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與禪宗六祖慧能何其相似,讀《西遊記》您能讀出禪意嗎?

2020-12-06 國學經典漫談

每個人的內心都在經歷一場「西遊」,《西遊記》是一本遺留在塵世間的經書,同時也是一面鏡子,遨遊在《西遊記》中,我們會尋找到禪宗的智慧。作為《西遊記》的核心人物孫悟空在很多方面與禪宗六祖慧能非常相似,兩者具有密切的關係。通過兩者的相似性,我們來參悟一下《西遊記》中的禪意。

兩者決定出家的過程非常相似——發心

禪宗要求研習者具有極高的智慧,並具有一步登天的能力,對比孫悟空與六祖慧能的出家過程,可以發現兩者均具有極高的天賦。

孫悟空在成為花果山美猴王以後,每天其樂無窮,忽然一天樂極生悲,尋思到等自己死後萬事成空,因此一心想跳出輪迴網。在尋師拜友的過程中,在菩提老祖道場(靈臺方寸山)的深林中聽到有人唱《黃庭》,心中無限歡喜,因此判斷出此山中必有高人,最終跟著菩提老祖拜師學藝。

我們再看看六祖慧能的出家過程,《六祖壇經》中講到六祖在砍柴的過程中,聽到有人讀誦《金剛經》,頓有所悟,得知此經出自黃梅弘忍大師,於是決定出家研習佛法。

兩者拜師學藝的過程非常相似——修行

禪宗雖然要求一步登天,但是,即便是像孫悟空與六祖慧能這種天資聰穎的人在一步登天之前,也需要時間沉澱。

孫悟空在拜見菩提老祖的時候,一開始便遭到菩提老祖的刁難。其主要目的是考驗孫悟空的悟性如何。孫悟空完美地通過了第一關。菩提老祖在收孫悟空為徒的後續七年中,孫悟空只是一個雜役。

相比較於《西遊記》中孫悟空拜見菩提老祖,六祖慧能的拜見過程禪味十足:

五祖弘忍首先問:你來做什麼?

六祖慧能說:我來只為做佛。

五祖弘忍說到:你是嶺南人,又是獦獠,如何能作佛呢?

六祖慧能: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五祖發現這是個人才,但是怕旁邊有別有用心的人,就不再多言,只是讓慧能做了柴房的雜役,一做就是八個月。

兩者開悟的過程非常相似——開悟

禪宗開悟離不開禪機,但是能抓住的人寥寥無幾!

悟空開悟

《西遊記》中菩提老祖秘傳口訣的過程非常有意思,由於祖師欲傳授的法門一一被孫悟空拒絕,而大發雷霆,手持戒尺在孫悟空的頭上打了三下,並倒背著手,從中門走了,大眾一臉嫌棄並責備他不知好歹惹師傅生氣,孫悟空由於打破了祖師盤中之謎,因此一點也不生氣,反而滿臉陪笑。此時孫悟空已經抓住了禪機,普通人哪有這樣的大智慧。

孫悟空領會了師傅的意思後,半夜三更走後門求菩提老祖將了生死的法門。此時,師徒二人的對話又是禪機,禪意十足:

悟空應聲叫道:「師父,弟子在此跪候多時。」祖師聞得聲音是悟空,即起披衣盤坐,喝道:「這猢猻!你不在前邊去睡,卻來我這後邊作甚?」悟空道:「師父昨日壇前對眾相允,教弟子三更時候,從後門裡傳我道理,故此大膽徑拜老爺榻下。」祖師聽說,十分歡喜,暗自尋思道:「這廝果然是個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盤中之暗謎也?」悟空道:「此間更無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師父大舍慈悲,傳與我長生之道罷,永不忘恩!」

「六耳」意為「六根六塵」,「六根」為眼、耳、鼻、舌、身、意,「六塵」為色、聲、香、味、觸、法。孫悟空這麼說不僅表示旁邊沒有別的人,更表明我心無雜念,一塵不染,現在是以本來面目見祖師您,孫悟空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呢?就是我們人人具足的佛性,這短對話的禪意之濃,值得我們深深的品味!

五祖慧能開悟

祖慧能在院牆上寫下了一首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弘忍見這首偈已經見性,但是恐怕有人加害慧能,就用鞋子馬上擦去。五祖馬上去柴房,問道:「米熟了嗎?」慧能說「早熟了,就差人盛出來了。」六祖慧能通過這句話抓住了禪機,五祖弘忍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慧能馬上領會了其中的意思。在三更的時候,單獨聽五祖弘忍講解《金剛經》。在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頓時開悟,然後說到: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結語:《六祖壇經》在《西遊記》之前,孫悟空的拜師與六祖慧能的拜師學藝過程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暗合西遊記第一回題目「靈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西遊記》這部作品中包含了深刻的禪宗內涵。

相關焦點

  • 這句話六祖慧能聽後,頓時開悟,你聽了以後,有沒有開悟?
    這句話六祖聽了,頓時開悟,你聽了以後,有沒有開悟?禪宗六祖慧能,曾聞金剛經而悟道,很多人都好奇,六祖慧能他,到底是聽到了那一句話嗎,才頓悟見性的?慧能有一日,遇到一位客人在誦讀佛經,慧能聽後,頓時開悟,這裡的開悟,並沒有真的見性,慧能聽了金剛經以後,就好像撿到了寶貝一樣,此後,便一人,不遠萬裡,去找五祖弘忍,求學佛法。之後的經歷,與小說西遊記中,描寫的相差不多,很多人都還不知,西遊記中,孫悟空一階段的原型,其實就是六祖慧能。
  • 吳承恩通過《西遊記》隔空喊話六祖慧能:「你不能出家!」
    ,則是吳承恩對另一個佛教大師--六祖慧能的隔空喊話!六祖慧能是中國佛教最有成就的大師,他是佛教禪宗的第六祖,他把佛教禪宗的頓悟法門發展到了頂峰,他的徒弟在他的指導下,紛紛成了佛教很多宗派的創立者。弟子們根據他的言行整理的《壇經》,是除了釋迦摩尼佛以外,在中國流行的唯一一部稱「經」的佛法經典。
  • 吳承恩通過《西遊記》隔空喊話六祖慧能:「你不能出家!」
    六祖慧能的畫像,像不像是一個樵夫形象呢而在《西遊記》中樵夫的出現,則是吳承恩對另一個佛教大師--六祖慧能的隔空喊話!六祖慧能是中國佛教最有成就的大師,他是佛教禪宗的第六祖,他把佛教禪宗的頓悟法門發展到了頂峰,他的徒弟在他的指導下,紛紛成了佛教很多宗派的創立者。
  • 趣談禪宗神秀和六祖慧能那段公案
    禪宗翹楚神秀跟六祖慧能大師的故事,是一段學佛者耳熟能詳的漢傳佛教公案。這一段有趣的鬥智鬥勇,體現了西來的佛教被完全中國化的過程。所以,禪宗從那時候就奠定了中國佛教裡最大山頭的地位。仔細回味這段故事,高級知識分子神秀所代表的還是源自印度以苦修而漸悟的教義,而普通的勞動人民代表火頭軍慧能(這哥們出家前是砍柴,出家後是火頭軍,還是離不開柴火哈)的不拘於物的頓悟,才是中國的佛教,才是禪宗的教義。故此,有一種說法叫,修世間法而成世間佛。六祖是修成佛之法,故成眾生之佛。
  • 佛教禪宗文化之六祖慧能
    到六祖慧能把禪學發揚光大,變成一代宗派。禪宗誕生了,並更加符合中國人的修行和現狀。在家修行也能成就佛道,這樣佛法就走向了大眾。更由於禪宗的思辨和獨特的美學闡述,使其受到上流社會的文人墨客的青睞。比如,蘇東坡就非常的喜歡禪宗。寫過諸多禪詩,名句有,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 慧能不識字,為何卻能頓悟,並成為「禪宗六祖」
    慧能不識字,為何卻能頓悟,並成為「禪宗六祖」?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不著急回答,還是讓我們從頭說一說這段兒故事吧。話說達摩祖師自南北朝時期,來到中土,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之後,創立了「禪宗」。「禪宗」是中國佛教的宗派之一,它就始於達摩祖師,換句話說,達摩祖師就是禪宗的「初祖」。
  • 毛澤東談禪宗六祖慧能
    毛澤東談禪宗六祖慧能據他的秘書林克回憶,他很欣賞慧能,經常把《六祖壇經》帶在身邊。逄先知在《博覽群書的革命家:毛澤東讀書生活我見我聞》一文中也說過,中國佛教的幾個經典如《金剛經》、《六祖壇經》、《華嚴經》以及研究這些經典的著述,毛澤東都曾經讀過。「對於禪宗學說,特別是它的第六世唐朝高僧慧能的思想,毛澤東更注意一些。」  慧能(638—713),禪宗六祖。
  • 禪,六祖慧能,六祖壇經,壇經,慧能,禪宗
    禪,六祖慧能,六祖壇經不唯對佛教,中國傳統的儒道思想亦受禪宗之影響,而形成儒教禪、道教禪。禪宗傳至日本後,與日本神道教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相融合,而形成了日本禪。六祖壇經,壇經,慧能,禪宗佛的三藏十二部都是文字,怎麼會與諸佛的妙理無關呢?種種疑問,種種非難,都有他們道理。
  • 《西遊記》中的禪宗意蘊,源於黃梅縣四祖、五祖的禪宗故事
    《西遊記》中所發生的人或事,都源於禪宗四祖、五祖和六祖的故事原型。《西遊記》濃墨重彩地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禪宗思想體系,有禪宗歷史、禪宗典故、禪宗義理、禪宗術語等,通篇都在講「禪」,《西遊記》就是一部「禪」書。《西遊記》中許多重要故事情節也與禪宗四祖、五祖、六祖的許多「獨特」的傳說如出一轍。
  • 西遊記裡面筋鬥雲的佛法禪機你知道嗎?
    說你拍西遊記的時候,有哪些感觸,或者是你對這個特技效果呀有哪些想法嗎。然後當時張紀中說了一句話,給我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我就覺得張紀中可能對西遊記的理解,沒有我想的那麼深厚,因為他說孫悟空的金箍棒1萬多斤重,他說只要掄起來不是碰著就死,粘著就亡嗎?
  • 也來趣談禪宗神秀和六祖慧能那段鬥機故事
    禪宗翹楚神秀跟六祖慧能大師的故事,是一段學佛者耳熟能詳的漢傳佛教公案。六祖是修成佛之法,故成眾生之佛。 往前再給大家安利一段,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要知道,中國佛教禪宗從達摩祖師開始一共傳了六代祖師。這是官宣正統的。
  • 六祖壇經,文化的傑出代表,禪宗,壇經,六祖慧能
    而「嶺南葛僚」的六祖慧能,在廣東文化名人當中,名揚四海,影響最為巨大。他可以說是珠江文化孕育出來的聖哲,由他創立的禪宗文化,是最具嶺南文化的風格與特色。他不但是禪宗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師和領袖,也是中國禪宗文化的創始人,在中國和世界思想史、文化史、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家、哲學家。
  • 禪宗六祖慧能
    禪宗在漢傳佛教中影響最大,禪宗的佛旨,源於佛經上的一句話:釋尊拈花,迦葉微笑,直指本心,見性成佛。佛經經過漢字的意譯,高度精煉,一語概之,這句話把佛性闡述的明明白白,就是說每個人的心是都有佛性的,但是被紅塵、凡世的人或事物所掩蓋、所汙染,如果你能清除這些掩蓋的俗塵,你就是佛!
  • 《西遊記》菩提祖師與孫悟空:敲三下頭是什麼意思?
    看《西遊記》第二回,菩提老祖敲孫悟空三下頭,孫悟空馬上就曉得師傅要三更半夜傳道。這是怎麼樣的道理?一、頓悟頓悟是禪宗的一個法門,這是修行很在意的東西。其實也並不一定真的暗示了孫悟空什麼,但是孫悟空真的想出了這麼個歪理,晚上還就去了還堂而皇之跟師傅說了,師傅怎麼能說我才沒這意思,你過度解讀了。
  • 都說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目不識丁,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六祖慧能大師是中國漢傳佛教歷史上最為傑出的人物之一了,一首菩提偈流傳千古。能寫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樣深奧玄妙的語句的高僧,真的會如坊間傳聞的那樣是一位目不識丁的樵夫嗎?
  • 都說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目不識丁,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六祖慧能大師是中國漢傳佛教歷史上最為傑出的人物之一了,一首菩提偈流傳千古。能寫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樣深奧玄妙的語句的高僧,真的會如坊間傳聞的那樣是一位目不識丁的樵夫嗎?
  • 六祖慧能,禪宗,壇經,六祖,慧能,佛
    六祖壇經,六祖說,正見名出世,出世是什麼意思呢,慧能在大梵寺授無相戒之後,接著向信眾講般若波羅蜜法,將他經過深思熟慮體悟出來的道理講解授給信眾。壇經,六祖,慧能,佛有的人一說修行,總想找個清淨地方,化募點錢,帶點油鹽醬醋,要去閉關了。你見那些閉關的有幾個成功的?
  • 六祖慧能大師的頓悟法門
    弘忍大師安排六祖慧能大師在柴房做了八個月的苦力。六祖慧能大師作詩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孤獨弘忍大師看他佛性很深,已經開悟,定能使佛法發揚光大,終於放心地將佛教衣缽傳給六祖慧能大師。  六祖慧能大師歷經了千辛萬苦,開創了頓悟法門。建立了生活化,平民化,中國化的佛體系。
  •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小傳
    劉志略有個姑姑,是位比丘尼,名無盡藏,住在當地的山澗寺,經常讀誦《涅槃經》。慧能禪師白天與劉志略一起參加勞動,晚上則聽無盡藏比丘尼讀誦《涅槃經》。慧能禪師雖然不識字,但他的悟性極好,經常在聽完經之後,給無盡藏比丘尼解說經文的大義。有一次無盡藏比丘尼手捧經卷,向慧能禪師請教一個字的讀法和意義。
  •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小傳(附視頻)
    慧能大師因《金剛經》中的「應無所往而生其心」而開悟,慧能大師後來被很多人稱為中國禪宗真正的創始人。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慧能大師的一生如何度過的,他又有哪些故事。文章下面有六祖慧能的記錄片哦。劉志略有個姑姑,是位比丘尼,名無盡藏,住在當地的山澗寺,經常讀誦《涅槃經》。慧能禪師白天與劉志略一起參加勞動,晚上則聽無盡藏比丘尼讀誦《涅槃經》。慧能禪師雖然不識字,但他的悟性極好,經常在聽完經之後,給無盡藏比丘尼解說經文的大義。註:關注大般若宗書院(ID:dbrshuyuan),回復【六祖壇經】會收到《六祖壇經》的全文及星雲大師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