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代婚姻史:唐代女子著裝特點

2020-12-13 百家號

在我國唐代,作為一個民俗文化非常開放的朝代,唐代人在服裝穿著上也有著與時俱進的變化,唐代女子的著裝自有這個時代歡快、開放、喜慶的特色。我們跟著小編一起來聊一聊,唐代女子著裝的特點是什麼?

唐代女子的著裝更偏向胡服和男裝,這一特點的唐代頗為盛行。

據資料記載,唐人崇尚胡服,特點便是女子著胡服者甚多,唐代女子不穿福裙時多穿胡服與男裝,這種情況在初唐已有。唐代女子著男裝最初只在宮廷流行,到了開元天寶年間,民間也開始流行。所以,小編認為,唐代女子著男裝形成了我國古代女子著男裝的新風,開創了巾幗男裝的壯麗景觀。據了解,唐玄宗、楊貴妃二人都喜歡胡舞。人們由對胡舞的喜歡轉變到對胡服的接受,也促進了胡服在唐代的盛行。

唐代女子的服飾也有很多實行裸露之風,比如說,領口開得較低,衣衫亦輕薄等等。

至唐後期這種露胸之風就更加盛行,人體美得到展示。關於衣服所用的衣料,學界認為以紗羅為女服衣料是唐服的另一特點。總之唐朝作為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有獨特而開放的特點,服飾顏色鮮豔,造型雍華,在歷代服飾中非常具有特色。到了盛唐及其後期,唐代裝束主要為衫福、長裙、技帛、半臂,形式更為精美、富貴和華麗,也逐漸趨向大袖寬衣和長裙絲履。這推動了唐代女裝形成露胸露臂、披紗、大袖、長裙的風格。唐代平民女子的裝束仍多以衫、福、裙、褲為主,貴族女子的妝容要簡單很多。

小編認為,唐代婚服是在秦漢時期的莊重與神聖的基礎上,又融合了高麗喜慶的唐代民風,並在結合前朝服飾形制的基礎上有了個性化的演變。也有觀點認為,唐代女子的婚服是在普通服飾的基礎上的精緻與考究的延伸。

唐代女性禮服種類和前朝相比有了很多的變化,且因女子地位的高低有所不同。

舉個例子,隋朝女性婚服大多是小袖高腰長招,裙多繫到胸部以上。按照《隋書·禮儀志》中的記載,此時的婚服為:上衫儒,下裙子,袖簡,裙長,下擺寬鬆。唐代女性禮服種類較之前朝變多,並因女子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以唐代皇后禮服為例。唐代皇后禮服主要有三種:偉衣(深青織成)、鞠衣(黃羅為衣)和鈿釵禮衣,其中以被衣為頭等,鞠衣次之,鈿釵禮衣為末等。

太子妃禮服有:榆翟鞠衣、鈿釵禮衣,鈿釵禮衣為末等。一至五品內命婦禮服為花釵翟衣鈿釵禮衣,後者為末等。六至九品內命婦禮服又有兩種:禮衣和公服。一至五品外命婦禮服為花釵翟衣,鈿釵禮衣,鈿釵禮衣為末等;一至五品官員女兒和六至九品官員妻女禮服為花釵翟衣和花釵禮衣。

史料記載的宮廷命婦花釵禮服和翟衣並無太大區別。實際上,花釵禮服多是為親王納妃時王妃所穿的婚禮服飾,它的形制要依照王妃所嫁的親王品級而定,唐代通用歸嫁禮服為青色系鈿釵禮衣,不過,這尚有待進一步考證。 鈿釵禮衣為青色深衣,為女子頭戴金銀並飾以琉璃制鈿釵。鈿釵又有品級含義和地位象徵,並遵從禮服深衣制原則。穿著這種禮服的女子其發上多戴金翠花鋼,故又稱之為「鋼釵禮衣」或「釵鋼禮衣」。

鈿釵禮服是在花釵大袖福裙或連裳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鈿釵禮服多被認為是大袖衫和長裙的組合,再加上披帛,衣服的層數繁多,在穿著時雖層層壓疊,看起來卻頗為絢麗。據記載,鈿釵禮服在穿著時,通常還需要在外面套上寬大的廣袖上衣並配中單、拔,雙佩小綬,再配釵花,可作唐代通用歸嫁禮服。不過,這種繁複的婚禮服飾自唐以後有所簡化。

知識小拓展

關於唐代女子的服裝特色,小編在上面已經給大家做了詳細的講解,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呢?有什麼其他的觀點,也可以拿出來一起討論一下。

相關焦點

  • 淺談古代婚姻史:唐代女性婚服介紹
    唐代女性婚服經歷了一個從莊嚴到喜慶,從理想到世俗的轉變過程,可以說,唐代女性婚服更接地氣,更為廣大女子所喜愛。我們跟著小編了解一下,唐代女性婚服的特點有哪些?唐代女性婚服的發展史是什麼樣的?關於鈿釵禮衣,不同等級的女子在使用上也有等級規定。在唐代之後,原本非常繁複的鈿釵禮衣有所簡化,後來逐漸成為一般意義上的花釵大袖衫。根據《新唐書·車服志》中的記載,六到九品官員家的女子在出嫁時,多穿花釵禮衣,而公主出嫁穿的婚衣則大多是花釵翟衣,皇后、太子妃穿的婚衣則大多是榆翟。花釵禮衣也有等級規定,不同地位的新娘所穿等級不同。
  • 淺談古代婚姻史:唐代的婚嫁年齡和服裝風格的轉變
    雖然當今社會的大齡未婚青年男女非常多,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尤其是唐代,針對男女的婚嫁年齡有著明確的法律規定,不僅如此,經歷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戰亂之後,民族文化大融合,唐代人們的服飾觀念和服裝設計風格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們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唐代的婚嫁年齡是多少?
  • 淺談古代婚姻史:古代女子出嫁之萬工轎
    雖然古代女子的地位非常低下,但是古代人對婚姻嫁娶是非常看重的,而女子也唯有在出嫁當天,才是最風光的一天,只要是家裡略有餘財的人家,都會在出嫁當天為女子租上一頂花轎風風光光出嫁的。我們來聊一聊,古代造型精美的萬工轎,和與花轎有關的風俗情況。
  • 淺談古代婚姻史:漢族人民的婚姻發展史
    澳大利亞著名心理學家奧斯瓦爾德·施瓦茨說:「婚姻是完整人生的精髓。」我們從原始社會雜亂無章的狀態,一直發展到現如今,有了完整的漢民族婚俗和婚姻觀念,這不得不說是思想的進步,也是時代的進步。下面,我們就跟著小編一起聊一聊,漢族人民的婚姻發展史狀況究竟是怎麼樣的?
  • 淺談古代婚姻史:明代婚姻中的「成婦禮」,和明代服飾特徵
    而且,明代人對服裝服制也有獨特的見解,我們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明代婚姻中的「成婦禮」,和明代服飾特徵都有什麼吧?在明代,「六禮」結束並不意味著婚儀就結束了,「成婦禮」依然是婚禮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雖然「六禮」是婚姻締結中的六個基本步驟,但「六禮」完畢之後並不意味婚姻儀式就此結束。
  • 「中外融合,胡漢雜糅」——淺談唐代女性服飾特點及演變過程
    《舊唐書.輿服志》記載有婦女「著丈夫衣服靴衫」,是唐代婦女仿效男子著裝的現象,發生在天寶年間(724-755)。先是由宮女所穿,後來傳入民間,成為庶民婦女所喜愛的服飾。更有社會上層人士追求高端精緻的著裝。《新唐書五行志一》中記載安樂公主喜好裝飾,有很多華麗精緻的裙子。其中籠裙是非常重要的一類,百鳥毛裙最為有名。百鳥毛裙做工複雜,在不同角度不同時間能看到裙子上不同的景色,仿佛有數百隻鳥住在裙中,生動美麗。這引起官員家眷、平民女子紛紛效仿,追求羽毛裝,導致山中的各色鳥類幾乎被殺盡。
  • 淺談古代婚姻史:古代女子嫁妝中的衣物首飾
    衣物首飾是古代嫁妝中必備的物品,不僅在浙東地區,全國各地都流行,根據家庭貧富之不同,陪嫁的衣物首飾也都不一樣。我們跟著小編一起來聊一聊,古代嫁妝中的衣物首飾都包含哪些東西呢?嫁妝中的衣物和首飾都指的什麼?
  • 淺談古代婚姻史:宋代的婚禮儀式、婚姻形式,及豐富的婚禮活動
    宋代婚姻禮儀在繼承中原地區傳統婚禮禮俗的同時,也延續了我國漢族地區婚禮儀式中的「六禮」形式。宋代對「六禮」的使用要求範圍較唐代更為廣泛。如果和唐代相比,宋代對「六禮」的要求弱很多。宋代官宦婚禮仍依「六禮」進行,但民間嫌太過麻煩,所以就僅僅行了其中「四禮」。
  • 淺談古代婚姻史:周代夫權制婚姻下的一夫多偶制
    縱觀歷史不難發現,周代可以稱得上是我國婚姻制度的開始,又因為周代獨特的歷史文化禮制背景,致使周代的婚姻制度有著這個朝代鮮明的特點,周代婚姻中有著許多的習俗需要遵循。我們跟著小編來聊一聊,周代夫權制婚姻下的一夫多偶制究竟是怎麼樣的?
  • 淺談古代婚姻史:在周代,女子婚後確認家庭地位竟然需要祭祖?
    我們都知道,周代受其特殊的政治、文化以及經濟等方面的影響,所以周代的婚姻制度特點非常鮮明,作為我國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周代也逐漸演化出了非常完善的婚禮禮儀,尤其是周人對婚姻中的祭祖禮儀則尤為重視。我們跟著小編來聊一聊,周代女子在婚姻中的家庭地位怎麼樣?
  • 淺談古代婚姻史:元代的婚姻制度和法律規定有哪些?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頒布的《嫁娶聘財體例》和《婚姻禮制》既為確立元代漢族婚姻制度發揮了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異族間通婚案例的增多。翻閱史料發現,元代社會的異族通婚涉及的民族頗多,無論是蒙漢上層政治婚姻還是下層官員、百姓多有之。元代帝王,有娶漢族女子者,諸多文臣武將,也多願意娶漢女為妻妾,據小編通過資料了解,這在元代上層社會曾被視為一種時尚。
  • 「粉胸半掩疑晴雪」:唐代女子的袒裝
    詩句對幾位女子的胸部都以「雪」「白雪」作類比,「白」就是最大的特點。原因是唐人以肥為美,又喜膚白,將女性的體態肥白看作是一種美的表現。唐代孫思邈所撰《千金方》的「婦人方」部分,就記載了好些能夠「令人肥白」的藥材和藥方。
  • 淺談古代婚姻史:周代等級分明的服飾制度
    周代是一個非常重視禮儀的時代,也是一個等級制度非常分明的時代,這不僅體現在政治層面上,甚至在婚姻禮俗方面、服飾制度上面,上也有非常明確的體現。我們跟著小編來聊一聊,周代等級分明的服飾制度情況究竟是怎麼樣的?周代是古代婚禮儀式的定型時期。
  • 唐代女裝到底有什麼特點?讓後人看了都讚嘆不已
    唐代女裝到底有什麼特點?讓後人看了都讚嘆不已 唐代女裝的特點是裙,衫,帔的統一。在唐代婦女中,出現了很多半遮半露,袒胸露臂,甚至是袒胸露乳的形象,這在唐代的壁畫中就可以略知一二,電視劇也有表現。那麼,我們是否能就此推測唐代婦女的著裝都是暴露的呢?其實不然,這也是有特定條件限制的。
  • 淺談我國古代的婚姻「六禮」
    今天是2021年的第一天,《民法典》正式生效,這裡面對家庭、婚姻等各個方面以及現實社會中一些不合理的現象都以法律的形式定了下來。今天藉由《民法典》聊聊我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民法典》正所謂「陰陽合而萬物生」,婚姻是人類社會繁衍生息的基本方式,它源於人類的本能需求,同時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逐漸的社會化。在我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上,對於婚姻制度形成了一套嚴格的流程,在嫁娶過程中形成了六道手續。
  • 古代女子衣服有深V領,還能半袒胸乳?別驚訝,這都是日常穿搭
    文丨木木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代封建社會有嚴重的禮樂教條,尤其是對女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穿衣打扮方面,女子的身體更是不可以被他人看到,尤其是腳,被除了丈夫之外的男人看到是極大的罪過,更是產生了纏足的畸形審美。
  • 淺談古代婚姻史:周代禮制背景下的婚姻禮俗
    周代婚姻,既有殷商時期的影子,又有流於後世社會諸多禁規痕跡。周代是我國歷史中極具特點的朝代,在特定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其婚姻制度也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我們來聊一聊,周代禮制背景下的婚姻禮俗是什麼樣的呢?周代婚禮處處表現出祭告祖先之」禮」。
  • 和離制度下的唐代婚姻:結婚離婚流程多,開放封建並存,離婚率高
    二、唐代婚姻制度的特點:開放與封建並存從上文結婚的流程可以看出,唐代婚姻制度對具體的結婚、離婚步驟有著嚴格的規定。這一項項規定的背後又體現著唐代婚姻制度有著哪些特點呢?我認為有以下4個特點:1.婦女地位提高。
  • 看唐代女子服飾思古代服飾鼎峰繁榮
    從唐代墓門石刻畫和大量陶製女俑來看,許多平民女子也有穿袒領襦裙的跡象。唐代女供養人的襦裙唐代襦裙的面料、色彩和樣式都大大超過了前代,可謂爭奇鬥豔、瑰麗多姿。襦裙面料大多是絲織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別,通常以多幅為佳。
  • 唐代女子服飾對日本和服的影響
    本文通過唐服及和服的材質、圖案、色彩款式等六個方面分別闡述各自的特點,來說明唐代女裝對日本和服的深淵影響。  作者:於豔晶,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汝利娜,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  一、服飾材質  面料是服裝表現的載體,不同的面料可以體現出不同樣式的特點。  (一)唐代的紡織品主要是麻織品和絲織品兩大類。麻織品,據考有諸如火麻布、貲布、班布、胡女布等眾多品種。絲織品的品種則主要有錦、綾羅、紗、鈾、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