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代婚姻史:唐代的婚嫁年齡和服裝風格的轉變

2020-12-18 鴻振聊文化

雖然當今社會的大齡未婚青年男女非常多,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尤其是唐代,針對男女的婚嫁年齡有著明確的法律規定,不僅如此,經歷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戰亂之後,民族文化大融合,唐代人們的服飾觀念和服裝設計風格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們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唐代的婚嫁年齡是多少?唐代服飾的觀念和服裝設計風格有有著怎樣的轉變呢?

唐代人關於婚嫁年齡有了明確的法律規定,且婚嫁年齡比前朝有所提前。

據記載,女子13至22歲均可婚嫁。唐代女子最小11歲可成婚,高者二十四五也可成婚。唐太宗、玄宗時期曾兩度出臺有關男、女婚齡的規定。唐太宗詔令女子15歲以上未嫁者,應由地方政府負責使其以禮聘娶,這一令對因貧窮而無法嫁娶者帶來幫助。到了唐玄宗開元22年,將女子婚嫁年齡提前到了13歲。如按照姚平的觀點來看,唐代女子平均結婚年齡為17.6歲,其中15 ~ 16歲結婚者最多,約佔總數的27%。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頻繁,王朝更迭,這一時期的服飾也吸收了少數民族的服飾特色。至南朝時期,特別是在大統之後,各族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極大地豐富了中原文化。小編認為,這一時期是我國封建文化輝煌燦爛的時期,我國傳統服裝的發展也在此時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唐代無論服裝設計還是人們的服飾觀念都變得開放,並有鮮明的時代性、民族性和時尚性特點。

對於唐代女子而言,雖然社會地位有所提高,但仍然沒有擺脫男權的影響,因此也有「唐代女子有禮服而無官服之說」。在唐代初期,女子服裝大多為窄衫福(襖)、間色緊身長裙和帔帛,短福多用小袖。據了解,初唐時期,女杉橘為緊身、圓領窄袖,只是貴族女子加大了圓領衫、福有開口。唐代女子所穿的衣衫大多為祖胸衫,並且是無袖單衣,單層而且很薄,並且在仕女、貴族婦女之中非常流行。

到了盛唐時期,女子以豐腴唯美,中唐以後的女裝趨於肥大。盛唐時期的衫福領式變化也較大逐漸變為個性張揚的直領衣。在此之後衫福風格趨向華麗,衣袖漸闊漸肥,到了文宗時期,已經肥大至垂地,此時福裙成為唐代婦女的主要服飾之一,並且多為冬裝。

唐代女子所穿的襖子大多比福長比袍短,較為寬鬆,唐初女子所穿裙腰都多系以絲帶,有的繫於腋下,行時有俏麗修長之感。此時女子多肩披長巾,裙色多以緋、黃紫、青為流行。據資料顯示,唐代女子所穿的裙子有長方片直裙,穿時下擺不夠齊整。唐代女子多以體態豐腴為美,因此唐女所穿裙的寬度要比隋末時略肥。

初唐時期也曾流行過高腰或束胸,他們的寬擺可以齊地,由此可見,唐代女子穿的裙子較長,行走的時候有飄逸之感,到了中晚唐時期,唐代女子的裙子長度可以曳到地上,肥大而寬鬆,此時的裙裝大部穿於胸部高點之上,女性曲線多被遮擋。唐代女子用的「帔"是披在肩背上的長形圍巾,且兩端垂到臂膀,一頭垂得長些,另一頭短些,又稱「岐帛」。

另外,隋唐時期還流行半臂,有對襟套頭、翻領或無領等多種,領口寬大且袒露上胸。唐代男女都穿半臂,但以女子穿半臂的人最多,到了盛唐,半臂已經變得非常常見。唐代女子穿的半臂與衫橘基本相同,不過唐代女子半臂的袖子只有衫橘袖的一半,可以稱得上是短袖式罩衣。

知識小拓展

提起來唐代女子的服飾穿著,大家對哪部影視劇裡的印象更深刻呢?評論區留言大家來探討一下吧?

相關焦點

  • 淺談古代婚姻史:唐代女子著裝特點
    在我國唐代,作為一個民俗文化非常開放的朝代,唐代人在服裝穿著上也有著與時俱進的變化,唐代女子的著裝自有這個時代歡快、開放、喜慶的特色。我們跟著小編一起來聊一聊,唐代女子著裝的特點是什麼?唐代女子的著裝更偏向胡服和男裝,這一特點的唐代頗為盛行。據資料記載,唐人崇尚胡服,特點便是女子著胡服者甚多,唐代女子不穿福裙時多穿胡服與男裝,這種情況在初唐已有。唐代女子著男裝最初只在宮廷流行,到了開元天寶年間,民間也開始流行。
  • 淺談古代婚姻史:唐代女性婚服介紹
    唐代女性婚服經歷了一個從莊嚴到喜慶,從理想到世俗的轉變過程,可以說,唐代女性婚服更接地氣,更為廣大女子所喜愛。我們跟著小編了解一下,唐代女性婚服的特點有哪些?唐代女性婚服的發展史是什麼樣的?唐代的鈿釵禮衣情況介紹史料記載,唐代的鈿釵禮衣有多種顏色和花紋,但是婚服大多則是青綠色,因為「綠」同」頓」,有祝福的意思。客觀而言,鈿釵禮衣僅僅出現在唐代史書和禮書中,很少有實物流傳到後世,因此鈿釵禮衣是否是通用婚服,要經過更細緻的推測。
  • 淺談古代婚姻史:古代婚嫁中的拔步床
    古代女子陪嫁的婚床,一做就是千工時間,故稱「千工床」。千工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進行精細打磨,這不僅是古代的家長們對嫁女的重視,也包含著對女兒深深的寵愛,畢竟在古代,嫁妝就是一個女子後半輩子安身立命的根本。
  • 鑑賞《柳毅傳》,淺談唐代小說的轉變
    這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抓人耳目,將柳毅和龍女之間的愛情寫得尤為感人。在唐代除了詩歌盛行外,還有一大文化遺產就是小說。唐代小說又由流行以前紀實的志怪小說漸漸轉變成虛構的唐傳奇小說。這說明唐代小說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而不是拘泥於經、史。
  • 淺談古代婚姻史:明代婚姻中的「成婦禮」,和明代服飾特徵
    古代人對婚姻禮儀的重視程度,絕對不是我們現在能想像的,尤其是在明代,就算是「六禮」都已經走完了,媳婦已經娶回家了,卻並不意味著婚儀就結束了,古人對婚姻禮儀的重視甚至包括了婚禮以後的禮儀,也就是新婦拜見公婆和拜祖廟,這些流程走完,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婚儀。
  • 古代與現代的婚嫁習俗,有什麼相同又有什麼不同呢
    如果覺得我的文字還入眼,感謝關注~我在這裡等你~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邊越來越多的親戚朋友邁入了婚姻的殿堂,但是這麼喜慶的時刻也總有些不喜慶,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就是因為那個原因,很多有情人最後卻沒有走到一起,於是很多人呢就將婚嫁失敗的原因歸咎於雙方婚嫁習俗的不同導致分開,但是,古代婚嫁的習俗卻說「這個鍋我不背」,為什麼呢?
  • 淺談古代婚姻史:漢族人民的婚姻發展史
    澳大利亞著名心理學家奧斯瓦爾德·施瓦茨說:「婚姻是完整人生的精髓。」我們從原始社會雜亂無章的狀態,一直發展到現如今,有了完整的漢民族婚俗和婚姻觀念,這不得不說是思想的進步,也是時代的進步。下面,我們就跟著小編一起聊一聊,漢族人民的婚姻發展史狀況究竟是怎麼樣的?
  • 唐代婚姻古禮:六禮備,催妝撒帳成婚,見舅姑入新族,乃至禮成
    而從成婚年齡上看,也十分講究,根據各朝代經濟發展狀況的不同,都有對婚嫁年齡的規定。《周禮》記載:"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孔子解釋這句話為婚嫁的最晚時間。到了漢代,男女成婚年齡一般都在十四歲,大大提早,魏晉南北朝時期,北周武帝規定:男十五,女十三必須嫁娶。這是由於社會不穩定,人口增長速度緩慢而決定。,在古代,勞動力是十分珍貴的,這種情況到了唐有所改善。眾所周知,唐是我國古代上的盛世。
  • 淺談古代婚姻史:周代等級分明的服飾制度
    周代是一個非常重視禮儀的時代,也是一個等級制度非常分明的時代,這不僅體現在政治層面上,甚至在婚姻禮俗方面、服飾制度上面,上也有非常明確的體現。我們跟著小編來聊一聊,周代等級分明的服飾制度情況究竟是怎麼樣的?周代是古代婚禮儀式的定型時期。
  • 淺談古代婚姻史:元代婚禮除古時「六禮」之外,更看重「議婚」
    據小編了解,在傳統的漢族婚禮中,「納採」「納吉」「納徵」這三項,在元代漢族中被改為「納採」(下定禮)和「納幣」(下財禮)兩項,並多出了「議婚」這一項。而「納採」「納幣」被認為是專為議定娶婦身價而設的,財禮的多寡由品官、庶人品級和貧富程度來決定。
  • 淺談古代婚姻史:宋代的婚禮儀式、婚姻形式,及豐富的婚禮活動
    注重倫理和道德的宋人在締結婚姻的時候,有著這個朝代獨有的婚禮儀式,除了符合封建禮教要求之外,「六禮」在宋代被簡化,宋代婚姻同樣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包括婚禮活動也非常豐富多彩。我們跟著小編一起來聊一聊,宋代的婚禮儀式、婚姻形式,及豐富的婚禮活動都包含哪些方面?
  • 中國古代嫁娶禮儀有哪些,古代婚嫁習俗有哪些
    中國自古以前對外就號稱為禮儀之邦,所以可以看出中國的禮儀可謂是異常繁複,民間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是皇宮裡了,就拿婚姻嫁娶來說,也是禮儀眾多,在古代的婚嫁禮儀就有「六禮」之說,也就是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禮,而且現在還有相當一部分地方還在延續著這種習俗。
  • 解讀古代結婚法定年齡:唐代男15歲 女13歲
    在周代,已到適婚年齡的男女的終身大事還被列入了官方議程,專門設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政府官員。而在晉代,如果女子到了一定年齡還沒有嫁人,官府就要強行給她找對象。《晉書·武帝紀》記載,司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詔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意思是說,女子到17歲,如果父母不將閨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找個「剩男」逼其出嫁。
  • 從多維視角考察古代婚姻文化中的女性境遇
    作者:焦傑 《中國古代女性婚姻家庭》由傳統婚姻制度習俗、婦女專題和明清家族研究三篇組成。作者除了介紹與古代婚姻家庭有關的文化史知識外,還通過專題的形式對歷史上的特殊婦女群體和家族制度與家風家訓進行了梳理與探討,條理清晰,言簡意賅,通俗而不失學術本色。
  • 《簪花仕女圖》丨唐代貴婦有何穿衣風格?卻擁有獨特的「形體美」
    「大袖衫」的出現讓晚唐時期的服裝設計體現出貴婦們追求奢華、個性化的獨特特點。長長的袖子落女子的手臂和肩部,側面體現出唐朝女子的幸福的慵懶和優雅。「大袖衫」作為唐朝時期,貴婦們的日常基本服裝,為了構造出女子的妖嬈,以及體現出女子性感的一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更加渲染出,唐代女子具有時代性意義的裝飾風格和審美風格。
  • 中國古代婚姻文化漫議
    婚姻是男女締結夫妻關係的一種文化現象。由於歷史久遠、疆域廣袤、民族眾多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約,以及以儒家為主體的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中國古代婚姻文化蘊含豐富且特色鮮明。古代婚姻重禮輕愛。舉行正式儀式的婚姻才被社會和家庭認可。所謂「婚姻之道,謂嫁娶之禮。」
  • 淺談古代婚姻史:元代的婚姻制度和法律規定有哪些?
    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元代漢族婚俗和蒙古族婚俗皆不相同,但是隨著文化思想的交流融合,蒙古族婚俗影響了漢族婚俗的發展,同時漢族婚俗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蒙古族婚俗的變化,我們來聊一聊,元代的婚姻制度和法律規定都包含哪些呢?男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和前朝相比,又有著什麼樣的變化?
  • 淺談古代婚姻史:古代女子出嫁之萬工轎
    雖然古代女子的地位非常低下,但是古代人對婚姻嫁娶是非常看重的,而女子也唯有在出嫁當天,才是最風光的一天,只要是家裡略有餘財的人家,都會在出嫁當天為女子租上一頂花轎風風光光出嫁的。我們來聊一聊,古代造型精美的萬工轎,和與花轎有關的風俗情況。
  • 《詩經》:桃夭賞析,淺談周代婚嫁六禮
    這是一首古代頌婚詩,也是中國文化史上第一次用桃花比作少女的詩,詩中對新婚女子美麗、純潔的歌頌和對她婚姻幸福的祝福。能娶一個好女子,是一個家庭的福祉,所以說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周代時婚嫁已經有了明確的步驟和禮節,正式婚嫁必須具備六種手續,才算得是正式的夫妻。六種手續過程,也叫六禮。
  • 淺談古代婚姻史: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婚禮風俗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女性服裝方面,雖然這一時期戰亂頻繁政治動蕩,人們生活痛苦,但女性服飾卻呈現出多姿多彩的特點,女子婚服多為白色。而且,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朝和北朝的婚禮風俗也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跟著小編一起來聊一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婚禮風俗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