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拳必練功,學太極拳該練什麼功

2020-12-18 靈動太極

說到「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句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句話明確地告訴我們,練套路是練拳,套路練得再好也不能稱之為練功,只要不知道練功,練拳的時間再長身上依然不會有功夫出現,那麼就練太極拳而言什麼才是太極拳術之中的「功」呢,在編者所發的《大道至簡,太極拳練習中師者不願提及的秘密》一文中,編者明確地指出了「樁功」才是太極拳術中必修必練之功。此言一出引發眾多讀者朋友的熱議,有的認為練套路就是在練功,太極拳之功夫就是從反覆地練習套路中得來的;有的認為練套路是招術,是導氣行氣的方法不能等同於練功,只有站樁才叫練功。無疑後者贊同支持了編者的觀點。

首先要知道太極拳是內功拳,主修的是人體的內氣,太極拳練功練的就是內氣即內勁,就是以太極陰陽之道結合人體固有的陰陽之理,輔以意念思維之心理活動,來改變和促進人體的各項生理機能,最突出的功法特點就是用「意」,曾有宗師說「練太極拳就是唯心的,就是精神可以變物質的唯心論」,所以拳論中有「純以意行」之說,也就是說練習太極拳之功夫,無需繁複的外形動作(重意不重形),只要能靜定守神,用「意」來練氣培氣就行了,而這個練氣培氣的過程是「練功」,練內氣也就是練內功,而太極拳的站樁功正是先賢們留給我們鍛練獲取內氣的最好方法,所以練太極拳之功就是要練站樁功。

有朋友認為練太極拳不需要站定樁,太極拳每個拳都是樁,練套路就是在練活步樁,這種說法編者不敢苟同,每個拳架都是樁沒錯,可是在行拳過程中你並沒按照站樁功的要求來練,只是當作用意不用力,行氣運氣的導引動作來練的,與站靜定樁有著根本性的不同,不能拿練套路就是在練活步樁來搪塞。

也有朋友認為練套路有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勁法,而樁功中則沒有,這種說法也有失偏頗,大家知道,太極拳練的就是周身的掤勁,掤勁是諸勁中的母勁,而站太極渾元樁功兩臂前抱的功用,練的正是這種周身一家的掤撐之勁。其餘諸勁都是由掤勁生發而來的。

有人認為拳論中就沒有站樁功這一說,那請問「一靜無有不靜,一動無有不動」單指的是行拳嗎?

值得說明的是,編者連發三篇小文強調站樁練功的重要性,但並不是反對練習套路,套路也是太極修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在反覆的強調站樁與行拳的功用不同,站樁是練功,套路是練術,樁功是本,套路是末,樁功是培元養元聚養內氣,行拳是通過肢體動作的不同變化以意導氣,將丹田之氣貫輸於周身,周身氣血充盈鼓蕩,才能有「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之靈感,所以,在練習太極拳中站樁和行拳雖有主輔之分,但兩者都不可或缺。

相關焦點

  • 太極拳是否需要練功呢?練功是練什麼呢?
    太極拳是否需要練功呢?練功是練什麼呢?有句老話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為什麼有的人說現在太極拳都不講練功,講究松胯,講究用意不用力?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是老話,說的一點也不錯!太極拳不練功,那麼,一切都是空的,架子也是空的,操也! 太極拳雖現代人說是內家拳,但是它卻是一個內外兼修的拳種!
  • 深度揭秘「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功」不僅僅是「功夫」!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是一句武術諺語。對「功」來說,我們有著不同的解釋! 「功」的三種解釋 一就是,練拳練武術,只有堅持,只有能夠吃得苦中苦,才能有功夫上身!
  • 如何練陳式太極拳才能獲得真功夫?
    有一句話:「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其中的」功「不是基本功的功,而是指練拳時必須掌握太極拳的各種要領、貫徹這些要領,如果不知道這些要領,不在練拳中貫徹這些要領,架子練得再多,到頭來也是」一場空」。按太極拳要領練好太極拳人的周身就像被疏通的河道,氣血通體暢流,浸肌膚百骸,潤臟腑筋骨,達四梢通九竅,處處皆順,周身內外協調一致。不管做什麼動作,擺什麼姿勢,肢體都非常柔順協調,動作也就舒展大方,內柔外剛,連綿不斷,功夫就能一層一層地上身。陳式太極拳的功夫共分五層。第一層是由招熟到懂勁前的過程。
  • 練拳練到想自殺,這些太極宗師吃的苦一般人受不了!
    那時清朝,北京地方上有各種功房。此如學寫字、繪畫的叫書畫房。練弓刀石的叫弓刀石房。練拳的叫拳房。於是我在九歲那年由家長帶我到練拳的功房去。教拳的老先生是全佑先生。由他的兒子愛紳、號鑑泉教我。我一方面由李大夫給治病,一方面練拳。練什麼呢,就練太極拳。我跟鑑泉先生學了八年,後來由鑑泉先生介紹又跟楊少侯先生學了四年,前後共學了十二年。
  • 學練太極拳誤解拳經,一字之差令他誤入歧途
    世上三百六十行,各行有各行的門道,即入門入行的修行方法途經和理論基礎,學練太極拳也同樣有先祖張三丰的太極拳論和王宗嶽的太極拳經作為練習者的理論指導及方法指南,這兩部被稱為太極拳修煉寶典的拳經拳論,幾百年來一直被歷代太極拳大家無數次的剖析解讀,從而演化出至今繁多的太極拳理論(陳楊武吳孫
  • 太極拳練了是啥感覺
    在沅江學習的時候你還跟我說:我自從開始學了薛老師教的太極拳,天天都開心地想笑。這是薛老師把陽光雨露播灑在我們心田了。我也有同感,練習薛老師教的十三勢,周身行氣法,楊85,天天都心平氣和,古傳太極就像我們的精神食糧,一日不練,如饑似渴,練習完神清氣爽,所以天天都想笑,天天都是好心情。
  • 滄州人說太極拳系列 | 松松松,太極功,太極頭條要放鬆;學太極,先學...
    練太極內功很快即可祛病強身、筋強骨壯、內勁貫通、周身一氣。 歌謠曰:「松松松,太極功,太極頭條要放鬆;學太極,先學松,不松難得太極功。」它充分說明,放鬆是演練太極拳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演練太極拳的必然所向和最高要求,這是太極拳難練的一點,也是衡量一個太極拳愛好者功底如何的重要方面。但從當前情況看,不少演練者對此還認識不清,做得不夠,有的動作拘謹,面紅耳赤;有的周身緊張,架子繃得生硬;也有的只知練拳,還不懂什麼叫放鬆、為什麼要放鬆等。
  • 太極拳八個層次的練法,一層深一層,層層妙無窮
    要一招一式做準確,不要落入「學拳容易改拳難」之境地。如果有時間,可以先學練「定勢」,勢熟練後,再練「聯勢」。2、嚴練嚴練是嚴格要求,循規蹈矩,要教授「中正學」課程,也就是練拳注意中正安舒。不能達到心神意念的內靜,一定要達到外形的中正。拳法中正關係到將來向高層次的修煉,身形中正對於推手、技擊也是優勢。
  • 太極拳這麼好,可是零基礎怎麼學?
    再就是練過四、五套拳之前先不要急於練器械,有了紮實的功底,再去練刀劍槍棍就會簡單一些,要循序漸進,不能著急。 再就是要方法正確。買一些教學碟和書看看。找個自己覺得練得不錯的老師學練會更快一些。多看,看碟或跟著老師練,要注意手、足、身的運動狀態、軌跡及起始位置。最重要還得多練。練拳,練拳,多練才能出拳。俗話說:「拳不離手」,就是這個道理。
  • 吳式太極拳傳人談太極門的松功
    什麼是太極門松功呢?松功是太極拳練家終生追求,一世修煉最高境界的功法。簡潔的說,松功是內外雙修,內求心神意念放鬆,神經安舒,頭腦清靜;先求心意松,而後肢體松,從腳到頂,腳、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九大關節鬆開,且節節貫串,舉動輕柔,頂上虛靈,周身全體不著力,形於手指,肢體肌膚乾淨。
  • 初學者要練好太極拳,掌握練拳的三大要素是關鍵
    但凡要學習和掌握一門技術或技藝,就要抓住和掌握該門的技術要領和關鍵點,學習修煉太極拳也一樣,初學者首先要了解太極的陰陽變化之理,掌握住最基本的修習原則,練功方法,明確修煉的目的方向,才能少走彎路,避免誤入歧途,編者在多年的太極拳練習中注意到,初習要想學好練好太極拳,掌握和理解練習太極拳的三大基本要素是關鍵
  • 太極拳的無極氣功四句訣與練功方法
    為什麼練太極拳還要練無極氣功?無極氣功是什麼?無極氣功與太極有什麼關係?無極氣功是一種氣勢,是精神和意念感覺到的一股氣勢,而不是自然肺呼吸之氣,無極氣功與自然呼吸大不相同。無極氣功與太極有什麼關係,這就要從王宗嶽的《太極拳論》頭兩句內容說起: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
  • 初學者怎樣在短時間內練好太極拳
    如何能使沒有基礎的太極拳初學者在短時間內練好太極拳?如何能讓一般水平的太極拳練習者得到快速的提高? 首先,理論上要了解太極拳的淵源流派、明白所練太極拳的基本要求、風格特點、運動規律、技術方法和招式動作名稱。各派太極拳的動作要領、拳路安排、風格特點等都各成一體。有拳共同之處,也有著明顯不同的區別,了解清楚所練拳式的手法、步法、身法、勁法等方面的要求與規律必不可少,教練員在教學過程中先言明也很重要。
  • 我學太極拳走的路
    現在練的太極拳看似軟綿,柔和無力,讓很多人看成是老人的專屬拳種,年青人好似以學太極拳甚是毫無面子可言。這其實是太極拳傳播者在教授太極拳的過程中已經進入了誤區,導致沒有能夠將太極拳文化傳達精準到位。正如我剛開始接觸太極拳的時候,別的太極拳練習者說:把拳練得慢,手腳放柔,沒有什麼文化內涵可言。其實他們真的不知道太極拳的氣勢是多麼的宏偉和博大,但他們豈能知道太極拳就僅陰陽核心理論已經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了。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可能窮其一生我也不能窺見太極拳的奧妙。這豈不是人生的悲哀。太極拳之法來源於大自然,就拿大自然之物來舉例吧。
  • 太極拳之練法要領 -----董英傑
    (十一)太極拳行住坐臥,皆可行功。其法以心行氣而求知覺。譬如無意之間,取一茶杯,用力持之。如何感覺,不用力持之如何感覺?舉步之輕重,立定之進,屈腿而立,直腿而立,一足頭著力,均可體驗之(十二)初步練拳時,覺身軀疫痛,此乃換力,不必驚恐。亦不可灰心,半月之後,即覺腰腿輕快,神滿氣足。(十三)架子練熟,推手入門。
  • 學練太極拳,「放鬆」是老生常談,這種現象的出現,不得不談
    說起練習太極拳中的「放鬆」,練習者再也熟悉不過了,「放鬆」的基本方法與要領,也都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但有一部分人始終對「放鬆」有誤解,也根本達不到太極拳功能態中的真正意義上的「放鬆」,本篇要講的是,練習者把握不住「松」的度,「松」的太過,「松」成了「懈」,還自認為是「松」的徹底,練到了「真松」了。
  • 趙堡太極拳講義
    而且氣也上不去,如果振作不起來,怎麼能練好太極拳呢?有人問,為什麼我老是在練拳中想睡覺或者是乏力呢?就是因為在練拳的時候眼睛老是看著地上有什麼,或者老是怕自己的腳放的有不對的地方,說白了就是低頭了,說句笑話,地上又沒有錢,幹嗎老低著頭呀。在練拳中人的視力始終是順著身體向前跑的,而眼的餘光向下控制著腹部以上的部位才行,甚至是要眼的餘光能照顧六個方向才行。
  • 學太極 先學松 不松難得太極功!
    歌謠曰:「松松松,太極功,太極頭條要放鬆;學太極,先學松,不松難得太極功。」它充分說明,放鬆是演練太極拳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演練太極拳的必然所向和最高要求,這是太極拳難練的一點,也是衡量一個太極拳愛好者功底如何的重要方面。
  •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你騙它一式,它騙你一生
    而太極拳則是中華民族的國粹。什麼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天人合一,貴和尚中。」強調的是整體的和諧,肯定事物多樣性的統一,主張以廣闊的胸襟、海納百川的氣概,兼容並包,使人類社會達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但是,我們大部分習練者不諳其理,不懂其功,連最起碼的練拳程序都不懂,使得這一輝煌燦爛的民族瑰寶被我們今天演練得非驢非馬。為了使太極拳這一民族瑰寶能造福人類,讓習演者能在自身的有限空間裡達到修行的目的,我願把拋磚引玉,以嗜眾好。
  • 練拳有四多:多練、多看、多問、多琢磨
    在習練過程中,不但要孜孜不倦,「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還要悟。怎麼練,如何悟呢?要多練,多看、多問、多琢磨。一、多練多練,不是一天打多少遍拳,而是循太極拳的規律,遵太極拳陰陽學說規範習練。太極拳絕不是一朝一夕輕鬆可得,而是要「脫胎換骨」「百折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