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饅頭的創業故事 一年賣出10個億的瘋狂饅頭

2020-11-29 整木圈

作者:來源網絡 時間:2020-06-12 16:26:41 瀏覽:1次

巴比饅頭的創業故事 一年賣出10個億的瘋狂饅頭

年銷售額10億元人民幣,共有門店1368家。這並不是什麼連鎖中餐館,而是由一個單價0.7元的饅頭造就的小小傳奇。

「巴比饅頭」在2003年創立,2012年,其所有門店共創下10億元的銷售紀錄。巴比饅頭創始人劉會平並未滿足於此,不久前,他公開宣布:要做世界的包子大王,計劃未來三年內,門店額年銷售額達到25億元。

包子、饅頭這種不起眼的小買賣,怎麼做成了大生意?來看巴比饅頭創始人劉會平的創業故事。

巴比饅頭創始人劉會平的創業故事

藉助連鎖品牌加盟,巴比饅頭迅速實現了低成本的擴張。

1998年安徽小夥兒劉會平初到上海,用手頭僅有的幾千元開了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包子鋪。但由於不了解上海居民的口味偏好,他的店很快就關門了,本錢虧得精光。之後,劉會平也做過其它品類,但都不成功,最終他還是決定回到自己最擅長的包子、饅頭上。

但要從不計其數的包子饅頭店中脫穎而出,談何容易?劉會平仔細觀察後發現,小店價格便宜,但衛生差;大門店衛生相對好,但價格也高,而且都是機器攪拌制餡,口感不夠脆。

2000年,利用大、小包子鋪的缺點,劉會平重操舊業,取名「劉師傅大包」。為迎合上海居民的偏好,他做了很多新嘗試。比如,為保證肉的味道純正,他專門從安徽鄉下採購天然飼料餵養的豬肉;他的菜餡全部由人工切碎,這樣青菜的口感好,非常脆;他在價格上也走親民路線,最初一個包子只賣7毛錢。

「劉師傅大包」迅速紅火起來,2003年,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劉會平將之改名為「巴比饅頭」。2004年初,劉會平已經開了10多家直營的巴比饅頭店,加上親戚朋友品牌加盟的門店,共計20多家。

但真正讓巴比饅頭走上快車道的,是2005年開始啟動的品牌加盟,這種低成本的擴張模式讓巴比饅頭在當年9月就突破了50家店,2010年突破500家。目前的1368家店中,直營店只佔比約10%。

開放品牌加盟後,「巴比饅頭」的角色定位發生變化,從一個包子饅頭連鎖店的經營者,變成中式面點製造商,主要的營收來源有兩部分:向品牌加盟店銷售供應包子、饅頭的原料或半成品,以及品牌加盟費、管理費(單店每月300—500元不等)等收入。

2008年,劉會平註冊成立了上海中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下轄「巴比饅頭」等子公司。2012年,中飲集團僅通過巴比饅頭品牌就實現4.5億元銷售,再加上團餐等業務,共計營收5億多元。

目前,巴比饅頭主要聚集在長三角,僅上海就有700—800家。劉會平正籌備將覆蓋範圍擴張至環渤海經濟圈和珠三角地區,計劃在2016年內,門店總數達到2500家;未來他希望在全國開設2萬家門店,而且以品牌加盟為主。

除了橫向擴張,他還要從縱向上提升渠道的利用效率:向巴比饅頭的門店供應速凍餃子、速凍饅頭。在這個業務坐標繫上,中飲集團對應的是三全、思念、灣仔碼頭等速凍巨頭。不過,劉會平自認為有勝算的「籌碼」,他覺得,相比走商超渠道的速凍巨頭,中飲集團直接配送到巴比饅頭的門店,渠道層級少,不僅零售價可以更便宜,而且實行每天派送,產品更新鮮。

劉會平的邏輯很明了:渠道為王。他還從當下風生水起的生鮮電商中看到了渠道的價值。「這個事情難就難在最後一公裡的配送,但這卻是我們最大的優勢」,他說,巴比饅頭每天通過上百輛冷鏈車為門店做配送,如果承接生鮮電商的配送業務,將生鮮包裹帶到門店,幾乎不增加成本,另外,門店的生意主要集中在上午,下午也有時間上門配送,獲得更多收入。

饅頭「爭上遊」

中央工廠成為巴比饅頭標準化、規模化的核心。

標準化運營是所有連鎖經營模式繞不開的問題,巴比饅頭也不例外。在公司內部,劉會平逐漸建成了兩大體系,分管門店和生產。尤其是中央工廠,在劉會平眼裡,這是巴比饅頭實現標準化、規模化,以及走向更大規模的核心。

早在2008年,劉會平就斥資2000多萬元,在上海松江建了一個中央工廠。但是,這個中央工廠只能支撐1600—1800家門店的需求。所以,在這個工廠周圍,一個投資3億元、佔地百畝的新工廠正在建設中。據劉會平透露,為支撐在珠三角地區的擴張,巴比饅頭也正在南方區域籌建中央工廠。

2014年中期,松江的新工廠將投產,劉會平不僅希望藉此為所有門店配送,還會著重發展團餐業務,即為學校、工廠、醫院等單位的食堂集中供應面點。

中央工廠也只是劉會平藍圖中的一個環節。2012年,巴比饅頭的中央工廠僅豬肉的採購額就上億元,未來幾年預計會達到數億元;蔬菜的使用量每天也達幾萬斤,未來有可能是十幾萬乃至幾十萬斤的採購量。

所以,在長期規劃裡,劉會平還計劃與專業的養殖公司合作,專門按照巴比饅頭的要求供應豬肉;同時與專業的農業公司合作,成立農業園,為巴比饅頭種植更標準、安全更可控的蔬菜。在他看來,向產業鏈上遊延伸,可以為巴比饅頭的中央工廠在成本和質量上贏得雙重優勢。

從2003年到2012年,短短10年間,巴比饅頭已經從一間小小的包子鋪成長為門店數量過千家,營收10億元的中型企業。

如今,劉會平正在學習如何管理一家中型企業。

2007年,他通過網絡招聘,認識了福記食品原高管灑海濱,兩人聊得投緣,灑海濱順理成章地加入中飲集團。

除此之外,巴比饅頭還從麥當勞挖來門店管理部的總監。為了留住這些人才,最近幾年,劉會平拿出公司15%的股份分配給高管。現階段,他正在考慮股權激勵制度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既對企業有正面作用,又能適應中飲集團長期的發展需要。

包子、饅頭作為中國傳統早餐食品,多見於零散的路邊或社區早餐店,絕大部分是個體經營,口味各異,不成規模,更談不上品牌化經營。巴比饅頭的成功,就在於它將早餐包子做成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實現了標準化、連鎖化經營。

商業模式不是一層不變的,需要不斷創新!雖然巴比饅頭的基業長青,但也需要不斷創新,不僅是現有產品的口味和形式,而且需要在模式上進一步探索,如網絡營銷的有效運用?如速凍系列產品的開發和投放?如管控模式的創新等等。

好的商業模式可以舉重若輕、化繁為簡。使企業成長速度快、效率高。即使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也可以後來居上、輕鬆賺取利潤。而在新興領域,則可以先發制人,遙遙領先。差的商業模式則使企業經營「事倍功半」、舉步維艱。

總之,巴比饅頭正在發展的路上,我們也真心希望巴比饅頭能夠堅持以品牌化、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為經營指導思想,為打造中式快餐國際品牌連鎖企業,宏揚民族飲食文化的戰略目標而努力拼搏,成為饅頭中麥當勞。


相關焦點

  • 人物|差點成油漆工的安徽老闆,一手做起了上海人愛吃的巴比饅頭
    起因是10月12日,中式面點知名品牌——中飲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首個登陸A股的主打包子饅頭的餐飲品牌。根據上周五的股市收盤價,巴比食品創始人劉會平、丁仕梅夫婦身家已經超過55億元。巴比食品上市,左為劉會平。
  • 肯德基、麥當勞和巴比饅頭,都看中了8400億早餐市場
    此後幾乎每一年,兩家的「6元早餐」都會在一段時間內宣布回歸。從2002年肯德基入局早餐業務開始,星巴克、必勝客等越來越多洋品牌都盯上了中國人的「早餐」生意。包子鋪、餛飩店、煎餅攤……中國人的早餐從不缺選項,更有便利店早餐可供選擇。洋品牌爭搶早餐生意,「野心」究竟是什麼?
  • 巴比食品:一隻饅頭背後的早餐連鎖增量空間
    元氣資本對「中國饅頭第一股」巴比食品(605338.SH)進行了調研,研究分析這個看上去門檻較低、行業格局分散且品牌集中度較低的早餐市場,是否具備足夠「性感」的增長空間,以及巴比食品如何講好「一個饅頭的故事」。 對比滷味、奶茶,早餐連鎖難在哪?
  • 初中畢業的「劉師傅」賣饅頭年營收10億,不差錢的饅頭第一股來了
    8月6日,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了中飲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申請。旗下的早餐店「巴比饅頭」較為出名。若上市過程順利,中飲股份將成為A股中的「饅頭第一股」。翻看這樣一份招股書,是不是能饞到讓你「流口水」?小編是心疼本次審核中飲股份的幾位發審委!
  • 一個小饅頭致富一個鎮
    上世紀80年代,江鎮鎮一小部分農民為了填飽肚子,奔赴北京、上海等地租賃店鋪做饅頭,進而自髮帶動周邊的親朋加入饅頭大軍,形成了面點產業的雛形。經過30多年的滾動發展,全鎮3萬餘人中,有2萬人在全國各地開饅頭店、包子店,一年的銷售額達到近百億元,利潤在40億元左右,並成為「中國麵點師之鄉」,形成巴比、天添、沙士比、德比、蒸功夫等為代表的眾多市場知名度品牌。
  • 「饅頭達人」羅三長
    雲大滇池學院創客咖啡廳內,羅三長和另一個創業團隊負責人簡短聊了幾句就起身離開忙自己的事去了。   這個穿筆挺西裝、領口上別著個精緻領花的男生,就是賣出上萬個紅糖饅頭、帶動1300多人就業的雲南大學滇池學院經濟學院大四學生羅三長。他憑著小小的紅糖饅頭實現了1.75億元的銷售額,還在今年第三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雲南賽區決賽場上奪得冠軍。
  • 江鎮:三十年成就「中國麵點師之鄉」 「饅頭」上市 小鎮「流金」
    開篇的話:佔全國60%以上銷售份額的裝飾輔材、年創造七十多億元產值的小刷子、在全國各地有近三千家連鎖店的「巴比饅頭」……也許你根本想不到,以上的這些記錄其實都是我市一個個特色小鎮創造出來的。當不起眼的裝飾輔材、刷子、饅頭等等形成產業集群,便成為當地的富民產業。即日起,本報將聚焦安慶市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推出安慶特色小鎮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 巴比食品上市了!創始人從4000元逆襲至身價10億
    今日(10月12日),國內中式面點知名品牌——中飲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巴比食品」,股票代碼「605338」)在上交所正式掛牌上市。巴比食品首日開盤大漲,截至收盤,N巴比漲44.03%,封漲停,報18.32元/股,總市值45億,流通市值11.36億元。
  • 手握3000家門店,一年收入10億,包子第一股巴比食品靠的是什麼?
    而巴比食品能靠賣包子上市,劉會平付出了20年的心血。 1998年,現在的巴比食品創始人劉會平拿著4000元來上海創業,血本無歸。但他的行動力和思想異於常人,還不服輸,一年之後又開了包子鋪,起名「劉師傅大包」。
  • 「中國包子第一股」出自懷寧縣江鎮 中飲巴比在上交所正式掛牌上市
    起因是10月12日,中式面點知名品牌——中飲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首個登陸A股的主打包子饅頭的餐飲品牌。根據上周五的股市收盤價,巴比食品創始人劉會平、丁仕梅夫婦身家已經超過55億元。
  • 方前饅頭「入駐」東陽九家超市
    「磐安小吃」登上物流「直通車」方前饅頭「入駐」東陽九家超市  3月2日下午3時,方前饅頭正式「入駐」東陽好樂多超市。當天,東陽市9家好樂多超市的方前饅頭均在半小時內被一搶而空,成了超市裡的「搶手貨」。  下午2點多,東陽市民趙立軍早早地就在超市等著饅頭上架。
  •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 蒸蒸日上又一年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 蒸蒸日上又一年  按照老習俗,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家家戶戶就要開始忙活準備過年的主食了,南北方口味的不同食品滋味多、花樣全。  膠東大餑餑蒸蒸日上幸福年  膠東大饅頭,一聽這名字就透著山東人的厚道和實誠,當地人管它叫大餑餑。在膠東,臘月二十九蒸饅頭就跟大年三十包餃子一樣重要,不管多忙,家家戶戶都要蒸上幾鍋。「做過年的喜慶饅頭,作出明年更大的豐收來。」這是膠東人的對新年的祝福。
  • 何汪銀:「從少林小子」到「饅頭王子」 今日懷寧 中安在線多媒體...
    由於家境貧寒,14歲初中畢業後,他就開始自己一人「闖蕩江湖」,到少林寺學過武術,還當過導遊、做過小買賣……從2008年開始,他瞄準早餐市場,在江蘇省蘇州市成立「沙士比饅頭」公司,至今已開了260多家連鎖店,每天賣出包子40多萬個,營業額近80萬元,並帶動600多名群眾走上致富路。
  • 左手饅頭,右手詩
    她說:能讓王婷婷她們走路去買的饅頭,一定特別好吃。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我發微信問王婷婷,王婷婷說那是貓哥,是個詩人,她們也叫他饅頭哥。饅頭哥的店面就在白沙門樓下,老闆寫詩,每天自己做手工饅頭,基本上天天都在賣。但是做不了多少。
  • 饅頭沙龍乾貨 有印創始人Lemon:我是如何走過創業那些坑的?
    饅頭沙龍和饅頭微課的區別是:饅頭沙龍主要邀請饅頭學員前來分享,我們一樣年輕、我們一起成長。7月28日晚8點,饅頭商學院優秀學員,有印創始人Lemon,作客饅頭沙龍,與我們講述她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那些坑。
  • 饅頭詩人的故事:公司破產欠債4000萬,他到麗江開了家饅頭店還債
    從一個做大生意的老闆到靠做饅頭為生, 在他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1995年,貓哥大學畢業,在體制內待了一年。很快,貓哥對一杯清茶,一份報紙,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失去了興趣。 學美術和服裝出身的貓哥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家服裝廠。1998年的時候,貓哥賺了不少錢,購置了豪宅和豪車。
  • 「饅頭第一股」來了,初中畢業劉師傅身家數十億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 李智 8月6日,中飲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飲股份」)首發申請獲證監會通過,將於上交所上市。據悉,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的A股不超過62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25.00%。中飲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經營包子、饅頭、粥品飲品,屬於速凍食品行業,旗下的早餐店「巴比饅頭」較為出名。
  • 兒童花樣饅頭,彩色果蔬卡通饅頭,卡通包
    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包子、饅頭就是白色的、方方圓圓的。其實,隨著現在製作工藝的不斷的創新,生活質量和對美食的要求不斷提高!包子饅頭其實也是可以做出,很多新花樣的,形態各異又五彩繽紛。今天給大家介紹最近火起來的卡通饅頭!
  • 小饅頭大商機,小小饅頭帶來發家致富,是怎麼做到的?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賣饅頭到底有沒有利潤。在我們南方這邊,賣的饅頭一般都是一塊錢一個,饅頭的大小也就比包子大一點。這個饅頭如果是自己做的話,就能純賺5-6毛錢,假如是從做饅頭作坊那裡批發回來賣的話,一個饅頭就只能賺3-4毛錢一個,總之小小的饅頭生意利潤的確很可觀的。
  • 平常一個饅頭吃不掉,這麼做出蒜香饅頭片,一頓吃下三個饅頭
    平常一個饅頭吃不掉,這麼做出來的蒜香饅頭片,一頓吃下三個饅頭。有時候來不及蒸米飯,直接買饅頭當主食,孩子一般就吃1個,有的時候一個都吃不完。有一次買饅頭的時候,我們好幾個媽媽在排隊,就順便聊了起來,有一位媽媽說她每次要買10個饅頭都不夠吃,那位媽媽買回家饅頭還需要進行二次加工,說加工後的饅頭,家人才能吃的多,吃的飽,這麼一聽,我就來興致了,因為我家一人一個饅頭都吃不掉,那位媽媽就告訴我們排隊的這些媽媽一個高招,說這麼做出來的饅頭,特別好吃,買的少一定不夠吃,這就是把饅頭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