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輔佐兩代君王的美男子龍陽君去向之謎

2020-12-10 寫乎

待你長髮及腰(電視劇《美人製造》主題曲)-徐子崴

徐子崴

文/老六

(尋秦記中的新舊版龍陽君)

【作者簡介】亦思淳,曾用筆名老六。站在馬路邊看車水馬龍,努力找到另一個自己的孤獨者。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題記:「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戰國策·魏策》

(一)龍陽君是何人?

據史籍記載,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以至漢代,帝王之中有不少人是同性戀者,魏王與龍陽君,衛靈公與彌子瑕,漢高祖與籍孺、漢文帝與鄧通、漢武帝與韓嫣,以及與魏王和龍陽君故事齊名的漢哀帝和董賢。

龍陽君,一個在史料上沒有記載生於何年、死於何年的神秘人物,他是正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同性戀,也是一個才華橫溢之人。他被後人記住的不僅僅是美貌,還有他的智慧,因而後人以他的名號作為男風的一種尊貴且含蓄的叫法——「龍陽之好」。

史料上幾乎難以找到龍陽君的相關信息,讓此人在歷史上變得更為神秘,就如他的美貌和智慧,似乎都隨風消逝。

(開封城牆始於戰國時期魏國都城——大梁城)

古時稱男色為「龍陽」,其淵源當是來自於龍陽君,史料記載,他是一個極其嫵媚婉轉的人,即使當時的後宮佳麗,在他面前也都黯然失色。想必他定是一個絕色美男,性感尤物。關於他的模樣,根據史料復原他面容的圖片,驚為天人,就是放在如今,無論是男子裝扮,還是女子裝扮,那都是萬裡挑一,人群中最亮眼的一個。

都說上帝是公平的,給了你美貌就不會給你智慧,但我想龍陽君定是上帝最寵、最溺愛的那個孩子,因為他並不像其他男寵那樣大多沒有好的結局,在君王死後,他的地位依然穩固,被新君重用。這都源於他對政治的極高敏感性,作為魏國使者,數次完美地完成任務,同時兼具美人、計謀家、武術家、外交家等多重而複雜的身份,正是有顏又有才的代言人。

(新尋秦記中的龍陽君)

(二)輔佐兩代君王

龍陽初識魏安釐王,大抵是在公元前260年信陵君竊符救趙之後,魏王在位十六年。那應該是快四十歲的中年男子了,一個如狼似虎的年紀,看到俊俏風度的龍陽君,風華正茂、儀表堂堂、談吐不俗,為之神魂顛倒是太正常的事了。

而那時候的魏王身邊還有個叫如姬的寵妃,龍陽為了實現自己專寵的目的,才有了以魚為喻的故事。古時爭寵,進而達到專寵的目的,要麼是為了家族榮耀,要麼是為了鞏固自己在後宮的地位,要麼就是真的愛君王。

我想,龍陽君不單單是為了鞏固地位,更多的應該是他是愛著魏王的,是真愛。為何會有這個想法,在於龍陽君自己就有多重身份,他的才華在政壇也是能給自己帶來無上榮耀、穩固地位的。

(幾張新版尋秦記圖片)

他和魏王,不止是情人,也是君臣。竊符救趙之後的十年期間,魏國安然無恙,有說是因為公子無忌不在魏國,秦畏懼而不敢來犯。可誰又能完全否定這十年龍陽君沒有做出貢獻

據記載,他的劍術在那個時期是數一數二的高手,同時,他對政治極其敏感,有整套的籠絡群臣的良策,還經常代表魏國出使他國,完成一個又一個政治任務。從魏王死後他的地位穩固也可以窺見,他絕不是一個只會玩弄手段享受專寵的妃子,更是一個優秀的從政者。

龍陽君同魏王,一個是年少俊美的貴族公子(我推測他應是貴族之後,能入朝為官,能成為優秀的臣子,具有多重身份,必定是讀了很多書,同時也受到家族的影響),一個是強弩之末時期的平庸國君。

初入世事的少年便深陷君臣之戀,相隨相守幾十年,感情從熾熱歸於平淡,這些年裡,兩個人之間或許會摻雜著權利慾望、利益爭鬥,但夜深人靜時的同枕共眠,我想他們之間更多的應該是相濡以沫的溫存,在那個烽火連天、刀光劍影的年代,彼此牽手、彼此陪伴,在亂世用愛溫暖內心深處的荒涼,走過人間滄桑。

龍陽君在魏王去世後盡心輔佐了兩代帝王,直到魏國滅亡,消失於世。他的一生,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給了魏安釐王,把自己最成熟穩重的中年給了魏國,把自己的暮年留給了我們無盡的想像和揣測。

(三)為何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他就消失不見了?

多年前看過的《尋秦記》裡,他的去向仍然是迷。對於他,能查閱到的只有這麼多,他就是一個謎一樣的男子。越是神秘,越是讓人想要去了解他,想要知道他後來死於何時、何事、何地。

對於他的消失,會不會是因為他的多重身份,讓他感到疲憊,想要逃離世事,尋求一片安靜的樂土,了此餘生。或者是因為魏王死後,他雖地位穩固,不擔心自身安危,發揮著自己的才能,卻在感情的世界裡一片空白,寂寞和空虛,都是功和利都無法帶給他的,索性拋開一切消失於世間。

人,能夠拋開一切,放下一切,徹底消失,必定是遇到或發生過什麼重大的事件,要麼是自己不願面對,要麼是自己無法承受。對於龍陽君,我更願意相信是後者,愛人的辭世對他的打擊,一直在心底,把那份傷與痛埋在內心深處,寄情於工作,卻無法在停下工作時忘卻那痛。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關焦點

  • 龍陽君是誰,龍陽之癖指的是龍陽君嗎?
    「龍陽之癖」也就是「龍陽之好」,出自戰國時期的魏王和龍陽君,這個典故出自《戰國策·魏策》中魏王與龍陽君的一段記載,指的是男子對同性的喜好,這也是正史上記載的最早的同性戀
  • 揭龍陽君和魏王的故事!擁有絕世美顏的「龍陽君」容貌復原圖曝光
    如今我們經常喜歡用龍陽之好這樣的成語來形容男人之間的愛情,這背後也是有典故的,而成語龍陽之好的主人公正是歷史上的龍陽君。龍陽君容貌復原圖長什麼樣?長得真的很好看嗎?據悉歷史上龍陽君是個俊俏風流的美男子。春秋戰國時期有大名鼎鼎的戰國四公子,但是不管是信陵君還是春申君,在歷史上的名氣似乎都不如一個龍陽君。但是龍陽君被大家記住,並不是因為他的才華,而是因為他與魏王的一段風花雪月的故事。
  • 春秋戰國四大奇人,商鞅都不能上榜,有一人去向至今是未解之謎
    春秋戰國四大奇人,商鞅都不能上榜,有一人去向至今是未解之謎!春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此外學術思想上面也有了很大的改革,對後世的影響意義非凡。同時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湧現了很多奇人,他們成為了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龍陽君是什麼爵位?看看他的封地與魏安釐王的距離有多遠?
    《戰國策》成為龍陽君的事跡來源,雖然不知道龍陽君在魏國朝堂之中到底有多大的權力,但其為封君,就看得出其地位並不會低,絕非那種純粹依靠出賣色相靠近君主的人。春秋戰國時代,貧民百姓若想依靠自身努力進入朝堂,受到周王國禮樂體系的貴族世襲制度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麼,龍陽君既為封君,又在君王身邊,就極可能擁有魏國貴族身份。
  • 解析龍陽君跟魏王到底是什麼關係
    在中國的歷史當中,戰國時期基本上都是打打殺殺的,幾乎很少有安穩的太平日子,也就是因為龍陽君的出現,才讓戰國時期的時候有了不一樣的樂趣。在戰國歷史當中,龍陽君比大多數的漂亮女子都要好看,他的長相堪稱是完美。而他在化為男人的時候,他的手段也是非常的厲害,在政事和外交方面的高手,改變了整個魏國應有的局勢,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
  • 作為戰國第一美男,一生侍奉3位魏國君主,為啥他這麼受寵?
    從中國歷史上看,美人為君王所寵愛,往往能左右一個朝代的命運,但有些美男子也不甘示弱,比如今天明月要講的「戰國第一美人」——龍陽君。他先後侍奉過魏國三代君王,間接導致了魏國的滅亡,但在秦始皇滅魏之後,他卻不知所蹤,那個神奇的美人兒到底是誰?
  • 龍陽君為何能得魏安釐王寵信,僅僅因為他有姿色嗎?
    中國古代有一個典故,叫做「龍陽之好」,意思是男子喜愛男子,後來用於代指「男同」。這個典故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不過想必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個典故背後的故事,以及龍陽君最終的結局。龍陽君是其爵位,至於其本來的姓名,史料上沒有記載。
  • 《大秦賦》龍陽君和魏宏是什麼關係 寵愛龍陽君的魏王是誰
    《大秦賦》劇情中出現了龍陽君,這個人物在歷史上也算是非常有名的了,「龍陽之好」這個詞就是從龍陽君身上來的。而劇中的龍陽君,和魏公子魏宏之間有很大的關係,正是因為有了龍陽君的提攜,魏宏才有機會見到魏王增。那龍陽君和魏宏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呢?歷史上與龍陽君有龍陽之好的那個魏王又是誰呢?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春秋戰國人物評選之文臣篇
    那是一個戰火紛亂,馬喑嘶鳴,民不聊生的時代;那是一個諸子百家,萬花齊放,文以化之的時代;那是一個縱橫捭闔,避而趨之,述而不著的時代。時勢造英雄,英雄亦能改變時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君王、謀臣、將軍、美女、商人、平民都以自己的方式造就了那個偉大的時代,譜寫人生的傳奇。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春秋戰國有名的文臣,你覺得誰做的最好?1.商鞅先秦法家代表人物,主要成就是在秦國進行變法,提升秦國國力;大敗魏軍,收復河西失地。
  • 《大秦賦》龍陽君,出場不多,與他相關的典故流傳兩千多年
    大秦賦暗藏男色,春秋戰國美男,除了龍陽君還有誰大秦賦龍陽君,出場不多,與他相關的典故流傳兩千多年《大秦賦》追到第41集了,很多觀眾越來越不滿於劇情的冗長拖沓,圍繞著趙姬嫪毐、呂不韋李斯的事兒太多了,漸漸失去耐性。其實,《大秦賦》更有價值或更有意思的在於細節和暗示。
  • 魏王與龍陽君的「變態」感情
    戰國時代,魏國國君魏王是位同性戀者,他與龍陽君的關係非同尋常,以致於後世把同性戀稱為「龍陽之癖」。這兩個人的同性戀,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龍陽君為達到獨佔魏王的目的,竟演出了一幕欲寵專房的醜劇。據《戰國策·魏策》記載:「魂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涕出?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令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闢人於途。
  • 春秋戰國人物評選之武將篇
    東周歷史上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那是一個戰火紛亂,馬喑嘶鳴,民不聊生的時代;那是一個諸子百家,萬花齊放,文以化之的時代;那是一個縱橫捭闔,避而趨之,述而不著的時代。時勢造英雄,英雄亦能改變時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君王、謀臣、將軍、美女、商人、平民都以自己的方式造就了那個偉大的時代,譜寫人生的傳奇。
  • 張豈之: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活的變化
    春秋戰國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大變革時期。這一時期城市有很大變化。春秋時期,城邑的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加,有關築城立邑的記載史不絕書。春秋城市的規劃布局開始呈現多樣化的特點,有的沿用西周時期的舊制,有的則突破禮制約束。戰國時期,城市數量空前增加,城市的經濟功能較前更加顯著,興起了一批重要的商業城市。
  • 春秋戰國時期之刀幣
    春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從奴隸制到封建制的大變革時期,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導致對流通貨幣的大量的需求,而金屬鑄造技術也日漸成熟,為大量鑄造金屬貨幣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這一時期貨幣的最大特點是貨幣鑄造的種類繁多,幣制混亂。
  • 春秋戰國之鄭國人物
    鄭國(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姬姓諸侯國,以經濟發達、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詩樂文化聞名於世,是中國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鄭國名君鄭莊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鄭國在春秋時期第一個強勢起來並稱霸諸侯,從而有「天下諸侯,莫非鄭黨」;名相子產治國有方,使得鄭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名人列子淡泊名利,創造了《列子》這一恢宏的史詩。戰國初年被韓國攻破,鄭國亡。莊公(前757年-前701年),姬姓,鄭氏,名寤生,周代鄭國第三位國君(前743年-前701年在位),春秋初期政治家。
  • 被後世讚譽的禪讓制,是春秋時宋國內亂的根源?
    作者:齊雲軻春秋時期宋武公十八年(前748),宋武公崩殂,公子力繼位,是為宋宣公。宋宣公有一個弟弟公子和,二人的關係非常好。宋宣公臨死前,執意傳位公子和,公子和繼位為宋穆公,宋穆公後來傳位宋宣公兒子與夷,是為宋殤公。如此兄終弟及、叔死侄繼的傳位方式,初看起來很好,卻不知為後世埋下了禍亂的根源。
  •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過渡的時期,新舊階級之間,各階級、階層之間的鬥爭複雜而又激烈。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層)或本 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主張。
  •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軍事特色之巴國篇
    巴國,周朝時期位處今中國西南、長江上遊地區的一個姬姓國家,子爵,國都為江州,即今重慶市江北區。始於西周時期,巴國與蜀國、楚國為世仇,被視為諸夏之一 。春秋中期一位巴王在徵討楚國的戰爭中俘虜了一名楚國女子而分裂出充國。
  • 去向成謎的六大歷史名人,鬼谷子只能排第三,第一位悲慘且神秘
    去向成謎的六大歷史名人,鬼谷子只能排第三,第一位超乎想像! 華夏民族自炎黃部落開始至今五千年歷史,這麼漫長的時間裡無數名人留下濃墨重彩,或功成身退,或身死道消,但也有那麼一些人在歷史記載中其去向卻成了謎,千百年來無人能找到相關的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