鮮三白草搗爛絞汁,調塗於患處。

6、治一切癰疽疔毒,惡瘡,已潰未潰均可服用:鴨兒芹、馬蘭、金銀花各15g,鴨蹠草30g,臺灣萵苣、絲瓜根各9g。水煎服

7、治腫毒皮色不變,溫腫無頭:鴨兒芹、東風菜各15g,柴胡30g。水煎,每日3

次分服。並用鴨兒芹、東風菜各等分,研末,好燒酒調敷。

8、治帶狀皰疹:鴨兒芹、匍伏堇、桉葉各30g,酸漿草60g。共為細末,醋調敷。

幼苗及嫩莖葉洗淨,直接炒食,素炒或加肉絲齊炒均可,味道極佳。

10食用方法

煮蛋花湯或當調味料亦佳。

相關焦點

  • 千年之後《食療本草》光芒再現
    對孕婦和兒童的飲食禁忌,孟詵也有專門闡述:「胡瓜,其實,小兒切忌,滑中,生瘡蟲」;「鴨卵,小兒食之,腳軟不行,愛倒」;「雞,小兒五歲以下,未斷乳者,勿與雞肉食」;「狗肉,女人妊娠勿食」;「梨,金瘡及產婦不可食,大忌」;「凡產後諸忌,生冷物不食,惟藕不同生類也,為能散血之故」。
  • 唐代《食療本草》教您吃出健康
    為了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唐代的孟詵通過採集、挖掘、繼承和發揚,在《食療本草》中將美味與食療背後人和自然的故事講述給我們。    孟詵懷著對各種食材與各種醫理的理解,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求著將食物轉化為療效的靈感。舌尖上的《食療本草》,以其超前的味覺意識和與醫學療效的完美結合,不僅是一種因地制宜的變通,更是順應自然的中國式生存之道。
  • 「藥食同源」:《食療本草》與食物治病
    【編者按】本草文獻是中醫藥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草文獻十八講》一書作者王家葵老師在此領域深耕多年,本書從東漢《神農本草經》談起,一直到清代的《植物名實圖考》,共以十八部具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為線索,全面系統介紹本草文化。本文摘自該書的《食療本草》一篇,由澎湃新聞經中華書局授權發布。
  • 「一帶一路」助推中醫食療本草養生文化
    而中醫食療養生正越來越多地被認可和傳播,借力「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開啟全新的國際化時代。將中華千年食療本草養生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中醫藥食療養生文化有五千年歷史,可以說是中華養生文化的瑰寶。早在唐代,醫學家孟詵著作的《食療本草》就記載了本草食療。《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上藥養命,中藥養性,下藥治病」。
  • 《食療本草》黃花菜
    食療本草—黃花菜01別名:置草花、金針菜,川草花,宣男花,鹿蔥花,置萼,真金菜02產地:河北、陝西、甘肅、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03性味:甘淡涼。此處的萓草,就是指黃花菜的根,乃中醫治病用其根日常食療用其花,為此,古人給黃花菜取名忘憂草矣黃花菜,學名為萓草。是我國特有的特產,大約已栽種了兩千多年。
  • 《食療本草》莧菜
    食療本草一莧菜①別名:人莧菜,青香莧、玉米菜、紅莧菜、千菜谷、紅菜、旱菜、荇菜、寒菜等。②產地:我國南方居多,北方亦有栽培。
  • 《食療本草》桂圓
    食療本草——桂圓01別名:三尺農味,龍眼,益智02產地:中國的西南部至東南部栽培很廣,以廣東最盛,福建次之:雲南及廣西南部亦見野生或半野生於疏林中。亞洲南部和東南部也常有栽培。03性味:甘溫。
  • 《食療本草》蒲菜
    食療本草-蒲菜01別名:深蒲、蒲荔久、蒲筍、蒲芽、蒲白、蒲兒根、蒲兒菜。02產地:我國江蘇、浙江、四川、湖南、陝西、甘肅、河北、雲南、山西等地都有分布以南方水鄉最多。亦能滲洩心中火熱蓋口瘡,口中爛臭,皆心牌火旺所致,不洩之則不能愈,蒲菜之擅也,而餘功皆可07適宜人群:經常性口瘡,或口腔潰瘍,口臭者,最宜常食此物08不適宜人群:凡脾胃虛寒,中陽不振,大便洩瀉者忌食09食療應用
  • 食療鼻祖,千古孟詵(二)
    如果說三千六百多年前生於欒川的伊尹開闢了人類湯藥的先河,那麼孟詵的《食療本草》是我國和世界現存最早的一部食療專著,孟詵堪稱世界食療的鼻祖。《食療本草》共三卷,收載了227條食藥,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大都切合實用,集古代食療之大成,且有不少藥物為唐代初期本草書中的未錄之品。
  • 本草食療養生冬蟲夏草補精氣療虛損
    清代的《本草從新》中,認為冬蟲夏草有「甘平保肺、益腎止血、化痰、已勞嗽」的功效。廣東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池曉玲說,冬蟲夏草味甘性溫,具有補腎益肺、止血化痰的功效,常常用於治療陽痿遺精、腰膝酸痛、久咳虛喘等疾病。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冬蟲夏草有免疫調節、抗腫瘤、抗氧化、抗纖維化、抗炎等功效,對肺臟、腎臟、免疫系統、肝臟等均有較好的保護作用。
  • 敦煌遺書《食療本草》殘卷中,僅存26味藥物
    《食療本草》,就是一部唐代較系統全面的,營養學和食療法專著,約成書於唐開元年間,所錄食療經驗多切實際,涉及260種食療品。《食療本草》原書早佚,1907年敦煌曾有殘卷出土, 現藏於英國大英博物館的為後唐時抄本。殘卷所錄,採用朱、墨兩色分書。藥名下注藥性、功效、禁忌及單方等,僅存26味藥物。
  • 湘西特色野菜「鴨腳板」,簡單一炒風味獨特,常吃能溫肺止咳
    湘西特色野菜「鴨腳板」,簡單一炒風味獨特,常吃能溫肺止咳。在農村,很多人都會去摘野菜來吃,因為農村的野菜是非常多的,不管是在路邊還是房前屋後,不分季節,這野菜都長得很茂盛,而且種類也很多,像婆婆丁、蕨菜、馬齒莧等都是常見的野菜。
  • 清明前後有一種野菜,形狀像鴨掌,人稱「鴨腳板」,你吃過嗎?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農村的一種特色野菜,味道獨特,當地人都叫它「鴨腳板」。鴨腳板是一種野菜,因其形狀像鴨子的腳掌而得名。據資料記載,鴨腳板屬於傘形科鴨兒芹,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喜陰,故多擇陰溼的林地溝渠而生。清明前後的鴨腳板長勢極好,口味極佳。鴨腳板形狀像鴨掌,故得名。葉翠綠清明,並有芹菜和香菜類的芳香味,別名也叫山芹菜。
  • 《食療本草》萵筍葉
    食療本草—萵筍葉①別名:萵苣菜,千金菜,萵筍葉,萵菜,藤菜。②產地:全國各地均有栽培③性味:苦甘寒。
  • 農村這種野菜外形很獨特,如今6元一斤上餐桌,人稱「鴨腳板」
    所以認識一些野菜知識也很有必要,今天農夫小羊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種叫鴨腳板的野菜。鴨腳板是多年生草本,遍體白色或淡黃色柔毛。基部分枝,常匍匐地上。葉為3出複葉,具長柄。因為其葉片形似鴨腳爪而得名,是一種野外比較新奇的野草,它的辨識度很高,一片葉子分為三瓣,特別像鴨子的鴨蹼,所以大家都叫它鴨腳板,氣味很重,有點類似芹菜,但是比芹菜的味道更為醇香濃鬱。常生長於平原溼地或山林坡邊,特別是在陰暗溼潤的地方很多。
  • 隆冬霧霾侵襲數百城市 食療本草助推健康養生 宗寧草堂攜手霧霾茶...
    抗霾需要護肺 食療本草俱佳  食療本草的概念來源於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近年來,不少企業與品牌斥資研究其中的深奧意義  宗寧草堂的負責人向我們介紹,本草根據是否有毒分為食療本草與藥用本草,其中食療本草安全無毒,具有補益的效果。我們所提倡的「中華養生」往往就是指食療和調養相結合,將古典食療本草的精髓延續,結合現代本草科學研究,將真正有益的食療本草帶進人們的生活,為增強民眾的自主健康盡一份社會的責任。
  • 食療、登高、凍齡,解密敦煌養生大法
    敦煌文獻中就保存有一套科學的食療養生大法,其中很多類目,現代人仍在沿用。食療採藥食物是生命之本,生活中常見的一些食物,不僅提供人體所需的基本營養物質,還能增強體質、療疾祛病。
  • 敦煌文獻中的重陽|食療、登高、凍齡,解密敦煌養生大法
    敦煌文獻中就保存有一套科學的食療養生大法,其中很多類目,現代人仍在沿用。食療採藥食物是生命之本,生活中常見的一些食物,不僅提供人體所需的基本營養物質,還能增強體質、療疾祛病。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獻 《食療本草》 敦煌藏經洞出土的《食療本草》殘卷,收藥26味,而這26味「藥」,竟是常見的食物。《食療本草》裡面詳述了日常生活中的雞、鴨、魚、肉、水果、蔬菜主治、功效、服食宜忌、單方驗方等。我們欣喜地看到,生活中其實有這麼多既好吃又能養身益壽的寶貝。
  • 海南周刊 | 鴨腳粟、雞屎藤……海南食療養生源流長
    食療養生源流長  文\本刊特約撰稿 蒙樂生  食療養生是中華民族的生存智慧。  明星作物鴨腳粟這是對藥食同源、食療養生的高度概括。清代著名醫學家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說得更確切:「人以食為養,而飲食失宜,或以害身命。」  《隨息居飲食譜》是食療養生的名著。該書收載物品369種,分穀食、蔬食、果實等7類,每種物品按性味、功能、主治、臨證應用、服法、宜忌等分述。該書指出:「夫飲食為日用之常,味即日用之理。勘進一層,善頤生者……頤生無元妙,節其飲食而已。」
  • 晚年開出食療「千金要方」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為了讓天下蒼生能通過基本的飲食延年益壽,孟詵決定編寫一本食療專著。  經過數十年潛心研究,在晚年,孟詵終於完成了《補養方》,後經張鼎增補,改名為《食療本草》。《食療本草》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食療學專著。   孟詵告老還鄉後居住於山中,經常採集草藥,精心炮製,食藥養身。據說這位老爺子雖然年事已高,但鶴髮童顏,力如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