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1749-1832)
戲劇家、詩人、自然科學家、文藝理論家和政治人物。
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也是世界文學領域最出類拔萃的大師之一。
我對歌德的了解是相對模糊的,通過《少年維特的煩惱》第一次知道歌德,多年後,透過《浮士德》再次了解歌德。畢竟歌德所屬的時代距離我們很久遠了。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在神聖羅馬帝國萊茵河畔的法蘭克福。
1749年,距今269年。那一年中國、美國或世界其他地方都發生了什麼事兒呢?
歷史大時段是18世紀40年代,1749年是中國農曆己巳年,生肖蛇年,乾隆十四年。
美國獨立日是1776年7月4日,也就是說歌德出生時,還沒有美國。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1740年建校,1949年美國國父班傑明·富蘭克林發表了著名文章《青年教育的建議Proposals Relating to the Education of Youth)》,隨後擔任該校校長直到1755年,之後直到1790年去世,一直擔任該校託管人。
歷史上的今年不一一列舉。如果多年前我這樣橫向對比學習歷史,也許結果會不一樣。回歸主題,繼續歌德印象。
1823年歌德74歲,我們從他人描述先去近距離感覺一下這位偉人。
「房子內部給我的印象很愉快,不怎麼豪華,一切都很高雅和簡樸。陳列在臺階上的那些複製的古代雕塑,顯出歌德對造型藝術和古希臘的愛好。」
「這間房子很涼爽,地板山鋪著地毯,陳設著一張深紅色長沙發和幾張深紅色椅子,顯得很爽朗。房裡一邊擺著一架鋼琴,壁上掛著各色各樣的繪畫和素描,通過對面的敞開著的門,可以看見裡面還有一間房子,壁上也掛著一些畫。」
「不多一會兒歌德就出來了,穿著藍上衣,還穿著正式的鞋。他說話很和愛,他的褐色面孔沉著有力,滿面皺紋,每一條皺紋都有豐富的表情。他的面孔顯得高尚而堅定,寧靜而偉大!他說話很慢,很鎮靜,令我感到面前仿佛就是一位老國王。可以看出他有自信心,超然於世間毀譽之上。」
「接近他,我感到說不出的幸福,仿佛滿身塗了安神油膏,又像一個備嘗艱苦、許多長期的希望都落了空的人,終於看到自己最大的心願獲得了滿足。」
——《歌德談話錄》
註:1823年 胡雪巖 李鴻章 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