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與芙蓉樓

2020-11-29 騰訊網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盛唐詩人王昌齡被貶湖南後所作的《芙蓉樓送辛漸》,膾炙人口,流傳千古。詩中提到的「芙蓉樓」,就在今距湖南省懷化市48公裡處的黔城。黔城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芙蓉樓就坐落於黔城門外。

據有關志書記載,當地在唐代就有一座芙蓉樓,只是舊址已廢。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重建的芙蓉亭倒塌,知縣曾鈺將芙蓉亭徙建於城西香爐巖,並改亭為樓。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知縣龍光甸重修。民國26年(公元1937年)7月,湖南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黔陽縣長張其雄再次修繕芙蓉樓。1959年1月,芙蓉樓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芙蓉樓景區現存建築有門坊、主樓(芙蓉樓)、叢翠樓、半月亭、玉壺亭、碑廊及芙蓉池等,佔地10525平方米。芙蓉樓江畔有送客亭,亭旁古木參天,野花夾徑。從主樓而下,循徑而至送客亭,觀景懷古,別有一番情致。

相關焦點

  • 王昌齡與芙蓉樓: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是因為王昌齡的一首七言絕句《芙蓉樓送辛漸》蜚聲天下,名聞古今。全詩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把芙蓉樓寫進了天下人的心中。從此,詩以樓傳,樓以詩聞,那麼,這座千古名樓最初是在何時修建的?王昌齡是在怎樣的機緣下登上芙蓉樓的?詩人寫下這首千古佳作又是在表達他怎樣的內心情感呢?
  • 聽一聽《水墨古詩·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的朋友圈
    今天,咱們來學——《芙蓉樓送辛漸》。04:22來自傳統文化圓桌派《芙蓉樓送辛漸》(其一)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樓送辛漸,這也讓王昌齡的社交圈浮出水面。他到底有多少好朋友?在盛唐詩人圈子中,王昌齡可謂風光無限。
  • 黔城芙蓉樓讀王昌齡(圖文原創)
    」這是唐代"詩家天子"王昌齡就在湖南湘西的一座古老既幽靜的小鎮----懷化黔城芙蓉樓寫下的。,在此為官七年在城郊的芙蓉樓寫下"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歷朝文人雅士如:顏真卿、黃庭堅、米芾、嶽飛、趙孟頫、陳梅仙等都在芙蓉樓留下眾多墨跡碑刻一百多塊,彼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蔚為壯觀。
  • 芳菲四月,閒來無事,次韻大神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畫像今日翻閱《唐詩宋詞》,拜讀到大神王昌齡的大作。王昌齡對於我們來說,時如雷貫耳的唐朝大詩人,有著「七絕聖手」的雅號,初高中語文課本中夜有很多王昌齡先生的作品,比如我們熟悉的《芙蓉樓送辛漸》,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怕是人人皆知了。但是今天才知道,王昌齡先生寫了兩首《芙蓉樓送辛漸》,語文課本中只選取了其中的一首。周末恰好有閒暇,閒來無事,自娛自樂,次韻大神王昌齡先生的第二首《芙蓉樓送辛漸》,寫一首自己的拙作,請大家多多批評!
  • 康震講《芙蓉樓送辛漸》讓王昌齡拼命敲棺材蓋
    這也難怪康震教授會把《芙蓉樓送辛漸》解讀得令詩人王昌齡著急得猛敲棺材蓋,欲爬出來對康教授說:「不是你說的那麼回事!」。那麼,康教授是怎樣解讀《芙蓉樓送辛漸》的呢?因天塹長江阻隔,江南為吳國,江南岸以北為楚國;金山,也就是詩裡的楚山,孤零零地突兀在長江中間;江南岸是吳地丹陽(唐代鎮江稱丹陽)的西津渡街,街上有芙蓉樓、小山樓等等。
  • 與王昌齡有不解之緣的「芙蓉樓」,有兩處,哪處才是他送別之地?
    ,從此芙蓉樓與王昌齡結下了不解之緣。說到芙蓉樓,不用作者說,大家多少都知道一些,如在小學語文課本裡有見過,但芙蓉樓不止只有一座,而是有兩座,一座是在江蘇鎮江,另一座是在湖南洪江,這兩座芙蓉樓都與王昌齡有關係。但有人會有疑問,兩座芙蓉樓,那哪座芙蓉樓才是詩人王昌齡筆下的那座芙蓉樓呢?對於這個,作者想說無論哪座,它們都是懷念詩人王昌齡的一種見證。
  • 不忘初心的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先說創作背景: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此詩原題共兩首,第二首說到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32: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唐61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玉壺賞析:《芙蓉樓送辛漸》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送別詩,是作者被貶為江寧縣丞時所寫。此詩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芙蓉樓作者簡介: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
  •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應該怎麼理解?
    唐代詩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應該怎麼理解?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號稱「七絕聖手」,又稱「詩中天子」。他對七絕的成型和發展的作用和李白比起來,都只高不低。七絕能夠成為唐朝直到今天中國詩壇中最流行的體裁,這兩位居功至偉。
  • 品讀《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或許正是因為他的「冰心」而死
    七絕聖手王昌齡,盛唐最偉大的邊塞詩人之一,年輕時曾在嵩山學道,出山後投筆從戎,去了邊塞打磨,可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典範,也留下來膾炙人口的邊塞名篇,而後便高中進士開始了他的官宦之旅。這裡想要品讀的不是他那些雄壯的邊塞詩,而是他最出名的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因為有感於他堅守了一生的「冰心」。
  • 每日書法分享|唐詩三百首——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創作背景此詩當作於天寶元年(742年),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江蘇南京)丞。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今江蘇鎮江),然後在此分手。此詩原題共兩首,第二首說到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 華哥硬筆隸書作品欣賞,0.5紅色水筆寫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芙蓉樓送辛漸 作者: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元年(742年)王昌齡出為江寧(今南京)縣丞時。王昌齡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開元二十七年(739年)遠謫嶺南;次年北歸,自歲末起任江寧丞,仍屬謫宦。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今鎮江)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這首詩當為此時所作。
  • 王昌齡說:不要相信別人的謠言《芙蓉樓送辛漸》一片冰心在玉壺
    但其實,王昌齡卻想透過這首詩來闢謠!我們先來看看原詩吧:《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你一定要告訴他們:王昌齡品格依然高尚,不是傳言中所說的那樣!「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全詩的詩眼。也是王昌齡這首送別詩的重點。他從江寧送辛漸去洛陽一直送到鎮江芙蓉樓才分別。原因可能因為他們的關係好,也有可能是因為他的心裡話沒說完。人言可畏啊。不要讓這些老朋友誤解我。
  • 古詩文學習045:四年級下冊,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注釋①〔芙蓉樓〕故址在今江蘇鎮江北,下臨長江。②〔吳〕鎮江在古代屬於吳地。③〔平明〕天剛亮。④〔楚山〕泛指長江中下遊北岸的山。長江中下遊北岸在古代屬於楚地範圍。
  • 王昌齡千古絕句賞析,芙蓉樓送辛漸·其二,古詩詞鑑賞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讚←你喜歡王昌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芙蓉樓送辛漸·其二》唐朝·王昌齡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 芙蓉樓是誰建的呢?帶你了解芙蓉樓的歷史
    那麼,王昌齡究竟為何會被貶謫到龍標?這和洪江芙蓉樓的建造,又有著怎樣的聯繫呢?王昌齡貶官龍標王昌齡八年之內「兩竄遐慌」,輿論為之譁然,詩壇為之震動。正是為了緬懷王昌齡,龍標人修建了芙蓉樓。那麼龍標人也就是今天的洪江人。芙蓉樓的前身洪江芙蓉樓坐落於湘西南,蒼茫的崇山峻岭之間,日觀沅水無聲流淌,夜聽風月耳語呢喃。有著「楚南上遊第一勝跡」的美譽,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好去處。
  • 禪意詩境解讀——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寒」字開頭,全詩便進入了瀟瀟秋寒之境,孤立江邊,心境如山倒影水中。
  • 王昌齡最深情的一首送別詩,盛名不在《芙蓉樓送辛漸》之下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七絕聖手」王昌齡最深情的一首送別詩,其盛名不在《芙蓉樓送辛漸》之下。全詩如下:《送柴侍御》沅水通流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王昌齡,相信詩詞愛好者不會陌生,在唐代,雖然名氣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但他也絕對算得上一流的詩人,他有著「四大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之一、「詩家天子」、「七絕聖手」等美譽,在七絕領域,能與之媲美的人不多,估計只有李白,
  • 名家書法欣賞 草、行、楷、隸、篆書寫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注釋: 芙蓉樓:芙蓉樓:原名西北樓,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據《元和郡縣誌》卷二十六《江南道·潤州》丹陽:「晉王恭為刺史,改創西南樓名萬歲樓,西北樓名芙蓉樓。」一說此處指黔陽(今湖南黔城)芙蓉樓。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寒雨:秋冬時節的冷雨。連江:雨水與江面連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吳:古代國名,這裡泛指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江蘇鎮江一帶為三國時吳國所屬。 平明:天亮的時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漸。 楚山:楚地的山。
  •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清逸明麗,全詩即景生情,情感舒緩深厚
    王昌齡早年寫了大量的邊塞詩,後來由於生活處境發生變化(多次被貶至南方做官),心境隨之改變,詩作也漸漸沾染了南方特有的清逸明麗的風格,並且由於他同王維、孟浩然曾交往密切,也難免受到山水詩風的影響。這首《芙蓉樓送辛漸》就很好地代表了他當時的創作水平。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