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當今社會的大齡未婚青年男女非常多,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尤其是唐代,針對男女的婚嫁年齡有著明確的法律規定,不僅如此,經歷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戰亂之後,民族文化大融合,唐代人們的服飾觀念和服裝設計風格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們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唐代的婚嫁年齡是多少?唐代服飾的觀念和服裝設計風格有有著怎樣的轉變呢?
唐代人關於婚嫁年齡有了明確的法律規定,且婚嫁年齡比前朝有所提前。
據記載,女子13至22歲均可婚嫁。唐代女子最小11歲可成婚,高者二十四五也可成婚。唐太宗、玄宗時期曾兩度出臺有關男、女婚齡的規定。唐太宗詔令女子15歲以上未嫁者,應由地方政府負責使其以禮聘娶,這一令對因貧窮而無法嫁娶者帶來幫助。到了唐玄宗開元22年,將女子婚嫁年齡提前到了13歲。如按照姚平的觀點來看,唐代女子平均結婚年齡為17.6歲,其中15 ~ 16歲結婚者最多,約佔總數的27%。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頻繁,王朝更迭,這一時期的服飾也吸收了少數民族的服飾特色。至南朝時期,特別是在大統之後,各族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極大地豐富了中原文化。小編認為,這一時期是我國封建文化輝煌燦爛的時期,我國傳統服裝的發展也在此時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唐代無論服裝設計還是人們的服飾觀念都變得開放,並有鮮明的時代性、民族性和時尚性特點。
對於唐代女子而言,雖然社會地位有所提高,但仍然沒有擺脫男權的影響,因此也有「唐代女子有禮服而無官服之說」。在唐代初期,女子服裝大多為窄衫福(襖)、間色緊身長裙和帔帛,短福多用小袖。據了解,初唐時期,女杉橘為緊身、圓領窄袖,只是貴族女子加大了圓領衫、福有開口。唐代女子所穿的衣衫大多為祖胸衫,並且是無袖單衣,單層而且很薄,並且在仕女、貴族婦女之中非常流行。
到了盛唐時期,女子以豐腴唯美,中唐以後的女裝趨於肥大。盛唐時期的衫福領式變化也較大逐漸變為個性張揚的直領衣。在此之後衫福風格趨向華麗,衣袖漸闊漸肥,到了文宗時期,已經肥大至垂地,此時福裙成為唐代婦女的主要服飾之一,並且多為冬裝。
唐代女子所穿的襖子大多比福長比袍短,較為寬鬆,唐初女子所穿裙腰都多系以絲帶,有的繫於腋下,行時有俏麗修長之感。此時女子多肩披長巾,裙色多以緋、黃紫、青為流行。據資料顯示,唐代女子所穿的裙子有長方片直裙,穿時下擺不夠齊整。唐代女子多以體態豐腴為美,因此唐女所穿裙的寬度要比隋末時略肥。
初唐時期也曾流行過高腰或束胸,他們的寬擺可以齊地,由此可見,唐代女子穿的裙子較長,行走的時候有飄逸之感,到了中晚唐時期,唐代女子的裙子長度可以曳到地上,肥大而寬鬆,此時的裙裝大部穿於胸部高點之上,女性曲線多被遮擋。唐代女子用的「帔"是披在肩背上的長形圍巾,且兩端垂到臂膀,一頭垂得長些,另一頭短些,又稱「岐帛」。
另外,隋唐時期還流行半臂,有對襟套頭、翻領或無領等多種,領口寬大且袒露上胸。唐代男女都穿半臂,但以女子穿半臂的人最多,到了盛唐,半臂已經變得非常常見。唐代女子穿的半臂與衫橘基本相同,不過唐代女子半臂的袖子只有衫橘袖的一半,可以稱得上是短袖式罩衣。
知識小拓展
提起來唐代女子的服飾穿著,大家對哪部影視劇裡的印象更深刻呢?評論區留言大家來探討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