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同名小說改編話劇《二馬》連赴三地忙展演

2020-12-16 央廣網

最近,話劇《二馬》很忙。一個月時間裡,他們先後受邀在北京、深圳、澳門三地演出,老舍先生詼諧有趣又不乏黑色幽默的故事,借著演員精彩的表演在三地贏得無差別的熱烈掌聲。

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二馬》,自2018年首演以來已在全國範圍內演出近60場,這一個月來則分別受到第五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第十五屆深圳文博會藝術節、第三十屆澳門藝術節的邀請,在北京、深圳、澳門三地演出。

老舍的作品一直以「京味、接地氣」著稱,而《二馬》這部作品的特別之處在於背景元素不再是前門樓子、大雜院和鐘鼓樓上空呼嘯而過的鴿哨的「土」,而是倫敦街道、溫都太太家和古玩店的「洋」。

本屆澳門藝術節為了凸顯國際性和多元化,劇目構成以海外及粵港澳地區作品為主,《二馬》能入選,大概正是因為其中包含的文化交流意味。澳門土生土長的觀眾黃女士說:「劇中有一些話確實是聽不太懂,但是聯繫劇情和表演也完全能夠理解。劇中中英文化之間的摩擦與逐漸理解和融合的過程,值得我們思考。」

藝術節主辦方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局長穆欣欣表示,《二馬》展示了中英兩個古老大國在巨大差異下的文化碰撞,嬉笑怒罵中閃爍著智慧的火花,「在澳門藝術節三十周年之際,『一半北平,一半倫敦』的《二馬》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澳門上演,更別具意義。」

《二馬》經過兩年多的打磨,頻頻亮相各大戲劇節,贏得了藝術和商業上的突破,也成為北演打造戲劇品牌的代表作品之一。這突破的背後,體現了北演在原創戲劇製作上的精準定位和獨特創作思路。(記者 牛春梅)

相關焦點

  • 話劇《二馬》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 京味風趣混搭英式幽默
    原標題:話劇《二馬》京味風趣混搭英式幽默   《二馬》劇照 攝影:彭凱劍   作為廣州藝術節·戲劇2017的參演項目,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二馬》將於8月18日、19日在廣州大劇院上演。
  • 老舍小說改編話劇《二馬》來穗
    話劇《二馬》本周末在廣州上演。    南都訊 記者朱蓉婷 《二馬》是老舍早期創作的一部作品,故事發生在距今90多年前的1926年的英國,源於老舍早年的旅英生活。2017年,老舍筆下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愛情故事被搬上舞臺,由同名小說改編話劇《二馬》將於8月18日至19日在廣州大劇院上演。    據悉,這是《二馬》首度在話劇舞臺上呈現,老舍之女舒濟擔任本劇文學顧問。身挑導演、編劇、演員三職的方旭帶領全男班陣容,延續老舍風趣的語言,於「京味兒」和「英倫範」的配搭之間,幽默反映一代華人在倫敦的際遇,透視一個舊國度與新世界的碰撞。
  • 老舍名著改編話劇《二馬》將來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孟迷)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英倫範兒漫畫幽默劇《二馬》,去年在北京和上海上演,不僅獲得了文化圈和普通觀眾的一致好評,還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火爆局面。8月22—23日,《二馬》將在深圳南山文體中心劇院與鵬城觀眾見面。
  • 老舍女兒看好話劇人改編《二馬》
    原標題:老舍女兒看好話劇人改編《二馬》 16年後,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嘉會本末文化藝術創作有限公司、北京樸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根據老舍先生小說改編的話劇《二馬》,11月16日至17日在首都劇場首演。昨日,老舍先生的女兒、《二馬》文學顧問舒濟(右圖),劇本策劃關紀新,該劇的導演、編劇、主演方旭等主創人員共同亮相正乙祠,娓娓道來這部融合了英式幽默和老北京韻味的小說首度搬上話劇舞臺的因緣故事。
  • 老舍小說《二馬》首次改編成話劇,11月亮相首都劇場
    《二馬》海報老舍小說《二馬》講述了1926年一對中國父子在英國倫敦的遭遇和經歷。今年,它將首次被搬上話劇舞臺,於11月16-17日在首都劇場首演,12月3日-4日亮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10月9日下午,小說原作者老舍先生的女兒、《二馬》文學顧問舒濟,劇本策劃關紀新,該劇導演、編劇兼主演方旭攜全體主創和演員在北京正乙祠戲樓亮相,講述將這部融合了英式幽默和老北京韻味的小說搬上話劇舞臺的因緣故事。
  • 老舍話劇《二馬》將登國家大劇院
    攝影:彭凱劍    由北演出品、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二馬》繼去年在北京、上海兩地火爆上演之後,今年將再度登臺亮相,並開啟2017年全國巡演,第一站將登陸國家大劇院,作為國家大劇院夏季演出季的開幕大戲,於4月7日至4月9日與首都觀眾見面。
  • 老舍小說《二馬》首次改編話劇 用幽默筆墨寫人間百態
    今年,它將首次被搬上話劇舞臺,於11月16-17日在首都劇場首演,12月3日-4日亮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10月9日下午,小說原作者老舍先生的女兒、《二馬》文學顧問舒濟,劇本策劃關紀新,該劇導演、編劇兼主演方旭偕全體主創和演員在北京正乙祠戲樓亮相,講述將這部融合了英式幽默和老北京韻味的小說搬上話劇舞臺的因緣故事。
  • 話劇《二馬》:在愛情和玩笑背後,老舍還有不甘
    不似《駱駝祥子》和《月牙兒》,他在《二馬》裡沒有著墨於命運的悲涼,而是用幽默的口吻講述了中西文化衝撞間的情愫以及華人在倫敦的境遇。1924年夏, 老舍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教師。五年的僑居生活,打開了他的視野,也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二馬》是老舍繼《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後的第三部小說,也是他回國前在倫敦寫的最後一部作品。
  • 老舍《二馬》改編成話劇:迴避東西方文化碰撞,選擇人與人的隔膜
    當時老舍寫到的英國人對中國人的歧視,往大說是種族歧視,往小說是地域歧視,這在當下的中國社會仍然存在。老舍的小說《二馬》講述了1926年一對中國父子在英國倫敦的遭遇和經歷。今年,它將首次被搬上話劇舞臺,於11月16-17日在首都劇場首演,12月3日-4日亮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 老舍《二馬》改編話劇 京城風味和英式幽默相映成趣
    原標題:京城風味和英式幽默相映成趣  ■本報記者 童薇菁  曾有人幽默地比喻這部作品,是一部1926年版的「當北平遇上倫敦」,甚至,是「傲慢與偏見」的京味串燒版。  這部作品,就是老舍早期作品小說 《二馬》。小說寫於1929年,當時的老舍正置身於英國。
  • 老舍經典小說舞臺首度呈現 「全男班」演員演繹《二馬》
    由方旭改編並導演、演出的話劇《二馬》,是這部老舍小說在舞臺上的首度呈現,也是方旭自《我這一輩子》《貓城記》《離婚》之後,與老舍作品第四次結緣。話劇《二馬》將於6月23/24日在南京保利大劇院連演兩場,請到舒乙、舒濟擔任文學顧問,由斯琴高娃擔任藝術顧問。
  • 老舍早年小說《二馬》將首登話劇舞臺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專電(記者白瀛)1999年,老舍的小說《二馬》曾被搬上電視螢屏,由陳道明、梁冠華主演;17年後,它將被搬上舞臺,將於11月16日在首都劇場開啟京滬巡演。該劇通過老馬和小馬父子與溫都太太和小姐的愛情,展現了上世紀20年代華人在倫敦的境遇。
  • 老舍經典作品話劇「二馬」,當京味兒風趣遇見英式幽默
    《小說月報》上正登著老舍的《二馬》,雜誌每月寄到了,我母親坐在抽水馬桶上看,一面笑,一面讀出來,我靠在門框上笑。所以到現在我還是喜歡《二馬》。  文學顧問:舒乙、舒濟  藝術顧問:斯琴高娃  劇本策劃:關紀新  原   著:老舍  編   劇:方旭 郭奕雯  導   演:方旭  話劇《二馬》改編自老舍先生同名長篇小說
  • 8月中,觀《二馬》感受老舍
    《二馬》劇照。大劇院供圖    南都訊 記者許曉蕾 通訊員 姚惠 一個北平與倫敦的嬉笑故事,一出傲慢與偏見的中西演繹。8月18日- 19日,老舍同名小說改編話劇《二馬》將登陸廣州大劇院,重現老舍經典幽默。《二馬》是老舍先生早期創作的一部作品,描寫了二馬父子在英國的生活經歷。    20 17年,老舍筆下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愛情故事被搬上舞臺,身兼導演、編劇、演員三職的方旭更憑該劇奪下2017年「壹戲劇大賞」最佳男演員,加冕「戲劇帝」。
  • 懷念家兄譚宗堯:獻身於話劇和北京人藝,參演老舍小說《二馬》
    說他把全部心血都獻給了話劇事業,或許有些誇張,但說他為了話劇和北京人藝的明天,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則毫不為過。他把劇院當成了家,把事業當成了命,多忙多累都無怨無悔……」作者:譚宗遠老友徐學鵬君,在網上拍得一封信,是亡兄宗堯寫給上海的魏紹昌先生的。
  • 《二馬》:老舍的夢想,當代的演繹
    兩個漂洋過海來到異國的中國父子,一對相依為命充滿成見的英國母女,老舍《二馬》要講述的,不僅是橫亙在文化差異與世俗眼光之間的愛情與萌動,更是一代華人在倫敦的際遇,一個舊國度與新世界的碰撞。而創作近一百年後,這部小說被搬上話劇舞臺,似乎又有了另外的意味:百年前的偏見與愚昧尚未消弭,新的矛盾與荒謬已經登場。在老舍的創作體系中,《二馬》是不常被提起的一部。小說完成於老舍進行長篇創作的初年。
  • 老舍經典《二馬》首登舞臺 斯琴高娃大讚幽默詼諧
    本報記者 徐顥哲  一篇北平與倫敦的嬉笑故事,一出傲慢與偏見的中西演繹,1929年身處英國的老舍,創作了小說《二馬》。87年後,這部老舍早期的經典首次被改編成話劇,將於11月16日至17日在首都劇場首演。《二馬》文學顧問、老舍長女舒濟,該劇的編劇兼導演方旭等主創人員,前天共同亮相正乙祠戲院,披露了這部融合英式幽默和老北京味道的小說搬上話劇舞臺的因緣。
  • 話劇《二馬》:演繹京味風趣與英式幽默
    話劇《二馬》劇照   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二馬》,將於4月7日至4月9日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與觀眾見面。   幽默反映中西文化衝撞   老舍小說《二馬》講述了1926年一對中國父子在英國倫敦的遭遇和經歷。這部小說以從中國前往英國倫敦的老馬和小馬為主要人物,講述了「二馬」與溫都太太和小姐的愛情以及華人在倫敦的境遇,於「京味兒」和「英倫範兒」的配搭之間,演繹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異國故事。
  • 老舍《二馬》再現江城舞臺
    本報訊(記者王娟 實習生王珊 通訊員滑凌雲)《二馬》是老舍先生早期創作的一部作品,描寫了一對中國父子在英國的生活經歷。8月30日,根據這部作品改編的同名話劇將在武漢劇院亮相,帶領觀眾在嬉笑怒罵中洞見兩個民族的碰撞。
  • 話劇《二馬》:一場倫敦和北京的時空交錯
    近年來,方旭在老舍作品的改編領域做出了很多不俗的貢獻,《離婚》、《我這一輩子》、《貓城記》,分別展示出了一種作為一個從小在東城長大的北京人那種對於北京胡同文化的一種浸入骨髓裡的了解。就這一點來說,他對於老舍作品的理解有可能達到了一種超越文本的二維空間的更三維立體的觸摸。這一點也體現在他最新一部的話劇《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